詩歌鑑賞之語言風格

2021-03-04 09:59:59 字數 5275 閱讀 4304

三、方法指津

一、明確詩歌語言美的幾個方面

1、 美在準確傳神。

詩僧齊己寫了一首《早梅》,有句雲:「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將「數」改為「一」,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

王駕寫《晴景》一詩:「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飛來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王安石改「飛來」為「紛紛」,因為只有蜂忙蝶亂的側寫妙筆才能令人真實地感受出晚春雨後特有的美景。動詞的提煉是古詩煉字的主要內容。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張先「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盡人皆知。

杜甫詩句:「四更山吐月,殘夜月明樓。」「明」字是形容詞用如動詞,使畫面富有動態,更妙的是「吐」字,化靜為動,富有詩情畫意。

虛詞用得好,也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的美學效果。杜甫有詩云:「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

」葉夢得評道:「遠近數百里,上下數千年,只在『有』與『自』兩字間,而呑納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皆見於言外。」

2、美在言簡意豐。

許渾的《金陵懷古》雲:「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復雨,江豚吹浪夜還風。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後人認為,若中間兩聯刪去,「則氣象雄張,不下太白絕句」。

確實,刪削以後,全詩呈現出淨化以後的透明狀態,更能引發讀者豐富的聯想。

3、美在富有彈性。

「彈性」指精練的文字表現的各個意象之間,有大量的可供讀者聯想、想象的空白。彈性的獲得,首要的是將一些虛詞省略。馬致遠的《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陸游的《書憤》「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就是如此。

其次,模糊性(多義性)是提供合理聯想的線索,使欣賞者有多種美的體味與探尋的慾望,從而作出多樣的然而合理解釋的好方法。如李煜《浪淘沙》有句雲:「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俞平伯認為可有四種解釋:一是說春歸何處,可以標點如下:「天上?

人間?」一是表示感嘆之意,春天去了天上人間,可標點如下:「天上!

人間!」一是對比之意,從前是天上,現在是人間。還有認為,流水落花指別時的容易,「春去也」指相見時的難。

詩歌語言的彈性美,還包括特殊的詞法和句法。如「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綻雨肥梅」,「月出驚山鳥」,「雪盡馬蹄輕」(詞性變化),「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雲山千疊」,「滿載一船明月,平鋪千里秋江」(量詞活用),「寂寂柴門秋水闊,亂鴉揉碎夕陽天」(動詞活用)杜甫「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句式倒裝)

4、美在音韻和諧。

詩歌的**美由押韻、節奏和音調構成。押韻能使全詩在音響上聯結成為乙個和諧的整體。鮮明的節奏感如能與詩的內在情感保持一致,能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

音調由平仄協調、雙聲疊唱、重言復唱等幾方面組成。平仄和諧,有助於形成詩歌語言的抑揚頓挫的聲韻之美。重章疊唱,令人有一唱三歎,蕩氣迴腸之感。

二、明確古詩中常見語言的特點

●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如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有近景,有遠景,有實景,有虛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

●平淡:又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於簡陋和寒傖,它是用語上的返璞歸真,體現了詩人的真功夫,如陶淵明的詩,李煜的詞。

●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

●明快:其特點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如白居易的新樂府詩。

●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後期的詞。

●自然:即不加雕飾的率真樸素的語言,多用口語,較少煉字,讀來平白如話,自然生動,韻味無窮。如李白詩歌的語言,被譽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例如「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三、把握詞性的改變,體會詩人所煉之「意」。

中國古代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了詩詞中某些詞語的詞性,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詩的「詩眼」或一首詞的「詞眼」。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詳加分辨。例如:

何遜「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王維「下馬飲君酒」、「日色冷青松」;常建「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王昌齡「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蔣捷「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周邦彥「風老鶯雛,雨肥梅子」。

以上各句中的「暗」、「飲」、「冷」、「悅」、「空」、「淡」、「綠」、「紅」、「綠」、「老」、「肥」,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這些詞語各有妙用,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了詩詞的表現力、感染力。

具體說來,可關注以下幾點:

1、動詞:在鑑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例1:你記得跨清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哀江南》孔尚任)在這裡,乙個"剩"字引人注目,作者並沒有用"留"、"見",其妙處就在"剩"雖與"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動的,而且有"殘存","殘餘"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時間性,給人一種"無可奈何"之感。"留"則無這麼多含義。"見"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變遷感。

例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例4: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蒸"、"撼"具有誇張色彩。

例5:雨去花光溼,風歸葉影疏。(《郊興》王勃)看這句詩,"溼"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尋常,王勃寫春雨,雨下的時間短,雨後日出,花上已沒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見滋潤,所以說"花光溼",這個"溼"字極為確切。

這個"光"字顯得花有精神,所以說"光"字有情。風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乙個"疏"字,顯得日光從葉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樣子寫出,又顯得有詩情,用字盡妙於此。

