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家長溝通技巧和心得

2021-03-04 09:38:02 字數 5680 閱讀 9197

幼兒園工作規程

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在幼兒期,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家園共育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立足點。教師要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共同成適於促進每個幼兒最大限度發展的教育。

幼兒園具有雙重任務。一是實行教育與保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二是為家長參加工作、學習提供便利的條件。

我園處於重建後乙個嶄新的幼兒園,面對教師在工作中的一些舊的思想、舊的觀念我們將進行新的轉變,尤其是我園今後的發展方向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教師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家長資源,提高教師的素質,我們也認識到:掌握與家長溝通的藝術,對提高教師的教育素質是不可缺少的乙個方面。

因為從家長和教師的談話過程中,教師可獲得許多寶貴的知識經驗。所以幼兒園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相互支援,相互配合。以求全面了解孩子發展的情況,在教育上取得共識,從而共商教育策略,協同進行教育。

那麼,幼兒園教師該如何有效的與家長溝通呢?我通過收集有關資料及這幾年的工作經驗與大家進行實施:

一、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1)一句話溝通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發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而家長也很少過問的。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是最讓老師省心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稍微放鬆一些,就可以不去和這樣的家長溝通。但我認為,家長不主動找你,並不代表家長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園的各種情況,相反,他們和其他家長一樣,渴望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及各方面發展的水平,只是由於時間關係或不願給老師添麻煩等原因而壓抑著自己。

於是,我們針對這樣的家長採取了一句話溝通法,即利用接送環節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映情況,如:今天某某學會什麼……今天某某吃了幾碗飯等等,當你說完後,往往會看到家長會心的微笑。

(2)引起注意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乙個方面或多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由於家長對幼兒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親情蒙住了眼睛,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點缺點也會樹大自直,所以對孩子的情況不太關注。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開放、作品展示等讓家長發現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差距,從而引起家長的關注,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家長溝通,過程就是這樣的:

1、讓家長了解教育目標及幼兒應達到水平。

2、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並逐步滲透教育理念。

3、了解家長的教育方法。

4、找出問題的原因。

5、共同找好的解決辦法並共同努力,使家園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3)真情感動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領域的發展中不存在問題,但家長有許多的不放心。每天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願離去。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用的是真情感動法,即:

將孩子在各領域發展中的點點滴滴及時向家長匯報,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觀察,細緻指導,耐心細緻的向家長反映情況,讓家長感到老師了解孩子,關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師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師會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失敗而難過,用我們細緻的工作感動家長,讓家長相信我們,支援我們!讓家園共育的合力促進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

二、家園溝通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要尊重家長。我們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調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如親親孩子的小臉蛋說:「你真棒!

老師喜歡你。」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兒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

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三)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年齡特點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

而老師是有一定育兒知識的專業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曾遇到過乙個家長向我訴苦「老師,我們家孩子太任性,每天上學非要買零食,怎麼打他罵他都沒用,不買就不上幼兒園。」作為教師應該先告訴家長:

吃零食過多,不但有礙於幼兒身體健康,還會造成幼兒偏食;建議家長把和孩子交流時用淺顯的語言講給幼兒聽,其效果肯定比打、罵的方式好的多。家長從我們這裡了解到了正確的育兒知識,及時的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我們也更加了解這個孩子,同時與家長也拉進了距離。

(四)對家長要一視同仁。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們存在什麼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

因此,教師應該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由於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不一定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了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

五)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我們好多老師現在還很年輕,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了解父母的角色,並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這時我們要了解幼兒父母的角色,要換位思考,體諒家長的愛子之心。

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麼,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係,給家園溝通設定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那麼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六)要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在家園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與家長交流。

可以先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再說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這樣,便於家長接受。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只是一時糊塗,孩子的調皮,是一種可愛。

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包括家長)都不能以**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於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度。我們教師關鍵在於表達一種願望——讓家長明白:

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援,以便家園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以一顆真誠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現對孩子的關愛之情,以此換來家長的信賴,家長十分在意老師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態度。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應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關心孩子,理解家長的心情,如果老師真誠對待每乙個幼兒,她與家長之間的交談一定會順利進行,它會讓孩子家長感受到老師是誠意喜愛關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長就會更容易接受老師的意見和建議,使家長堅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七)對孩子共同的愛是溝通的基礎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為了乙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共同的愛使家長和教師的距離拉得很近,使家園的交流更加融洽。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愛有時是不正確的,要麼愛得過火,要麼不到位。

例如,當孩子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時,老師會教育幼兒: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而有的家長怕孩子受批評,竟主動替孩子開脫責任:

是我不好,我沒有提醒他。從而使孩子心安理得地認為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是爸爸媽媽的事,和我沒有多大關係。而有的家長則是恨鐵不成鋼,當眾指責孩子:

你看別人怎麼都完成了?你為什麼忘了?從而使孩子羞愧難當,自信心大受傷害。

我們在與家長交流時,首先要確定家長良好的出發點,不要使家長有挫敗感,同時要給家長一些幫助,使他們能夠正確用他們的愛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會性得到健康發展

