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財貴教授《兒童讀經教育的全程規劃》

2021-03-04 06:13:17 字數 6140 閱讀 1708

地點:深圳梧桐山

時間:己丑年正月初十下午(2009,02,04)

主講人:王財貴

錄音提供:哲萱

文字錄入:智楷

一、從人性出發

教育是「按照人性開發人性」的工程

各位朋友,大家好!(鼓掌)

本來過年是要休息的,不過,因為朋友的熱情,就不讓我休息(笑)。我在過年時節,有機會跟這麼多關心教育的朋友見面,其實也捨不得休息,我很樂意來跟大家談一談。

讀經教育,有些人還是不很了解,或許是因為我們還有些意思沒有完全表示——雖然我推廣讀經這麼久,講了這麼多場演講,但大部分演講都在宣導基礎理論,今天好像給我乙個比較特別的題目,要我把讀經教育構想中的全程規劃來作乙個完整報告,所以今天的演講是很特別的。有關讀經教育,我講過一千場了,今天是第一千零一場,今天最特別,所以,今天參加的朋友都是很有福氣的,(鼓掌)。其實說特別也無所謂特別,西方有句諺語說:

「天地間沒有任何新鮮的事物,沒有任何特別的東西。」但現在我們講讀經教育,好像對於當前,也可以說對中華民族一百年來,乃至於對西方三百年來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就是比起當前的教育體制——中國的教育體制、西方的教育體制——讀經教育好像顯得非常特別。

不過,我剛才說,天下間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尤其是講教育、辦教育,本來就不可以特別,它是最平實的東西,哪乙個人在教育中耍花樣,哪乙個人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給教育做一些特別的不一樣的新鮮的讓人耳目一新的想法與做法,通通都是違反教育本質的胡作非為。因為教育是「按照人性開發人性」的工程,而普天之下,千古以來,人性都是一樣的,沒什麼特別,沒有古代跟現代的差別,也不可以有東方和西方的差別。天下間任何事情,總起來只是乙個道理。

將天下所有的事,總起來看成是乙個道理,就好像朱子所說的「統體一太極」,從這個總體的道理,下放出來,有許多個別的事物,每乙個個別的事務,也都有它的道理,這叫「物物一太極」。人生在天地之中,天地以道理來運轉,人生也以道理而存在,要把人生過好,要成為乙個真正的人,就必須按照做人的道理,這做人的道理就是「人性」。我們開發人的人性,教出合乎人性的人,這一種工作叫做「教育」。

如果教育的意義是這樣,請問:教育可以不可以隨便耍花樣?可以不可以任憑某種喜好,今天來乙個特別的理論,明天來乙個特別的做法?

教育可以不可以古代跟現代不一樣?可以不可以中國跟西方不一樣?照以上說的「統體一太極,物物一太極」的道理來講,應該是不可以的。

然而,我們明明看到現代教育跟古代的不一樣,東方教育和西方教育不一樣,而讀經教育跟別的教育不一樣。我們或許應該產生乙個疑問:到底誰對?

要麼甲對,要麼乙對。如果甲對,乙就錯;如果乙對,甲就錯;或者兩者都錯,不可能兩個都對。

讓天下的教育都歸於乙個道理

今天我們就要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的教育再也沒有疑惑,讓天下的教育都歸於乙個道理。假如我們今天所說的任何一句話,不合道理,你千萬不要聽從,假如你聽從了,你就是自找麻煩;但是假如今天所講的是道理呢?請問你要怎麼辦?

現在請各位,先自己摸著自己的良心,然後做乙個對自己的期許,告訴自己說:「假如我聽到的是道理的話,我就要照著做!」假設今天講的果真是道理,而大家又都照著道理做,那大家的教育理論和實踐不是就一致了嗎?

但是,這個道理,是不是憑在座各位聽起來是道理,就可以算是真的道理了呢?假如有古人在場,古人會不會說,我們生長在兩千多年前,我們跟你們現代人不一樣,如果有西方人在場,他們會不會說,那只是你們中國的道理,我們西方人的道理不是如此的。會不會這樣呢?

