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知識點新版

2021-03-04 09:29:08 字數 3946 閱讀 6022

第1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1節細胞生活的環境

1.體液

(1)概念:人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

(2)組成

細胞內液(2/3)

體液細胞外液(1/3):包括:血漿、淋巴、組織液等

細胞外液之間關係:

血漿組織液淋巴

2.內環境

(1)概念: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2)作用:是體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其中,血漿是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組織液是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

(3)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血漿中約有90﹪為水;無機鹽(約1%),蛋白質(約7%-9%),以及血液運送的物質,包括各種營養物質(如葡萄糖)、各種代謝廢物、氣體、激素、抗體等。

(4)本質:是一種鹽溶液,類似於海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於海洋。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

3、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1).細胞可以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不斷獲取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同時又不斷排出代謝產生的廢物。

(2)組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通過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與內環境密切聯絡的系統有呼吸系統、迴圈系統、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同時,細胞和內環境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4幾種組織水腫成因的分析:

(1)營養不良,(2)腎小球腎炎)→血漿蛋白減少→血漿滲透壓下降→組織水腫

(3)過敏反應,(4)淋巴迴圈受阻→組織蛋白增多→組織液滲透壓公升高→組織水腫

注意:(2)組織液和血漿之間的物質交換必須通過毛細血管壁實現,血漿中的水分排出體外主要是通過排尿、出汗、呼氣和排便(消化液中的部分水分)。

第2節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1.內環境穩態

(1)含義: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2)實質:健康人的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中。

(3)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路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注意:內環境通過消化、呼吸、迴圈、泌尿系統的直接參與完成與外界的物質交換。細胞、內環境與外界物質交換還需要神經、體液和免疫的調節才能正常進行。

2實驗: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1).實驗原理:各種生物均具有其特定的ph範圍——這是保障酶活性的前提。生物組織中ph之所以維持穩定,與其含有緩衝物質(如人血漿中含hco3-、hpo42-等)有關。

(2).本實驗採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通過向自來水、緩衝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鹼溶液引起的ph的不同變化,定性說明人體內液體環境與緩衝液相似而不同於自來水,從而說明生物體ph相對穩定的機制。

(2)結論:在一定範圍內生物材料的性質類似於緩衝液,不同於自來水。說明生物材料內含緩衝物質,因而能維持ph的相對穩定。

注意:研究是否能維持ph穩定應增設蒸餾水對照組;若研究是否通過緩衝作用來維持ph的穩定,需增設乙個緩衝液對照組。

第2章第1節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

1.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

2.神經元結構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通常包括感受器(感覺神經末梢)、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由運動神經末梢及與其相連的肌肉或腺體所組成)

1-感受器 2-傳入神經 3-神經中樞 4-傳出神經5-效應器 6-神經節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產生:靜息狀態時,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大,膜內k+濃度高於膜外,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外正內負;受到刺激後,膜對na+通透性增加,興奮部位na+內流,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內正外負,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之間由於電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區域性電流。

(2)神經衝動: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電訊號。興奮以神經衝動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進行雙向傳導。

5.興奮的傳導方向與區域性電流的方向

(1)區域性電流的方向

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

(2)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具有雙向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

6 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組成。

(2).傳遞方向:單向的。因為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後作用於突觸後膜。突觸後膜面積大,有利於接受神經遞質。

(3)方向:乙個神經元的軸突―→另乙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

(4)訊號轉化:電訊號―→化學訊號―→電訊號。

7.神經遞質(興奮性--乙醯膽鹼,抑制性--多巴胺)

(1)本質:神經細胞產生的一類化學物質,對有相應受體的神經細胞產生特異性反應(興奮或抑制)。

(2)移動方向:突觸小泡(供體)―→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具有特異性受體蛋白)。

(3)神經遞質的釋放是胞吐現象,體現了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突觸小體內高爾基體和線粒體較多。

(4)最終去向:迅速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觸小體或擴散離開突觸間隙,為下一次興奮做好準備。

