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應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2021-03-04 09:38:40 字數 5386 閱讀 4159

班級管理的新策略

(本**獲2023年教育科研成果獎二等獎,省教育科學管理吳漢良三等獎)

長安鎮新安小學鍾秀群

文章摘要:本文論述了心理效應在班級管理中的實際意義,並從利用和避免兩個方面闡明了運用心理效應的策略和方法,其中涉及到十餘種心理效應,詳細說明了這些心理效應的內容和具體效果,文章最後分析了心理效應在班級管理中運用的啟示。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將系統論引進教學論,使教學論的研究產生了飛躍,這給了教育者乙個很好的啟示:有效的整合也能創新。由於工作的特殊性,教師要想產生原創性的東西是比較困難的。

但是,將兩種或多種現有的事物進行巧妙的整合,創新就會層出不窮。隨著時代的不同,許多教師在班級管理方面做了各種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比如將企業管理思想運用到班級管理,將經濟學、文化學的知識運用到班級管理等等。基於這種整合創新思路,我校開展了《心理效應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的實驗研究,將心理學的知識運用到班級管理中,創造了班級管理的新思路、新策略,使班級管理的氣象煥然一新。

一、 對心理效應的基本認識

心理效應是指大多數人在相同的情境之下或對某種相同的刺激,產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應的現象。心理效應普遍地存在於每個人身上,普遍地存在於各種場合,它具有普遍性。心理效應儘管很微妙,很難覺察,但它確實對乙個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產生影響或發生作用,它具有客觀性。

心理效應的種類很多,表現在各個方面,它具有多樣性。同一種心理效應在每個人身上所表現的程度不同,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心理效應,它具有差異性。心理效應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要會恰當地運用它。

對班主任來說,在建設和管理班級的過程中,自覺運用心理效應,發揮它的積極作用,克服它的消極作用,會使班級管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心理效應種類眾多,功效也不同,我校課題組成員對各種心理效應進行認真的分類研究,把它們辯證地運用在班級管理中,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發揮心理效應的積極作用

1、 利用第一次效應,塑造良好教師形象

第一次效應也稱最初效應,是指初次見面時所形成的對乙個人的印象,即「第一印象」。人與人第一次接觸的印象深刻,並影響以後對該人的認識。給學生乙個好的第一印象,能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融洽師生之間的關係,贏得學生的好感和信任。

因此,教師應十分注重與學生初交時的形象塑造。比如見好第一次面,準備好第一次講話,上好第一次課,組織好第一次集體活動,處理好第一次突發事件等等。總之,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應是親切、務實、負責、可敬的,這是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的基礎。

2、 利用自己人效應,縮小師生心理距離

人在相互交往過程中,一般總是與熟悉的人、親近的人談得來。這就是自己人效應現象。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觀點、態度與對方比較一致,那麼對方就容易接受你。

正如管理心理學中所說:「你想要人們相信你是對的,並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們喜歡你,否則,你的嘗試就會失敗。」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善於製造「自己人」,如與學生一起參加體育運動,一起**難題,一起談笑風生等等。

當學生把教師看成了「自己人」,也就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離,便於交流溝通。而且,有的學生如把教師看成知心朋友,還會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心理,為了這位教師,其動力十足。相反,如果師生間是敵對關係,問題就很難解決。

3、 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激發學生的信心與動力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叫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曾做過乙個實驗,對小學各年級的學生進行「**未來發展的測驗」,他隨機抽採樣品,然後告訴老師說:這幾十名學生將來有發展前途。八個月以後再來調查,結果發現,這幾十名學生的成績明顯提高。

事實上,這幾十名學生當初和別人並沒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變化呢?因為他們獲得了這樣的資訊:我是有前途的,我是與眾不同的,所以更加自信,也更加用功。

這說明,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只要對他傾注心血,喚醒他內在的信心和動力,每個人都會有顯著的進步。皮格馬利翁效應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班級整體而言,教師的經常鼓勵、期待會增強班級凝聚力、向心力,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賴感和親近感;針對學生個體而言,教師善於發現、褒揚每個學生的長處,能促使學生更求上進,更願意公開展現個人才華,更能大膽標新立異表現個性,同時自覺克服自己的缺陷。

