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階段性工作小結

2021-03-04 09:37:21 字數 5501 閱讀 5282

資訊科技提高職高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和實踐能力的策略研究

連雲港開發區職教中心宋亞利

如何培養當今時代所急需的具有較高資訊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新型勞動者?如何借助資訊化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職業類學生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在於他們都將通過訓練熟練掌握至少一門專業技能,就某種社會現實原因,職業類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稍遜於普通中學學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我們不僅進行了文化學科與資訊科技整合的嘗試,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專業技術課領域、在德育管理班級工作等領域進行了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有益嘗試,做了大量的相關工作,初步取得了研究成果,現總結如下:

一、課題研究準備工作:

1、建立健全課題研究的網路組織

本課題的成員組織結構是以主管部門牽頭,為了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分別成立課題研究的骨幹小組,從各處室、各專業組抽調具有一定教科能力和資訊科技水平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圍繞主課題,小組還確立了2個相應的子課題,其中涉及文化課1個、專業技能課1個。課題組定期召集活動。

乙個上下聯動,橫向聯合的嚴密的組織機構建立健全起來,並已收到了明顯的成效,這是課題研究工作能正常執行的根本保證。

2、創設課題研究的軟、硬體環境

近兩年來,實驗學校在校園網的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成了2個多**教室和5個網路教室,擁有學生機245臺,做到了平均每8位學生擁有一台電腦,為學生進行資訊化學習提供了條件。

軟體建設方面,充實教學資源庫,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增加新的內容,為師生提供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學校為促進教育科研,學校購進教科研書籍5000餘元,圖書館有兩個專櫃的教科書籍,並隨時向教師開放。這些資源建設,極大地優化了校園資訊科技環境,提公升了網路教學平台,為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提公升教師理論水平,加強教師資訊科技培訓

教師的理論水平,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直接影響到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深廣度,因此,我們著力提公升教師的現代教育理念,虛心學習國內外相關教育理論,向專家學習,向同行學習,使每個課題組教師的理論修養都上公升乙個層次。兩年來,我們既組織大範圍的集體學習研討,還要求各校進行各種靈活多樣的學習培訓活動。

為了提高教師的資訊科技水平,使學科更好地與資訊科技相整合,使教師更好地影響和教育學生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創造性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創新素養和實踐能力的目的,我們加強了對教師的資訊科技培訓工作。

1、普及培訓。各實驗學校利用業餘時間對全部中青年教師進行資訊科技培訓,保證參與實驗的老師100%通過江蘇省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培訓考核。

2、網頁製作培訓。經過培訓,大部分學科教師學會了網頁製作,除了學校及各教研組這些「官方」的網頁設計製作外,教師中掀起了製作個人網頁的熱潮,他們把教科研熱情融入到具有個性色彩的網頁之中,並進而影響和感染學生。

3、網路課件製作培訓。組織青年教師參加的課件比賽。後經過網頁製作培訓之後,我們又開展競賽評比活動,激發了課題組教師製作網路課件的熱情,有一批具有創意的好課件湧現了出來,我們鱗選優秀課件推薦到上級部門參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三、資訊科技提高職業類學生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的研究

我們認為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應該在能夠培養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應該使用能夠培養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方法或策略,即在創造性學習中培養創新素質,在創造性實踐中培養實踐能力。

(一)、以教學設計帶動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並進而促進學生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的生成。

我們發現,傳統的程式化教學特別是基於多**課件的課堂教學的預定性太強,是機械的、線性的、程式化的,教學過程缺乏非線性、靈活性、複雜性因而就缺乏動態生成性,為此,我們著手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以資訊化教學設計來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革,能在課堂上科學合理地把握資訊科技運用的程度、方法藝術,進一步調動職業類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有較好的發展,促使他們善於思考、勤於動手,使課堂真正能成為學生主動探索,不斷創新的主陣地。

我們規劃了三個階段,第乙個階段,只要每一節課中有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學習活動內容即可;第二階段,要求教師進行教學行為設計,並設計學生的學習環境,設計學生的學習專案;第三階段,要求教師分析自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尋找規律,總結昇華,形成理論。

