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2021-03-03 21:43:02 字數 2698 閱讀 9555

「青年哲學論壇」部分成員

2023年12月9日,「青年哲學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教學與研究》編輯部舉辦了第23次活動。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求是》雜誌社、《哲學研究》雜誌社、《教學與研究》雜誌社、以及中國城市出版社等單位的30多位學者參加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重新理解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由徐長福主講,鑑傳今、楊學功點評。

與會學者圍繞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徐長福(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暨哲學系)

我想分如下四個方面來講。

一、我在學術上關懷的兩個主要問題

據我個人的體會,學術上的許多爭論表現為觀點的分歧,其實是關懷不同。我所關懷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乙個是原生性問題,是引導我走上哲學之路的問題;另乙個是次生性問題,是我走上哲學之路後遇到的新問題。

我的原生性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所提供的人生和社會理想從理論上看是那樣的完美,那樣令人信服和讓人嚮往,可社會主義實踐,包括在中國的實踐,特別是頭乙個時期嚴格按照理論原則來進行的實踐,又是那麼的坎坷,充滿那麼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甚至發生了像大躍進和*****那樣的災難,這二者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就人類試圖在全球範圍內按照一種理論學說來對社會進行全方位的革命性改造而言,我們作為當事人所經歷的這場運動是史無前例的。

可這個「反差」有人研究過嗎?好象沒有。自由主義只是簡單地把問題歸結為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甚至貶之為幼稚的錯誤;與之相對的觀點則把問題歸結為操作上的失誤。

這兩方都不反省我說的那個「反差」——一流的理論和成問題的實踐之間的「反差」。這個問題擴充套件開去,就是乙個帶有普遍性的基本哲學問題:理想人生和理想社會的理論設計和追求理想人生、建設理想社會的實踐操作之間究竟該是什麼關係?

我們從歷史和現實的所有這類「反差」事件中究竟能夠提取出什麼樣的經驗教訓來?

近年來,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提高,全球化的景觀進入了我的學術視野,轉化成了這樣乙個問題:全球化是否僅僅服從一種單一的理論原則?即是否如果尋找到了或建構起了一套所謂正確揭示全球化程序的必然趨勢和價值目標的理論體系,比如美國式的新自由主義,全人類就都該接受這個體系,並僅僅照這個體系去做?

這就是我所關懷的次生問題。

次生問題和原生問題在學理上內在溝通於上述那個基本問題,可以轉寫成:人類生動複雜的實踐是否能夠還原為某種單一的理論?是否應該僅由某種單一的理論開出?

原生問題是這個基本問題主要在既往歷史中的表現,儘管它在現實中還在延續;次生問題則是我們當下的實際。

二、上下求索的初步成果

為回答這些問題,主要是原生問題,我摸索過兩條不同的路子。一是向下求索,即通過研究歷史、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實證學科來尋找問題發生的具體原因。二是向上求索,即從形上學、本體論層面找尋產生問題的思維方式根源。

這兩條路子從我開始學習哲學到博士畢業的十多年間一直是並行而互補的。

求索的乙個初步成果是我的博士學位**。該文完成於2023年初,以《理論思維與工程思維》之名於202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這本書中,我從工程出發構造了乙個理論框架。工程是我們有計畫建構的設施。要建造工程,必先設計工程。

設計所要明確的東西包括:該工程是什麼樣子的——形狀、結構、特徵、功能是什麼?用什麼材料、哪些材料、多少材料去建?

靠誰去建——誰支付費用、誰指揮、誰設計、誰施工、誰受益、誰承擔責任?這些因素都是具體的個別事物,我稱之為「實體」。設計不是對這些實體的簡單堆積,而是從工程意圖出發根據所牽涉的各種因素之間的客觀聯絡所作的有序構想,這些聯絡一般都表現為既有的科學原理,也就是說,工程總是要按照特定的原理來設計,這些原理我稱之為「虛體」。

任何一項工程都不可能只由乙個實體或一類實體來構造,它所關涉的實體一定是複數的和異質的(即不同種類的);同時,任何一項工程都不可能只按照一套或一種學科理論來設計,它所牽涉的學科和原理一定是複數的和異質的,即這些學科和原理一定無法從邏輯上還原為某科某派的某套單一理論。所以,只要我們從工程建構出發去看世界,世界就是由絕對多元的實體和絕對多元的虛體相互交織而成的,工程設計就是這兩種多元性因素在特定建構個案中的綜合統一。

根據這一理論前設,理論思維就僅僅是認知虛體的思維,講邏輯、講道理、一以貫之、客觀有效,但這種思維不能用來設計工程,因為工程中的因素儘管可以由不同的理論去分類說明,但沒有任何一套單一的理論可以邏輯統一地說明工程設計所必須處置的全部異質性因素,因此,工程設計所需要的理論一定是複數的、異質的、多元的,其思維方式一定是不同於理論思維的另一種思維,我稱之為工程思維。工程思維的根本特點在於:針對特定的工程個案,依據建構意圖,遵循所有相關的學科理論,對所有要素進行不同於邏輯推理的復合整合,最後形成一套最優化的、可操作的設計方案。

反之,也不能用工程思維去構造理論,因為理論原理要有效,必須具有邏輯必然性,工程思維把不同的因素連線在一起,靠的不是邏輯必然,因此,用工程思維搞出的理論一定是站不住腳的。

這樣一來,我就用自己的這套理論僅從思維方式的角度初步回答了自己所關懷的原生問題:傑出的理論為什麼不能取得其所預期的實踐效果?這是由於理論思維僭越的結果,即:

用理論思維去設計工程,使得工程設計漏洞百出,無法實施,或實施後達不到預期目的。同時還回答了另外乙個相關問題:為什麼那些純粹出於論證工程意圖的合理性而搞的所謂理論研究總是信譽不佳?

這是由於工程思維僭越的結果。本書的基本結論是:理論思維和工程思維必須劃界——理論思維用來認知客觀規律,工程思維用來籌畫人類生活,二者應實現一種結構性互補。

不過,本書並未直接討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問題,而是以柏拉圖的《理想國》為範例,意在講清這個劃界的道理本身。

儘管這本書已是幾年前的成果,但其中的觀點我至今仍然堅持。

三、對實踐哲學的歷史考察和形上批判

教育理論與實踐關係問題

一 理論與實踐 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概念界定 理論 theory,theoria 一詞來自希臘語,理論的本義就是 或觀賞。哲學上的理論是指對事物的合理解釋和 它是實踐的總結,又是實踐的嚮導。實踐 被馬克思定義為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的一切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而對什麼是教育理論 教育實踐,不同的研...

如何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係

競爭與合作之間應該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競爭與合作是是統一的關係。現代社會中,競爭能提高熱情,激發潛能,增強實現目標的內驅力,但競爭也容易使人產生緊張,不安和敵意。合作能使人更容易體驗到成功的心理效應,他能使雙方得到更多的好處,但合作也容易使人產生依賴性和惰性,推卸責任不思進取。應該把競爭與合作相結合。...

如何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係

競爭與合作之間應該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競爭與合作是是統一的關係。現代社會中,競爭能提高熱情,激發潛能,增強實現目標的內驅力,但競爭也容易使人產生緊張,不安和敵意。合作能使人更容易體驗到成功的心理效應,他能使雙方得到更多的好處,但合作也容易使人產生依賴性和惰性,推卸責任不思進取。應該把競爭與合作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