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要什麼樣的管理

2021-03-04 07:58:33 字數 4947 閱讀 1686

管理不是什麼?

1、管理不是「整風」:有些企業為了管理而管理,把管理改進當成了「整風運動」,借管理改進而「整人」。這在一些國有房地產企業中比較普遍。

管理不是「整風」,管理改進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

2、管理不是「治病」:有些企業認為管理是為了「治病」,只有到了不治不行的時候才找管理諮詢公司。其實,管理雖然能夠治病,但最主要的是為了強身健體,是為了「防病」:

防止可能的損失。所以,管理諮詢公司也不是醫生,而是健身教練;所以管理諮詢公司不能亂開「藥方」,當然病人也不能代替醫生開藥方。

3、管理不是「爭權」:通常,管理改進涉及到職權的重新分配。職權分配應以業務流程為基礎,以有利於企業發展為目的,以公平和效率為原則,同時兼顧約束和監督。

管理者不應借管理改進之名,行爭權奪利之實。管理諮詢公司更不應屈從於任何壓力而違背職業道德。

4、管理不是「教學」:因為企業實際情況千差萬別,所以存在的問題也各不相同。管理諮詢公司雖然有豐富的經驗,但在對企業管理問題的感知上,管理諮詢公司遠不如企業。

所以管理諮詢公司不是老師,企業也不是學生,而應該「教學相長」、「互為學生」。否則,管理諮詢公司就會犯教條主義錯誤,不利於自身能力的提高,更不利於企業的管理改進。

5、管理不僅為了建章立制,更是為了業務發展:建章立制不是管理的目的,管理的目的是通過規範業務操作規程,提高效率和效益,進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評價管理諮詢水平的高低不應以建立多少檔案為衡量標準,而應以其專業能力是否有助於企業發展為衡量標準。

6、管理不僅為了糾正,更是為了預防:對房地產企業來說,有了損失再糾正,代價無疑是巨大的,至少比其他行業企業要大得多。房地產企業管理改進的目的更應是為了預防:

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而採取預防措施。因此,有多少專業經驗、知道多少其他企業的教訓是選擇管理諮詢公司的重點。

7、管理不僅為了降低成本,更是為了提高效益:一味地降低專案成本可能導致專案綜合質量的降低,進而降低專案的市場競爭力;一味地降低管理費用可能導致牴觸情緒的產生,進而降低工作效率和企業凝聚力。房地產企業在進行管理改進時應該遵循的原則是:

應該降低的成本一定要降下來,不應該降低的成本千萬不要降下來。

8、管理不僅是為了規範「不變」,更是為了「應變」:對現有的「不變」問題進行文本性規範,也就是把「說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寫出來」是比較容易的。管理的重點應是針對變化。

比如,專案工程造價控制的,未發生工程量變化的,就不是控制的重點,只要照圖計算就可。控制的重點是可能和已經發生工程量變化的部分,要建立相應的制度,如《設計變更評審控制程式》、《工程量「四方」測量與簽證管理辦法》等。

所以,企業不需要洋諮詢「用牽駱駝的方法牽兔子」,不需要學院管理派的夸夸其談和空洞說教,不需要非專業「雜家」的「跨科診斷和手術」。

企業需要的專業管理諮詢服務,但又不僅僅是管理諮詢服務,還需要業務上的***手,還需要能夠真正執行下去的系統指導。因為管理諮詢不再只是給客戶灌輸理念,不再只是給客戶提交方案,不再是客戶有什麼問題你來幫助回答什麼問題,不再是你和客戶之間保持的是一種較為疏遠的關係。到今天,而是:

你不但要給客戶方案,還要有實施措施,你還要有幫助客戶實施下去的能力;你和客戶已經成為一體;你所回答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客戶執行的過程就是你執行的過程。諮詢公司不僅僅是諸葛亮,還應該是關公、張飛、趙雲——既能羽扇綸巾,運籌帷幄,也能躍馬疆場,克敵制勝。

管理為什麼?