1、網路閱讀教學中的創新素質培養

兩年來,我們以公開課、實踐課的方式開設網路閱讀教學研究課10多節,教學內容由書本教材向生活向網路延伸,教學的內在空間較之從前要擴充套件許多,教學方式逐漸由知識傳授型向學生自主學習方式轉變,教師角色慢慢由以顯性行為為主的課堂主角向以隱性行為主的課堂主導轉變,學生由被動聽眾向主動求索者轉變。我們讓學生主動提問失質疑,讓學生設計製作電子作品,我們總是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的閱讀學習專案應該如何設計才能使學生得到多種能力的訓練?

學生所要解決的問題應該如何設計才能有助於他們的創新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

2、突出職教特點,在專業課中培養學生的資訊創新能力

為突出職教特點,我們在機電、服裝、計算機等專業課中採用虛擬與實時交替式體驗教育,讓學生在充滿變化的、不確定的教學活動中,在虛擬與實時的各種情景中,與人、物或事接觸,產生經驗或帶來經驗的變化,以及對經驗的自我意識,這就生成了智慧型,學生的學習結果是自己在經驗中發現或「創造」出來的,每一位學生在經驗的過程中,根據自己原有的水平不同程度地「創造」出了新的知識體驗和能力。

如服裝組徐豔老師,利用多**解剖服裝,學生通過虛擬觀摩,產生總體印象,再進行實時裁剪,體驗經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服裝設計課還利用多**調整色彩,學生當堂臨摹,可以說進行了專業課教學的革命。學生平時還進行了服裝cad設計等技能訓練,他們的畢業作品設計往往借助於電腦來完成。

裝璜專業的學生進行了網上標誌設計、廣告設計和書籍裝幀。

在專業課網路化嘗試領域,計算機老師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學校以計算機教研組人員為重點,組織青年教師開發研究,以公開課的形式集體研究,使資訊科技與專業課的整合呈現異彩。

四、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

近兩年多的研究實踐,我們發現當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變化,當教學、學習環境上公升到資訊化平台,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職業類學生創新的潛能將被大大激發出來。

我校一線教師僅60餘名教師,2006-2007發表**或獲獎**達60篇,平均幾乎人手一篇,其中涉及電教**佔相當比重。具體課題開題來的成果統計見統計表

五、課題研究今後的打算

1、穩固研究網路,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我們將繼續在課題組的領導下,在分管領導和課題組骨幹的帶動下,定期活動,以活動推動課題的發展,發揮好研究資訊科技的作用。

2、加強軟硬體建設,為課題研究提公升平台

學校將繼續加強軟硬體建設的投入,創造資訊化環境,營造資訊化氛圍,為師生實驗研究創造良好條件,使課題的深入研究得到保障。

3、增強對學生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測試與研究

雖然職業類學生在適宜的環境下,其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顯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到目前為止,對其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測試依然是乙個空白,我們只能從職業類學生的作品中直觀地感受到他們素質與能力的提高,但缺乏科學的驗證,因此,我們力求讓職業學生有更多有形的展示,並盡可能對他們的素質和能力進行某種程度的測試,以增強課題研究的說服力。

連雲港開發區職教中心劉懷彤

「課程整合」是改革基礎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就是教學資源和教學要素的有機集合,將資訊科技看作是各類學習的乙個有機組成部分,運用系統方法,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學等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根據之間的聯絡,通過相互的結合、滲透,整體協調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教育內容和教學**等教學諸元素的作用、聯絡和相互之間的影響,使整個教學系統保持協調一致,產生聚集效應。使系統各要素都能發揮最大、最優的效益。

從而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推進教師備課、課堂教學、知識結構、課程安排、能力評價、協作學習、師生關係等方面發生質的變化。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是資訊教育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必然會帶動資訊科技學科的飛速發展。

把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應該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發揮裝置的最大潛力,在有限的物質基礎上,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一、什麼是整合?

