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句子的作用

2021-03-03 23:02:25 字數 3244 閱讀 1970

《學會根據句子所處的位置去推敲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一)文章開頭的句子:

1.敘述性的作品中「交代事件」的:

例1:《故鄉》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裡,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

如果從內容方面考慮:這句話交代了回故鄉這一主要事件和回故鄉時的天氣

如果從結構方面考慮:領起下文

例2:《蠟燭》2023年9月19日,貝爾格勒實際上已經拿下來了。只有薩伐河上的一座橋和那個小小的橋頭堡還在德國人手裡。

從內容方面考慮:開篇交代事件發生的背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情發生時的具體情況)

從結構方面考慮:為故事的展開埋下伏筆(作鋪墊)

2.文學作品(**、散文)中交**作物件的

例1:《台階》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

從內容方面考慮:表面寫父親覺得我們家台階低,實際上是寫父親不甘於低人一等。

從結構方面考慮:開篇點題,領起下文。

例2:《雲南的歌會》雲南本是詩歌的故鄉,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國。這一回卻更加豐富了我的見聞。

從內容方面考慮:寫雲南是詩歌的故鄉,雲南歌舞聞名全國。

從結構方面考慮:全文的總起。

例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家的後面有乙個園,相傳叫做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從內容方面考慮:回憶百草園的原由,點出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從結構方面考慮:領起下文。

3.文學作品中抒情性的句子。

例1:《風箏》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於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從內容方面考慮:寫作者看到北京冬末天空中的風箏,禁不住湧起驚異和悲哀之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深深的反思和自責)

從結構方面考慮:開篇點題,設定懸念,引起下文。

例2:《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如果從內容方面考慮:表達對父親的思念,為全文定下感情基調,又提示全文內容核心。(開篇點題)

如果從結構方面考慮:突出背影,使讀者產生懸念。

小結:句子或段落在開頭的作用

1、照應文章標題

2.引出下文或總領下文、統領全文。

3.開篇點明所要敘述描寫的物件。

4.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與環境,

5.為後文的情節發展埋下伏筆(或做鋪墊),推動情節發展。

6.設定懸念,吸引讀者

7.營造全文的氛圍。

(二)文章中間的句子:

轉承句——過渡,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注意:「過渡」與「承上啟下」應該是有區別的:「過渡」是指事物由乙個階段或一種狀態逐漸發展變化而轉入另乙個階段或另一種狀態:

而「承上啟下」是指總結上文,開啟下文的意思。

例1:《沁園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例2:《楊修之死》中的「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範曹操之忌。」

小結: 文中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1.過渡,承上啟下

2.總結上文

3.總領下文

(三)文章結尾的句子

1.首尾呼應,總結全文

例1:《背影》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如果從內容方面考慮:結尾再現父親的背影,直抒思念之情。

如果從結構方面考慮:呼應開頭,首尾圓合。

2.照應開頭,深化或揭示主旨。

《故鄉》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如果從內容方面考慮:這段議論充滿哲理,它告訴人們: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奮鬥,希望便「無所謂有」;有了希望並始終不渝的奮鬥,希望便「無所謂無」。

從而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和堅定信心。

如果從結構方面考慮:總結全文,點明主旨。

3.直接抒發某種感情。

例《阿長與山海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

如果從內容方面考慮:表達了作者對阿長的深切懷念與敬重。

如果從結構方面考慮:總收全文

小結:句子在結尾的作用:

1.總結全文,引人深思。

2.揭示全文的主旨或畫龍點睛(點明中心)

3.深化主旨或昇華中心。

4.照應標題或照應上文或首尾照應,結構完整。

在分析句子的作用時,我們的考慮角度不能如天女散花滿天飛,應明確句子的作用包含主題上的作用和結構的作用兩個部分。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常見的有以下五種:①總領下文;②承上啟下(過渡);③總結全文;④為後文作鋪墊;⑤照應。

主題上作用應是點明中心或昇華中心。我們在解題時圍繞上述考慮,使考慮角度明確。

從內容看:記敘文性的文章,句子的作用主要是點明主旨或表達作者的主要感受;可以分為:

1)表現人物的**品質(寫人的文章)

2)揭示某種**道理(記事的文章)

3)抒發某種感情(寫人或記事的文章)

4)反映某種社會現象,表現某種主題(記事的文章)

第三講:使用修辭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題目:「……這句話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在文章當中有什麼作用。」

這樣的題目我們要三步走:第一步回答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一步很容易被判斷;第二步分析這種修辭手法的常見好處,比如說比喻就是更形象生動啊;第三步,結合文章的意思來分析這個修辭放在文章當中的具體的意思。

我們把常見的修辭手法和針對修辭手法的答題模式做了乙個小結:

(1)比喻。答題:把**比作**,更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

(2)擬人:把**擬人化,賦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鮮明,更生動地寫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點。

(3)誇張:誇大或者縮小事物的本來面貌,目的在於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點,個別誇張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如:「那座山遠看似乎直入雲霄」,這裡表現了作者對於這一奇景的驚嘆之情。

(4)反覆,反覆包含間隔反覆和直接反覆,所謂間隔反覆,就是在文中不斷出現乙個相同的句子,但是中間有間隔,在散文或者議**中,這樣的反覆多半是為了強調作者的觀點;無間隔反覆則表現為呼籲型的,通常使語言更具有號召力和感染力。如「好乙個安塞腰鼓! 」在《安塞腰鼓》一文中間隔反覆。

(5)對偶:句式工整,語言凝練,表意深刻,給人深刻印象。

(6)反問:有問無答,答在問中。比陳述句語氣更強烈,更能引起共鳴。

(7)設問:有問有答,一問引起讀者思考,一答更能引發共鳴。

(8)排比:句式工整,便於吟詠;加強語勢,層層遞進。

9)反語:褒詞貶用,加強諷刺意味,批評**;或貶詞褒用,(答題時注意找出貶義詞對應的褒義詞來答),如:我以孩子的「狡猾」的眼光,這裡狡猾是貶義詞,實際上寫出了孩子的聰明、善解人意。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首先 現在的考試很少分著考 結構 和 內容 上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提 句子的作用?都是包含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兩者很難分開來答。比如 為下文做鋪墊 是一種 結構 上的作用,但實際答題時需要答 為下文寫什麼 具體內容 做鋪墊 才給滿分。而那個 什麼 就是在內容上的作用。句子在開頭的作用 引起下文 引出正...

句子在文章內容和結構中的作用

1 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 引起下文 埋下伏筆 作鋪墊 奠定感情基調 承上啟下 過渡 前後照應 首尾呼應 總結全文 點題 推動情節發展 句子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 對上文 或全文 照應上文 首尾呼應 總結上文 或全文 2 對下文 引起下文,打下伏筆 作鋪墊 3 對上下文 承上啟下 ...

文章開頭的作用

說明順序 寫好說明文,首先要抓住說明物件的特徵,其次最重要的是運用合理的說明順序。所謂合理的說明順序,是指能充分表現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徵的順序,也是符合人們認識事物 事物規律的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 1 時間順序。即按照事理發展過程的先後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凡是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如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