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小學班主任培訓第三講

2021-03-04 09:21:44 字數 5049 閱讀 8184

儘管人人都知道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但從不同角度看,班級可以呈現出多種可能的特點,也就有可能被看作不同性質的單位。因此,有必要超越籠統地將班級看作一種單位的認識,辨析看待班級的不同角度,由此辨析出不同的班級管理和班級教育的思路。

本講重點是理解:從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學理論的角度,班級應該被看作一種教育性組織;其中,學生應該成為班級教育(班級管理、班級建設)的主體。

本講難點是理解班級可以被看作不同性質的單位,從而超越不分具體視角、籠統談論班級管理和班級教育的觀點。

本講要求學員結合案例,判斷它們是從哪一種視角來看待班級。

(注:本講內容主要依據教材第二章,但作了一定調整,可相互參閱。)

儘管人人都知道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但從不同角度看,班級可以呈現出多種可能的特點,也就有可能被看作不同性質的單位。因此,對於「班級是什麼?」這一問題,也就有不同的回答。

一、班級是社會基本單位

這是從社會學角度來看待班級。其中,就教育社會學的相關研究來說,主要有四種情形。

(一)班級作為社會體系

1、社會體系的特徵。

2、班級被看作社會體系:班級由一位或幾位教師、一群學生共同組成,經由師生互動作用而實現某些功能(如社會化、篩選)、達到教學目標,可被視為一種社會體系

3、班級作為社會體系的功能

①社會化功能。

②選擇功能。

③個性化功能。

(二)班級作為初級群體

1、將班級看作初級群體的依據

2、班級作為初級群體的特殊性。

①班級中的互動方式具有一種情感和理性的雙重性。

②班級具有較統一的目標、較為整合的行為。

③班級具有形式上比較正規的群體結構。

3、將班級看作初級群體的意義

①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發展。

②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③促進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④可以使班級中的各種非正式群體獲得比較合理的對待,從而更好地發揮不同學生的特色和優勢,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加強學生對班級的認同和歸屬感。

(三)班級作為社會組織

1、將班級看作社會組織的依據(可分三層考察)。

2、班級作為社會組織的特殊性

(1)作為學習者組織的班級,它具有自功能性。

(2)作為非**組織的班級,它具有半自治性。

3、班級組織的結構分析

(1)正式結構。

(2)非正式結構。

4、將班級看作社會組織的意義(也相應分三層考察)。

(四)班級作為學習集體

1、定位班級的主要參照系

(1)集體——學習集體——班集體

(2)所屬集體——參照集體

2、分析班級的主要維度

(1)支援型氣氛與防衛型氣氛

(2)集體效率與個體成長

二、班級是社會心理共同體

蘇聯社會心理學區分群體發展水平是以彼德羅夫斯基創立的人際關係的活動中介理論作為依據的。主要指標有二:(1)群體成員的人際關係是怎樣受共同活動的內容、目的與價值意義所制約;(2)這些目的與價值意義是促進社會的發展過程還是阻礙社會的發展過程。

據此,前蘇聯心理學把群體分為從低階到高階的各種水平:(1)鬆散群體;(2)聯合群體;(3)集體。

以此為背景,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一些典型的、社會心理學視角的班級研究。

(一)「班集體建設與學生個性發展」研究

1、主要依據

(1)維果茨基的「三主體」的教育思想(教育過程不僅有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主體」的積極作用,還有學生群體這一小環境的「主體」的積極作用);

(2)現代社會心理學關於群體與個性的理論;

(3)彼德羅夫斯基關於集體的心理學理論。

其中,最主要的依據是維果茨基的教育思想。

2、主要思路

(1)在社會環境、教育教學與學生個性形成的關係方面,提煉出較為系統的觀點,並以之作為整項研究的理論基礎。

(2)將班集體建設、人際關係、班集體共同活動、課堂教學這四方面作為主要的研究領域,提出整項研究的基本主張。

(3)從班集體建設操作步驟、目標確立、**建設、規範及機構建設、班集體評估等具體方面著手,提出整項研究的實施途徑。

3、理論基礎

(1)以培養學生個性作為重要目標。

(2)學生個性形成的基本原理。首先,它的自然前提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其次,自我意識的發展過程是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它標誌著個性形成的水平。

再次,個性形成離不開外部條件——社會因素。對學生而言,班集體是最重要的微觀社會環境。

(3)教學(與「教育」等同使用)對學生個性發展的作用。第一,班集體良好的社會心理氛圍對個性的作用。第二,個人對集體的態度對其發展的作用。

4、班集體建設研究的基本主張

(1)班集體是學生個性發展的熔爐

(2)人際關係是個性發展的依託

對於乙個超越鬆散群體、合作群體的班集體來說,班集體的人際關係有三方面的特點。①以親社會的價值定向為基礎的強大的凝聚力,是班集體人際關係最主要的特徵。②責任依從關係的形成使人產生歸屬感。

③民主平等,人人都有穩定地位的主人翁感。

在班級教育中,應該關注優化師生關係與同伴關係、關注情感的作用;同時,應注意讓學生在班集體中找準自己的角色。可以採取的教育措施有:①通過活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從而在班集體中找到滿意的角色;②發揚民主,讓每個學生在崗位輪換、競選和非正式群體中主動定位;③加強教育,培養集體主義精神,使每個成員都自覺自願為集體服務,體驗到自己是集體不可缺少的角色。

(3)共同活動是班集體與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要求:①組織共同活動要體現時代精神,使班集體教育從傳統的「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

②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心理特點開展活動。③要使活動對孩子們具有強烈的情緒吸引力,需要貫徹求新、求知、求實、求趣、求樂的原則。④發揚民主,讓學生自己成為活動的主人。

