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管理實務》複習

2021-03-04 09:58:08 字數 4969 閱讀 1358

複習資料

(01511)

目錄第一章現代管理學導論 2

第二章中西方管理思想 4

第三章現代管理學原理 17

第四章現代管理環境 27

第五章現代管理者 33

第六章現代管理過程 44

第七章現代管理成本 58

第八章現代管理技術與手段 63

第九章現代管理績效評估 70

第十章 21世紀管理和管理學的發展 74

第一章現代管理學導論

1、現代管理: 即管理者對其組織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達到組織既定目標與責任的動態創造性活動。管理的核心在於對現實組織資源的有效整合。

所謂有效整合,即指乙個組織在其目標的指引下,明確分工以及在分工基礎上的有效綜合,以保證組織系統的最佳的整體功能。管理的程式是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管理的動力在於它的動態的創造性。

2、現代管理的特徵:二重性(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動態性、創造性、統一性。

3、現代管理學的研究物件:管理學所涉及的一切領域。

4、現代管理學的研究體系:學科研究物件的基本理論闡述;中西方管理思想發展的沿革;現代管理學的一般理論、原則;現代管理環境的型別、淵源及分析;現代管理者的含義、角色、素質及現代管理團隊建設;現代管理一般過程的闡述;現代管理成本的識別、計量、控制;現代管理方法的闡述;現代管理技術與手段;現代管理績效評估的發展、要素、指標設計及改進;現代管理創新;21世紀管理學的發展。

5、西方管理思想:

①西方古典管理思想:認為人是「經濟人」,以泰羅、法約爾、韋

伯為代表;

②西方行為科學管理思想:認為人是「社會人」,以梅奧、馬斯洛、等人為代表;

③西方現代管理思想:以孔茨、明茨伯格、科特、巴納德、德魯克、菲德勒、豪斯、公尺切爾、西蒙、卡斯特等人為代表。

6、現代管理學原理:指現代管理過程中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理論,包括人本原理、權變原理、柔性原理、效益原理、模糊原理等,主要闡述各種原理的內涵和特徵、構成要素、基本範疇,以及他們在管理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

7、現代管理學研究方法:

①歷史比較法,是歷史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的綜合,是一種基於時間序列、縱向的研究方法,是從縱向的、歷史的角度考察和研究管理的起源和發展、管理的歷史型別和經驗、不同時代管理的特點等,從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

②系統研究法,可以應用以下方法:資訊方法、功能模擬法、黑箱法。

③個案研究法,是對某一具體社會單位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的方

法。④心理研究法,是屬於行為主義的研究方法,即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研究管理問題。

⑤歸納演繹法,是屬於邏輯分析方法的具體形式之一,具體分為歸納法和演繹法。

8、現代管理在治國中的地位:①管理處在一切生產領域中②管理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③管理作為一門學科處於諸學科的綜合地位④現代管理乙個突出的特點在於它的應用性。

9、現代管理在治國中的作用:現代管理是國家經濟騰飛的增效力;現代管理是促使整體功能充分發揮的催化劑;現代管理是培養現代管理人才的大學校;現代管理是興國之道。

第二章中西方管理思想

1、中國傳統管理活動主體的正當性基礎,表現在:德性、能力、身份等級。

2、中國傳統管理活動的有效性保障,包括:德治教化、法律規制、權術運用。

3、中國傳統管理活動的作用物件:君、臣、民。

4、中國近代管理思想的嬗變:①洋務運動:近代管理模式的試驗。②清末新政:近代管理體制的蛻變。③辛亥革命:近代管理理念的飛躍。

5、中國現代管理思想的兩種路向:後孫中山時代的國民**統治;人民民主管理思想的理論與實踐。

6、泰羅(即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其倡導的科學管理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主要內容包括八個方面:

①勞動定額原理,為某種工作規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②第一流工人制。③標準化管理,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對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勞動和休息時間的搭配以至機器的安排和作業環境的布置進行分析,消除不合理因素,把各種最好的因素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科學的、標準的操作方式。

