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敘事性文章中的詞語句子和段落

2021-03-03 22:44:36 字數 3911 閱讀 6106

詞語作用【知識儲備】

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詞語在敘事、寫人、繪景中鮮明、具體、生動傳神、含色彩性、**性等。疊詞具有音節美的作用。

2、表達思想傾向、感**彩等。

3、精確性作用,主要指詞語在表達概念方面的準確恰當,修飾、限制、補充性詞語在表意的精確、嚴密方面的作用。

4、結構性作用,主要指詞語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點題、照應、過渡等方面的結構作用。

一、怎樣理解文章中詞語的含義或表達作用?

(一)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分析詞語的含義。

1、《故鄉》中三個「辛苦」的含義。

答:我:奔波勞苦,閏土:辛勤勞苦,楊二嫂:處心積慮,挖空心思。

2、練習:品味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那些山路,全是懸崖絕壁,想起來也有些後怕。許多年後,父親這樣淡淡地提了一句。

(二)要注意詞語的感**彩,判斷傾注作者感情的詞語,是表示讚美、肯定的褒義詞,還是帶有貶斥、否定的貶義詞?而這些充滿感**彩的詞語在運用時又常常出現感**彩變化的情況,或貶義褒用,或褒義貶用。

1、「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如何理解文段中「標緻」一詞的含義和表達效果?

答:「標緻」本意為漂亮,這裡指醜陋,作者運用反語,諷刺了清國留學生的醜態,也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之情。

2、練習:品味下邊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和表達作用。

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三)可從修辭手法的角度來理解詞語的含義或表達效果。

1、「我只覺得我四周有看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悶。」說說句中加點詞的含義和表達效果。

答:句中的「高牆」是比喻的說法,這裡既包含著作者對故鄉的失望,也包含著和故鄉人們的隔膜,而造成這種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而這正是作者苦悶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題所在。

2、練習:品味下邊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四)文中的某個詞語可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含義。(此種題目要在通讀全文後才能全面把握加點詞的含義。)

1、中考題《母親的守望》第9題:結合全文看,本文題為「母親的守望」,包含哪幾方面的含義?

答:(1)母親守望著她的兒子,也守望著她的兒子寫過字的兩箱紙片。(2)母親堅守著她對兒子不變的愛,堅守著她對兒子不變的牽掛。

2、練習:說說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魯迅的《故鄉》

句子作用答題樣式:

句子內容+術語(寫幾點,一般看分值)

這一句突出了……,概括了……情節,在文中起到……作用(照應、點題、過渡等),為……作鋪墊(埋下伏筆),概括了……,深化主題。

二、怎樣理解文中句子或段落的作用和含義?

(一)某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麼?

1、句子在結構方面的作用有:

(1)總領全文、引起下文。此類句子在文章(段落)的第一句話或前面。

(2)為下文作鋪墊。此類句子在文章的前面或中間。

(3)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此類句子在文章的中間。

(4)總結上文。此類句子在文章或段落的後面。

(5)照應。此類句子允許在文章的任何位置。……

2、句子在內容方面作用有:開篇點題、點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深化主題等。

(二)具體品析重點語句或段落。

1、重點語句或段落主要包括: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段落);總結全文的句子等等。它們有的在文章的開頭,有的在中間,有的在結尾,對其作用的品析,可以從結構上和內容上兩個方面分析。

2、其作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開篇點題,總領全文。具有如此作用的語句或段落一般是文章的開頭,開篇即從主題、內容方面總領全文,張一文之本,舉一文之綱。

如《父親的眼神》中有這樣一道題:文章開頭「乙個背影,讓朱自清潸然淚下;乙個眼神,讓我終身悚然汗下。」從全文看,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答:這句話在結構上是總領全文,內容上是點明題意,表現父親的眼神對「我」的影響之大。

(2)設定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這樣的語句或段落可以在文章的開頭,也可以在文章的中間。

如《我的叔叔于勒》,開頭寫了菲利普一家的境況之後,並不忙著介紹于勒,而是說「可是,每逢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那時侯,只要一看見從遠方回來的大海船開進港口來,父親總要重複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

」答: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引發讀者思考。

(3)承上啟下(過渡)。所謂承上啟下(過渡),是指文章內容的前後銜接,由前一種意思自然的引出後一種意思,使人感到中間沒有間斷或跳躍。它的任務就是把文章前後的段落、層次連線起來,使人有一種渾然一體、一氣呵成之感。

