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例分析報告

2021-03-03 23:50:57 字數 6406 閱讀 4098

【課例背景分析】

《圖形的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制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資訊窗2。《圖形的周長》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本課知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特徵基礎上,通過大量的觀察、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計算長方形.

正方形的周長,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數學素養。依據課標,「圖形的周長」一課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出發,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讓學生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帶來的樂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應用素養。

教材編寫:教材中創設的情境:由「如何保護花壇」引出給各種形狀的花壇安護欄的建議。

這一情境使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絡在一起,為周長的認識提供了素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材以解決問題為線索,注重寓知識於探索之中的教學方式,為學生自主的觀察、操作活動、合作學習等提供機會,更有利於新課標理念的落實。

學生情況:學生在一年級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平面圖形。現在進入三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遷移能力,因此學生在自主**圓形周長的過程中,能夠抽象概括出圖形周長的含義,那對長方形、正方形、扇形等其他圖形周長化認識就比較容易掌握。

【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和教材中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分為三個方面: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指出簡單圖形的周長,並能根據圖形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和合理的測量方法,對圖形的周長進行測量和計算。

2.通過對長方形、正方形和不規則圖形的周長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體驗同一問題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培養交往、合作和**的數學素養。

【教學重、難點分析】

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對圖形周長的含義的理解。在學生已熟悉長方形、圓等圖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本課內容的教學,重點是對「圖形一周的長」的理解,然後才能使周長概念抽象內化達到理解應用的目的。但是圖形周長的意義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學生真正理解起來較困難。

教學時,可以利用教具和課件形象感知、學生充分交流、練習精心設計等多種策略進行教學,來順利地突破重點、分散難點。

【初教後研課】

通過充分的前期研討和集體備課以後,我進行初次試教。課後,我校的業務領導和骨幹教師進行了研課活動。大家對這節課的討論焦點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學生對「封閉」不理解,生活情境與數學問題存在差距。

原以為在指出了圓形花壇模型的護字段置後,學生會順利的描出圓形的邊線。但在教學中發現,有的學生認為生活中的護欄應在花壇邊上,且要離開一點才能起到護花的作用,所以畫邊線時,沒有緊貼花壇邊描。有的學生雖貼邊線畫,但出現畫過頭或不封閉的情況。

教學時,教師應在學生明確護字段置的基礎上,充分展示生成的錯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以加深對「封閉」的理解;如果借助多**進行演示,相信效果會更好。

學生對周長的意義理解不深。

領導指出,在揭示周長的含義後,讓學生指一指生活中物體的面的周長時,許多學生不會說。教師在前一環節的處理上,沒有做到讓學生充分理解。雖然有教具和課件的形象感知,但教師沒有通過引導,讓學生的思維由形象向抽象過渡,沒有突出「一周」的長度,學生交流的不夠,以致學生不會說物體面的周長。

因此,教師在課件演示的基礎上,揭示周長的含義時,從語調、動作上都要加以強調,突出「一周」。再讓學生充分地交流,為後一環節抽象周長的含義打基礎。

概念深化認識部分超越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選取長方形花壇,根據給出的資料,讓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長方形花壇的周長,是為了引導學生尋找不同方法意見的相同點,即:都是求了一周四條邊的總和。使學生進一步領悟到周長的含義。

而教師在教學中突顯了下一節的內容,把重點放在了尋求周長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上,忽略了本節內容的重點是從諸多方法中找出方法的共同處,從而達到深化認識周長內涵的目的。大家認為,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總結:用不同方法求周長時,都是用什麼共同方法來求的,周長的深化認識就能水到渠成。

【二次教學方案】

一、創設情境,提供素材

師:(多**出示校園一角圖)我們珠海路小學是一所花園式的學校,今天老師把我們校園最美麗的一角拍成了**,想看嗎?(想)請看螢幕:

看了這些**你感覺怎樣?引入情境。提出問題:

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安裝護欄 。

談話::剛才有的同學提到安裝護欄的辦法很好,如果用這種辦法,那你想提什麼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既提高學生熱愛校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又為感受周長提供素材,同時,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安裝護欄,經歷周長的形成

看到同學們這麼積極,老師也忍不住想提乙個問題:護欄應該圍在哪兒?(出示圓形花壇)

(1)指一指。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乙個圓形花壇的模型,你能指一指把護欄圍在哪兒嗎?她指的時候其他同學要看清楚他是怎樣指的。

(生指)對!就是這樣圍!誰看明白她是怎樣指的?

(另一生指)真是個善於觀察的孩子!

