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認識時間》練習課教學反思

2021-03-04 09:58:08 字數 1247 閱讀 9820

《認識時間》一課的教學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是本學期的乙個難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能夠用5分5分數的方法靈活認讀時間,由於時間是乙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注意創造機會設計學生自己理解的環節,並借助多**課件的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多**課件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重要,乙個好的課件往往能讓學生更形象直觀的掌握知識。

所以,教學開始,我利用關於鬧鐘的謎語引出學生熟悉的鐘錶,並出示鐘面,讓學生回憶一年級內容,並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回顧舊知的這一環節,內容過多,導致本節課有點拖堂。新授部分分為這幾個層次:

首先,在螢幕上展示了乙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12個數、指標和格仔。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後,再通過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時和分。

接著,又通過課件的動畫演示和色彩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周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於60分,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但在這一環節中,我是考慮到學生對於「幾時過」這一知識點時,我設計了「幾時多一些」的知識讓學生去理解,但是這一部分中,由於本身自己沒有鑽研教材,語言上比較隨便,把這一部分講的有點含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地掌握新知識,但有的知識光靠教師苦口婆心地講,學生反覆機械地回答問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學中,我明白不能單靠教師的講授,而應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出現了讓學生主動學習的少的現象。

這節課中,設計了各種活動,讓學生看看、說說、做做。比如:我組織了撥鐘活動,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撥動鐘面。

在教學1小時=60分時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實物操作,對時分關係一目了然。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進一步強化了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但是這一部分學生用學具的活動設計的有些少,學生的學具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

但是,雖然我設計有撥鐘這一活動,但是撥的形式還是比較單一,都是老師說學生撥,其實教師可以放手讓同學間相互合作:乙個人說時間另乙個人撥鐘,或者乙個人撥鐘,另乙個人說出鐘面上的時間,這樣學生的參與度會更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一節課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在課中教師應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這要求教師教學語言要簡潔精練,引導要清楚明了,但這點我做得不夠好,教學語言不夠精練,引導的不夠細,使得時間的有效性沒有把握住,導致課還沒完就匆匆結束了。

總之,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做學習的主人。

二年級認識角教學反思

本節課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角的含義,體會角的基本特徵,並感知角的大小。角是一種最基本的幾何圖形,認識角是進一步認識其他幾何圖形的基礎。本節課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學習活動。首先,我用多 出示生活中的物體,讓學生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選取剪刀 三角形紙片 鐘面這三個實物抽象出三個角的基本圖形,並告...

二年級上冊《乘法認識》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 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 鹽田中心主校何秋霞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培養團結合作精神,並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 最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 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時間練習題

認識時間 一 填空 1 鐘面上有 個大格,個小格。分針走一小格是 分,時針走一大格是 時。2 分針走一圈,時針走 個大格,是 分,也就是 時。3 分針從12走到3經過了 分 從12走到9經過了 分 從3走到6經過了 分 從7走到11經過了 分。4 時針從12走到5經過了 時 從12走到9經過了 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