溝通是雙向的,家長的積極參與是溝通的必要條件,由於各種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給老師添麻煩等,不過家長很少主動與教師溝通,這對家園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們教師要鼓勵家長採用多種形式與教師溝通。

三、教師和家長談話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切忌「告狀」式的談話方法。這樣會讓家長誤認為老師不喜歡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裡會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產生抵制情緒。

(二)和家長溝通要講究談話的策略性和藝術性,把談話建立在客觀、全面的基礎上。要讓家長相信我們,尊重並聽取我們的意見,要讓家長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老師比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時,要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以請教的態度耐心的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信任感,從而樂意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具體步驟是:

1、匯報孩子近來的發展情況(進步與問題所在)。

2、了解幼兒在家情況及家長的教育方法,找出問題的原因。

3、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法及家長需要配合做的事。這三個步驟的良好運用,就為我們更好的和家長溝通開了乙個好頭。

掌握了最基本的原則,我們還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做不同的安排。如:每學年開學初,我們都要接乙個新班。

由於家長對老師不了解,所以關注的一般都是幼兒在園的生活情況,即吃的怎麼樣,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覺了沒有等等。根據家長的需求,我們指導幼兒製作了一張生活卡,貼在樓道裡。內容包括:

今天我吃飯了、今天我喝水了、今天我大便了,今天我睡覺了。指導幼兒利用室內活動時間按數量用自己喜歡的圖案紀錄。這樣,家長就能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暫時間充分了解幼兒在園的生活情況。

又因為是孩子們自己記錄的,孩子們還可以向家長解釋,從而讓家長了解的更清楚,更真實。

四、教師應通過多渠道,採取多種方法與家長溝通

1、家長委員會

老師們要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幼兒園大型家園共育活動,可請家長委員會代表參與制定方案並一起組織實施。還可通過家長委員會真實了解家長們的心聲。

2、家長辯論會

以往的家長會多以老師說教為主,家長興趣不大。我們可以改變老的形式把家長會改為家教辯論會。老師舉出幾個班上幼兒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長為主,讓家長分析討論,各抒己見。

在激烈的辯論中,家長們更新教育觀,對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並產生學習和參與各種教育活動的興趣。待家長們發言完畢,教師再有的放矢的發表意見,表明觀點,介紹經驗,其效果事半功倍。

3、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乙個重要視窗。老師們似乎已習慣於用更多的心思來設計欄目、尋找內容,而忽略了家長參與的深度與廣度。我們為什麼不準備一塊小天地,將家長請到家長園地中來。

如「誇寶寶」欄目可寫孩子在家的表現;「我的育兒心得」讓家長暢所欲言;「我的問題」可寫上家長的困惑等等。家長園地不能只是教師唱「獨角戲」,要調動家長積極參與的興趣,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搭起一座彩橋。

4、家園共育袋

我們可給每個孩子準備乙個家園袋。每週,我們都將幼兒所學的內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還可隨時將幼兒在園情況,教學內容及需家長幫助等寫好,放入袋中。由於袋裡裝著孩子們小小的成果,家長們會很樂意每個週末將袋子帶回家,周一再帶入幼兒園。

另外,家長對老師的工作有何意見、要求都可寫下來裝入袋中,以助於老師工作的提高。家園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長能更了解幼兒的發展情況,無聲的交流促進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5、個別化的家園溝通

由於每個孩子個性的不同;家庭環境的不同;家長文化素質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溝通是個別化的。個別化家園溝通的方式有家訪、約談、家園聯絡冊、**、便條以及接送孩子時的交談等。如今,許多幼兒園上了寬頻網,並且實現了班班通,這樣就更加拓寬了溝通渠道,網上交談也是很方便的。

個別化的溝通要著重於針對每個幼兒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家長在教育上的問題而進行,以促進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為目的。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雙方都有責任,但教師更應主動些,並且要努力為溝通渠道創造條件。幼兒教師要真正從狹隘的教育觀中走出來,必須充分認識到:家長工作的最終目的在於實現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總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主要靠幼兒教師做出努力。教師常常要換位思考,善於與不同型別的家長相處,遭到家長誤解時教師要保持冷靜,善於自控;遇到矛盾時,教師要主動反思,為暢通渠道做出努力。

教師與家長有效溝通的技巧

教師和家長是一種雙向性的溝通,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第一要事,作為學校和教師,應當主動與學生家長加強聯絡,作為學生的家長,當然也有責任積極與校方溝通。教師所面對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 素質 修養不同,各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有時我們甚至會遇到一些粗魯的家長,那...

教師與家長溝通技巧與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人際關係疏離 合作方式單 一 合作地位失衡 合作內容狹隘等方面。比如,不少教師常向家長告狀,出現問題就向家長推卸責任,召開家長會或家訪常持 成績中心論 教師工作似乎只是為完成任務。教師與家長溝通對於合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促進孩子學習質量的提高,有著舉足輕...

教師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技巧

乙個孩子的健康 健全成長,僅靠學校或僅靠家庭都是不夠的 教師觀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很難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現,需要的是兩者之間的合力,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連貫性。應該說,這是校園人際關係中難度較大的一種關係。因為家長的職業不同 層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觀念也不同,要讓他們都能與學校 步調一致 真的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