古人說:「天不變,地不變,道亦不變」,假如天不變,地不變,道也不變,而人性也不變,那麼開發人性的辦法就不可以變,所以古人如果在場聽講,你認為合理的,古人必定也要認為合理。現在我們在深圳演講,就是有新疆、蒙古人來聽講,他的認識也要跟你一樣,就是外國人來聽講,乃至於外星人一齊來聽講,通通要一樣!

要不然,必定有某些地方不合理了。那麼誰來評判合理不合理呢?是不是由我來評判,我評判,怎麼能夠做標準呢?

那是不是由你來評判、你評判,我不同意,難道以你為標準嗎?還是我們兩個合起來說,我們兩個都一樣,就以我們兩人為標準呢?那別人呢?

所以,現在要跳開自己的個性,自己的習氣,跳開自己的學派,甚至跳開自己時代,自己的民族,來做乙個客觀的思考。這談何容易呢?

依照人性的道理而思考教育

當然,說不容易是真不容易,因為人人有自己的意見,人人都尊其所聞先入為主,別的意見,新的意見,往往被他排距在外,這是人之常情,要達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很困難的。但是說容易也很容易。孔子說:

「我欲仁,斯仁至矣」。乙個人想要做乙個有仁德的人,意思也就是說做乙個合理的人,有理性的人,光明的人,他立刻可以做到。為什麼?

我們剛才一直說什麼天的道理,地的道理,道的道理,講那麼多的道理,好像很高深、很遙遠,不然!假如你是人,你就有這個靈性,你就有這個能力,你就能夠判斷是非。一般人只是故意的裝作不知道;故意的固執已見;故意的要吵架,其實心中一反省,每個人幾幾乎都了解道理在**,也都幾幾乎了解自己其實是正在狡辯。

所以我們現在把心開啟,把氣放平,我們依照道理而思考,不要故意的把道理關在門外,我相信,這樣子,「雖不中,不遠矣」。退一步講,如果不能夠馬上達到精純、客觀、光明,其實每個人按照自己當下的心靈,隨時思考,隨時擴充、長進──當下能思考到**,擴充到那裡,居在什麼層次上,就按照那個當下所體會到的豐富度與高度,盡心盡力,老實做去,就已經對得起自己了。最後會發現人人所思所行,也相差不遠,而可以「相視而笑,莫逆於心」了。

而各位知道,這個道理不是在我這裡,不是在你那裡,不是在他那裡,也不是在任何乙個地方,不是在任何乙個時代,它是統天地、貫古今,都是一樣的,當我們能夠開啟心量,則能與天地古今的道理相照映,相呼應,相融匯,我們便會感覺到:「我是乙個真正的人,立在天地宇宙之中堂堂正正的人!」(先生小聲說:

「鼓掌」,大家鼓掌)你所說的話,你所做的事,就是堂堂正正的話,堂堂正正的事。用這種心態來面對教育,你就可以跟自己說:「孩子啊,我是盡了力了,我是按照道理來教你的,我把你當作天地間寶貴的、難得的乙個小孩,我想要把你培養成真正的,不辜負你這一輩子的乙個像樣的人!

」你也就在這樣的自覺上,找到安慰,而察覺到:你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孩子,對得起家庭,對得起國家民族,對得起天地祖宗!(鼓掌)

假如,你現在有孩子,或者你現在是教育工作者、是老師、是校長,而從來沒有一刻有這種感覺,從來沒有想過──我們應該這樣來思考教育,來進行我們的教育工作──假如你是這樣的人,那我告訴你,你辜負了我們的下一代了,你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孩子,對不起國家民族,對不起天地祖宗!不僅是教育要這麼做,剛才說過,凡是一開口,一做事,盡量的,都要去求其道理之所在。通透了乙個道理,它不僅貫徹在眼前的事件當中,那個道理,也連通於所有的人事,甚至上達天德。

你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都有無窮的意義。在任何時做任何事,都如此,這樣子我們才可以稱得上是乙個叫做「人」的人!

