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的知識點

2021-03-04 09:29:08 字數 4617 閱讀 1317

《必修3》必記知識歸納

1、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有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分為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其中細胞內液佔2/3。

2、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血漿;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組織液。

3、內環境不僅是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而且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種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滲透壓、酸鹼度和溫度是細胞外液理化性質的三個主要方面。

5、溶液滲透壓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於溶質微粒的數目。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於na+和cl-。生理鹽水的濃度是 0.9% 的nacl。

細胞內液滲透壓主要由k+維持。

6、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路。

7、興奮是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種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8、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發射弧,反射弧通常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9、興奮的產生:由於鈉鉀幫浦主動運輸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經細胞內k+濃度明顯高於膜外,而na+濃度比膜外低。靜息時,由於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陽離子濃度高於膜內,產生外正內負的靜息電位。

受刺激時,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增加,na+內流,使興奮部位膜內側陽離子濃度高於膜外側,產生外負內正的動作電位。

10、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雙向的

11、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單向的,只能從乙個神經元的軸突傳到下乙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因為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後作用於突觸後膜上。

12、大腦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階功能。

13、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的調節,這就是激素調節。

14、在乙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資訊調節該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做反饋調節。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它對於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

15、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於靶器官和靶細胞。

16、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稱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並起作用後就被滅活了。激素種類多,量極微,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調節生命活動的資訊分子。

18、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臟、淋巴結、扁桃體)、免疫細胞、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

19、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清除和監控。

20、非特異性免疫:人人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第一道防線是**和黏膜,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21、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借助血液迴圈和淋巴迴圈而組成。其中b細胞主要靠生產抗體消滅抗原,這種方式稱為體液免疫,t細胞主要靠直接接觸靶細胞消滅抗原,這種方式稱為細胞免疫。

22、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注意其區別)

23、免疫學的應用:免疫**、免疫預防、器官移植。

24、生長素的作用表現出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5、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26、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27、種群的特徵: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

28、種群的空間特徵:均勻型、隨機型、聚集型。

29、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樣方法和標誌重捕法等,描述、解釋和**種群數量的變化,常常需要建立數學模型。

30、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因此大多數種群的數量總是在波動中,在不利的條件下,種群數量還會急劇下降甚至消亡。

31、研究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的意義:防治有害動物,保護和利用野生生物資源,拯救和恢復瀕危動物種群。

32、自然界中確實有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數量增長的形式,如果以時間為橫座標,種群數量為縱座標畫出曲線來表示,曲線大致呈「j」型。

33、種群經過一定時間增長後,數量趨於穩定的增長曲線,稱為「s」型曲線。

34、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又稱k值。

35、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36、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徵。群落的種間關係包括: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競爭的結果常表現為相互抑制,有時表現為一方佔優勢,另一方處於劣勢甚至滅亡。

37、群落的空間結構:垂直結構大都具有明顯分層現象,水平結構由於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鹼度差異、光照強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不同以及人與動物的影響等因素,常呈鑲嵌分布。

38、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

39、隨著時間的推移,乙個群落被另乙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演替。

40、演替的型別:①初生演替(是指在乙個從來沒有被植被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例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

②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例如:火災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

41、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42、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一般不超過5個營養級。

43、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迴圈、能量流動和資訊傳遞。其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44、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線成的複雜營養結構,就是食物網。

45、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稱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46、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不可逆不迴圈,逐級遞減。

47、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幫助人們科學規劃和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幫助人們合理的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48、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物質迴圈再生和能量多級利用。遵循這一原理,可以合理設計食物鏈,使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被分層次多級利用,使生產一種產品時產生的有機廢棄物,成為生產另一種產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廢物資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轉化效率,減少環境汙染。

49、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迴圈過程,這就是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50、物質迴圈的特點: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學迴圈。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覆利用。

51、生態系統中資訊的種類:物理資訊(光、聲、溫度、磁力等)、化學資訊(植物的生物鹼和有機酸等代謝產物,動物的性外激素等資訊素)、行為資訊。

52、物理資訊的**:可以是無機環境,也可以是生物。

53、資訊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資訊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資訊的傳遞;資訊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概括為:生態系統中,各種各樣的資訊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調節種間關係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4、資訊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一是提高農產品或畜產品的產量(延長光照提高雞的產蛋量;人工控制光周期,早熟高產);二是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利用音響裝置發出不同的聲訊號誘捕或驅趕;利用昆蟲資訊素誘捕或警示有害動物,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

55、目前控制動物危害的技術有: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機械防治。

56、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57、生態系統能維持相對穩定的原因: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不是無限的。

58、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59、不僅在生物群落內部,而且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也存在負反饋調節。

60、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汙染或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61、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生物多樣性。

6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間接價值(也叫做生態功能)、直接價值。

6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加強法制教育和管理。

64、就地保護:是指在原地對被保護的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區等,這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

65、遷地保護:是指把保護物件從原地遷出,在異地進行專門保護。如建立植物園、動物園以及瀕危動植物繁育中心等,這是為行將滅絕的物種提供最後的生存機會。

66、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要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係,如控制人口的增長,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治環境汙染等。

67、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的開發利用,而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

68、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在不犧牲未來幾代人需要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經濟、社會的持久而協調的發展。

69、設計實驗的三步曲:共性處理(注意分組、編號)、變數處理(平衡無關變數)、結果處理(要給出可操作定義,即衡量因變數的方法)。

必修三知識點

圖1圖2 if語句的最簡單格式為圖3,對應的程式框圖為圖4。13兩種迴圈語句分別是什麼?答 迴圈結構是由迴圈語句來實現的。一般程式語言中有直到型 until 和當型 while 兩種語句結構。14 當型 while 語句結構一般格式及對應的程式框圖是什麼?答 while語句的一般格式是對應的程式框圖...

必修三知識點

1.1 區域和區域差異 1 區域的基本特徵 具有一定的界線 有明確界限的是行政區 區域內部的相似性和連續性 區域之間的差異性和相互聯絡 整體性。2 區域的空間結構 農業通常表現為面狀,交通運輸線路表現為線狀和網路狀,城市和工業表現為點狀,城市群和工業區表現為島狀。3 區域的產業結構 傳統的農業區域和...

必修三知識點

高中數學必修3知識點 三 演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順序結構 條件結構 迴圈結構。1 順序結構 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演算法結構,語句與語句之間,框與框之間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的,2 條件結構 條件p是否成立而選擇執行a框或b框。無論p條件是否成立,只能執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時執行a框和b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