有利於留住人才

許多房地產企業的總經理經常抱怨:為什麼企業發展這麼好,我給的薪酬待遇也不比其他公司低,他(她)跟了我這麼多年,怎麼就這麼毅然決然地走了呢?其實,許多企業在用人方面有乙個誤區:

一方面,為缺少合適的人才而不停地招聘,一方面又不重視現有的人才,沒有留人的機制,不多的人才在接二連三地流失。導致人才流失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企業管理太亂了,扯皮的事太多了,工作起來太累了」。規範的管理能減少工作矛盾,人人可以「愉快地工作」,使人才留戀於融洽協作的團隊,而不願輕易跳槽。

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管理制度和業務規程的每乙個環節的5w1h都能明確地規定,做到職責明確、介面明確、流程清晰、獎罰分明,人人清楚「我該做什麼,我怎麼做,我做得好能得到什麼獎勵,做不好將得到什麼處罰,我做到什麼程度後轉給別人」。那麼,自覺遵守制度和規程就能成為必然和習慣,就能最大程度的減少內耗,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就像4×100公尺接力賽:

每一棒該怎麼跑,接力棒該怎麼交,跑下一棒的人該怎麼接,交不好是誰的責任,接不好是誰的責任,都有明確的規定,就能跑出好成績來。房地產市場已進入「速度致勝」時代。規範化的管理有利於提高「某事的」工作效率,每件事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就有利於加快專案的進度,近而實現投資的時間價值最大化。

有利於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本身就意味著降低成本。另外,制度建設應該包括,也必須包括建立一套全面、適宜、有效的成本控制體系。如《成本控制目標及責任制》、《土地投標規程》,《專案可行性研究控制程式》、《專案成本管理辦法》、《專案成本核算管理辦法》、《資金控制細則》、《工程預算與決算審核程式》等。

房地產開發業是乙個「高舉高打」的行業,一旦嚴格成本控制,就能「立馬兒擠出很多水來」。例如,專案成本構成之一的建安費,可允許的偏差率為5%。如果是工程造價為乙個億的專案,就意味著500萬元。

偏差率為3%是幾乎看不出來的。而1%就意味著100萬元!據測算,乙個管理基礎一般的房地產企業,初始投入40萬元的管理諮詢費用,可以節省400萬元以上的成本費用和「意外損失」,是投入的10倍!

有利於提公升競爭力

加強管理的目的不是「為了管理」,而是「為了提高業績」。一流的管理應該是業務和管理一體化的管理。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競爭力包括戰略執行力、企業文化力、品牌形象力、環境適應力、制度創新力、產品研發力、資源整合力、策劃銷售力等。

我們用簡單的數學模型可以表示為:f=k1f1+k2f2+k3f3+k4f4+…+knfn,k是指各「分力」的權重係數,f是各分力向量值。傳統意義上的管理制度,如車輛管理制度、辦公用品管理制度、報銷審批制度等對任何乙個「分力」都沒有直接的「增力」作用,僅僅能起到「正作用力」,或者是「促進作用」,而不是「阻滯作用」。

而業務管理制度,如專案可行性研究控制程式、設計策劃規程、銷售**策略及管理辦法等,已經超越了管理制度的層面,上公升到「其他公司是怎麼做的,有什麼經驗和教訓;根據本公司的經驗不足、人員能力差等實際情況,研究決定我們該怎麼做,如何避免失誤和損失,如何才能更有效」——等於是「傳授給企業做業務的最有效方法」。這能使企業提高專案操作能力,進而能提公升企業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競爭優勢。

有利於實現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許多房地產企業為了「抓住機遇」,近幾年紛紛進行快速擴張,在專案規模、專案數量上擴張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但其中大多數企業出現了「快速擴張綜合症」。如某異地連鎖開發企業,負債額高達數十億,近期因資金**鏈斷裂而不得不宣布清算;另乙個同型別企業,人力資源嚴重短缺,剛剛招聘的人員未經培訓就派到異地當總經理,結果可想而知。

實現「資本和規模的快速擴張」本身沒有錯,關鍵是有沒有資源保障能力,有沒有管理基礎。沒有管理作保障,就像沒有制導系統的炮彈一樣,往往是公升得快,落得更快。反之,如果有明確可行的企業發展規劃(包括異地開發計畫),有資源管理計畫(包括資源獲得、整合、利用),有測量、分析、改進措施,則企業發展就像裝了制導系統的衛星,在快速上公升後步入正常軌道。

有利於職務本位的回歸

許多企業的董事長們「放權不放心,攬權嫌費心」;許多企業的總經理們每天忙於對外公關、對內協調,幾乎成了不斷開會和協調的機器,而沒有時間深入思考。長此下去,企業如何發展?規範化的管理能明確界定各級管理者的職權及相互間的工作介面關係,人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有利於董事長、總經理回歸職務本位,有利於從日常紛繁複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做應該做的事(而不是不做事),做正確的事。

管理是什麼?

