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造假的手段及防範措施陳翠冰

2021-05-13 09:41:17 字數 4823 閱讀 5970

3.將費用資本化來調節利潤

費用必須與發生的收入配比,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費用必須抵減收入。如果把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費用資本化,會由於資本化費用轉化為資本而在以後的多個會計期間攤銷而誇大當期利潤。

4.多提或少提資產減值準備

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不健全的狀況下,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有較大的利潤調節空間。目前,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玩會計數字遊戲,主要遊戲規則是利用資產減值準備推遲或提前損失,典型表現為某個年度出現鉅額虧損。

(三)利用關聯方操縱利潤

關聯交易並非為法律所禁止,也不是所有的關聯交易都違背市場規則,但卻曾經被上市公司廣泛用來進行利潤造假。

在利潤操縱、資本運營領域,子公司、空殼公司等虛擬公司有非常神奇的作用。美國安然公司堪稱典範,子公司數目達3000家以上,銀廣夏在北京的兩家商貿公司和一家研究所、東方電子的煙台振東高新技術發展公司、一條龍作假的黎明股份等,在運作過程中都晃動著虛擬公司的影子。

(四)利用法律或會計準則不完善

1.會計估計方法的不恰當利用

會計估計指企業對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資訊為基礎所作的判斷。由於企業經營活動中內在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某些會計報表專案不可能精確地計量,而只能加以估計。如果賴以估計的基礎發生了變化,或者由於取得新的資訊、積累更多的經驗,可能需要對會計估計進行更正。

需要進行會計估計的專案很多,例如:壞賬比例、存貨毀損、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和淨殘值、無形資產的受益年限、資產減值等。由於會計估計的特點是依靠估計和判斷,使用會計估計規劃利潤的概率很大,比如利用會計估計的鉅額準備計提、各種秘密準備等,如果使用靈活,可以成為利潤調節和規劃的強有力的**。

2.會計原則的不恰當利用

利用會計原則規劃利潤都是在實務中扭曲業務的實質情況,卻以會計原則為盾牌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無論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對各種交易和事項會計處理的規定多麼詳細,都不可能包羅實務中的所有情況,特別是科技發展如此快、金融衍生工具層出不窮的今天,這樣就給那些想操縱會計行為、製作失真會計資訊的會計師和企業管理當局留下了可乘之機。只要存在估計和判斷的領域,就可能被利用來製作失真會計資訊。

(五)其他手段

1.製造非經常性損益專案

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正常經營損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發性損益,例如資產處置損益、臨時性獲得的補貼收入、新股申購凍結資金利息、合併價差攤入等。非經常性損益雖然也是公司利潤總額的乙個組成部分,但由於它不具備長期性和穩定性,因而對利潤的影響是暫時的。非經常性損益專案的特殊性質,為公司管理盈利提供了機會,特別應關注的是,有些非經常性損益本身就是虛列的。

2.虛增資產和漏列負債

操作手法有:多計存貨價值:對存貨成本或評價故意計算錯誤以增加存貨價值,從而降低銷售成本,增加營業利益。

或虛列存貨,以隱瞞存貨減少的事實;多計應收帳款:由於虛列銷售收入,導致應收帳款虛列;或應收帳款少提備抵壞帳,導致應收帳款淨變現價值虛增;多計固定資產:例如少提折舊、收益性支出列為資本性支出、利息資本化不當、固定資產虛增等;漏列負債:

例如漏列對外欠款或短估應付費用。

3.潛虧掛帳

許多企業出於誇大資產總值、彰現自身實力的需要,虛增了一塊資產,可能掛在應收款項上,也可能虛增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一些投資專案根本就是虛的或為不良資產,但也掛在賬上。

4.資產重組創造利潤

企業為了優化資本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完成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便是資產重組。然而,近年來的資產重組老是使人聯想到做假帳。許多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秘訣便在於資產重組。