整合就是乙個系統或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與其他系統或事物之間,根據之間的聯絡,整體協調、通過相互的結合、滲透,使系統各要素都能發揮最大、最優的效益,從而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教學整合的理論

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乙個必然的趨勢。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資訊科技為語文學科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為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理論基礎是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和建構主義的「學與教」理論二者的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奧蘇貝爾指出,要想實現有意義學習可以有兩種不同的途徑或方式:

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並通過「傳遞—接受」教學方式來實現;後者則主要是依靠學生發揮認知主體作用,並通過「自主發現」學習方式來實現,他據此提出了「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他還認為,情感因素對學習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動機起作用。

由此可見,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可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整合,極大地激發學習動機、實現自主式學習、探索性學習、協作式學習,為語文遠端教育和終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a、使閱讀教學的資源更加豐富,案例更加有效,過程更加符合人類本身的思維規律,使略讀和快讀得以經濟、高效地實現;

b、為寫作教學提供更豐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實現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

c、借助網路語音軟體,可輕易實現「生生」、「師生」之間、學生與校外專家、學習夥伴之間的廣泛交流;

d、可為語文素質的根本因素——思維能力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不管資訊科技與哪個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學科教學永遠是主體,而不是計算機或者其他什麼學科。「整合」強調對個體特徵的繼承性,也即被整合的個體決不能喪失其自身特性。就語文學習而言,首要的是要認識、理解教材,而不是教法。

教材是內容,教法是形式。內容決定形式,而不是形式決定內容。在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中,我們的試驗操作應切實做到使它姓「語」,這就要求我們在試驗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語文及語文學科的個性特徵。

學習語文不能僅僅只停留在文字、聲像、讀物所提供的知識和內容上,學生認識和理解語言文字,常常離不開現實生活,離不開生活中的人和事,只有「讀萬卷書」,沒有「行萬里路」,對生活,對反映生活的文字、聲像、讀物的理解就是十分有限的。所謂「行萬里路」,就是在實踐生活中去加強生理體驗的過程,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對讀物的理解,建立自身的認知結構,就需要學習者和外部世界建立必要的聯絡,而這種聯絡的渠道,也是最重要的渠道,就是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絡。

課堂教學中的朗讀訓練也是語文學科教學最重要的個性特徵,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朗讀訓練的教學,便談不上是語文教學。朗讀訓練是一種既經濟又方便的創設情境的方式,教師成功的示範朗讀,學生的分角色朗讀,有時甚至是朗誦或表演,都可以創造出逼真的情境,再現文章所描繪的場、景、物及人物的神志特徵,揭示文章所描寫的人物的內心世界,即便是簡要的說明文字,也可通過朗讀的情緒,揭示作者的內心感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資訊科技的參予可以為朗讀頻添色彩,如配樂、配畫朗讀,讓朗讀更具藝術美感,但這決不能代替學習者自身參與的朗讀實踐活動,所以我們也應該杜絕語文課堂上只聞打字聲不聞琅琅的讀書聲的現象。

課題階段性小結

小學數學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的研究 研修總結 上傳 黃玉玲更新時間 2013 10 5 15 25 14 小學數學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的研究 研修總結 一 問題的提出 當前學生數學成績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部分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學習習慣較差,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從而影響了學習效果。為什麼數學在有些學生...

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

本學期我校進行了教學改革,實行了用 導學案 上課,運用 導學案 我們學習更輕鬆了,真正做到了 輕負高效 使用導學案之前,我們課堂上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要過程,很多時候,一節課,我們認真聽或者聽懂的並不多。但有了導學案以後,調動我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我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如果長久地進...

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

科學 過程中擬定實驗方案的研究 小課題自制定研究方案至今已有一段時間,在此過程中,我們按照方案,圍繞既定的研究目標和方向展開研究,在研究中有收穫,更有困惑,現簡要小結如下 本學期我們在進一步深化課改理念的基礎上,圍繞本課題精選材料,分散學習和集中學習相結合。我們首先認真學習了 物理課程標準 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