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鑑賞學案語言

2021-03-04 09:59:51 字數 2742 閱讀 4291

二鑑賞作品的語言

鑑賞作品的語言就是把握運用語言的藝術,領會其語言的優美、生動、傳神、精練、雋永以及語言風格的特點。

【知識網路】

詩歌的語言主要特徵有:凝練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躍性。鑑賞詩歌的語言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而這幾個方面往往是合為一體的。

1、凝練性:指作品中少量的字詞包孕著豐富的含義。

詩歌語言的形象性指用語言將詩人所要表達的意境畫在讀者面前,使人如見其形,如聽其音,如聞其味,調動了各種感官,從而與詩歌融為一體。如蘇軾「塔上一鈴獨自語,明日臨風當斷渡」,「當斷渡」三字難解,其實這是模仿鈴聲,給人一種如聽其聲的感覺,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形象性。

詩歌語言的跳躍性主要指的是在詩的感情推進中,不循序漸進,而是跳躍地推進詩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說,省去那些過渡性的敘述,省去讀者憑經驗、記憶、直覺、想象就可以得到的內容使詩達到含蓄有味、精練雋永的藝術境界。語言轉換帶來的意象的統一,如「春花煙雨江南」渲染的是春到江南,繁花如錦的美麗場面。

黃庭堅《寄黃幾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上句寫相聚之樂,下句寫別後相思之深,幾種平常不過的事物,集於作者筆下,語言跳躍很大,但給人以豐富的暗示。

再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四句二十字,毫無難懂之處。但不把跳躍之處補出來,就很難體會這首詩的妙處,就把握不住詩的意蘊。

其實,這首詩中包含著尋訪者與童子的三問三答,這些具體的問答都省去了,如果連貫起來,可能是這樣的:師往何處去?吾師採藥去。

採藥在何處?只在此山中。山前抑山後?

雲深不知處。分析:一般訪友,問知不在,也就掃興而歸,但這位尋訪者,一問再問乃至三問,這才見得情深意切。

而且,三番問答,層層進逼,其中的感情也有起伏變化,初問之時,滿懷希望,口氣是輕鬆的,「言師採藥去」,如此不巧,難免失望,但還不甘心就此離去,於是再問,答曰「只在此山中」 似乎並不遙遠,於是萌生了尋找的希望。但再一追問,卻是「雲深不知處」,這就讓人望而興嘆,無可奈何了。所謂「直接中又含意至深」,所謂「平淡中見深沉」。

詩是語言的藝術,要讀懂一首詩,必須先理解詩的語言的含義。詩眼乃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性詞語,足以讓鑑賞者茅塞頓開。分析詩歌的語言的凝練性時,要抓住詩眼,展示意境,感受情趣,領悟主旨。

【例題剖析】

1.中國古詩有「畫龍點睛」之說,試賞析下面一首唐詩,分析尾句中「畫」用字的形象性。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

溪上遙聞精舍鐘,泊舟微徑度深松。青山霽後雲猶在,畫出西南四五峰。

答:「峰」本來是景物中的客觀存在,用一「畫」字,似乎說「峰」本來並不存在,卻由造物以雲為毫墨,以天為紙即興「畫」出,不僅寫出峰的美妙如畫,而且傳達出「觀者」的驚奇與喜悅,使整首詩別有情趣。

【實戰演練】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的二題。

孤雁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 ,鳴噪自紛紛。

(1)古人有「一詩之眼」與「一詩之骨」的說法:「詩眼」,指詩中最能表現情感意味、精神內涵的「詞(字眼)」;「詩骨」,指詩中處於核心地位、起統率作用的「句」。上面這首杜詩,其「詩眼」是 「孤」,;其「詩骨」是「飛鳴聲念群」。

(2)在頷聯、頸聯和尾聯中任選一聯,聯絡全詩,說說是如何表現詩意的?(4分)

①頷聯「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意思是「一片孤單的雁影 ,遺失在萬里雲天中,真令人心生憐意」:「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頷聯兩句形象地寫出了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淒苦之情。

②頸聯「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聲聲哀鳴好像聽到雁群的叫聲了」:「似」、「如」二字表現了未見而似見,未聞而猶聞的幻覺。頸聯通過對孤雁飛著叫著尋找同伴的描寫,將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現得淋漓盡致。

③尾聯「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意思是「野鴉毫無愁緒,雜亂的吵嚷個不停」:用野鴉的無憂無慮、熱鬧非常來反襯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聯進一步表現了孤雁渴望團聚的哀愁與奮力尋找的忠貞。)

這首詠物詩寫於大曆初年杜甫居夔州時,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體物曲盡其妙,同時有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稱佳絕。

2、語言

詩歌的語言特點有:

①平實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於簡陋和寒傖,它是用語上的反璞歸真,體現了作家的真功夫。

如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這是一首問答詩,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唐詩三百首評)再如陶淵明的詩 。

②含蓄雋永: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李商隱的《雨夜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天各一方的夫妻間掛念問候,其時其境其情,歸家團聚作長夜之談的憧憬,統統顯於言外,隱於空白。

③清新雅緻:如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頭」(《小池》)。用語新穎別緻,不落俗套,給人一種清新美的愉悅。

再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

④形象生動:如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赤壁懷古》),既是詩又是畫,有形有聲有色地展現了赤壁的壯麗景色,氣勢雄偉,境界開闊。

⑤絢麗飄逸: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辭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的詩大都寫得色彩繽紛、景象綺麗、變幻莫測,這是絢麗飄逸之美。再如李商隱的詩歌,柳永的詞。

詩歌語言風格鑑賞學案

一 學習目標 1.識記並理解常見語言風格術語。2.鑑賞與評價古典詩歌的字詞的藝術效果 考析詩眼或析煉字 3.識記提問方式,把握答題要點。二 知識梳理 古代詩歌語言風格鑑賞近兩年來越來越多地出現於高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為此考點而死記一些 名詞術語 不在理解上下功夫。殊不知,理解風格,把握風格是積累的結...

學生 古詩鑑賞形象導學案

古詩形象 意象 鑑賞導學案 一 形象含義 詩歌形象是指詩人藉以表達思想情感的具體可感的物象或畫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 物。二 形象分類 1.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 3.事物形象 一 人物形象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類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夢遊天姥吟留別 這類詩歌往往用第一人稱的寫法。二是作品...

高考詩歌鑑賞之語言鑑賞專題學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常見的語言風格 2.掌握有關語言試題的解題技巧。考點闡釋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對詩歌進行藝術分析的依據首先就是語言。詩歌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 含蓄性 精煉性 跳躍性。2014年高考18套語文試卷中,共有7套針對語言設定了考題,題型大多採用主觀題形式,重點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