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授課教案

2021-03-04 09:36:38 字數 5049 閱讀 4807

學分:2+1(2為講授課學分,1為實踐課學分)

講授課時:51

第一章第一章概述

第一節活動的概念

[教學要求]

1、掌握活動的概念,了解活動的基本特徵。

2、理解幼兒活動的特徵。

[重點、難點]

1、 1、 活動的哲學基礎

2、 2、 幼兒的主導活動

[教學時量]

2學時一、活動

討論:當你看到「活動」這一詞時,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說說與活動有關的東西。

(一)什麼是活動?

1、自然主義的傳統

人的活動,無論是生理活動,還是心理活動(如自然的情感),都遵循個體內在的、自然的法則,活動的驅動力來自人的內心衝動,活動是自發性的。

特點:將自由視為前提,將活動本身視為第一位的——活動主義。

批判焦點:生物主義,忽視社會因素的作用。

盧梭的自然教育論,裴斯泰洛齊的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福祿培爾的自動活動的理論、杜威的「從做中學」、弗洛姆的自由理論都是基於這種傳統。

2、機械論

活動是依靠外部的力量來驅動的:活動是由外部的環境的刺激下產生的反應(行為主義)。a=s r批判:機械主義,忽視人的能動性的作用,使「活動」沒有人的意識、個性。

3、列昂節夫的活動理論

在客體的作用(s)和主體現狀改變(r)之間,加乙個中介環節——活動(a)。

s a r

人的活動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具有社會性和物件性;

分析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動作;

批判:將活動範疇絕對化(活動本身作為方**,活動成為唯一範疇),使複雜的心理過程和教育過程簡單化;將活動的物件性視為活動最基本的決定性。

建議: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用「社會行動」代替「動作」作為分析活動的基本單位;活動儘管都有物件,但活動的實現最終不是由於掌握了需要的物件,而是由於主體的需要借助這些物件得到了滿足。(李臣:

《活動課程論》,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91)

4、辯證唯物主義

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的本質,社會歷史的發展就是人的活動的發展、人的發展,發展著的人就是活動的人——活動是人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形式;

人的活動是能動(改造物質、物件世界)與受動(受物質、物件世界的制約)的統一;人的活動具有現實客觀性、社會歷史性、自覺能動性(馬克思)。

質疑:認為事物是對立與統一的,相互制約的(矛盾論、調和論),現代主義認為世界是複雜化的,解構的,多樣性的,不確定的,反對巨集大敘事。

物質世界只是提供了乙個簡單、原始的材料庫(包括人類自身),而人的意識則是使物質世界變得豐富、發達與充滿想象。人的意識有時是依賴物質的,但有時是超出物質的限制的,物質是永恆的,也是有限的,而人類的想象、創造潛力則是無限的。

二、幼兒的活動

1.幼兒活動的分類:內部活動和外部活動

幼兒的內部活動是指幼兒的生理和心理活動。

幼兒的外部活動是指具有外顯行為的幼兒實踐活動,即幼兒與周圍環境直接作用的活動。

幼兒外部活動的分類:按活動物件的特徵來分,可分為以物為物件的實物操作活動和以人為物件的人際交往活動。但二者常常是交織在一起的。

2.幼兒的主導活動,基本活動

(1)指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除滿足其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動(吃、喝、睡、排洩)外,發生頻率最高的和所佔時間最多的活動;

(2)指活動的發生不是外部強加的,而是與兒童一定的年齡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必然發生的活動。

(3)指適合並決定兒童身心發展狀況的活動(倪敏,2000,28):

0-1歲,交往(情緒交往,滿足生命、安全和機體生長發育等基本需要,嬰兒雖不理解**的語詞和行為,卻很高興地長時間地看著**,對**的微笑和言語作出應答);

1-3歲,實物活動(實物操作,通過操作、擺弄周圍環境中的物體——**,滿足理解、影響周圍環境的需要,兒童的興趣從**轉向物體);

3-6歲,遊戲(滿足兒童社會模仿、角色參與的需要)

3.幼兒活動的特點

(1)物件性,同其他活動相似。

(2)幼兒主體性

(3)過程性

第二節幼兒園教育活動

[教學要求]

1、 1、 理解教育活動的含義

2、 2、 掌握幼兒教育活動的型別和特點

3、 3、 領會幼兒教育活動與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關係

[重點、難點]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內涵及特點

一、教育活動

討論:1、你所理解的教育是什麼?

2、教育和教育活動是不是一回事?

(一)教育作為活動目的或功能

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的的社會活動(葉瀾:《教育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

(二)教育作為活動本身(在這一意義上「教育活動」的說法才能成立)

從現象學出發,教育是主體之間意義的賦予、分享和創造的過程。這一解釋將教育視為活動本身,更貼近我們的追求。

活動主義:最重要的是活動本身,而不是含著活動外的目的的物件,將教育看成是活動本身,從而重視教育過程本身。代表人物如盧梭、杜威等。

二、幼兒教育活動

討論:幼兒教育活動有什麼獨特性?

