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含義二

2021-03-03 22:35:47 字數 3363 閱讀 9696

一、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含義。

首先是數學活動要有明確的數學目標,沒有數學目標的活動不是「數學活動」。小學數學是研究最基本的課程標準,拋棄了將數學學習內容分為「數與計算、量與計量、幾何初步知識、應用題、代數初步知識、統計初步知識」六個方面的傳統做法,將傳統的數學學習內容充實、調整、更新、重組以後,構建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並按學段分別闡述。其次是「經驗」的,經驗是一種感性認識,包含雙重意義,一是經驗的事物,二是經驗的過程。

數學經驗是數學的感性認識,是在數學活動中積累的。

再次是「活動」的,蘇聯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也是思維活動的教學。我理解的「數學活動經驗」所指的「活動」其特定含義主要是對數學材料的具體操作和形象操作**活動。

至於「基本」,《數學課程標準》把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思想、數學活動都冠以「基本」,稱作「四基」。「獲得數學基本活動經驗」作為教育目標指出,是基於「動態的數學觀」,把數學看成是人類的一種活動,是一種充滿情感、富於思考的經歷體驗和探索的活動。這樣的數學觀必然影響著數學教育觀。

數學知識不僅包括定義、公式、法則、定理等數學事實的「客觀性知識」,而且包括從屬於學生自己的「主觀性知識」,即帶有個體認知特點的個人知識和數學活動經驗,它是經驗性的、感性的、不那麼嚴格「隱性知識」。

其次,數學教學不僅是結果的教學,更重要的是過程的教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結合具體內容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去「經歷過程」。

再次,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是開放的。數學活動經驗不像事實性知識那樣「看得見、摸得著」。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對某一數學物件的認識是有個性特徵的,在認識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又是多樣的,學生的發展也因此而不同。

這就決定了數學課堂教學不能封閉式灌輸,而要開放式地組織活動。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一定的自主性,老師應給各種不同意見以充分表達的機會,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二、數學活動的教學策略:

1 主體性。經驗是存在於個體頭腦中而無法直接觀察的心智表徵或心智結構。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到社會生活實際或教師創設的情境當中,親身體會形成自己個體的經驗。

因此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是基於學習主體的,屬於特定的學習者自己,它帶有明顯的主體性特徵。例利用畫畫、剪剪、拼拼、湊湊、量量的辦法,讓學生去發現關於「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0」命題的學習,就是一種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發現學習。學生通過動腦、動手、洞口,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從多個渠道有效得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合理地運用操作性的教具與學具,通過實物操作、觀察、體驗來建立對數學的感覺,形成對學習物件的數學經驗。由於經驗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基礎上,主體反映客體時所產生的主觀產物,因此,經驗的接受和占有不能像接受實物那樣,在既不改變性質也不改變存在形式的狀態下進行。經驗的接受過程是主體重建經驗結構的過程,也即是乙個主體心理結構的構建過程,主體必須處於一種十分主動的狀態,積極地進行一系列複雜的心理運作,才能完成構建過程,真正地「接受」相應的經驗。

因此,學生的學習,從結果看是「接受」了已有經驗,而從過程看則是乙個積極主動的經驗建構過程。

2 實踐性。經驗離不開活動,數學活動是經驗產生的源泉,因此離開了數學活動,就根本不會形成有意義的數學活動經驗,只有親身經歷體驗了才能形成經驗,經驗具有明顯的實踐性。中小學生學習形式化的數學時,基本上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進行學習。

例如小學生學習小數,很自然地聯絡到自己購物時的商品標價;學到百分數,就會聯想到本班同學體育鍛煉達標的合格率。低年段學生的生活閱歷淺,實踐能力弱,只有切實經歷有效的實踐活動,才能掌握活動的步驟、方法,才能逐步積累活動經驗,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如在《角的認識》中,教師有意創設了這樣乙個情境,給每個同學乙個不口袋,口袋裡面放了一些物品,讓學生從中摸出乙個角。

在學生紛紛舉著自己摸出的角之後,老師說:「看看你們摸得這麼好,我也想摸摸。你們能給我說說是怎麼摸出來的嗎?