如《孔乙己》的第九自然段:「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答:結構上,這一段就是承上啟下,內容上,揭示了孔乙己在人們心目中沒有地位,是乙個可有可無的多餘人。

(4)設伏筆、作鋪墊。所謂伏筆、鋪墊是指為下文情節的出現而打下的基礎,如果沒有了它,後文會顯得很突然。

如中考題《水塘邊的鳥窩》第2題:「文章第②自然段描寫了池塘邊哪些景物?請結合文章內容說說這些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

答:文章通過描寫繁盛的榆錢,熱鬧的知了青蛙,自由自在的蝌蚪,小篩籮似的鳥窩,為下文寫人類對這一美好和諧環境的破壞作了鋪墊,理下了伏筆。

(5)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句,除了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外,還具有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結尾,寫菲利普一家人在船上巧遇淪落為水手的于勒後,驚慌失措,決定躲開于勒,這時,作者這樣寫到:「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浬鑽出來。那就是哲西島。

」答:這段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且與上船時的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6)蘊涵哲理,含義深刻。記敘文中有些句子含蓄深刻,充滿哲理,往往是作者思想火花的噴射點,是文眼所在。對於這樣的重點語句或段落一定要結合具體的的語境來分析深層含義。

如中考題《泥土的聲音》中有這樣一道題:「結合語境,揣摩第⑥段畫橫線句子『他們不僅僅是對土地接觸,而是在親近生命。』的含義及其在文中的表達作用。」

答:(1)含義:指憨厚樸實的莊稼人不單單是在耕耘土地,播種希望,也是在親近和敬重生長希望、養育生命的土地。(2)作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昇華,主題得到突出和公升化。

(7)前後照應。前後照應是指文中內容和語句的前後聯絡呼應,前面提到的問題,後面有著落,後面說到的內容,前面有伏筆或暗示。前後照應,能使文章意脈相連,文氣貫通,渾然一體。

照應一般可分為題文照應、首尾照應、前後照應。

如中考題《獻你一束花》中的一道題:選文最後一段有什麼作用?請你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回答。(怎麼?花,理應呈送給凱旋的英雄,難道也要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

答:引發讀者進一步的思考,從而更好地突出中心,告訴讀者,別人在失敗時我們更應給予支援和鼓勵,照應文章的開頭。

(8)推動情節的發展。情節是人物性格的載體,是表現人物間相互關係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而記敘文中的有些句子就有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有這樣一段:「這封信成了我們家裡的福音書,有機會就拿出來念,見人就拿出來給他看」。

答:于勒的第二封信被視為福音書,它使於勒身價更高,它不僅促成了二姐的婚事,還由此引出了哲爾賽島的旅行,可見,「福音書」在文中的作用就是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9)總結全文,深化中心。記敘文成功的結尾,能讓讀者更深入、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進一步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的結尾:「你一定會深深地愛我們的戰士,——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答:這段文字兼用議論與抒情的方式結束全文,深化中心。

(10)令人深思,給人驚醒或留有思考的餘地。有些記敘文的結尾段,含蓄深刻,能喚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如《故鄉》的結尾:「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答: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一語雙關,充滿哲理,深化主題,給人以鼓舞和信心。

敘事性散文解題技巧

春 學案第二課時 閱讀訓練 一定會記住的 直到8歲,我一直以為星期天之所以叫 sunday 英文直譯是 有陽光的日子 是因為這一天要在陽光下度過。我這樣想,是因為每個週日我都和奶奶一起在花園中度過。南瓜蔓是我的最愛,因為它細小的卷鬚伸展開來,纏繞著棚架,就像緊緊握住棚架的纖細手指,看起來那麼無助。我...

如何撰寫課堂敘事性教學案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是教學任務的執行者,而另一方面應該作為乙個自覺的反思者,在不斷地自我追問中,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使自己成為研究者而不是 教書匠 教師對教學行為的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 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

敘事性散文知識點講解及訓練

一 散文的特點。1 形散而神不散。2 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3 語言優美凝練,富有文采。二 散文的分類。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 敘事散文 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敘事性散文。此類散文又可分為兩類 敘事散文。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寫人散文。偏重於記人。二 以寫景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