通過不等價的資產置換,為上市公司輸送利潤,目前仍然是利潤操縱的主要手法之一,雖然因「非公允的關聯交易差價不能計入利潤」新規定而受限制,但上市公司仍可以通過非關聯交易的資產重組方式為上市公司輸送利潤。

5.不按規定披露重大資訊

企業的一些重大事項,如委託理財、重大訴訟、關聯交易、抵押、擔保、兼併收購、大股東高額占用資金等,必須全面及時地按照要求披露,否則將出現誤導投資者的會計資訊。

目前,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常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1)資訊披露不真實; (2)資訊披露不充分;(3)資訊披露不及時;(4)資訊披露不公平;(5)資訊披露不對稱;(6)資訊披露與國際會計慣例不協調。例如,「st春都」存在嚴重的隱瞞實情與虛假披露,「南華西」推遲重大事項的披露,「三九醫藥」避重就輕披露等現象,都嚴重影響會計資訊使用者對企業真實價值的判斷,誤導他們的決策,導致重大損失。

6.私設小金庫

小金庫問題在企業中非常普遍,即使上市公司也不能避免。企業常通過下列手段將資金轉移到小金庫賬上。(1)獲得的現金折扣不入賬。

(2)投資收益等不固定的收入部分或全部不入賬。(3)虛假研究開發費用、虛假廣告費、虛假會議費等各種虛假費用抵賬。(4)直接收集各種費用性質的發票抽取單位資金。

小金庫的存在,雖然很少影響到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會計資訊的失真,縱容了管理層道德的缺失。

二、財務造假的防範措施

(一)營造會計誠信環境

1.實施誠信工程,營造乙個人人講誠信的良好社會環境

會計誠信是市場經濟正常執行的基礎,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會計之本。會計誠信表達了會計對社會的一種基本承諾,即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把客觀經濟活動反映出來,並忠實地為會計資訊使用者服務。誠信在會計行業尤為重要,為了減少、避免財務造假現象的氾濫,我們應提高會計誠信,把信用作為會計工作的生命線,淨化社會環境。

2.加強社會誠信教育

誠信不僅僅是道德要求,更是市場經濟中企業和個人必須遵循的基本遊戲規則,因此要利用各種渠道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使全社會的人們都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不誠信的危害性,形成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受鄙視的社會環境和**氛圍,使「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取之有害」等觀念深入人心。因此,只有讓誠信深入人心,才能使會計人員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才能消除財務造假的主觀意識,從根本上抑制財務造假現象。

(二)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1.建立完善內部控制的整體框架——從源頭上消除產生財務造假

財務造假的存在與發生,說明組織管理上有漏洞,內部控制存在薄弱環節。從總體上看,內部控制是乙個完整的系統,是乙個組織為完成其任務和目標而使用的控制系統的綜合整體,意指管理當局為了增強完成所制定的任務和目標的可能性而採取的行動,包括其恰當地進行防止性的、檢查性的或指導性的計畫、組織和領導工作。組織管理當局應當貫徹實施其內部控制,承擔防止發生、及時發現並糾正造假行為的責任。

2.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核心,它是為了提高會計資訊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而制定和實施的乙個控制系統。

設計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應以控制目標為導向,以業務流程控制為基礎,以控制程式和確定關鍵控制點為手段來進行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實務設計。主要包括籌資業務控制、對外投資業務控制、採購與付款控制、貨幣資金控制、銷售與收款控制、成本費用控制、工程專案控制、對外擔保控制等內容。

(三)完善會計規則,減少會計操縱空間

1.改善會計準則的制定程式

首先,會計準則制定者應向社會公眾公開更多的己有的相關會計知識,特別是世界各國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成熟經驗,以便社會公眾結合其所處環境,理解會計準則及其相應的利益關係。其次,應建立更加公開化、制度化的徵求意見制度,即使是會計準則正式頒布之後,這種制度仍然是必要的,因為知識不是乙個靜態的概念,會計準則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進行修訂則是必然的。