尤其對差生,教師熱情洋溢地肯定其某方面的優點,能鼓起其積極進步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也嘗受到被人承認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感情體驗。

4、 利用過門坎效應,確立和實現班級目標

研究表明,人們傾向於拒絕難以做到的或違反意願的請求,但是他一旦對於較小的請求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就會傾向於接受這種請求,為避免給他人留下前後不一的印象,他對隨後提出的較大要求也會傾向於接受。簡單地說:乙個人若一旦接受別人某一方面的乙個小要求,也往往容易接受這方面更大的要求。

這就是過門坎效應。班級管理中應用門坎效應, 主要用於新接手班級,初接手乙個班,班主任應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摸清學生情況,然後針對實際分層分級按階段設「門」,使班級工作有計畫、有目標,形成系統的優化整體。這樣,班級工作的各項指標就會呈螺旋式上公升。

相反,如果目標遙不可及,要求學生一蹴而就,學生就會體驗挫折和失敗感,最後傾向於放棄。過門坎效應還用在對後進生的教育轉化上。針對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班主任可建立差生檔案,分別制定不同的「門」(即要求學生階段時間內應達到的指標)。

讓學生從最易做起,逐步逐項克服自己的缺點,在不知不覺中,完**格、品質的漸次完善,最終達到教育目的。

5、 利用組合效應,改善和優化班級結構

曾有這樣一種說法:兩個馬木留克兵絕對能打贏三個法國兵,一百個馬木留克兵與一百個法國兵勢均力敵,三百個法國兵大都能戰勝三百個馬木留克兵,而一千個法國兵則能打贏一千五百個馬木留克兵。這就是組合的威力。

根據系統論的觀點,系統的要素不變,組合結構改變,系統的功能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所以,教師要善於利用組合效應,合理處理班級人員的搭配和組合,比如安排座位時採用「優差混合」,使後進生「近朱者赤」;分配任務時採用「男女混合」,使學生各自「英雄有用武之地」。而且男女組合還能產生異性效應,使男女雙方互相學習和約束。

總之,良好的組合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生活態度影響良好,而不良組合則會出現「爛柴倒一起」的現象,甚至產生不健康的「小集團」、「小幫派」。

6、 利用鯰魚效應,營造良好的班級競爭氛圍

沙丁魚捕撈後,如果沒有刺激和活動,就會很快地死去,挪威漁民每次從海上歸來,為了不使魚在途中死去,都在魚船裡放幾條鯰魚,以挑起它們和沙丁魚之間的摩擦和爭端,使大量的沙丁魚在緊張中不斷地游動,其結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魚因窒息而死亡,而且還能保證它們一條條活蹦亂跳地抵達港口。這種現象被人們稱為鯰魚效應。它給教師的啟示是:

在適度的緊張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能力,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乙個適度的緊張氛圍,引導學生在緊張中學會適應,提高生存能力。也就是說,要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此外,要充分利用好班級中的「鯰魚」,班級中常常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學習成績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別活躍,在學生中有較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班級的紀律和學習。

教師要充分發揮這些學生的作用,可讓他們充當幹部的角色,使他們既以幹部角色要求自己,又以模範行為帶動他人。

(二)避免心理效應的消極作用

1、 避免暈輪效應,全面地認識學生

暈輪是一種自然現象,指月亮周圍有時出現一圈暈輪,致使人們在看月亮時,便模糊不清,產生泛化。在對人的認識上,人們往往根據某人的乙個或少數的品質,對人作出總體評價,即「一俊遮百醜」或「一丑遮百俊」的現象,這就是暈輪效應。暈輪效應使人出現以偏概全的錯誤。

反映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容易產生這樣的認識誤區:學生成績好,就樣樣都好;學生成績差,就覺得他一無是處。這一方面滋長了好學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另一方面也打擊了後進學生的積極性。

這對學生的成長都是不利的。因此,教師應該全面地認識學生,應知道太陽裡面也有黑子,沙子裡面也有燦爛的金子,不溺愛好生,也不歧視差生。這樣才會使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克服缺點,發揚優點,不斷進步。

2、 避免定勢效應,發展地認識學生

定勢效應是指某個人或某一類人形成的一種比較固定的看法,這種看法影響到對人的進一步深刻認識。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心理,即不以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容易把人看死,不輕易改變對他的看法。比如後進生,教師的印象往往是「思想差、學習差」,難以有新的發現;而且還認為其是「老油條」、「老革命」,忽視後進生的變化和進步。

