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個人學習計畫

2021-03-04 09:38:38 字數 3263 閱讀 9244

吳妹福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包括課後)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一位學者曾經說過:「乙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可見,「課後反思」不失為一種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公升自己教學水平的好辦法。教師應善於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應及時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才能使教師迅速接收反饋資訊,找出教學程式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才能使教師與時俱進,完善教學藝術,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那到底要如何「課後反思」?針對這個疑問,我翻閱了一些書籍,上網查到了一些材料,通過整理向各位教師作過匯報。我認為課後反思要做到「七要」和「五記」。「七要」就是:

一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個維度——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現代教學要求擺脫唯知主義的框框,進入認知與情感和諧統一的軌道。因為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永續性更長。許多知識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更何況當今知識更新的速度極快,只要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能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

所以,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二要反思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

教學,是集約化、高密度和多元結構的溝通活動,成功的教學過程,應該形成多種多樣的、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情境和溝通關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係不再是「人與物」關係,而是「我和你」關係;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

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是只有教學形式表現而無實質**往發生的「假教學」。

三要反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字,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

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四要反思教學過程中否存在著「內傷」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教學環節中的「龍頭」、「鳳尾」、「銅腰」個個精雕細琢,教學手段中的「電媒」、「聲媒」、「光媒」乙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 滿堂電」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

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的變化?學生的創造性何在?對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並對症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

五要反思教學過程中是否迸發出「智慧型的火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發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資訊捕捉、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乙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展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資研究和共享。

六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秉賦優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換言之,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跑得快,讓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動,讓學困生「吃得了」、不掉隊。因此,無論是情境的創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定,還是釋疑解惑,均應「為了一切學生」,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活動。

因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盡可能地創設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七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偽**」

有的**性學習只表現在問題的**上,只要教師丟擲一問題,幾個學生立即圍成一團分組討論,也不管小組成員的組合是否合理,問題的價值是否有討論的必要;待幾分鐘後,教師一聲擊掌,學生的討論戛然而止;再由小組中的「老面孔」優等生發言。至於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該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

就不得而知。

五個記就是:

一、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二、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三、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型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四、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五、記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乙個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

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

主講 歐昌強 一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 1 教育觀念的滯後,人才培養目標已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需要。2 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1 一些人總結出了國人有起大陋習 髒 吵 搶 粗 俗 惡 潑 實際是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疑問,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沒有達到目的。2 面對二十一世紀,許多專家認...

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

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 學習總結2010下學期 柴德躍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整合,學習與生活的整合,學校與社會的整合。一 在新課程中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觀念是行為的先導。新課改,首先要改的是觀念,從新的課程標準和課程結構,到新教材和教學內容,都體現著新的教育理念。這意味著...

《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學習計畫

高中英語新課程對每一位教師既是機遇更是挑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理念 教學行為已發生了重大變化。下面我就實行課程改革一學年以來高一英語備課組的實踐與反思作個總結。一 教學理念的轉變 傳統的課堂教學目標關注知識學習,忽視知識的運用 關注教師的 教 忽視學生的 學 關注 知識的記憶 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