(一)幼兒教育活動的主要型別和特點

1、非機構性教育活動

以家庭教育活動為主,主要特徵是:由兒童的法定監護人、養護人或其他親屬承擔、具有非定時性、個別性、隨意性和無規定性等特點。

2、機構性教育活動

以幼兒園教育活動為主,主要特徵是:由幼兒園進行,由專職幼教工作者承擔,具有社會目的性、計畫性、集體性(相對於家庭個別教育而言,但也不排除個別教育)、定期性、規範性和科學性等特點。

(二)幼兒教育活動的主體和客體

復合主客體論

(三)幼兒教育活動與活動的關係

幼兒活動**活動

幼兒教育活動(交往活動)

可以看出:

1、不是所有的幼兒活動都是幼兒教育活動。

2、非教育性活動和教育活動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3、幼兒教育活動是幼兒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麼?

4、幼兒園教育活動是幼兒教育活動中的核心部分,為什麼?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

討論:幼兒園教育活動與中小學相比,有什麼不同?

一、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概念

1.《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畫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

質疑1:重心在引導——強調教師對幼兒的影響,單邊影響;

質疑2:有目的的引導——強調教師的目的,教的目的,而幼兒自己的目標呢?

幼兒無目標、無需確定自己的目標、無權確定目標,主體性內容被抽空。

質疑3:有計畫的引導——消除教師行為的隨意性,但將教育活動限於預先制定好的計畫(課表、教案),對於偶然出現的教育時機、隨機的事實視而不見。

2.有人認為,幼兒園教育活動就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

質疑1 :將作為整體的教育活動一分為二,造成「教」與「學」的人為分割、對立,「教」與「學」之間難以取得一致性。

質疑2: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忽視幼兒的「學」,幼兒的自我指導與自我教育。

幼兒園教育活動是以幼兒教育機構或設施為基礎的,有一定意向性與目的性的,師幼相互影響的,並以一定的方式實現意義的賦予分享與創造的過程。

幼兒園教育活動有二層含義:

1.活動(action)作為不可數名詞時,幼兒園教育活動與幼兒園教育是同義語;

2.活動(action)作為可數名詞時,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具體的某個教育活動。

(二)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特點

1.社會目的性

2.計畫性

3.幼兒主體性與教師主導性的統一

4.過程與結果的統一

5.多樣化

6.遊戲化

7.綜合性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型別

劃分方法:

1.按內容領域劃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

2.按組織方式劃分:集體、小組、個別、自選

3.按計畫性劃分:正規性教育活動、非正規性教育活動

第二章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結構

第一節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

[教學要求]

1、 1、 領會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建構方式。

2、 2、 運用理論列出教育活動目標

[重點、難點]

1、 1、 行為目標的表述

2、 2、 表現性目標的適用情況

[教學時量]

2學時一、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意義

(一)教育活動目標的界定

1、什麼是教育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目標即是一種對於教育活動效果的預期。

2.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必要性

目標是活動的「指南針」和「方向盤」。它可以防止活動的盲目性、隨意性。

(二)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體系建構方式

1、預成式:根據國家教育規劃中的總目標,將之層層分解,形成具體的活動目標。每一層次的目標都是對上一層目標的具體化,並實現著上一層次的目標。

2、生成式

最具體層次的教育活動目標並不一定都是事先經過層層分解得來的,而有些是在教育活動中隨機生成的。這通常表現為教育者不給眼前的活動預定乙個具體、明確的目標,而在兒童的即興的興趣與需要的激發下,經過與幼兒討論來產生的;或者活動計畫時有具體的目標,但教育者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拘泥於這一目標,它要求教師心目中有大目標。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構成

1、三維結構

2、二維結構

3、具體層面的教育活動目標一般涵蓋三個方面:

(1)情感、態度,如:

喜歡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

(2)能力、習慣,如:

與「老鷹」的運動方向相反,反應靈活;

(3)知識、技能,如:

能說出「老鷹捉小雞」遊戲的規則。

注意:並不是每個教育都必須同時具備這三個方面的內容,而是各有側重。

(四)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表述方式

1、表述的角度

(1)從教師的角度表述

(2)從幼兒的角度表述

(五)表述的性質

1.行為目標

(1)含義

指的是用一種可以具體觀察或測量的幼兒行為來表示的對教育效果的預期。每一行為目標包括三個構成要素:

a)核心的行為,用乙個操作性的動詞表示,如「說出」、「分辨」、「指出」、「區分」、「唱」;

b)行為產生的條件,即核心行為發生的特定情境或方式,也稱行為所發生的領域,

c)行為表現標準,即學習的結果或幼兒行為的變化。通常用「會」、「能」等詞表示。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教案

第一課時 課題 第一章第一節我國幼兒園教育發展歷史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幼兒園教育發展的歷史 2.掌握幼兒園課程的內涵和當代著名的課程方案 教學重點 我國幼兒園教育制度和課程改革歷史 教學難點 當代幼兒園課程方案 學情分析 學生都已經學完五大領域的教育方法,而且在幼兒園見習多次,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方法

一 選擇題 1 在教幼兒認識 蝸牛 的活動中,讓兩隻蝸牛賽跑,幼兒十分感興趣。這主要運用的方法是 a觀察法b演示法c遊戲法d操作法 2 教師把勺子放進盛水和牛奶的杯子裡,小朋友你看到了什麼 驗證 水是無色的 此教學片斷用了 a演示法b示範法c範例法d欣賞法 3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有助於集中幼兒注意...

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

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是指以保護和促進幼兒的健康為主要目標,以身體鍛鍊和身體保健的有關知識 技能為主要內容而實施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它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理解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內涵,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 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作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其他領域的幼兒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