師:誰來說說他是怎麼指的?

生:從乙個點開始轉一圈又回到那個點。

師:怎樣轉一圈?

生:貼著花壇邊轉一圈。

師:說的多形象!這一圈又叫什麼呀?

(板書:一周)那我從這個點開始行嗎?(師指一點)這點呢?

(指另一點)在這條邊上的任意一點開始,行嗎?請大家伸出手指,我們一起指指,好嗎?從這開始,沿著邊線轉一圈,再回到原點。

(2)畫一畫。

師:你想不想把邊線畫下來呀?請用彩筆在1號題紙上描出邊線。(師巡視收集資料)

(3)說一說。充分展示學生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封閉的情況;畫過頭的情況。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理解「封閉」的意義。

師(展示不封閉的作品):誰來評價一下這個同學畫得怎樣?

生:他留了個口。

師:那應怎樣畫?

生:應把口堵上。

師:眼光真敏銳!這條線應是封閉的。(語調緩慢,強調「封閉」二字)

師(展示畫出頭的作品):那這幅作品怎樣?

生:那個地方出頭了。

師:這幅畫得怎樣?

生(齊答):好!

師:讓這位同學來說一說她是怎樣畫得。

生:我從這點開始繞圓的邊畫一圈再回到這個點。

(4)小電腦演示。使學生對周長有明確的認識。

師:瞧!小電腦也學著你們的樣子,描出了花壇一周的邊線。看!先怎樣?再怎樣?

(5)小結:你認為在畫邊線時應該注意什麼?

生:沿邊線畫一周,不能留口,也不能出頭。

【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創設了大量的觀察、操作活動,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素材,通過指一指、畫一畫、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得到豐富的感性體驗,在體驗中進一步感悟一周的含義,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和空間想象的數學素養。

三、借助素材,總結概念

1.(1)描一描,揭示周長的概念

師:你能用同樣的方法描出這些花壇的邊線嗎?請做2號題紙。

師:誰來評價一下這個同學描得怎樣?

……師:回顧一下,剛才我們在描邊線時,都是怎麼描的?

生:饒邊描了一周。

師:在數學上,圖形一周 (音重而緩)的總長度,叫圖形的周長。(板書:總長度)誰來說說什麼是圖形的周長?

師:比如,這個圓片的周長是指圓形一周的長(師加手勢說)。誰來說說圓形的周長指什麼?(指2人說)

師:那長方形的周長指什麼?

生:長方形的周長指長方形一周的長。

(2)走進生活找一找,深化對圖形周長的理解

師:生活中的每個物體的面都有周長,像這個黑板面,誰先來指一指它的周長?你能說一說黑板面的周長指什麼?

師:下面請同學們從你周圍,找乙個物體面,跟同桌指一指、說一說它的周長。

2.解決需要多長的護欄,引出周長的測量方法問題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乙個問題:每個花壇各需多長的護欄?現在請同學們再來想一想,要求需要多長的護欄,也就是求花壇的什麼?

生:就是求花壇的周長。

師:你真聰明!要測量長方形護欄的周長,你有什麼好辦法?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組內說一說。

全班交流,共享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找學生說是怎麼想的。(有的可能用步測,有的可能用尺量……)明確解決問題的多樣化,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做準備。

3、計算不同圖形的周長,進一步領悟周長的含義

師:(課件出示長方形、扇形、正方形花壇的相關資料)老師用同學們的辦法,測出了這些花壇邊線的長,你能迅速地口算出它們的周長嗎?

生1:長方形的周長是4+2+4+2=12(公尺)

生2:因為長方形每兩條邊都相等,所以4*2+2*2=12(公尺)

師:剛才這兩個同學雖然用了不同的方法求的周長,但他們都是求了長方形幾條邊的長?

生:四條邊的長度和。

……師:剛才,我們在求這些不同圖形的周長時,用的計算方法也不同,但都用了乙個什麼共同的方法來求的?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演算法,認可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學會從不同方法中尋求意見的相同點,對周長意義的深化理解起到促進作用,也避免上成計算課 。

4.估算比較不同圖形的周長,培養學生估算和動手測量能力

師:你能估算出下面兩個圖形,誰的周長更長嗎?(給學生提供實物圖形)

生1:左邊圖形的周長長一些。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1:我用眼看的。這兩個圖形上邊、左邊、右邊的長差不多,而下邊長好像不一樣長,看起來左邊的長。

師:你還想說?