④刺激性工資制度——差別計件工資制,即制定科學的定額和標準;按照工人完成定額的不同情況實行不同的工資率;把工資給人不是給職位。⑤思想革命。⑥計畫與執行分離原理。

⑦職能工長制。⑧管理的例外原則,即工廠的高層管理者只集中精力處理生產經營中重大決策問題,而把那些經常出現、重複出現的「例行問題」的解決辦法制度化、標準化,並交給工廠

中的下級人員去處理。

7、法約爾的一般管理思想:被譽為「現代經營管理之父」,他認為經營和管理是不同的概念。經營是指導和引導乙個組織趨向乙個目標。

經營包括技術活動、商業活動、財務活動、安全活動、會計活動、管理活動。管理活動是經營中最重要的一項,它普遍存在於各組織中。

8、法約爾認為,管理就是實行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9、韋伯的行政管理思想:被譽為「組織理論之父」,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組織模式即科層制或官僚制)。科層制是指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具有專業化、綜合化的設層分職的行政組織制度。

他把統治分為三種:傳統型、魅力型、合法型(合法型統治的組織形態是建立在理性和法律基礎上的,一切權利、權威來自理性和法律原則,以依法治國、實行法治為其主要特徵。合法型統治是科層制理論的基礎)。

10、科層制的組織特點:合理、明確的分工;科層等級制;組織與管理依據規章條例和程式進行;管理工作中的非人格化;

合法合理的人事制度。

11、梅奧的人際關係理論,在「霍桑實驗」基礎上提出人際關係學

說:①人是「社會人」,而不是單純追求金錢物質需求的「經濟人」;②企業中除了「正式組織」外,還存在「非正式組織」,非正式組織與正式組織相互依存,對生產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影響;③新型領導在於通過對工人「滿意度」的增加提高工人的士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12、非正式組織:是指企業員工在共同工作的過程中,由於具有共同的社會情感而形成的各種非正式團體。

13、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將人類需要分為五大類: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即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

這五種需要並不都能得到滿足。一般來說,層次越低越容易滿足,層次越高越不容易得到滿足。這五個層次的需要一般是按照層次發展的,或者在一定時期某種需要佔主導地位。

但其變化也不是絕對的,會有一定的交叉,特別情況下也可能出現逆向變化。

14、奧爾德弗erg需要理論: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將馬斯洛提出的五種需要壓縮為三種,即生存(existence)需要、相互關係(relatedness)需要和成長(growth)需要,因而這一理論被稱為 「erg」理論。

15、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理論:其認為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以後,

基本需要有三種:成就需要、合群需要、權力需要。

16、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把工作中的影響因素分為兩大類,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①保健因素包括監督、人際關係、工作條件、薪金、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福利、職業安定等。

它不能直接起到激勵職工工作熱情的作用,但能防止職工產生不滿情緒。②激勵因素是指屬於工作本身或內容方面的積極因素,包括成就、個人成長、職業滿意度和賞識等,它的目標在於通過工作本身,而不是通過獎賞或壓力達到激勵的目標,其作用是直接使職工滿意而激勵積極效果的產生。③保健因素相當於馬斯洛提出的生理、安全、情感等較低層次的需要,激勵因素相當於尊重和自我實現等較高層次的需要。

比馬斯洛更進一步,馬斯洛沒有正確看待個人價值觀與其需要體系的關係,不能回答處於相同境況中的人會有迥異的需要。當然兩者都沒有把「個人需要的滿足」同「組織目標的達成」有機結合起來。

17、弗洛姆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

又稱作「效價-手段-期望理論」,期望理論闡明了激勵職工的方法。認為:人們只有在預期他們的行動將會有助於達到某個目標的情況下,才會被激勵起來去做某些事情以達到目標。

