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連續牆施工方案修改

2021-03-04 09:35:21 字數 3816 閱讀 6973

一、編制依據及編制原則

1、編制依據

(1)省博物館站主體圍護結構施工圖紙及專家審查意見;

(2)省博物館站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3)現場踏勘取得的現場情況;

(4)國家現行相關法規、技術規範、標準及雲南省現行相關規範、標準及檔案:

● 工程測量規範(gb50026-2007)

● 城市測量規範(cj8-99)

● 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gb50299-1999)

● 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

●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範(gb50108-2008)

● 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範(gb50208-2002)

●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4-2002)

● 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03)

● 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範(jgj79-2002)

● 建築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01)

● 其它國家、部頒發的規範和標準

2、編制原則

(1)確保施工方案安全可靠,針對性強、操作性強,裝置選型合理;

(2)堅持技術先進性,科學合理性,經濟適用性與實事求是相結合;

(3)確保工期、安全、質量等指標,確保全面履約。

二、工程概況

1、工程簡介

省博物館站是昆明市軌道交通3號線工程的中間站,同時也是5號線的換乘站,位於東風西路與五一交叉路口以東道路下方,車站站位沿東風西路呈東西向布置,為地下三層島式站台車站。車站北側為10層京王酒店、三棟6層房屋住宅區及花鳥市場一些棚屋,該部分房屋預備拆除;南側為微5層(部分為7層)的五華大廈及其擴建工程;西北側距離車站最近為一棟8層磚混住宅樓,東北側為磚混6層得中華小學教學樓及辦公樓;東南側為順城商業廣場,有負三層地下室,距離車站較遠。

車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為yck14+635.000,包括車站設計起點里程yck14+561.025 至車站設計終點里程yck14+711.

025範圍內的主體部分和附屬部分。車站主體結構外包長度150m,標準段寬23.3m,擴大段寬度為35.

80m,有效站台寬13.00m,站台處線路埋深23m。本站標準段基坑深度24.

8m,車站主體結構採用明挖法的形式,基坑主體採用地下連續牆加內支撐支護。

2、地下管線

車站主體範圍內受車站結構施工影響的地下管線分布如下所述。

東風西路東西走向的管線主要有:1根φ400輸配水/灰口鑄鐵管,埋深0.82m,1根φ200輸配水/灰口鑄鐵管,埋深0.

71m;1根φ900雨水砼管,埋深2.46m,排雨水磚溝1400×1600,埋深約1.64m;中國電信溝(塑管塊)400×400,300×200,埋深1.

04m;交通訊號溝(pvc)400×300,埋深約1.04m,100×100,埋深約0.43m。

上述管線都位於車站南北兩側基坑邊緣及外側,另有1根φ1500雨水砼管從路面中心延伸,並與兩側雨水管溝相連,埋深約4.84m。東風西路近南北向還分布有:

1根φ600雨水砼管,埋深約2.00m;1根φ50交通訊號鋼管,交通訊號溝(pvc)100×50,埋深約1.00m。

五一路南北走向的管線主要有:1根φ300輸配水/灰口鑄鐵管,2根φ100輸配水/灰口鑄鐵管,埋深0.8m;φ325、φ478煤氣(鋼)管各1根,埋深約1.

50m;中國電信溝(塑管塊)510×360,500×360,埋深1.22m;供電溝(管)800×400,埋深約1.84m;中國網通、市有線電視、交通訊號溝(磚)800×400(4組),埋深1.

80m。

三、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1、地形、地貌

本工程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主城區,自西向東橫跨昆明斷陷湖積盆地中部,昆明盆地位於金沙江、南盤江、紅河三流域的分水嶺地帶,是在中新世末期南準平面形成後,沿普渡河斷裂帶發生斷陷而形成的新生代盆地,呈南北向狹長腰子形,南北長70余千公尺,東西寬15-25千公尺,面積約1500平方千公尺,其中西南部還儲存著306多平方千公尺的滇池水面,海拔1886公尺。本工程場地位於昆明湖積平原中部盤龍江極地東側,地勢平坦開闊,地勢較低,海拔高程在1900m左右,自然橫坡<1°,由東向西微傾斜。

2、工程地質

依據勘察報告提供資料顯示,場區內分布新生代第四系全新統和上更新統覆蓋層,覆蓋土層厚度超過25m,下伏為寒武系中統陡坡寺組泥頁岩和砂岩。場地地層層數較多,岩性較為複雜,上覆(q4ml)的人工填土,(q4al+pl)的粘土、粉質粘土、淤泥質粘土、淤泥、圓礫、礫砂、粉土,(q3al+l)泥炭質土、粘土、粉質粘土、粉土、粉砂、礫砂、圓礫,(∈2d)的砂岩夾泥岩、白雲岩、泥頁岩、粉砂質泥岩。