生2:我把兩個圖形合在一起,左邊的圖形下邊長出一點,所以它的周長長一些。

師:你真是個有思想的孩子!那你想不想知道你估算的結果對不對?怎麼辦?

生:量出每條邊的長再算一算就行了。

師:同桌合作測出圖形的周長。相關資料取整厘公尺數,直接寫在圖形上。

【設計意圖】通過描一描、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感悟周長的含義。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使學生進一步深化「周長」的概念,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數學素養,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有利於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四、回歸情境,拓展應用

1.安裝霓虹燈,解決實際問題

談話:(出示教學樓的情境圖)學校為了美化教學樓,在傳達室安裝霓虹燈,你能算一算,用了多長的霓虹燈線?

思考:霓虹燈線的長是這個小屋面的周長嗎?

2.活動小結:通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變式練習,培養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中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有效提高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素養。

五、課後延伸

解決圓形花壇的測量方法:你能選擇合理的方法,設法測出一元硬幣的周長嗎?(給學生提供圓形學具)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課外拓展作業,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內化、在活動中創造,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活動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教學理念。

【二次研討與反思】:

二次試教後,領導和老師們一致認為前面提出的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這次授課能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還能有意識地關注學生,注意抓細節處理,感覺整堂課上得紮實、有效,目標明確。通過大家的二次研討,我的認識也有了明顯的提公升。

根據大家的研討內容,我進行了自我反思。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具體談談。

1.時刻關注學生,在活動中感悟。

三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所以只有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根據學生中出現不理解「封閉」的問題,我讓學生在指一指圓形花壇模型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描一描圓形的邊線,展示錯例、說畫法等活動,最終明確「封閉」的意義。小電腦學畫,則使學生在動態的畫面中獲得「周長」最初的表象,得到豐富的感性體驗,在體驗中進一步感悟周長的含義,從而使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這一環節的成功處理,讓我真正體會到只有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材的作用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活動中深化認識

根據第一次研課中的問題:學生對周長的意義理解不深。因而我在揭示周長的含義時,從語調上進行改變,並讓學生對「一周的長」充分交流。

同時,先以圓的周長為例,引導學生充分交流什麼是圓的周長,再舉例說什麼是長方形的周長。然後回到生活中,讓學生指一指、說一說黑板面的周長及周圍物體面的周長。通過各種方式的充分交流,學生的思維經歷了由具體——抽象——具體的過程,逐步建立起「周長」這一概念的表象,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空間觀念。

3.圍繞重點,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

本次教學,為避免概念深化部分再超越本節目標,我在老師們的建議下,關注學生計算圖形周長的結果,雖認可學生說出的不同計算方法,但不深求方法的多樣化。在學生交流完長方形周長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雖然用了不同的方法求周長,但都是求了長方形幾條邊的長?

在學生交流完正方形、扇形的周長後,再加以引導總結:在求這些不同圖形的周長時,用的方法也不同,但都用了乙個什麼共同的方法來求的?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體驗不同方法中用到的共同方法,進一步領悟到周長的內涵。

為使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周長的意義,根據老師們的建議,本次教學加設了估算比較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紙片的周長,讓學生先估算誰的周長長,再測量出所需資料,通過計算驗證自己的估算結果,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算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學生也呈現了多種估算方法,為綜合素質的形成提供了空間,更深化了認識。這讓我感受到:圍繞重點,深化認識才能落到實處。

北京課例分析

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周詩傑 北京的課例,我在現場做了點評。點評中,我提到了乙個概念 3i教學模式,比較適合於口語教學。這篇點評就以這個模式為綱來進行。根據本堂課的實際地點和物件 東莞以及東莞的孩子們,來自北京的繩老師因地制宜,重新構建了乙個相對真實的語言場景貫穿整節課,突顯學生東莞小主人的身份,以學...

負數的認識課例分析

一 相反意義的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表示相反意義的量,讓我們先來看看,這裡有兩組資料,找找哪些數量的意義是相反的,然後用線連一連。同桌舉例說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老師舉例如果以海平面為分界線,我們發現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深度是一對相反意義的量。將抽象概念變為安排大量例項進行理解,通過老師的引...

蘇州園林課例分析

五畝一中李金太 案例描述 請同學們自擬一副對聯或幾句詩句來分別描述3 9節的內容,尤其要注意說明物件的特點。在同學們對課文整體感知基礎上,即體會到 蘇州園林美如畫 的特點之後,教師對學生閱讀具體介紹 蘇州園林 的部分 3 9節 提出了上面的閱讀要求。本來平靜的教室如投入了一顆激浪之石,一霎那同學們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