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考點

2021-03-04 09:42:36 字數 3183 閱讀 5746

一、名詞解釋

1. 教育科學研究 p3

2. 教育研究的分類(基礎性、應用性) p7

3. 研究假設

4. 抽樣方法(隨機、等距)

5. 定義變數(抽象性、操作性

6. 文獻的型別(零次、一次、二次、三次文獻)

7. 教育調查研究及型別

8. 參與性觀察

9. 敘事教育

10. 多人同課課例研究

11. 扎根理論法

12. 個案研究

13. 教育行動研究

二、簡答題

1. 教育研究計畫(4個基本問題、7個方面、意義、結果

2. 問卷設計一般步驟

3. 訪談型別與區別

4. 教育實驗研究分類與區別

5. 教育實驗研究對無關變數的控制

6. 課堂觀察的實施程式

7. 課堂觀察的取樣方式

8. 多人同課操作模式流程

9. 名課研習操作模式流程

10. 教育敘事研究特點

11. 教育行動研究特點

三、論述題

1. 教育研究學術**的基本結構

2. 教育實驗研究設計的基本模式設計實驗模式

簡答題4教育實驗研究的分類與區別

(1)按照研究目的和任務的不同,可將教育實驗分為探索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探索性實驗一般是在人們對問題的認識比較膚淺,知之甚少,不知該如何做好工作時所開展的一種教育實驗。驗證性實驗是建立在人們對研究問題已有較多認識和充分實踐,對如何提高工作成效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措施或方案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驗證設想或方案是否科學,力圖通過教育實驗來證明實驗因素與實驗效果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而開展的研究,是一種旨在「求真」,即探索和證明某乙個客觀規律而進行的研究。

(2)按照實驗的控制程度,教育實驗可以分為前實驗、準實驗和真實驗。前實驗是指對無關變數缺乏控制,難以驗證實驗變數與因變數的因果關係,只是在操控實驗因素這一點上,符合了實驗法的最起碼要求。準實驗是指未隨機分配被試,只是把已有的研究物件作為被試,對無關變數做盡可能地控制,無法完全控制誤差**的實驗。

真實驗是指按照實驗的科學性要求,隨機地選擇和分配被試,能系統有序地操控實驗變數,完全控制無關變數和誤差**,結論可靠的實驗。此類實驗通常在實驗室裡做,在學校教育中比較難做,因為在教育實際情景中干擾實驗的因素較多,無法完全控制無關變數。

(3)根據實驗場所不同,教育實驗可分為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實驗室實驗是指研究者根據研究的需要在經過專門設計的、具有高度人工控制的環境中進行的實驗。自然實驗又稱現場實驗,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在適當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的教育實驗。

(4)根據試驗中所研究的實驗變數數目的多少,教育實驗可分為單因素實驗和多因素實驗。單因素實驗是指在實驗研究中需要操控的實驗變數只有乙個的實驗。多因素實驗是指同乙個實驗中需要操控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變數的實驗。

簡答題5教育實驗研究對無關變數的控制

無關變數並不是與實驗效果無關的變數,而是實驗因素之外也影響實驗效果的因素,只是這些因素不是實驗所要**的、關心的,而是需要加以控制,避免其干擾或汙染實驗效果的變數。

在教育實驗研究中控制無關變數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消除法、平衡法、恆定法、隨機法。

1消除法:指實驗者設法將相對變數的無關變數在教育實驗期間盡可能地排除在實驗之外,使教育實驗的環境盡可能地保持淨化和穩定的方法。例如一些感覺心理實驗常在暗室或隔音室裡進行,就是為了消除作為無關因素的視聽覺刺激。

2平衡法:指在等組實驗中,使無關變數以同一水平作用於實驗班和控制班。這樣無關變數對兩個班的影響將趨於平衡,可以把實驗班與控制班的不同歸結為實驗處理引起的不同。

當然平衡法也有其侷限性,要使除了實驗變數以外的諸多無關變數對各組的影響效果完全相同,是極其困難的。

3恆定法:指在整個實驗期間,盡量使所有的實驗條件、實驗處理、實驗者以及被試都恆定不變。在教育實驗中,可以通過教室不變、實驗時間不變(在固定時間內進行實驗)、教師和學生不變等方式控制無關變數。