讀經教育的涵義以及開講的初衷

今天我們所要講的教育,雖然題目叫做「讀經教育」,照剛才說,沒有一種教育是特別的,「教育」而加上「讀經」兩個字,就顯得有一點特別,這是不大應該的。教育就是教育,哪有什麼什麼等等教育。不過,世界的事情,有些時候,很不得已,所以,我們現在加個「讀經」說教育。

我希望我講到最後的時候,可以讓大家認識到:「沒有所謂的讀經教育,只有把教育辦好,把教育做得對,這樣就是了。」而另外一種認識是:

「原來要把教育做得好,做得對,就要走讀經教育的路,沒有別的路可走了。」如果這樣子,那我們推廣讀經,就很有意義了。我十幾年一路走來推廣讀經,我都隨時勉勵自己:

一定要按照這一種的心情、態度,來講讀經教育,來推廣讀經教育。假如有一絲一毫,為了自己的私心,乃至是因為我的天性,我的習氣,我的老師,我的學派,我的民族,如果有一絲一毫這樣的摻雜,我都覺得我對不起我自己,當然也對不起來聽講的人,對不起所有因為聽我的話而讓孩子讀經的所有的家長跟孩子。我不敢,我不敢負這麼大的責任。

所以,再開講以前,先跟大家約定:今天不是我來講乙個我的什麼見解,也不是要說服各位,而是,我想要跟各位一起商量,一起來思考:如果教育有教育的道理,第一點,它的道理在**?

第二點,我們是不是應該按照道理來做?全部的教育道理只不過是這兩點。(鼓掌)

教育的意義:了解人性,讓人性得到最好的長進

剛才說教育的本質在於開發人性,其實就是,好好的,恰如其份的,讓我們自己以及我們下一代,讓每乙個人的人性,都能夠得到最好的長進,這就是教育的意義。所以教育工作怎麼安排,最最重要的,就是要依照人性來安排。怎麼依照人性?

要隨時、隨地體貼人性。那麼人性在**,我怎麼體貼人性?我們本身就是人,人性本來就在我們的眼前,就在我們的心中,應該是人人當下就可以了解的。

不過,我們到底是不是真有透徹的了解呢?

? 我建議我們應該把「人性」這個觀念,一方面做廣度的了解,一方面再做深度的了解。也可以說:

把人性做全方位的、立體的了解。請注意:這句話裡蘊含了乙個沒有講出來的意思,就是:

是不是有些教育的理論,它沒有關涉到人性的全面,沒有立體的把握人性?也可以提醒我們,以後遇到任何的教育理論,都要去問:它可曾對人性有所思索?

人性的豐富,人性的深遠,都關涉到了嗎?還是它只看到了人性的乙個面向,乙個層次。如果它的面向,又只是很偏頗的面向,那個層次,也只是很低的層次,它怎麼可以提出來公諸世界?

我們怎麼可以去相信這種理論而拿來教我們的孩子?說句不客氣的話,有許多聞名的教育家,往往以偏見,以庸俗,來發揮教育的道理,來障礙人類的生命,這個問題非常嚴重。所以我們不要侈談教育,要談教育以前,應該對人性有全面性的了。

教育的生涯規劃:對人性做全面的開發

再來,教育是要付諸實踐的,我們既了解了人性之全,怎麼對人性的全面做開發?我們就得知道另外乙個道理,就是:人既然是活在世界上,這個世界,是由時間跟空間交集而成,空間即是環境,一般人都知道環境對教育是有影響力的,但是時間對教育的影響更為重大。

什麼意思?乙個生命在時間中成長,所以教育的道理,也包含我們對於人生成長階段的了解,這其實也是人性的內涵之一。所以人性有一種直接的內涵,就是它的含量有多少,另一種是在教育的實踐歷程中,我們如何地配合人性開展的程式,讓人性在不浪費任何乙個生命階段的情況下,恰如其分地把所有人性依照人生發展程式而開發出來。

我們對人性要有這兩方面的思考,假如對這兩方面有所了解了,我們就可以去安排教育的全程,用現代話來講,就可以有「教育的生涯規劃」。近年來,流行「生涯規劃」,其實,對自己的人生歷程能夠有所規劃的人是不多的,一般人對生涯是沒有什麼規劃的,他的人生就是誤打誤撞,一輩子只好期待瞎貓是否能夠碰到死老鼠,這一種人,他的前途是很可懷疑的。當然,如果有了良好的生涯規劃,也不保證乙個人的生命發展能夠合乎他的規劃。

但是,你如果不好好去規劃,必然只會浪費自己。更進一步,有了生涯規劃,我們請問這個人,他是什麼時候做他的生涯規劃的?大概都在這個人已經有了相當的年齡、身份、地位的基礎了,他才想到:

啊,我應該對我的人生的將來有所期許。

孔子的生涯規劃

如果乙個人能夠在二十歲左右就能想:「我這一輩子要怎麼過」,這個人已經相當有智慧型了。乃至於如果能夠在十來歲,像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就更有智慧型了。

孔子在十五歲的時候,就做了他的人生的規劃了。他的規劃非常簡單──「志於學」;但,也很不簡單,因為所誌的「學」雖然只有乙個字,表面上似乎很簡單;但其中所蘊含的內容很不簡單,為什麼不簡單?請問:

誰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北宋理學大家陸象山曾經說過:「《論語》中多有沒頭柄的話」,《論語》不是一部很簡單的書嗎?

《論語》是當時**寫的語錄,其實可以說是白話書,而且孔子也不耍花樣,**也都很樸實,所以《論語》是一部很親切自然很容易讀的書。不過陸象山說,《論語》中有許多沒有頭柄的話,沒有把柄,讓人抓不到要領,這不是故意耍聰明,讓你抓不到,而是另有玄機。什麼玄機?

陸象山說:譬如,這個「學」字,論語不是常講到「學」這個字嗎?論語的第一章,第一句話,第乙個字,就是這個「學」字,聖人一開口講話,就是「學」!

這是孔門**,真正了解老師整個生命的重心而把「學」字擺在那裡的。陸象山注意到了,但他會問:到底學些什麼?

我們都讀過論語啦,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啊?假如沒有,回家再讀三年再說。我們程度太差了,讀書是根本不用心的。

小孩子讀書可以不用心,大人讀書就不能不用心了,不要常常自以為了解了論語啊!連陸象山都說,這個「學」字到底學些什麼,「苟學無本領,不易得也」,假如乙個人的學問,沒有相當的功力,是不容易領會得到的。所以「學」這個字,義蘊廣大、無窮。

孔子說他十五歲,就志於學。他一輩子就奉獻給「學」了,他一輩子就只有一件事了──「學」啊!這真是不簡單,不得了!

而且孔子定了他的規劃之後,有沒有按照他的規劃而行呢?有!而且念茲在茲,過了十五年,他的學問就有了根基,叫做「三十而立」;再過十年,他的學問已經非常的廣博,而且系統分明,不受迷惑,所謂「四十而不惑」;到了五十,就知道這種學問,不只是人間的學問,乃是天地宇宙的學問,所以說「五十而知天命」;到了六十歲,天下任何事物,人間任何語言,都是「學」的範圍,都可以領悟出高深的道理,所謂「六十而耳順」;到了生命成熟的時候,不論內在、外在,一舉一動, 一言一行,都是天理仁德如如朗現,叫做「七十從心所欲,不踰距」,孔子從十五歲開始有他的生涯規劃之後,沒有離開他規劃的初衷,而且可以一路走來,走到生命結束為止,這真是生涯規劃的典範.

王財貴教授湖南答疑

開啟智慧型清明處世 王財貴教授於湖南第三屆經典文化教育交流會答疑前的講話 讀經的觀念你要去推廣,你到底憑什麼去推廣?是憑你的才華嗎?當然,才華很好。憑你的學問嗎?當然,有學問更好。其實是憑你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的這一種認識。假如你推動的事情不合人性,是你自己私心造作,那不管你有多大的力量,總是要...

王財貴教授《兒童讀經教育的全程規劃2

地點 深圳梧桐山 時間 己丑年正月初十下午 2009,02,04 主講人 王財貴 錄音提供 哲萱 文字錄入 智楷 一 從人性出發 教育是 按照人性開發人性 的工程 各位朋友,大家好!鼓掌 本來過年是要休息的,不過,因為朋友的熱情,就不讓我休息 笑 我在過年時節,有機會跟這麼多關心教育的朋友見面,其實...

王力寧教授治療兒童哮喘的經驗

作者 蒙春雪王力寧姚勇志 雲南中醫中藥雜誌 2012年第11期關鍵詞 王力寧 兒童哮喘 名醫經驗 中圖分類號 r725.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 2349 2012 11 0003 03哮喘屬於發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 多發病,由於反 作,纏綿難癒,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