乙個人從事某一行動的動力,將取決於其行動的全部結果的期望值乘以那個人預期這種結果將會達到所要求目標的程度。換言之,激勵水平取決於期望值和效價的乘積。

18、麥格雷戈的x理論-y理論:x理論是傳統管理學觀點的統稱,它假定人生來是懶惰的,工作必須要人監督,工作是人們為了掙錢而迫不得已做的事情。麥格雷戈提出y理論。

不難看出,x理論是強調外因與客觀因素,y理論強調內因與主觀因素,更加注意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是y理論的一大進步之處。

19、沙因的複雜人假設理論:①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並且會隨著人的發展階段和生活環境的變化而變化;②人在同一時間內有各種需要和動機,他們會相互作用並結合為乙個統一的整體,形成錯綜複雜的動機模式;③動機模式的形成是內部需要和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④個人在不同的組織或統一組織的不同部門工作,也會產生不同的需要;⑤由於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異,對同一管理方式會有不同的反應,對不同管理方式也會有不同的反應。

20、權變理論的提出,是根據「複雜人」的人性假設。

21、孔茨的「管理過程」理論:孔茨是管理過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強調管理的概念、理論、原理和方法,認為管理是一種藝術,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應用於任何一種現實情況。孔茨將管理的職能,分為計畫、組織、人事、指揮和控制五項。

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同時執行這些職能,而每一項職能的執行都對組織的協調有所貢獻。

22、明茨伯格的經理角色理論:①經理工作的特徵:工作量大、節奏緊張;工作活動短暫、瑣碎而多變;把現實的活動放在優先的地位;喜歡口頭聯絡方式;重視與外界和下屬資訊聯絡;權力和責任的結合。

②經理的角色:人際關係方面的角色(包括掛名首腦、聯絡者和領導者);資訊方面的角色(包括監聽者、傳播者和發言人);決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業家、故障排除者、資源分配者和談判者)。

23、科特的領導理論:被譽為「領導大師第一人」,領導理論是研究如何實施有效領導、提高管理效能的理論。

①領導和管理的關係。領導與管理是兩個十分不同的概念。

領導是通過一些非強制性的、不易察覺的方法,鼓動人們朝著某個既定的方向、目標努力的過程;其內容是確定方向、整合相關者、激勵和鼓舞員工,其目的是產生變革。管理是計畫、預算過程的確定和詳細的日程安排,並通過調撥資源來實現計畫;其內容是計畫與預算、組織及配置人員、控制並解決問題,其目的是建立秩序。領導和管理這二者是缺一不可。

有力的領導可能會擾亂乙個有序的計劃體制,削弱管理層的基礎;而有力的管理可能會打消領導行為所需要的冒險意識和積極性。只有有力的管理與有力的領導聯合起來,才能帶來滿意的效果。在企業的具體實踐中,會出現管理過度而領導不足的現象,也會出現領導過度而管理不足的現象,這都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危害。

現代管理複習

一 選擇題 下列各題答案中,只有1個是正確的,請選擇。每題2分,共20分 1 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對西方管理理論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成為後來管理過程學派的理論基礎,他的代表作是 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 2 對企業現在和未來的整體效益活動進行全域性性管理,就是 b 戰略管理 的核心。3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

現代管理實務案例 6

學習情境三企業經營決策管理 案例一航空工業用品公司 lap 弗雷德 道森利用他在辭去一家大型工業公司總工程師職位時所獲得的大筆支付金於1979年創立了lap公司。lap從第一年的7個員工發展到1989年的800多名員工。公司為很多任務業工具和機械生產氣體的 1986年以來 水力控制系統。除了生產標準...

《現代管理專題》複習

第一次作業 一.名詞解釋 知識經濟 是建立在知識和資訊的生產 分配和使用基礎之上的經濟,知識是提高生產率和實現經濟增長的驅動器。1 企業再造 也叫企業流程再造,是指為了在衡量績效的關鍵指標上取得顯著改善,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徹底改造業務流程。2 工作設計 是指為了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合理有效的處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