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禪的理論與實踐

2021-03-04 09:50:04 字數 4685 閱讀 7484

禪定----佛教的若干重要法門

『禪定』:(一)禪,為梵語dhya^na之音譯;定,為梵語sama^dhi 之意譯。禪與定皆為令心專注於某一物件,而達於不散亂之狀態。

或謂禪為dhya^na 之音譯,定為其意譯,梵漢並稱作禪定。又色界之四禪與無色界之四定,合稱四禪八定。[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參閱『定』3171、『禪』6451)

(二)與坐禪同義。五家參詳要路門附錄(大八一·六一五上):『夫修禪定者,先須厚敷**,結跏趺坐。』

『坐禪』指端身正坐而入禪定。禪系禪那(梵dhya^na )之略稱,意譯靜慮。結跏趺坐,不起思慮分別,繫心於某一物件,稱為坐禪。

坐禪原係印度宗教家自古以來所行之內省法,佛教亦採用之。釋尊成道時,於菩提樹下端坐靜思,其後又在阿逾波羅樹(梵ajapa^la )下七天、目真鄰陀樹(梵mucilinda )下七天、羅闍耶恆那樹(梵ra^ja^vatana )下七天端坐思惟,是乃佛教坐禪之始。據三卷本大般涅槃經卷中載,出家法系以坐禪為第一。

佛教大小二乘皆修習坐禪,其類別有作數息、不淨、慈心、因緣、念佛、四無量等種種之禪法,因而產生般舟三昧、首楞嚴三昧等多種三昧。

我國自菩提達摩東渡之後,禪宗漸興,專以修禪為悟道之要法,將禪與三昧,廣稱為禪法。僧睿、慧遠、智顗等禪師皆勸人坐禪。根據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所載,坐禪之規儀有當隨時、當得安床、當得端坐、當得閒處、當得善知識、當得好善檀越、當有善意、當有善藥、當能服藥、當得善助等諸事。

智顗之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特立具緣、呵欲、棄蓋、調和、方便、正修、善發、覺魔、治病、證果等十科,以闡說修習止觀之法則。其中,具緣指持戒清淨、衣食具足、得閒居靜處、息諸緣務、近善知識;呵欲指呵責世間色、聲、香、味、觸等五欲;棄蓋指棄絕貪欲蓋、嗔恚蓋、昏沉睡眠蓋、掉舉惡作蓋、疑蓋等五蓋;調和指調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方便指欲、精進、念、巧慧、一心等五法。

關於坐禪之方法,禪宗諸清規中多有詳細之規定,例如敕修百丈清規卷五坐禪儀條,謂坐禪應息心靜慮,節制飲食,於閑靜處結跏趺坐,或半結跏,以左掌置於右掌上,二大拇指相拄,正身端坐,使耳與肩、鼻與臍相對,舌抵上顎,唇齒相著,兩目微微張開,並說坐禪而致疾病者,乃不得其要之故。又智顗於六妙法門一書中,謂坐禪時可能生起報障、煩惱障及業障等三種障,並說明對治各障之法。日本永平清規之辨道法提示出黃昏(日沒後)、後夜(午前二時)、早晨(早餐後)、晡時(昼食後)之四時坐禪法。

或省略後夜坐禪,而稱三時坐禪。蓋坐禪,從精神、身體、醫學等方面觀之,皆甚受重視;高僧在坐禪中之腦波與熟睡者相同,然卻不等於睡眠,是其特徵。

此外,在禪林中,上堂前暫時於僧堂坐禪,稱為坐堂;小參及每日晚參前於僧堂坐禪,稱之坐參。又定式坐禪之後再行禪坐,稱為再請禪;得法之住持陪伴大眾坐禪,稱為伴禪,或稱陪禪;用以報知坐禪之時刻,而掛於眾寮前之板,稱為坐禪板。[達摩多羅禪經卷上、坐禪三昧經、分別功德論卷

二、大乘起信論、摩訶止觀卷八下、五門禪經要用法、法界次第初門卷上之下、起信論義記卷下、敕修百丈清規卷七月分須知條、景德傳燈錄卷三

十、禪林象器箋叢軌門](參閱『坐堂』2837、『參』4394、『禪』6451)

據《 佛學大詞典 》

附:【禪定】《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術語)禪為梵語禪那之略,譯曰思惟修。新譯曰靜慮。

思惟修者思惟所對之境,而研習之義,靜慮者心體寂靜。能審慮之義。定者,為梵語三昧之譯,心定止一境而離散動之義。

即一心考物為禪,一境靜念為定也。故定之名寬,一切之息慮凝心名之,禪之名狹,定之一分也。蓋禪那之思惟審慮,自有定止寂靜之義,故得名為定,而三昧無思惟審慮之義,故得名為禪也。

