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專題三語言

2021-03-04 09:59:51 字數 2810 閱讀 4006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常見的語言風格;

2.掌握有關語言試題的解題技巧。

【考點闡釋】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對詩歌進行藝術分析的依據首先就是語言。詩歌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煉性、跳躍性。2023年高考18套語文試卷中,共有7套針對語言設定了考題,2023年有8套考查。

題型大多採用主觀題形式,重點考查考生鑑賞用詞、用語技巧的能力。

角度一:分析煉字型

【考向**】

古人作詩填詞都很講究煉字。在一首詩中,最能表達詩人思想感情、體現詩人匠心的字是「煉」過在字,一首詩詞往往會因一字(或幾個字)煉得好而意境全出。一般說來,煉字往往主要是錘煉詩詞中的動詞、形容詞和虛詞。

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過錘煉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為形象生動的效果。

賞析時定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品味,要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鑑賞遣詞用語】

1.名詞:一些意象名詞,由於意象的獨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過它理解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個名詞連用時,意象的組合會營造一定的意境。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風」就用多個名詞羅列了水村、山巒、酒旗、風幾個意象,讓我們領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風情。

2.動詞:一首詩,是由一些詩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藝術構思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構成鮮明的化美為媚的意象的詞,主要是表動態的具象動詞。

因為名詞在詩句中往往只是乙個被陳述的物件,它本身沒有表述性,而能給作主語的名詞以生動的形態的,主要就是常常充當謂語的動詞,這樣,具象動詞的提煉,就成了中國古典詩歌煉字的主要內容,離開了煉動詞,煉字藝術就會黯然失色。乙個好的動詞能夠點燃整個詩句,巧用動詞可以使詩歌意象化靜為動,形象生動。在鑑賞詩歌時,需要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

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怨」字明顯採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張先「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盡人皆知。乙個「鬧」字把詩人心頭感到蓬勃的春意寫出來了,乙個「弄」字把詩人欣賞月下花枝在輕風中舞動的美寫出來了。

3.形容詞:詩歌是社會生活的主觀化的表現,少不了繪景摹狀,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

這種任務,相當一部分是由形容詞來承擔的。這些詞不僅可以從形、聲、光、色等方面點出形象的特點,還能傳達出的感情。巧用形容詞可繪景摹狀,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

如「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乙個「孤」字,寫盡環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我國古典詩詞中煉形容詞,有兩種情況值得特別注意,一種是形容詞的重疊運用,一種是形容詞的活用特別是活用作動詞。如「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蝴蝶飛來過牆去,應疑春色在鄰家」,這是王駕寫的《晴景》,王安石改後兩句為「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除了易「蝴」為「蜂」,易「應」為「卻」之外,煉字的關鍵就在於去「飛來」而改為「紛紛」,因為只有蜂忙蝶亂的側寫妙筆,才能令人動情地表現出晚春雨後特有的美景。

4. 詞性改變的活用詞:中國古代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了詩詞中某些詞語的詞性,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詩的「詩眼」或一首詞的「詞眼」。

要詳加分辨。例如:何遜「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王維「日色冷青松」,王昌齡「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蔣捷「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周邦彥「風老鶯雛,雨肥梅子」。

我們的古人慣於活用詞語,形容詞,名詞,都可作動詞,且一作就作的鮮活生動,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經了幾場雨呢?那該是從「小雨纖纖風細細」,到「拂堤楊柳醉春煙」,到「一枝紅杏出牆來」,再到「花褪殘紅青杏小」,最後還是在雨裡豐肥。

寫出了動態,寫出了形態,想那梅子從青青小小的羞澀,到黃黃肥肥的圓甜,那黃中暈紅的豐潤,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冷」、「淡」、「綠」、「紅」、「綠」、「老」、「肥」,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這些詞語各有妙用,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了詩詞的表現力、感染力。

5.副詞: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

盛唐詩人善於運用虛字,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去掉「與」、「共」二字就會大為減色。又如「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用了乙個「忽」字,取漫不經心而恰到好處之意,登翠樓時興沖沖,而因闖入眼簾的柳色卻想起了丈夫,生發出傷感,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僅一「忽」字就傳達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

6.特殊詞

數量詞:經過精心選擇提煉的數量詞,可以產生豐富雋永的詩情。如:

「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曾把齊己的《早梅》詩中的「數枝開」,改為「一枝開」,齊己因此而拜鄭谷為「一字師」。又如:元代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記載,張桔軒有詩云「半篙流水夜來雨,一樹早梅何處春」,元遺山認為既指明了「一樹」,就不能又說表疑問的「何處」,同時,一樹梅花也絕非早梅,於是他就把「一樹」改為「幾點」,「幾點」本身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但用在這裡描繪逐水而流的梅花,卻符合生活的真實,也使全詩氣機流暢,韻味平添。

再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落下一片花瓣都要減掉一層春色,而今萬點飄墜,落花紛紛,更使人煩惱愁悶。通過描寫「一片飛花」「風飄萬點」的殘春景色,抒發了詩人滿腹的怨愁。

疊詞: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於疊詞,因為其出現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用有一:

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杜甫)

鑑賞古代詩歌語言專題習題

1.暑旱苦熱 王令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注 崑崙 及後文 蓬萊 都是古代傳說中的仙山 問 有人認為詩中屠字用得有異趣,試就此談談你的看法.2.葛溪驛鑑賞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病...

高考詩歌鑑賞之語言鑑賞專題學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常見的語言風格 2.掌握有關語言試題的解題技巧。考點闡釋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對詩歌進行藝術分析的依據首先就是語言。詩歌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 含蓄性 精煉性 跳躍性。2014年高考18套語文試卷中,共有7套針對語言設定了考題,題型大多採用主觀題形式,重點考查...

古代詩歌鑑賞三語言

考點解說 高考鑑賞詩歌的語言要求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效果,並能體會語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評述。考查方向 1 品評詩句中某個字眼的藝術效果即賞析詩眼 煉字 2 對語言風格的評價 專題講解 一 了解詩歌的語言 1 意象語言 一些意象有特定的象徵意義。如,松 竹 梅 菊一般象徵高潔的品格 桃花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