場地內不良地質為砂土液化、活動斷裂。特殊岩土為人工填土和軟土。

本場地土型別為中軟土,建築場地類別為ⅲ類。

場地在普渡河中強**帶內,為建築抗震不利地段。

3、水文地質

省博物館站位置附近分布的玉帶河,河流大多被路面填蓋,成為相應道路下的暗河和下水道。該河沿東風西路從西向東方向的機動快車道路面下流過,位於省博物館站地下站點右上方,並與線路方向平行。該河有一定水量,對車站基礎和基坑也有不利影響。

沿線地下水主要有上層滯水、空隙潛水兩類。上層滯水賦存於全線結構鬆散的人工填土層中,含水量小,其動態受季節控制,主要接受大氣降水滲入補給,對工程影響小。孔隙潛水主要賦存於第四系衝洪積相、衝湖積相的粉土、粉砂、礫砂、圓礫等個含水層中,在工程影響深度範圍內多層分布,一般具有承壓性。

距含水層埋深淺,含水層層數多,層間透水性一般,補給條件較差等特點,總體富水性中等。這些含水層在場區內分布廣泛,對工程影響較大。

場地所處區域混合地下水位長期穩定,埋深雨季一般在地表下0.7~2m,旱季一般為0.9~3.

5m,水位年變幅一般為1~1.5m,場地地下水受盤龍江和玉帶河水位控制,形成互通補給關係,滲透係數較大。本場地地下水位埋深為地面下1.

0~4.0m,地下水位標高為1887.63~1890.

15m。

地下水腐蝕性評價:根據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場區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為微腐蝕。

環境土對混凝土及鋼結構腐蝕性評價:根據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場區環境土對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均無腐蝕性,對鋼結構有中腐蝕性。

四、施工機械及人員組織

根據本工程特點及地質情況,本車站要主要採用液壓抓斗成槽機施工,挖至砂岩、白雲岩等地層時,液壓抓斗成槽機無法繼續進行抓挖時,採用衝樁機衝樁+方錘修孔進行施工。

1、主要施工機械

主要施工機械配備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施工機械配備表

2、人員配備

人員配備如表2所示。

表2 人員配備表

五、工期計畫

本工程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主城區,東風西路與五一交叉路口以東道路下方,車站站位沿東風西路呈東西向布置,道路交通繁忙,地下管線較多,交通疏解、地下管線、綠化等遷移難度大,因此,根據現狀,地下連續牆分二期施工。一期施工範圍為東風西路南側部分地下連續牆結構,二期施工剩餘大部分地下連續牆結構。地下連續牆施工工程量如表3所示。

地下連續牆施工工期安排如表4所示。

表3 地下連續牆施工工程量

表4 地下連續牆施工工期安排表

六、地下連續牆施工工藝

1、施工程式

地下連牆施工程式如圖1所示。

圖1 地下連牆施工程式圖

2、施工工藝流程

連續牆施工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地下連續牆施工工藝流程圖

3、導牆施工

導牆是地下牆挖槽之前修築的臨時構築物,它對挖槽起著重要的作用。導牆採用c20鋼筋混凝土,鋼筋保護層厚度為20mm,導牆底部應置於原狀土層,導牆底板標高,且不宜小於200mm,故取導牆深度為2.2m。

導牆形式採用「┓┏」型,為保證施工順利進行,並防止侵限,導牆內表面之間的淨距取1040mm,比地下連續牆的厚度稍寬,中心線比設計連續牆軸線外放50mm。為防止地表水流入槽內破壞泥漿效能,導牆翼牆頂面應高出地面200mm,如下圖3所示。

地下連續牆施工方案

c 元古界板溪群 pt 11 泥質 砂質 板岩 褐黃色 灰黃色 紅褐色,變余泥質結構,板狀構造,區域性夾石英脈。全風化 微風化狀態,極軟巖 軟質巖。層厚大於29.3m,全場分布,多被第四系覆蓋。產狀190 210 80 88 全場分布。11 2 強風化層 褐灰色 褐紅色 紫紅色 黃綠色 灰黃色,砂質...

地下連續牆施工方案

青草沙水源地源水工程 嚴橋支線 j41工作井 工程地下連續牆施工 組織設計 愛傑公司編制 2009年02月16日 目錄一 工程概況 1 1.1 工程概況 1 1.1.1 場地概況 1 1.1.2地牆 1 1.2 工程地質條件 1 1.3 主要施工內容 2 1.4本工程的施工難點及解決措施 2 1.4...

地下連續牆施工方案

基坑北側連續牆施工方案 地下連續牆結構剛度大,整體性好,防滲效能好,結構安全可靠,同時具有施工速度快,對臨近建築物 地下管線影響小,適用於各種複雜的地質條件和較深的基坑。車站主體與明挖段均採用600厚地下連續牆為圍護結構,牆身砼採用c25 施工方案 工藝流程 測量放線 導牆施工 地下牆成槽 清基 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