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指導

2021-03-03 20:46:56 字數 4730 閱讀 6611

設定合理的個人求職目標

教學目標:並通過職業規劃理論進行準確定位,設定自己的目標崗位。

教學內容:職業生涯規劃、自我認識、確定求職目標

教學目的與要求:運用職業規劃理論的五步驟(知己、知彼、決策、行動、反饋),講授給學生認清自己「想幹什麼」——個人興趣與目標、」能幹什麼」——個人能力與目標、「環境(學校、專業、家庭、地域)允許幹什麼」——外界環境與目標,設定個人合理的求職目標(包括:地域、行業、崗位、薪資等具體子目標)。

重點難點:確定求職目標

教學過程設計:

一、職業生涯理論基礎

(一)職業生涯規劃

1.職業生涯的涵義

對於生涯這一概念,國外學者有著不同的解釋。雖然學者們對「職業生涯」有著不同的解釋,但在本書中,對「職業生涯」仍然採取較為狹義的理解,即指乙個人一生中所有與工作或職業相聯絡的行為和活動,也就是一生連續從事各種職業的歷程。

2.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職業」(occupation)指乙個人的行業、專業或領域 。如教師、醫生、職員。

「職位」(position)是在某一職業中的乙個崗位 。如中學語文教師、中學數學教師等專業職位,中學校長、企業經理等行政職位。

「工作」(job)是在乙個特定的組織中,由乙個或多個具有一些相似特徵的人所從事的帶薪職位 。如中學教師、大學教師。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工作和職位的區別:

人們失去或得到工作,組織失去或得到職位。

「工作」(work),是有目的、有結果,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並持續一定長時間的活動,可以理解為「幹活」,如教師的工作是教給學生一定的知識,幫助學生答疑解惑。

3.職業生涯規劃的涵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是指在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的基礎上,個人通過對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分析、總結和研究,結合時代特點,確定最佳的奮鬥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而預先進行系統安排的活動或過程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指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通過自我認知、環境認知和各種因素分析,確定個人在社會環境中的發展目標和努力方向,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制定合理可行的計畫或安排。

(二)職業生涯相關理論

職業生涯理論按照其發展的歷程,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類別:職業選擇理論,職業發展理論和職業決策理論。

1.職業選擇理論

職業選擇理論著重從個體的角度**職業行為,重視個體的需要、興趣、能力、人格等內在因素在職業選擇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強調個人特性與職業特性相匹配。代表理論為帕森斯(parsons)的特質因素論和霍蘭德(holland)的職業型別論。

(1)特質因素論

特質因素論是最早的職業指導理論,也是用於職業選擇與職業指導的經典性理論,最先由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帕森斯教授提出。帕森斯明確闡述了職業選擇的三大要素:①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態度、能力、興趣、智謀、侷限和其他特徵;②應清楚地了解職業選擇成功的條件、所需知識和在不同職業工作崗位上所占有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前途;③上述兩者的平衡。

根據這個理論,職業選擇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評價求職者的個性特徵;第二步是分析各種職業對人的要求;第三步就是進行人與職位匹配。

(2)霍蘭德職業型別論

20世紀60年代,在帕森斯觀點的基礎上,美國著名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holland)結合當時的人格心理學概念,提出了職業型別論。經過5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影響最大的理論。主要原則為:

①職業選擇是個人人格的延伸和表現,個人的興趣即是人格;②同一職業團體內的人具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們對很多情境和問題會有類似的反應方式,從而產生類似的人際環境;③人可以分成六種人格型別: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傳統型,人所處的環境也可以相應地分為六種型別:即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傳統型,每一特定型別人格的人,會對相應的職業型別中的工作或學習感興趣;④個人的人格與工作環境之間的適配與對應,是職業滿意度、職業穩定性與職業成就的基礎。

2.職業發展理論

職業發展理論主要是關於個體職業發展的階段性理論。代表理論為舒伯(super)的終身職業發展理論。

20世紀50年代起,舒伯以新的方式對生涯發展進行思考,後提出了生涯彩虹理論(見圖2.1),該理論很好地概括了人的一生的職業發展歷程。舒伯認為職業發展是人生成長的一部分,除了職業角色外,個人在生活中還扮演著其他角色,有孩子、學生、休閒者、公民、持家者、配偶或伴侶、退休者、父母或祖父母。

他把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分為5個主要階段。

(1)成長階段(0—14歲),生理、心理的發展時期。這一階段,孩子通過與家庭成員、朋友、老師之間的相互作用,逐漸建立起自我概念,知道了如何看待自己。

(2)探索階段(15—24歲),學習並且初步嘗試的階段。此階段可分為三個時期: ①嘗試期(15—17歲)。

綜合考慮自己的需求、興趣、能力和價值觀,幻想、討論並開始做一些嘗試性的工作。②過渡期(18—21歲)。進入人才市場或尋找機會繼續深造,更加現實地考慮工作世界的僱傭機會,力圖實現自我。

③試驗期(22—24歲)。選定某個工作領域,相信它可能會是你畢生從事的行業,但還沒有做出最後決定。

(3)確立階段(25-44歲),選擇、安置階段。這是大多數人職業生涯的核心部分,是人生的高產期。可以分為兩個時期:

①穩定期(或第二次試驗期)。②前進期。有些人也許在此階段會出現職業中期危機,發現自己沒有朝著目標前進或者發現了新的目標,因此需要重新評價自己的目標和需求。

(4)維持階段(45-64歲),此時個體在自己所選擇的崗位上繼續前進,有的已達到「功成名就」,有的力求維持已取得的成就和社會地位,不再考慮變換職業。

(5)衰退階段(65歲以上),屬於退休階段。精力和體力都在逐漸衰減,工作進展會衰減乃至停止。此時在家庭中投入了相當多的時間,休閒者和家長的角色最為突出。

通過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個體可以清楚看到自己處於生涯發展的哪個階段,預期在今後生活中將扮演哪些角色,以及如何實現個體整個職業生涯過程。大學時代處於職業生涯發展的探索階段,經歷了嘗試期、過渡期即將邁入試驗期。因此,大學生在這一階段一定要對自己進行充分探索,同時積累足夠的社會實踐經驗,才能在畢業時能順利實現與職業的合理匹配。

3.職業決策理論

職業決策理論特別強調生涯決策的模式,這種理論認為,即使個人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內在特質和外部工作世界的資訊,也未必就能做好生涯決定,而人的整個生涯發展過程必須不斷面臨生涯決定的問題,因此決策在生涯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這裡簡要介紹認知資訊加工(cip)理論。

2023年,蓋瑞?彼得森(gary peterson),詹姆斯?桑普森(james sampson)和羅伯特?

裡爾登(robert reardon)合著了《生涯發展和服務:一種認知的方法》一書,闡述了思考生涯發展的新方法,即認知資訊加工理論。該理論提出了資訊加工金字塔模型(見圖2.

1),它包含做出乙個職業生涯選擇所涉及的各種成分。

圖2.2 資訊加工金字塔模型

金字塔底部被稱為知識領域,包括了解自我和了解職業兩部分知識。

金字塔的中部被稱為決策技能領域,包含了進行良好決策的五個步驟,分別是溝通(***munication)、分析(analysis)、綜合(synthesis)、評價(valuing)和執行(execution),也即casve(各詞字母組成的縮寫)迴圈。

在金字塔的頂部是執行加工領域。在這裡對自身狀態進行覺察、監督和調控。通過這個過程,可以思考個體處於casve迴圈中的哪乙個步驟,是否需要更多關於自我或者職業的資訊,是否已經完成了決策過程,該做哪些調整以及準備何時執行乙個選擇。

認知資訊加工理論重點關注的是如何決策,它展示了解決職業生涯問題的過程。作為嚮導,它能夠幫助個體認清在制定決策的過程中現在所處的位置和將來的走向,也能夠幫助個體提公升個人生涯發展的質量。

(三)影響職業生涯的因素

職業生涯既是個人發展的基礎,又是個人發展的歷程體現,在這個重要而漫長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有來自於個人素質、個性等主觀因素的影響,還有來自於社會、家庭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它們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我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它們包括:身心因素、教育背景、家庭影響、性別因素、環境因素、機遇因素等。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和原則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目的不只是協助每個大學生按照自己的專業找到乙份對應的工作,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每個大學生個體了解自己,了解社會組織環境,在對自己與內外環境進行優勢劣勢分析和匹配的基礎上,為未來長期發展定下規劃,籌畫未來,擬定一生的方向。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已經進入社會的成員比較而言,其規劃的步驟與普通職業規劃既有相通之處也有其不同之處。總的來看主要包括自我評估、環境分析、匹配分析、目標設定、路徑選擇、策略實施、設計調整七個基本步驟(如圖2.2所示)。

圖2.3 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流程圖

1.自我評估

自我評估指的是個體通過各種資訊來確定自己的職業興趣、價值觀、個性和行為傾向的乙個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的過程。作為大學生,只有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才可能對自己的職業做出正確的分析和選擇。自我評估的結果可以通過自我剖析、職業測試以及角色建議等方法獲得。

2.環境分析

伴隨時代發展變化,每個個體的發展與社會的聯絡更加密切。作為大學生只有對即將踏進的社會和組織環境有清醒的把握,才能更好地規劃自己。高校大學生的乙個突出特點就是對社會和組織環境了解甚少,因此學習分析環境成為規劃中的關鍵一步。

(1)社會環境分析

社會環境主要包括:第一,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第二,當前社會中人才的供給情況。

第三,社會政策。這包括國家黨政部門以及地方相關部門政策。第四,社會價值觀的變化。

伴隨時代的發展變化,不同時代擁有不同的社會價值觀,在職業規劃中要做出與社會價值觀相一致的職業選擇。

(2)組織環境分析

組織環境主要包括:第一,組織特色。包括組織文化、規模以及組織中的人員組合狀況等。

第二,組織發展戰略。對於組織發展目標、前景以及該組織不同階段的規劃進行了解分析。第三,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

包括人員學歷素養、人事管理制度等。

大學生就業指導

大學生想要有較好的就業必須首先了解當前大學生在就業中存在的自身問題。從三個方面分析 一 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自身因素分析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同他們自身綜合素質的不足有密切關係。綜合素質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如下 一 沒有良好的就業態度,對工作不負責。大學生較為普遍的不安心於在現有企業工作。據某公司人力資源...

大學生就業指導

姓名 孫巨集穎 學號 2009040202046 班級 94020202班 學院 電子資訊工程學院 創新與創業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創新與創業成了現代社會的主旋律,各大高等院校也紛紛開展了對大學生創新與創業的教育,旨在讓大學生對創新與創業的關係有個全面的認識與了解,隨著我國高等院校辦學規模和招生人數...

大學生就業指導

系別 經濟管理系 班級 姓名 學號 感想 是金子總會發光 參天古樹,如果一直埋沒在深山老林中,永遠都不會被人發現而賞識!只有通過移栽,找準它的位置,才會體現出它的價值。樹如此,人亦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優點,缺點,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找準你的位置,每個人都會發光!懂得找準自己位置的人,才能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