當有些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時,有些教師甚至產生「是不是作弊」的想法,這極大地挫傷了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容易使其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教師只有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並恰當激勵,才能導引其走上成功之路。對於乙個組織,教師也應該發展地看待,因為在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組織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差班有可能變好班,好班也可能變差班。

只有避免定勢效應,才能做到與時俱進。

3、 避免馬太效應,公正地對待學生

在《聖經》中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幾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是馬太效應的代**言。馬太效應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比如名人和凡人幹出同樣的成績,前者往往會得到肯定和讚揚,各種榮譽和利益接踵而來;而後者往往毫不起眼,甚至被壓抑和誣陷。

再比如有錢人會越有錢,而沒錢人會越沒錢。馬太效應反映到教育上,就是常見的「好生好對待,差生差對待」。好學生享受表揚、鼓勵和優秀的教學資源,而差學生則遭忽視和冷落,甚至回答問題的機會都沒有。

這是教師的「偏心」,也是教育中的不平等,只會導致兩極分化,而不是共同發展。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要一視同仁,在關心、愛護好學生的同時,也要重視和扶持其他學生。

4、 避免權威效應,平等地對待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乙個實驗:在給某大學心理學系的學生講課時,向學生介紹了一位從外校請來的德語教師,說這位德語教師是從德國來的著名化學家。然後,這位「化學家」拿出乙個裝了蒸餾水的瓶子,說是他新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有些氣味,請在座的學生聞到氣味時就舉手,結果多數學生都舉了手。

對於本來沒有氣味的蒸餾水,為什麼多數學生都認為有氣味而舉手呢?這是因為有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權威效應」。所謂「權威效應」,就是指說話的人如果地位高、有水平、受人敬重,則所說的話容易引起別人重視,並相信其正確性,即「人微言輕、人貴言重」。

權威效應反映在班級裡,就是教師的言行往往成了權威,學生絕對服從教師。這不利於學生發展各自豐富的內心世界,造成沉悶的班級氣氛和統一的個性心理。權威效應也容易抹殺學生創新的苗頭,使學生喪失自己的想法,成為「聽話的孩子」。

因此,教師應平等地對待學生,避免「一言堂」、「家長制」,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

5、 避免禁果效應,巧妙地教育學生

「禁果」一詞源於《聖經》,它講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型樹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貶到人間。這種禁果所引起的逆反效應,稱之為「禁果效應」。 逆反心理是會發生在所有人身上的人類的天性反應,每個人在某段時間都可能變得倔強而固執,對某人壓制過度肯定會導致反抗。

當班級的管制過於嚴厲,當教師的行為常常不一致、不公平,當教學和生活內容過於枯燥,學生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學生美好的想法得不到認同,學生充沛的精力得不到必要的發洩,他們就會用違規行為以示反抗。逆反心理的特點是越壓制越反抗。一般教師都給學生下許多「禁令」:

禁止打電遊;禁止吃零食;禁止學生外出旅遊等等,其結果是越禁止的,學生違反的越多。為什麼呢?因為它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其產生嘗試的衝動,另一方面它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其產生逆反的心理。

「禁果效應」告訴我們:知之深方能行之正。教育學生,切記粗暴硬性禁止,應該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只有這樣,「知行」才能協調一致,禁果效應才能降低到最低限度或避免。

「心理效應」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高平平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溺愛孩子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導致許多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自我的心理,獨立地適應環境和心理抗壓的能力很差。尤其從小學公升到初中的階段,因為學習壓力的增大,以及需要適應新的環境等原因,許多學生都會產生一定的不適心理,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學生無法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節奏,產生厭...

心理學效應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摘要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教師正確地了解 認識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學效應,對有效管理班級 處理好師生關係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關鍵詞 中學生 心理效應 班級管理 師生關係 一...

HR管理中的心理效應運用

人力資源管理是現代人事管理的主要內容,它是保證人力資源培養 選拔 使用的有效方法。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中,各級領導或人事管理工作者如果靈活運用人事心理效應,就能充分調動下屬或人才的積極性,使人盡其才,才盡其能,從而使工作效能達到最優。自覺運用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