今總別合稱而謂之禪定。然禪定雖皆為心之德,而欲界所屬之心非有此德,屬於色界,無色界之界之心德也。若色無色相對,則禪為色界之法,定為無色界之法,其中各有四等之淺深,故謂之四禪四定。

此四禪四定為世間法,佛法外道凡夫聖者共通也,其他佛菩薩阿羅漢證得之諸無漏諸定為出世間法,非三界所屬之心體所具,故欲得禪,則必離欲界之煩惱。欲得定,則必斷欲界之煩惱,欲得無漏之諸定,則必絕無色界之煩惱。而此中禪在最初,不惟為諸定之根本,而發天眼天耳等之通力,亦依此禪。

且禪有審慮之用,觀念真理,必依於禪,故以禪為學道之最要者。大乘義章十三曰:『禪者是中國之言,此翻為思惟修習。

(中略)心住一緣離於散動故名為定。言三昧者,是外國語,此名正定。定如前釋,離邪亂故說為正。

』智度論二十八曰:『四禪亦名禪,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禪諸餘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為禪。

』次第禪門一上曰:『禪是外國之言,此間翻則不定。今略出三翻:

一摩訶衍論中,翻禪,秦言思惟修。二舉例往翻,如檀波羅蜜,此言布施度、禪波羅蜜,此言定度,故知用定以翻禪。三阿毗曇中,以功德叢林以翻禪。

』法華經安樂行品曰:『深入禪定見十方佛。』無量壽經上曰:

『得深禪定。』同淨影疏曰:『禪謂四禪,定所謂四空定等。

』六度集經曰:『復有四種禪定,具足智慧型:一常樂獨處,二常樂一心,三求禪及通,四求無礙佛智。

』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問:雲何為禪?

雲何為定?答: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

本性者,是汝無生心。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名八風。

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

關田一喜著·曾桂美譯《坐禪的理論與實踐》第一篇第一章(摘錄)

(一)用具

預備一大一小兩個墊子。大墊,一般家庭所用者即可,小墊是圓形的,需厚

五、六公分,直徑約四十公分。打坐時,墊在臀下,避免大腿根(譯按,即『股骨溝』)受壓迫。

使用小墊的目的是︰提高腰部位置,使兩膝著地,下肢前傾,並使體重集中於此。藉它使膝蓋兩點和臀部呈堅牢的梯形,使身體處於安定的狀態。

(二)姿勢

[結跏趺坐]坐在座墊之上,左右雙腿擱置在反方向的大腿上。一般是先將右腳放在左腿之上,再將左腳放在右腿之上。順序相反也無妨。

雙腿膝蓋要確實落於地面(或落於鋪在地面的墊子上)。下腹往前挺伸,身體重心集中至下腹。臍下數公分之處稱為丹田。

廣義而言,可將下腹部全體視為丹田。

使上身保持筆直,筆直得如由額頭**(即眉間)引一垂直線貫穿鼻、口、臍而下的姿勢;此垂直線稱為正中線。讀者不妨坐在鏡前,將繩子由鏡框**下垂,對齊本身的正中線。可能的話,以裸露上身進行試驗。

繩子上也可附一輕鉛墬。依此可測出姿勢的左右平衡程度。(中略)

其次,使『臀部往後,腹部朝前』。將下腹往前傾同時使臀部朝後挺。只要將骨盆上端朝前傾,臀部自然會往後挺。請注意!這並不是指讓身體往前傾。如此,力量會集中於下腹部。

如此一來,下腹往前挺伸,上身會如反射作用般的呈筆直狀。力量集中於下腹時,軀體的基礎部會處於更加安定的狀態,上身不會往前傾後縮,可形成輕鬆、筆直的姿勢。

『臀部往後』──換言之,將骨盆上端往腹部傾斜。如此促使腰部肌肉緊張,不得不往前挺伸。將腰部往前挺伸以及使臀部往後挺出,是同一肌肉群的同一運動。

大人常會告誡小孩要保持︰挺腹姿勢。照此法將腹部挺伸,依上面的要領使臀部朝後挺出,能更進一步體驗到力量集中於下腹部的感覺。

有些人們安心於採用類似盤腿的坐法,讓他們試做『臀部往後』,他們會頓悟此種坐法的要領。

右手手掌朝上放在膝蓋上,左手手掌也向上,重疊於右手掌之上,雙手大拇指彼此互相支撐,做出寶珠形狀。大拇指尖端應沿著正中線靠近肚臍附近。注意需使雙手手腕保持水平。

如此一來,肩膀也呈水平並下垂,胸廓也會因而下垂。(中略)