」孩子們說,「角有乙個尖點,扎得慌。」教師伸手摸出乙個圖釘;孩子們又說,「角還有兩邊」。教師伸手摸出的確實一支削得很間尖的鉛筆;孩子們急忙又補充說,「角是平的」。

教師摸出一片樹葉,「尖尖的,平平的,怎麼沒有角?」孩子們回答說,「兩條邊應該是直的」,這回教師摸出了乙個三角板,教師真誠地對同學們說,「謝謝你們幫助我找到了摸角的感覺。」明顯看到教師是在有意識引導學生進行體驗,使學生認識並抓住角的關鍵特徵。

3 多樣性。對同乙個數學活動,即使外部條件相同,針對同一物件,每乙個學生仍然可能具有不同的理解,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從多個渠道有效得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合理地運用操作性的教具與學具,通過實物操作、觀察、體驗來建立對數學的感覺,形成對學習物件的數學活動經驗。

正是由於經驗的多樣性,才產生了數學學習的差異性。真正的經驗是個情緒體驗,只有多經歷,才能辨別真偽。水是熱的,水是燙的,燙是經驗,熱是知識,只有你親身經歷體驗才能知道。

數學教育活動是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必須非常重視經驗的作用。教育研究指向實踐,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在研究「經驗」,或是一種以「經驗」為物件的研究。研究「經驗」本身確實需要「經驗」,沒有「經驗」無法研究「經驗」,這就要求研究者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以形成親身經歷和體驗,這也是有成就的教育研究者獲得研究成功的基本經驗之一。

4 指導性。凡是有學習的地方都存在著經驗。學生通過基本數學活動,獲得的經驗要能進行反思提煉,形成對以後類似情境與活動的指導作用。

指導性是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的數學學習活動的影響。」經驗能在現實基礎上預料以後情況的發生,並做出適當的判斷和安排計畫。如圍棋能手一下子能看出五步甚至更多步的棋來,這就需要他的前四步棋完全如他所料的那樣出現,依靠的是經驗。

經驗是溝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新的數學學習活動的橋梁。再如在數論中有時候根據經驗來猜測的結果,比如哥德**猜想、費馬大定理等等。面對新的情境、新的問題,學生需要調動自己已有的、適當的經驗去同化這個新的情境與新的問題,把它與自己原有的知識形成合理和本質的聯絡。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知識是通過經驗而情景化的。學生能在a活動中所得到的最新經驗,有效地指導活動b而解決問題。學習了「數」的運算規則可以有效指導學習「式」的運算規則;學習了平面上求軌跡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導空間求軌跡。

5過程性。經驗是一種過程性知識,是在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一種「活**式」。它主要由三種成分組成,一是知識性成分,是指在活動過程中所建構的關於活動主客體的個人意義,包括操作的直觀感知、建立的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以及對活動過程的感悟等,是人們在活動過程中所悟出的道理,是對活動過程的直觀把握,其合理性主要由活動的有效性來保證,如「老馬識途」;二是體驗性成分,是指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情緒體驗,包括成就感與失敗感、自我調節心態的體會等,如「大賽經驗」;三是觀念性成分,是指活動過程所形成的意識和信念,如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做事的信心與信念等等。

經驗注重過程,啟發思考,使學生**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抽象的過程、**的過程、推理的過程、反思的過程等都可能成為經驗的組成部分。實際上當學生參與某項數學活動會形成的某種圖式是建立在他的認知結構中進行登記,然後開始考慮其邏輯依據,與先前的相關內容發生聯絡,使得與本人的數學認知結構趨於和諧,當到一定階段,經驗會在他面臨不同具體情境時逐步獲得反饋訊息,以加深經驗的體驗。

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

一 請在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兩個核心概念中選擇乙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您在理解和運用方面的觀點或做法。二 對於獲得 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 您有哪些成功做法?有哪些困惑?請您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加以闡述。經驗 於生活,而不是機械的重複 我個人認為活動經驗,就是在活動中去經歷活動過程,去體驗活動過程,然後...

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幾點思索

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上,又在活動的具體過程中體現的,與同學們掌握的知識相比較,它沒有明確的界限,具是 的,內在的,持續的,發展的特點,有時候,也是不可估量的,對於我們的學習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那麼,在小學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積累活動經驗呢?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 ...

關於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幾點思考

作者 吳永瓊 學校教育研究 2014年第17期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 2011年版 以下簡稱 課標 中把數學教學中的 雙基 擴充為 四基 即除了 基本數學知識 和 基本數學技能 以外,還增加了 數學基本思想 和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從而引發了很多數學教師對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