在實際管理工作中,許多企業的管理者儘管讀了不少的管理暢銷書,甚至系統地學習了mba、mia課程,為什麼企業的管理仍然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呢?

其實,管理包括三個層面:管理理論、管理實踐、管理技術。管理理論是通用的,但各種理論都有自己的適用範圍和條件。

任何一種管理理論都不可能不加區分地直接運用於實際的管理實踐。脫離實踐的管理理論學習正是違背了「學以致用」的古訓。這就好像剛剛在一家五星級酒店裡吃了一頓美味大餐,但總有一種 「沒吃飽」的感覺,回到家後還得喝點稀飯、吃點鹹菜。

因此,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問題:管理是什麼?

管理首先是一種態度

管理大師泰勒將管理定義為:計畫、組織、控制、指揮、協調。這其實是管理的內涵。

而實際上,管理首先是一種態度,是管理者特別是企業的最高管理者(總經理)對待管理問題的一種態度。許多管理者認為:

「我們是國有企業,還沒改制,要什麼管理!」(無可奈何,破罐子破摔)

「我們是

二、三十人的小開發企業,效益還可以,不要什麼管理。」(江湖式企業,短期行為)

「我們正在運做著幾個專案,忙不過來,等忙完了這幾個專案再說吧。」(只重業務,不重管理,一條腿走路)

「我是職業總經理,我懂管理,能有問題嗎!」(職業經理的通病是「不敢承認管理有問題」)

「我們的管理挺好的,沒有問題!」(自我滿足,無視問題)

對管理沒有乙個正確態度的管理者,不是乙個合格的、勝任的管理者。

管理是一種必需

無論企業規模大小,人員多少,管理都是必需的,是一種客觀存在。管理是業務發展的基礎,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管理最大的作用是預防(可能發生的問題)和保障(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管理並不僅僅是為了「治病」,而是為了「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因此,管理是一種必需。

管理是一種生產力

因為「管理是一門科學」、「科學是生產力」,所以管理是一種生產力。企業管理的中心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管理作為一種生產力,能極大地促進企業內部生產關係的調整,理順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各級管理者之間、部門之間和崗位之間的關係,包括上下級關係和同級之間的介面關係,減少和防止退位和扯皮現象,增強組織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管理是一種過程

管理「一尺寬,一里深」。大量的管理實踐表明:某些管理,如考勤管理、專案現場管理等,是一抓就靈的;某一方面的管理,如財務管理、售樓現場管理等,抓幾個月也會見效的。

而企業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公升,從現狀到達到一流企業的管理水平,是乙個長期的過程。即使是達到與企業業務發展水平相適宜、相匹配的水平,也至少需要

一、兩年的時間。管理沒有立竿見影的特效藥,不能「吃催生藥」,更不能「剖腹產」,需要持續不斷地、堅持不懈地推進。

企業需要什麼樣的管理人

英國行業技能發展機構10月發布乙份報告指出該國金融公司業績不佳,原因可能與許多不做事的管理人有關。管理者對現代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更多與此相關的研究表明,高效的企業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管理者,而是如何尋找更恰當的管理者。而且有意思的是,管理職能通常與職位關係不大。如何定義管理者 一位管理者在什...

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培訓經理

現代企業員工培訓的思考 人才的培訓教育是人力資源特別是高層次人力資源開發獲取高素質人力資源的一種基本原動力。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培訓教育是一種投資,對人要進行終身教育,企業 部門 單位 社會要成為學習的組織,這一概念已成為普遍共識。世界各國對人才培訓 人力資源開發的投資不斷增加,培訓教育日益法制化...

企業需要什麼樣的財務總監

三 企業如何選好財務總監 由於 渠道的差異,這三種財務總監在其工作側重點上其實有較大差異,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企業性質 規模和發展需要選好適合自身要求的財務總監或總會計師。1 會計人員出身的財務總監,其對企業內部各種流程 企業內部控制都較熟練,長期的企業工作,使其能較快地適應企業文化,但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