其次,避免全身產生微動。首先,收下巴,使頸子筆直保持固定不動。避免全身產生任何微動時,全身會出現同等的肌肉收縮。(中略)

如同前述,肌肉收縮分為等張力收縮和等尺性收縮。同時也談及蚊子停駐於手腕時賦予等尺性收縮,致使蚊子飛不走的情況。坐禪時雖然不致於產生如此強烈的收縮,但是致力於避免身體產生微動時,全身會產生一適度的收縮。

如同下述,這跟禪定有密切的關係。(中略)

進入禪定時,上臂、前臂、臉部、頸子、肩、胸等,會產生異於尋常的感受──一種深入的寂靜感。這種感覺與中庸度的等尺性收縮逐漸遍及全身同時產生。

肌肉隨時都處於某種程度的緊張狀態或者區域性性的緊張,將這種緊張化為中庸度的全身均等程度時,如同前述,全身會產生平常無法體驗得到,一種寂靜的感覺。

感覺是依刺激的變化發生,因此避免讓身體產生微動,將此變化化為無,會產生一種寂靜。此時,滲透而入的寂靜感,即是入禪定的開端。

[半跏趺坐]將一邊的腳(左右均可)擱在地面。另乙隻腳放在反方向的大腿或腿肚上。這比上一種坐法的坐姿輕鬆。長時間打坐膝蓋疼痛時可換腳。

這種坐法的缺點是︰一邊的膝蓋負荷過重,另一邊過於閒散。另一方面,位於下方的腳為了不重疊於另乙隻腿之下,得擱在前方或往內縮。但是即使這麼小心,要將二邊的膝蓋以同等壓力擱在地面,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以膝蓋兩點和臀部構成的基礎,其一角會處於不安定狀態,上身不能達到左右均衡。為了補助這種缺失,腰部、腹部、肩、背等的肌肉不知不覺產生偏頗的緊張,甚至連身體上意想不到的區域性,都容易產生彎曲,進而頸部、肩、背部產生僵硬。諸如連續七日的接心會等,是造成坐禪者疲勞困憊的原因之一,許多人為求方便採取此半跏趺坐,但這只能暫時採用,最好盡早回到第一種的姿勢。

[第三種坐法]肥胖的人,或者是無法做到第一種姿勢的人,可以採取第三種坐法。即將左或右腳放在反方向的腿肚上。此時任何一邊都可往下垂,左右腳的高度可以保持大約同等的平衡。

這種坐法,在左右腳將膝蓋往下壓的壓力這一點,雖然不及第一種坐法,但可視為次一等的坐法。

[第四種坐法]是將兩足平置於坐墊上,類似盤坐的姿勢。但是須注意︰進行此坐法時,要充分做到『臀部往後』,才不會產生像盤坐那樣腰部呈圓形、下腹凹進的現象。要充分做到『臀部往後』,需將臀部置於較厚的坐墊上,腰部位置高過膝蓋;否則,如果坐墊較低,腰部下垂,需加上另乙份力量使臀部往後挺伸,長坐時,一旦鬆弛就形成類似盤坐姿勢。

這種坐法比第一種來得緩和、輕鬆,筆者有一段時間相當偏好這種坐法。筆者曾聽說有一位可以說是天生即適合修禪的禪師,亦使用此種坐法。據稱該禪師屬於肥胖型,也許因為如此,此種坐法才為他所接納。

年輕時的坐禪必須相當嚴謹。筆者目前已不採用此種坐法。

創新理論與實踐 產業創新理論與實踐

第 1 題 收藏 在網路化創新模式下,ibm沒有關注到小型機市場,仍然關注大型機市場,導致 抓住機會,成長為小型機領域的霸主。10分 a.康柏公司 b.聯想集團 本題共10分你獲得 10 分 第 2 題 收藏 產業創新的層次不包括 10分 a.產品創新 b.流程創新 c.企業文化創新 d.功能創新。...

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實踐

引言 作為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課堂觀察源自西方,在我國早已有所介紹,也有零星的學校或教師開展了一些嘗試性的課堂觀察的研究工作。令人可喜的是,最近幾年課堂觀察受到了學者和一線教師越來越多的關注,並呈現出良好的研究與實踐勢頭。然而,作為一種他鄉經驗,課堂觀察如何在我國本土扎根與發展,仍然有許多理論和實踐...

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課程改革的成長 呂梁山區的課程改革既轟轟烈烈又悄聲無息,十年來,課改工作在教育界時起時落,開始那兩年,很多人連課改是什麼 改什麼都不知道,更別說是怎麼改了,最近這兩年好像有眉目了,通過各學校互相聽課 評課 學習討論,外出學習 參觀。聽的多,看的也多,全國優秀的教學模式特別是 洋思中學 的 先學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