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課標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伯牙絕絃

2021-03-04 09:58:04 字數 1169 閱讀 4183

《伯牙絕絃》教學反思

《伯牙絕絃》故事感人至深,卻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裡卻講述了乙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寫照,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嚮往這份美好……

學生對於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憑藉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先把課文的字詞理解了,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再進行對「知音」的解讀。

理解課文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絃」展開思考,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後花了一定時間對課文進行熟讀,了解故事的大概,在這基礎上,引出問題,從而探索課文。

古文教學,本人覺得朗讀是一大特點,因此,教學中,注重了朗讀。理解課文我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是對難讀的三句話:「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謂/世/再無知音」進行了指導,目的是為了學生在朗讀古文時能注意停頓恰當,讀出古文的韻味來。

在理解課文時我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也注重了指導朗讀。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讀出稱讚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幸福;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在教學尾聲之時通過**《高山流水》**,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聲中試著背誦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

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聲裡還會有哪些場景?能照樣子說上幾個動人的場景嗎?

」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鍾子期曰:「善哉感悟朗讀,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著文字中豐富的資訊,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一堂課下來,首先一點,覺得在對古文的朗讀指導中,還欠缺教學方法,學生可能是把古文給讀正確了,讀順了,但古文的韻味還沒讀到位,應該在教學中慢慢滲透;其二,在理解課文時,對課堂中生成的關注度還不到位,有時,忙於趕時間,就匆匆過場,這可能跟自身的素養有很大的關係。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今後,需要在自己的課堂中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人教新課標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卷

一 語文基礎。1.看拼音寫詞語。寫得正確4分,工整美觀1分。du n li n k ng b m ng y ch u y 2.小紅的書櫃很亂,她很想按每一本書的第乙個字的音序,重新整理下列書籍,請你排個序。2分 安徒生童話 唐詩三百首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伊索寓言 3.先用橫線標出句子中的錯別字或錯誤...

六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位置 人教新課標

位置 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課教學過程,發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 努力切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認識 抽象 實踐 在設計教學時,整個環節密切聯絡,首先從現實的課堂情境匯入,先讓學生對位置有個立體的認識,進而抽象到平面圖中 主題圖 的位置,再上公升到方格紙中位置,最後是回歸到生活中的位置,整個環節是乙個從直觀到抽...

人教新課標六年級上冊美術《發現老扇子的美》教案

發現老房子的美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能表現建築所使用的各種陶藝技法,感受老房子豐富的人文蘊含和工藝特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盤條成型法 泥板成型法 和手捏法表現老房子。教學難點 對建築結構的掌握和理解。學習材料 尺子 泥團 墊板 報紙 展台 教師示範泥板。教學過程 匯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