2.完善會計規則

為了提高會計資訊質量,我國先後制訂和修訂了一系列相關的會計法規和制度,如《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披露細則》等,這些法規和制度的執行,基本保證了會計資訊的質量,抑制了會計蓄意造假的現象,但會計規則自身的漏洞給財務造假者提供了充分施展的空間。因此要治理會計資訊失真,必須完善會計法規、制度。

(四)加強法制建設

1.加強法律法規對財務造假行為的威懾作用

加強法規制度建設,是治理和防範財務造假行為的主要措施,在財務會計法規制定過程中,一是要充分考慮與財務會計資訊有一定利益關係的人員對財務會計資訊的影響,制定相應的措施對其行為加以限制;二是在確認財務造假行為的主要責任者時,應將考慮的重點集中在財務造假行為的利益獲得者身上,從根源上防止有關人員通過財務欺詐行為謀取利益。

2.加大處罰力度

企業作為經濟主體,其一切行為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企業財務造假本質上是一種違約行為,企業是否會選擇違約,主要還是看違約成本的高低。當財務造假的預期成本大大低於造假的預期收益時,企業很難不產生造假的衝動。

因此,加大對財務造假的懲罰力度,提高財務造假成本,無疑是遏制財務造假屢禁不止的重要措施。

3.完善會計法規的內容

隨著經濟國際化程序的加快,會計國際化已成為必然,我國必須加快深化會計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制度,規範會計行為,避免主觀隨意性,縮小會計資訊與實際情況的差距,這是確保會計資訊質量的前提條件。

(五)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

1.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

會計人員是會計活動的主體,只有提高了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其業務水平、職業判斷能力相應提高,才能保證會計資訊真實性。首先,應嚴格執行《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辦法》,只有按照一定條件通過一定程式取得從業資格的人員才能從事會計工作,把好會計人員的「進門關」。其次,逐步完善統一的、具有剛性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範,加大對違反職業道德規範的處理力度,以約束和管理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

第三,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各單位有責任、有義務支援和督促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切實幫助他們提高素質,積累經驗,更新知識。

2.提高會計資訊外部使用者中專業人員的素質和責任心

在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對會計資訊外部使用者中專業人員(如銀行信貸管理人員、擔保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責任心的要求,也要把好「進門」關,對在職專業人員推行強化財務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對容易出現財務造假單位會計資訊的警惕度。同時,對於不能識別企業財務報表中的的重大虛報、瞞報因而造成損失,甚至於與企業內勾外聯進行騙貸、騙保等非法活動的專業人員,應加大力度嚴厲處罰,並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切實提高從業人員的責任心,從而大幅度降低財務造假行為得逞的機率,徹底剷除滋生財務造假行為的溫床。

企業併購的財務風險及防範措施

作者 余秀珍 審計與理財 2009年第09期 隨著市場經濟一體化和企業經營的全球化的發展,全球企業之間的聯絡也日益加強,競爭也日益白熱化,單純的企業發展手段已經開始難以滿足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於是就企業之間的併購就形成了。併購是兼併和收購的簡稱。兼併通常是指一家企業以現金 或其他形式購買取得其他企業...

企業併購中的財務風險及防範措施

作者 楊穎 中國 2013年第09期 摘要 企業併購是一柄雙刃劍,有收益的一面,也有風險的一面。在企業併購過程中,財務風險是影響併購成敗最為突出的因素。財務貫穿於整個併購過程,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實現其資本擴張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強企業併購過程中財務風險的防範是現階段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

論企業併購中的財務風險及防範措施

作者 馬士營 現代經濟資訊 2016年第19期 摘要 在資本市場的高速發展中,併購是當前企業追求長遠利益和應對市場風險的重要手段。其中風險是併購活動的最突出特徵,財務風險是量化資本運作並衡量併購結果的乙個重要指標。本文從財務風險的角度對企業併購活動進行深入研究,並基於具體的財務風險分析提出切實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