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心教育有感

2021-05-17 10:28:10 字數 2777 閱讀 8925

利用大約乙個半月的時間,我認真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他的事蹟使我感動和震撼。***運用了許多學生原汁原味的話語真實地寫出了他是怎樣的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感動的同時,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給學生「愛」是做老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

書中乙個個鮮活的事例,有時讓我落淚,有時讓我深思,更讓我感到李鎮西老師那無私純潔的愛心與童心。乙個生日蛋糕、一張書籤、一本勵志書籍、一封飽含深情的書信等等,都表現出***把那乙份濃濃的愛作為對學生的報答和還債。他用自己博大的愛,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讓其出類拔萃;轉變「後進學生」,讓其成為有理想、有追求、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其中充分顯示了***對教育不懈的探索精神和教育智慧型,也因其這份充滿智慧型的愛,使他教過的乙個個班集體有了凝聚力,讓他教過的每一屆學生們都享受著教育生活的溫暖與幸福。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鎮西老師對「後進學生」的轉化。

一、轉化「後進學生」的不易

《愛心與教育》一書,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

是寧瑋人生經歷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楊守豐那與人為善的高尚心靈帶給我們的震撼?都是,但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

在我眼裡,乙個老師製造乙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乙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向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對待乙個學生,難!本書中記錄了長達四十三頁的轉化乙個學生的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詳細、最感人的後進學生轉化手記。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也不斷地在反思,作為老師我們有多少耐心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又有多少耐心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難以預料的反覆?

在萬同身上,讓我不但看到了轉化乙個後進生到底有多難,而且更看到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耐心、和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那乙個方向,都牽動著***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乙個最有耐心的老師。

二、轉化「後進學生」的指導思想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提倡的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要義第一就是面向全體,面向全體就必然面向為數不少的「後進學生」。

李鎮西老師在這本書中闡述了他的指導思想,這些思想值得我們廣大教師好好學習。第一「後進學生」教育要民主,即用心靈贏得心靈。我們要記住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者的諄諄告誡:

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乙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要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乙個的好人」得到的自信。第二「後進學生」教育要科學即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1)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要求後進學生在乙個早晨就根絕所有壞習慣,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讓他們通過自我控制而逐漸減少犯錯次數。(2)引導學生自我教育,也包括利用學生集體的健康**對集體中某個或某些「後進學生」施予積極的影響。

第三「後進學生」教育要個性即不以分數論英雄。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教育者:「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

如果乙個人只是在分數上表現自己,那麼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等於根本沒有表現自己,而我們的教育者,在人的這種片面表現的情況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們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沒有看到整個花朵」。因此,我們不能把所有「後進學生」看做思想品德壞、學習成績差的群體,而應該視為乙個乙個具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精神世界的「個體」。作為教師,我們誰不知道,在學生當中最痛苦的是那些差生:

自卑沒有自信心但表面上滿不在乎,上課無法聽懂又不得不日復一日地坐在教室裡,作業不會做便只好胡亂應付,於是自然常被各科老師斥責,也受盡了同學們的白眼……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尊進的教育者們,請時刻都不要忘記: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式都沒有做規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

」試想,當我們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在同一時間內,達到思想道德、文化學習的統一標準時,不知不覺中,就剝奪了「後進學生」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 」呢!而轉化「後進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還他們以本來應該擁有的精神需要入手。

三、轉化「後進學生」的教育方法

轉化「後進學生」要講究方法,只有運用恰當的、科學的、有效的方法,後進學生的轉化才會有顯著的效果。李鎮西老師在與「後進學生」的長期磨合中,採用過的比較有效的方法共有十種,經過研讀,我認為其中的七種方法比較適合我們小學教師使用。下面就介紹給大家供工作中參考和使用:

1.寫家校聯絡本:讓「後進學生」為自己確定乙個「幫助人」,讓這個「幫助人」每天將「後進學生」的當天表現(紀律、作業、進步、問題等)寫在家校聯絡本上,然後讓「後進學生」帶回家給家長看。

2.填報喜單:每當新學期開始,印製好《學生進步報喜單》,然後再每週末發給進步明顯的「後進學生」,讓他們帶回去向家長報喜。

3.集體評議:不定期地由全班學生評選「最近表現最差的學生」,再讓班長當場公布結果,並對有關同學提出批評和希望;然後過一段時間,再在班上評選「最近進步最大的學生」,仍由班長當場公布結果,並對進步大的同學發獎或填報喜單。

4.寫每日九問:引導「後進學生」養成每天「自省」的習慣——一問今天影響同學學習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預習沒有;五問今天做過什麼不文明的事沒有;六問今天說過髒話沒有;七問今天戰勝弱點沒有;八問今天有進步沒有;九問今天有什麼遺憾沒有。

5.安排當班幹部:為了讓「後進學生」也有體現自己尊嚴和才能的機會,鼓動班上同學選他們當班幹部,或者給他們安排乙個「助理」、「幹事」之類的「職務」。

他們一旦有較好的工作成績,即讓全班同學給他們以褒揚和鼓勵。

6.對手競賽:讓每乙個「後進學生」都找乙個與自己各方面情況接近的同學作為競爭對手,在紀律、學習等方面展開比賽,並定期讓全班評比。

7.學生作文表揚:經常向全班學生布置《xx同學進步大》的作文,並在班上大張旗鼓地朗讀或張貼,以形成乙個催人向上的集體**氛圍。

最後,我以李鎮西老師手記二:與頑童打交道——「後進學生」的轉化部分的篇首語作為我這篇讀後感的結尾:「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近後進學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於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愛心與教育 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心靈的震撼,當我只看了前面的一小節就感動得落淚,那是乙個李鎮西老師要出差到外地去,他的學生在車站給他送別的場景,這讓我不經意間想到電影裡面的情節,總覺得那樣和諧的場面只有在電影裡才可能出現的,原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畫面,多麼令人羨慕啊,如果我的中學年代也能遇到如此一位...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讀著李鎮西老師的故事,回憶著最尊敬的老師,我不斷地衡量自己,其實,我真的差得太遠了,自認為自己是乙個有愛心的老師,也接受著家長和孩子們的對我的 有愛心的老師 的讚許,可是,當面對這樣一面鏡子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慚愧,如果我真的有愛心,班級裡就不會有像小雯那樣乙個特殊的孩子,因為我的愛心不夠,導致與其...

曹良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在學校裡每一位老師遇到這樣品學兼優的學生都是他的驕傲,並且每一位老師都會認為這樣的孩子沒有任何缺點。可是作為老師有沒有深入地對這樣的學生進行了解,從學生的家庭背景,社會交往到個人生活,我們老師都應該清楚,這為我們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幫助,在平時的生活中一旦發現學生思想上的偏差,老師好做及時的訂正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