8.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9大腦皮層的言語區

大腦皮層中的言語區包括:

w區(寫),v區(看),

s區(說),h區(聽)。

10.大腦皮層功能: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階功能。一般來說,脊髓的低階神經中樞受大腦中相應高階中樞的控制。

第2節通過激素的調節

1促胰液素的發現

(1)沃泰默的研究工作:研究思路正確,但解釋錯誤,堅持促進胰液分泌是乙個神經調節過程。

(2)斯他林和貝利斯的研究證明促胰液素促進胰液分泌。

實驗過程:

實驗組:小腸黏膜+稀鹽酸+砂子製成提取液狗靜脈

對照組:稀鹽酸狗靜脈

(3)巴甫洛夫的研究:曾認為小腸中鹽酸導致胰液分泌屬於神經調節,後來認同斯他林和貝利斯的結論。

(4)鹽酸是如何促進胰液分泌的?

鹽酸刺激小腸黏膜,使之產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隨血液迴圈運輸到胰腺。促胰液素在胰腺處發揮生理作用而促進胰液的分泌

2血糖的三個**

①食物中醣類消化吸收。②肝糖原分解。③脂肪等非糖物質轉化。

3血糖的三個去向

①氧化分解並產生能量。②合成糖原(肝糖原、肌糖原)。③轉化為脂肪、某些非必需

氨基酸等。

4正常情況下血糖濃度為0.8~1.2_g/l。

5.血糖平衡的調節

注意 (1)胰島素是唯一一種能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

(2)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胰高血糖素與腎上腺素相互協同,共同維持血糖含量的穩定。

(3)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與腎上腺素等通過反饋調節方式調節血糖含量變化。

6.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7.反饋調節的體現

甲狀腺激素含量過高時,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應激素,進而促使甲狀腺激素分泌量減少;而當甲狀腺激素含量低於正常水平時,則減少了對下丘腦和垂體的抑制,使它們分泌較多的激素,進而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從而使甲狀腺激素含量恢復正常。負反饋調節的生理意義:維持甲狀腺激素水平的相對穩定

8.激素調節的特點

(1)微量和高效。(2)通過體液運輸。(3)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

9人體內主要的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生理作用

第3節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1.體液調節

(1)調節物質:激素co2等化學物質。(2)傳送方式:體液傳送。

(3)主要內容:激素調節。

2.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特點的比較

一方面,不少內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間接地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另一方面,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相互協調,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穩態,保證細胞的各項生命活動正常進行。

3.人體的體溫調節

體溫相對恆定的原因:產熱=散熱

(1)當外界環境溫度降低時,由神經—體液調節完成;在外界環境溫度接近或高於體溫時,以神經調節為主。

(2)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在下丘腦,溫度感受器(分為溫覺感受器和冷覺感受器)分布於**、黏膜和內臟器官中。體溫調節中的反射活動均為非條件反射。

必修3統計知識點複習

1 用樣本的頻率分布估計總體的分布 作樣本頻率分布直方圖的步驟 1 求極差 2 決定組距與組數 組數 極差 組距 3 將資料分組 4 列頻率分布表 分組,頻數,頻率 5 畫頻率分布直方圖。莖葉圖作圖步驟 1.將每個資料分為莖 高位 和葉 低位 兩部分.2.將最小莖和最大莖之間的數按大小順序排成一列,...

必修3統計知識點複習

一 本章知識結構 二 知識點複習 1 統計的的基本思想是 用樣本的某個量去估計總體的某個量 總體 在統計中,所有考察物件的全體。個體 總體中的每乙個考察物件。樣本 從總體中抽取的一部分個體叫做這個總體的乙個樣本。樣本容量 樣本中個體的數目。2 抽樣方法 要求 總體中每個個體被抽取的機會相等 1 簡單...

人教版數學必修3知識點總結

高中數學必修3知識點 第一章 演算法初步 1.1.1 演算法的概念 演算法的特點 1 有限性 乙個演算法的步驟序列是有限的,必須在有限操作之後停止,不能是無限的.2 確定性 演算法中的每一步應該是確定的並且能有效地執行且得到確定的結果,而不應當是模稜兩可.3 順序性與正確性 演算法從初始步驟開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