然而在教育實驗中,很多因素是難以恆定不變的。

4隨機法:指在選擇被試、安排實驗處理順序等許多實驗環節上不受實驗人員主觀意圖的影響而由偶然機遇決定的方法。由於在一般情況下,教學實驗不能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所以要做到通過隨機的方法進行無關變數的控制比較困難。

簡答題6課堂觀察的實施程式

(1)課堂觀察前的準備。課堂觀察前,必須明確觀察的目的,並做出觀察規劃。首先根據觀察目的確定觀察的視角,尋找合適的觀察點。

其次在參照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圍繞觀察點開發觀察記錄工具(觀察量表),選擇記錄方式。觀察過程中如果需要多為觀察者的協調合作,觀察者應該在管擦回去根據各自的興趣或需要做明確分工。

(2)課堂現場觀察。進入觀察現場,觀察者最好向學生簡單說明來意。觀察者要選擇有利的觀察位置,對觀察的順利展開十分重要。

觀察者在觀察現場選擇好恰當的觀察位置、觀察角度後,要迅速進入觀察狀態。觀察者可採用定量或定性的記錄方式,也可借助拍照、錄音、攝像等技術手段,獲取真實的課堂觀察資料。

(3)課堂觀察後的討論。課堂觀察結束後,盡快對收集的資料加以整理和分析。討論過程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上課教師進行課後反思,針對教學過程、教學效果談授課體驗和心得。二十觀察者報告觀察結果。觀察者報告時要立足觀察到的資料,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是形成幾點結論和行為改進的具體建議。結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成功之處,本節課中值得肯定的做法;二是個人的特色,挖掘個人特色,逐步澄清該教師的教學風格;三是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明確的改進建議。

最後的研究結論可以研究報告或**的形式呈現。結論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實踐,促進教學。在整個課堂過程中,有一點必須引起觀察者重視,就是注意觀察的倫理問題。

簡答題7 課堂觀察的取樣方式

課堂觀察的取樣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時間取樣,一種是事件取樣。時間取樣即在特定時間內(如一節課,一學期等),觀察所發生的教育現象,對這一時間內發生的行為表現作較全面的記錄。如觀察學生課堂行為表現,可把上課時間45分鐘分為9段,每一段5分鐘,記錄每一時間段內學生做了什麼(如認真聽課,交頭接耳等)。

時間取樣觀察法由於有一定時間限制,因此一般只用來研究高頻率發生的行為。事件取樣即在特定事件裡(如一次活動),對事件從頭到尾地進行觀察,注重特定行為或事件的特徵和全過程,關心的是行為如何發生、如何變化、結果如何等問題,集中在某一現象整個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全部「行為流」上。事件取樣法的實施準備工作:

首先確定所要觀察的行為或事件的型別,通常是呈現頻率比較高的行為;然後對選擇的行為進行分類,設計行為觀察記錄表;最後到觀察現場,等候所選行為或事件的發生。與時間取樣相比,時間取樣研究的範圍更加廣泛,更有助於分析行為事件的因果關係。運用事件取樣時,應特別注意分析行為事件發生的情境與背景。

教育研究方法

非正式評價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部分 選題 現行的物理教育採用的多是終結性評價,如期中考試 期末考試,在一段學習過程結束以後給予評定,不能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提供及時有效的反饋。而非正式評價正好能彌補這個缺點。非正式評價是一種過程性評價,將非正式評價融合在物理教學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教育研究方法

課程學習建議 1 盡量親身操作各種研究方法。2 通過對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關切,發現教育問題,並研究問題。3 多看期刊 學習別人是怎麼做研究的。推薦參考書籍 艾爾 巴比著 社會研究方法 華夏出版社,2005年第10版,2009年第11版。鄭金洲等著,學校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楊曉萍...

教育研究方法

一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 控制研究物件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絡的一種科研方法。實驗法又氛圍兩種 一種是在教育活動的自然狀態下進行的實驗,叫自然實驗法 而另一種不是在專門的實驗室裡進行的實驗,可以叫教育實驗法。即本文所運用到的研究方法。它是指研究者根據對改善教育問題的設想,創設某種環境,控制一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