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小學各學習領域改進備課的若干建議

2021-03-04 09:23:39 字數 4818 閱讀 9104

建議1:備課要有把課改新理念內化為可操作的教學行為的意識,但不必期望一節課能體現課改的所有新理念。

新課程的全新教學理念得到了廣大教師的普遍認同。如「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德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積極的情感;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經歷,拓展學習時空,關注學習過程,豐富學習經驗;倡導自主**、實踐體驗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實踐、敢於創新等等。但這些理念能否有效貫徹,關鍵還在於每一位教師是否真正把這些理念咀嚼、理解、消化、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並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在實踐中落實課改精神。

從備課入手是落實課改新理念的第一步,教師要在備課中有把課改新理念內化為可操作的教學行為的意識,並自覺地把這種意識貫穿於備課的全過程。有了這種意識,才能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形式的組織等方面自覺以新理念為指導,努力讓課堂充滿活力,從而傳遞出新課程、新課堂的清新氣息。

但在備課中,我們也應客觀地看到期望一節課中完美地體現課改的所有新理念是很難做到的,也是不切合實際的。備課並不是把課改的所有新理念簡單相加,生搬硬套地貼上「標籤」,而是應根據這節課的教學實際有選擇地突出新理念中的幾點,並能有效地貫徹到教學實施過程中,這樣的備課才是真實的,才是有意義的。「沒有最好的備課設計,只有最適合的備課設計」。

備課中學會了選擇,才能抓住課改新理念的精髓。

建議2:備課要著眼於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起點與終點,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設計。

儘管各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有所不同,但各學科教學的共同價值卻是一致的,即通過各學科豐富的育人資源,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這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在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傳統教學下,備課往往只關注知識的習得和技能的訓練。而在新課程理念下,備課要關注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包括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等。

這些綜合素養構成了學生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因此,在備課中我們要在每一環節上都想著學生的發展,想著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什麼作用。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和情境的設計是否能啟用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的選擇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教學過程是否預留給學生足夠思考和討論的時空等,簡單說就是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從學生的發展著眼,要求備課要從學生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出發進行設計,要找準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和終點,還要了解學生心理、生理和認知特點、學習態度,了解學生已具備的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等。

從學生的發展著眼,要求備課要考慮學生的差異性,要考慮各層次學生的接受情況,並盡量把這些納入到教學設計的每一環節。備課還要備學生的種種「可能」,並細化到考慮讓每乙個孩子都參與的程度。

從學生的發展著眼,要求備課要針對不同型別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設計,包括教學要求,教法設計,重點、難點的考慮,作業和訓練的分層設計等等。

建議3:備課要對教學全過程和教學基本要素進行周密思考和整體策劃。

任何一種有目標的教學活動,為了達到預期目標,都必須在活動之前進行周密思考和整體策劃,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一般認為,備課主要涉及到教學物件(學生)、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評價,這四者之間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上述建議2中,已對教學物件(學生)進行了分析,以下僅談在備課中如何備好其他三個要素。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做到科學、合理、適切,要有可操作性與可檢測性。教學目標關係到在具體實施教學前必須明確「要到**去」的問題。因其他要素均要圍繞實現教學目標來進行,又都要受到教學目標的制約。

因此教學目標的制定極其重要。教學目標要以全體學生為行為主體,從「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整體設計,目標指向學生的預期學習結果。其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教學效果影響巨大,會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因此更要精心思考和設計。

教學策略要有利於教學的整體規劃。教學策略是在具體條件下,為實現預期目標所採用的途徑和方法,也就是在明確「要到**去」後,解決「怎麼到**去」的問題。教學策略主要是解決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的問題。

一般認為,教學策略不是教學方法,而是教學過程的綜合解決方案,是方法的方法。備課中,對教學策略的考慮一般包括教學組織策略、教學內容傳遞策略和教學資源管理策略。其中,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結構程式策劃、教學**材料設計與開發等,均屬於教學策略的範疇。

在教學設計視野中,教學策略是保證教學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必須作為教學設計的重點。

教學評價要通過反饋來調控。教學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三部分,它的目的是將學生的反應輸出狀態與預期目標相比較,看看「有沒有到**去」。備課中,要先確立評價指標,然後從成果和影響兩個方面進行教學評價設計,使教學設計工作沿著預定的方向進展。

課後,還要對收集到的教學反饋資訊進行分析與處理,從而獲得對教學設計方案和實施過程進行修改的資訊,使教學更加趨於完善。

建議4:備課要在深刻理解課程標準基礎上,解讀教材,吃透教材,超越教材。

課程標準不但是教材編寫的依據,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引。課程標準對本學科的課程目標、各個知識模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如果能細細研讀,對實現各個知識模組之間的溝通與整合,對備課都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備課大可不必匆匆從備教材開始,而是要從備課程標準開始,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地解讀教材,把握教材,進而超越教材,用好教材。

解讀教材的乙個關鍵因素是掌握教材的特點。教材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備課的結構、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不同教材的特點要選擇不同形式的教法。

因此,老師在研讀教材的過程中,特別要理出教材的特點,才有助於根據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科學的教學方法。

吃透教材,是對教材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吃透教材要做到吃透教材編寫者的意圖、目的;吃透教材主要線索,把握知識點縱橫聯絡;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訓練點;吃透教材內容的深度、廣度和密度;吃透教材的德育因素等。