2、 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鑑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物件。

例1: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乙個"孤"字,寫盡環境之孤苦,可見人心。

例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曰細,脈脈綿綿,寫自然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

例3:閨中**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

王昌齡)前兩句寫**經過梳妝打扮之後,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乙個"忽"字,取漫不經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

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乙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

3、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①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竹枝詞》其一》劉禹錫)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王安石)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聲聲慢》李清照)

②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於疊詞,因為其出現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用有:

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杜甫)

③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乙個,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揚州慢》姜夔)紅藕香殘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蜀相》杜甫)

3、 整體評估:對語言整體評估的重點是會用一些術語。在詩詞的風格上,詞有豪放婉

約之別,詩曲又何嘗不是。專用鑑賞術語有:激越高亢。

清婉秀麗。用語華麗,極盡鋪陳之能事。用語平易,含義雋永。

在語言結構上,倒裝一般表強調,例如: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西江月》辛棄疾)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秋興八首》杜甫)意象羅列是使描寫更具鏡頭感,是電影語言: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天淨沙?

秋思》馬致遠)一騎紅塵妃子笑(《過華清宮絕句》杜牧)。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柳永)。

四、還原顛倒的語序,把握詩人筆下之景之意之情,特別是詩人的情感側重點。

典型的比如杜甫的「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重排為「欲目窮千里」,是為了對偶的需要。又如「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鳥藏」、「雲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內分金帶赤,恩與荔枝青」,可以重新組合為:「 夕鳥藏(於)梨花」、「小樹花傳香」、「內分赤金帶,恩與青荔枝」。

將這些詩句重新還原的目的就是要理解詩人特定環境中的思索,美麗景象中的情趣。

五、注意詩詞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聯想去填補詩人留下的空白。

在詩詞鑑賞中,根據詩詞所規定的「再造條件」進行再造想象,可以補充詩人有意留下的空白,還原詩歌的場景,獲得更高的審美享受。這是詩詞欣賞的必要環節。詩詞的省略跟意象的組合有關。

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明明是三番問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的對話,作者採用答話包孕問話的方法,精簡為二十個字。在詩歌的鑑賞中,可根據問答,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發揮想象和聯想,把省略的空白部分補充出來。這就有如電影的蒙太奇手法,乙個意象接乙個意象,乙個畫面接乙個畫面,鏡頭之間留下大量的空白,讓我們的讀者根據生活的邏輯、積累的經驗、自身的修養去補充完善。

其實,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組合,借助了漢語語法意合的特點,詞語與詞語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連線作用的詞語。例如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又如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全部是名詞的連綴,「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卻有一種內在的深沉的聯絡,似離實合,似斷實連,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餘地和再創造的可能。杜牧《過華清宮》後兩句: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騎紅塵」和「妃子笑」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詞,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說是「一騎紅塵」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說是妃子在「一騎紅塵」之中露出了笑臉,好像兩個鏡頭的疊印。

兩種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確切。詩人只是把兩個具有對比性的意象擺在讀者面前,意象之間的聯絡既要你去想象、補充,又不許將它凝固起來。一旦凝固下來,就失去了詩味;而詩歌的魅力,正在於詩的多義。

再如歐陽修的《蝶戀花》:「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門掩」和「黃昏」之間省去了聯絡詞,可以理解為黃昏時分將門掩上,也可以理解為將黃昏掩於門外,又可以理解為,在此黃昏時分,將春光掩於門外,或許三方面的意思都有。

反正**有乙個關門的動作,時間又是黃昏,這個動作就表現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悵。

詩歌鑑賞之語言風格

1 匯入新課 全班齊讀 1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1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第一首語言風格 委婉含蓄 像...

詩歌鑑賞之語言風格教師用

李白的豪邁飄逸 杜牧的清健俊爽 王維的清新自然 高適的悲壯蒼涼 孟浩然閑靜淡遠 辛棄疾的慷慨悲壯 李清照 清新自然 早期 哀婉悲涼 後期 宮廷詩 纏綿宛轉 山水詩 清新優美 諷喻詩 沉鬱激憤 懷古詩幽深綿長 田園詩 恬淡寧謐 邊塞詩 悲涼慷慨 詠史詩雄渾壯闊 送別詩 意蘊深遠 補充 1浪漫主義 善於...

詩歌語言風格鑑賞學案

一 學習目標 1.識記並理解常見語言風格術語。2.鑑賞與評價古典詩歌的字詞的藝術效果 考析詩眼或析煉字 3.識記提問方式,把握答題要點。二 知識梳理 古代詩歌語言風格鑑賞近兩年來越來越多地出現於高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為此考點而死記一些 名詞術語 不在理解上下功夫。殊不知,理解風格,把握風格是積累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