⑤安排好活動的各個環節。⑥活動有計畫性,要做到經常化、系統化與系列化。

(二)班集體教育實驗研究

1、班集體教育實驗研究的理論背景

從教育主體的高度改造傳統教育學的理論預設,科學地認識班級授課制的班(組織)、課(活動)、書(**和物件)與人(集體及其成員)的關係,確立班集體在教育和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揭示教學過程中主體(集體)與活動(課)、組織(班級)互動作用的關係及其規律,探索激勵教育主體積極性的動力機制,從教育社會心理學意義上,重新界定班集體科學範疇的本質內涵及其要素、結構和功能。

2、班集體教育實驗的理想模型

(1)班集體教育實驗的定義是:以集體主義價值為導向,遵循兒童集體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科學地建設班集體,開發班集體的教育潛能,優化集體對個人的積極影響,在集體建設中發展個性。

作為其中的核心概念,班集體是「乙個以學生亞文化為特徵的社會心理共同體」,是按照班級授課制的教育目標、教學結構、管理規範組織起來的,以課堂教學的共同活動為中介的、以直接性的交往和人際關係為特徵的社會心理共同體。

(2)班集體教育實驗的模型。班集體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最主要、最本質的因素和變數(包括集體目標、組織機構、人際關係、紀律、**等)是實驗的自變數,班集體與環境互動作用顯示出的功能(包括組織和管理功能、教育和自我教育功能、個性社會化功能等)是實驗的倚變數(應變數),實驗旨在揭示自變數與應變數的因果關係及其規律性。

3、班集體教育實驗的工具性理想模型

研究者在「理論范型」、「問題情境」和「經驗模型」的相互參照、滲透、融合中形成一組可操作、可測評的具有工具性應用功能的理想模型。

這包括6個方面:班集體科學管理實驗、教學集體課堂教學實驗、課堂集體心理氣氛實驗、學生集體民主管理實驗、班集體社群教育實驗、班集體教育實驗評價。它們既以班集體建設的經驗原型為基礎,又是一組可觀測、可操作的班集體教育實驗的理想模型。

例如,班集體科學管理實驗的主要內容是:

(1)創造性地設計集體目標,使集體中每個成員「都抬起頭來走路」。

(2)建構「開放、多維、有序」的共同活動體系,包括自主性的課堂教學活動、選擇性的課外活動、創造性的社會實踐活動,開發每個成員的身心素質潛能。

(3)組織交往,設計和構造班集體人際關係的新結構。

(4)指導學生參與民主管理,使集體中每個成員都擔當成功的角色。

(5)以集體主義價值為導向,使集體中每個成員的個性健康發展。

四、班級是教育管理單位

這是從教育管理學視角看待班級和班級管理。這可以三類研究為例來理解。

(一)班級管理學

1、班級管理的內涵

一般有三方面:

(1)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2)建設班級文化,強化班級的影響力。

(3)開展多種多樣的班級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加速班集體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班級管理物件

(1)班級學生集體及其管理

可把班級發展區分為五個階段:班級初建階段、班級形成階段、集體形成初期、集體形成階段、良好班集體階段。

班集體管理的重點:

①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形成共同的奮鬥目標。

②培養積極分子,形成班級領導核心。

③優化人際關係,增強集體凝聚力。

④建立集體規範,形成良好班風和傳統。

⑤培養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2)班級學生個體及其管理。

可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由此將學生區分為優秀生、後進生、中等生、家庭特殊生等型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3、班級管理內容

(1)第一種思路:以班級教育所涉及的領域——德智體美勞為框架。

(2)第二種思路:從班主任工作本身來理解,包括:①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②搞好班級的組織紀律工作;③組織和培養班集體;④組織和領導課外活動。

(3)第三種思路:從班級管理目標體系看,如將班級管理總目標(第一級目標)分為人際目標管理、工作目標管理、財物目標管理、資訊目標管理4個分目標(第二級),然後再下分兩層目標:第**11個,第四級18個。

這樣,最後落實為一些具體專案。

4、班級管理過程

(1)班級管理計畫的制定

(2)班級管理計畫的執行

(3)班級工作的總結(可再分為評價、總結等環節)。

(二)班級經營

這主要是我國台灣地區中小學的班級教育研究。

1、班級經營的意義

「班級經營,乃是教師或師生遵循一定的準則,適當而有效地處理班級中的人、事、物等各項業務,以發揮教學效果、達成教育目標的歷程。」

2、班級經營的架構

(1)就人的方面來說,著重在人際關係的管理。

(2)就事的方面來說,著重在教育活動的管理,而推展教育活動,必要有適當的行政管理、課程與教學管理和常規管理。

2023年中小學班主任培訓計畫

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 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 切實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在學校教育中的骨幹作用,根據臨教字 2011 4號檔案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校區班主任培訓計畫。一 目的和意義 中小學班主任是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 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 ...

2023年中小學班主任培訓第八講

本講與上一講構成乙個整體,從操作層面上回答 如何建設新型班級 這一問題。在本講中,主要介紹3條措施。本講重點是理解3條主要措施。本講難點是理解3條措施之間的關係。本講要求學員根據這裡區分的三條主要措施,整理自己或其他班主任的工作經驗。注 本講內容參閱教材第六章第2節,未作大的調整。此處不詳細展開。大...

2023年中小學班主任培訓第五講

本講關鍵是理解 新型班級 的內涵。為了明白 新型班級 新在何處,我們需要作兩方面的準備。第一,分析班級形態的框架。在前面的內容中,我們已經知道 班級並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特點,只有一種固定的形態 因此,需要有乙個分析框架作為工具,幫助我們區分不同的班級形態。第二,新型班級 需要超越的其他班級形態。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