超越教材,是對教材的再創造、再組織,體現了新的教材觀。「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聖陶先生的話早就點明了教材只是教學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教學的全部內容,即教學要「用教材教」,而不要僅是「教教材」。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材,沒有自己對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就不會用好教材。

建議5:備課要重視教學環節的有效設計,關注環節間的梯度、過渡和合理性。

教學環節是把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進行合理鏈結,為達成教學目標而服務。在備課中,有效的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安排能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然而,事實上,備課中教學環節的有效設計卻往往被廣大教師所忽視,大量的無效環節充斥於課堂,這主要表現在環節與目標相脫離;環節設計留於形式;環節間的銜接脫節;環節順序安排顛倒或混淆等等。

一般而言,進行有效的教學環節的設計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提出問題環節,要注意創設問題情境,包括生活情境和虛擬情境。並通過新鮮有趣的形式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問題解決環節,要圍繞學生已有的經驗、體驗及未來的發展展開,設定合適的台階,運用恰當的教學組織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討論,凸顯解決問題的過程。

得出結論環節,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教師不要越俎代庖,分析彼此的長短處,總結該方法與以前所學的有何不同,反思合作性學習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學生的信心,促進學生的發展。

其實,從比較成功的一些課中,我們可以歸納出有效環節設計的主要特點。如有效的環節關注到了環節間的梯度,為課堂教學的逐步推進搭建了」台階」,降低了達成任務的難度;有效的環節關注到了環節間的過渡和銜接,給人以行雲流水般的感覺;有效的教學環節關注到了環節設計的合理性,不僅符合學生思維的認知規律,同時還教給了學生如何探索新知的方法;有效的環節關注到了教學容量、教學手段、教學方式與方法與目標的一致性;有效的環節還考慮到了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的合理性和所採取的課型與教學內容的特徵相符合。

建議6:備課要關注師生雙邊活動,既要重視備教法,也要重視備學法。

新課程倡導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互動的過程。這打破了以往教師對學生的「控制」,教師把話語權下放給學生。由此師生的關係也由以往的「一言堂」轉為一種「對話」。

師生雙邊活動具體表現為與每個環節特定教學內容或任務相適應的教學組織方式與方法、學習方式與方法、學習工具的具體運用和操作。尤其是教法和學法更是教師備課時要關注的。

備課要備教法。「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體現了教學方法的層次多樣性和形式靈活性。

教師備教法既要熟練掌握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還可以採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法、快樂教學法、誘導教學法、感悟教學法、探索教學法等。

備課要備學法。教師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

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方法為重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因此,教師在備課中還要備學生的學法,即根據學生年齡、心理和已有知識水平及教學要求等特點,給學生以高效的學法指導:從課前預習、聽課筆記、知識記憶、分析運用,到課後訓練、筆記整理、知識梳理拓展等方面都應該有相應的學法點撥和示範指導,以便讓學生效仿。

建議7:備課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選擇恰當的教學**。

教學資源是構成教學的要件之一。教學資源的融合包括社群,家庭資源的整合;**,網路資源的整合;其他學科資源的有機整合等。備課中的教學資源的整合包括對大量豐富的資訊資源進行分類、篩選,剔除無用資源,使零散的資源變為系統資源,以便發揮其最佳教學作用。

整合教學資源要求給學生提供的資源是優質的,這樣,資源的教學效用才能充分發揮。整合教學資源要求分門別類自建資源資訊庫,儲備大量的教學資源。那種把備課僅僅定位在研究課本資源的作法,是很難整合出優質的教學資源的。

教學**的選擇成功與否也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樹立正確、科學的**觀是教師的當務之急。關於選擇教學**的依據,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標準,來選擇相對最佳的教學**。

教學**是否適合於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是否適合學習者的智力水平、知識水平;教學**是否達成教學目標的需要;教學**的使用與學習的效率是否相一致等。教學**的選擇也並非越現代越好,越貴越好,能用簡單的教學**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需用複雜教學**。也可以整合各種教學**,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整體功能,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

中小學集體備課的相關制度

教師集體備課有利於發揮集體的智慧型,彌補各位教師備課過程的不足,取 長補短,提高教學的整體水平 可以將集體的智慧型與個人的特長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提高。為確保集體備課活動的正常開展,特制定集體備課制度 1 學校建立健全年級學科備課組,負責集體備課的組織實施,每年級僅一名任課教師的學科,跨年級或學科成...

關於中小學早讀組織的意見

關於中小學素質教育之早讀的完善的意見 也許是周邊有很多小學生,因此比較關心小學的教育。長時間的觀察發現,學生的早讀時間莫名奇妙的取消了,或者名存實亡。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和了解,現在的早讀現狀如下 1 早讀為學生的自我約束,學生自助誦讀,當然由於年齡越小,班級管理越差,早讀的秩序和效果很差 2 早讀有...

關於中小學創新教育的思考

如 教學 年 月 日 一課時,我在課始進行預習後的質疑,有位同學提出 一年為什麼有大月 小月之分?為什麼一年中的大月 小月不都是6個月?等。又如教學 倍的認識 一課時,教完新課後進行延伸性質疑,有位同學提出 這節課我們學習的都是較大數是較小數的幾倍,能不能說較小數是較大數的幾倍?6是4的幾倍?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