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報告

2021-03-04 05:34:14 字數 3636 閱讀 6176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

一、 作者介紹及內容摘要

張德芬,台灣大學企管系畢業,擔任臺灣電視公司新聞記者和主播多年後,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了企管碩士的學位。2023年開始,她受到啟發與指引,辭去高薪的工作,專心研修瑜伽以及各類心靈成長課程以及心理**方法,體悟了許多靈性及個人成長方面的心得。2023年6月在台灣出版第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名列台灣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讀者反應空前熱烈,成為暢銷作家。

《遇見未知的自己》應該算是我看的第一本心靈**。作者在自序中寫到:如果你在追尋人生的答案,或是在嘗試解決人生的乙個難題,或是你正處在乙個停滯的階段,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也許就在本書的字裡行間,你會有心領神會的一刻,因而答案自動浮動。

我有同樣的問題存在,於是抱著希望讀了這本書,讀完之後心中有很多感觸。以下是我感觸最為深刻的一些話:

1、為我們的親人擔心,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2、無論你多麼的愛他人,多餘的擔心就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

3、沒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於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4、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情緒上的抗拒和反對,可以改變我們不想要的事實,但是現在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抗拒就像是拿腦袋在撞牆,真的是「徒勞無功」,而且對事情的後續發展一點幫助都沒有。

5、定靜的功夫是最有效對治我們紛亂思想和負面情緒的利器,因為它可以幫助你建立覺知,提公升你對事物以及自我的覺察能力。而且在冥想時,我們身體如如不動,情緒、思想都在嚴密的監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暫的相聚。雖然短暫,你已經接近生命的源頭了;也許不能暢飲,但是你多少可以沾染到那濕潤的水汽。

二、我對本書的評價

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它值得反覆的閱讀、咀嚼和吸收。你會發現,它已經在慢慢的淨化者心靈,滌蕩著浮躁、悲觀和慾望。一直以來只是重於心理方面以及漫無目標的各種哲理性的書籍,從來不曾真正停下腳步問自己內心裡真正的感受,真正想要得到的是什麼?

抑或我們都不是那麼了解自己,而又自認為那麼了解自己,所以在潛意識中誤解、沉淪,離真我越走越遠。

而這本書將心靈的思考,人生的哲學都融入到乙個**故事裡後,引領著我們漸入佳境深入淺出的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了深刻的探索。也讓我驀然驚醒,問自己:我離我的真我到死有多遠的距離?

我真正渴望得到的是什麼?

通過我對本書的閱讀,我感覺本書雖然有其可取之處,但也不要太過盲目和迷信。理智地看:乙個荒唐的開始,引出乙個荒唐的故事一套荒唐的邏輯,引入乙個荒唐的迷宮;乙個自以為是的人,套住一幫所謂的智者;乙個無解的課題,讓人想得到美好正解。

這本書讓我強烈的想要跟所有我的朋友分享,可以說,它**了我,並給了我一些啟發,我很高興做了一場心靈之旅,不虛此行。

三、本人讀後感

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乙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特別。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

競爭和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貪婪和占有的漩渦之中,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著好累!」,以至於漸漸累到失去自我,以至於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追求的是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嚴重,內心就更加迷茫痛苦。

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記得老人的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書中的老人其實就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心態的不合適,繼而指引我們反求諸己,修心、正心、養心,擁有好的心態。老人說: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戲,這個內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著死亡而消滅,它可以目睹、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出月落,雲起雲滅,而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老人還告訴我們: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乙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的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

所以,它可以是乙個災難,也可以是乙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書中提到,每個人在剛剛出生時,都擁有喜悅平和的心境,偶爾會有情緒,會哭會鬧,可是情緒來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會回到喜悅的狀態。這就是我們最初的模樣,是我們最真實的自我。沒有吃過糖的孩子不會留戀糖的甜蜜,正是因為我們曾經喜悅滿足,長大後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抓的盆滿缽滿,擺到自己面前,試圖讓自己快樂滿足。

然而我們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圓,我們的真我是最中間的那個圓,而身份,情緒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圓,將我們與真我的喜悅平和層層隔離。我們太執著於外物,反而遠離了真正的快樂。其實錯不在我們追求外物,不是要我們不食人間煙火,而是不要過於追求。

太執著於外物,對事物就會起分別心對於那些我們認為極好的就有了強烈的慾望,將自己的情感全然寄託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悅和平,也看不到生命的豐滿充盈。並且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感受到生命的重心有強烈的方向感,不至於在高度繁華的世界裡,淪落為乙個不知道自己是誰,要幹什麼,要到**的窮忙族。

我們不知道命運可以改變,我們所做的,就是去和現實抗爭、對現實不滿、想要改變他人,改變環境,但卻是徒勞無功,反而適得其反。我們不知道一切的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了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面鏡子,正如智者的指引,讓我們擁有好的心態,力量是在我們自己手中的。

正如女主角若菱最後能夠在智者的指點之下,改善內在的狀態,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蠶破繭而出,迎風飛揚。

四、收穫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乙個全新的視角,我開始不單單只透過心靈關注五彩繽紛的世界而轉向深入思考我自己內心的世界。我彷彿開啟一扇門,門內別有洞天,但又似曾相識。我開始以乙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審視我自己——同時我也會問「我是誰」、「我要的是什麼」、「我該過怎樣是生活」……

這個別有洞天的世界裡有我們最初的夢想和需索——愛、喜悅、平和。

「你要相信,在過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經盡他們所能地在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他們也許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們所知有限,資源也有限。在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經是他們盡力之後的結果了。

」讀這段話時我感觸特別深,幾乎掉下眼淚了。我是個平民家庭中長大的人,剛剛進入大學,遠離家鄉,遇到各種困難,也曾經在心裡暗暗的懷有怨念。一路走過來到大三經歷的很多挫折和苦難,我甚至感激命運對我的摔打,我想感謝的還是父母親對我的撫育和培養,我的父母是最普通的老百姓,儘管他們不能讓我住最好的房子、吃最好的食物、上最好的學校,但他們卻給了我樸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健康的身體、樂觀的心態……這些已經是他們能夠提供的最好的條件了,他們已經盡力,我該做的就是懷著一顆感念的心,努力工作、學習,讓他們過得更好。

其實《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

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要淡然悅納。他人的事,是指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我們不能掌握,只能像書中所說「擔心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性,尋找內在的真我。

人生旅途繁雜紛沓,只有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獨來獨往的終身體驗!願我生命因自我豐腴而精彩紛呈!

遇見未知的自己

與心靈的一次深入對話 讀 遇見未知的自己 有感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了張德芬的一本書 遇見未知的自己 那時只是單純地喜歡它的封面。翻開書頁,一閱著迷,它如同一壺清茶,細細品味,沁入心脾,使乙個曾經心緒像琴弦一樣敏感的我深深領悟到 心靜如水,人淡如菊。遇見未知的自己 這本書以女主角李若菱的感情和工作...

遇見更好的自己讀書報告會發言稿

遇見更好的自己 張平史鐵生說 我曾走過山,走過水,其實只是借助它們走過我的生命 我看著天,看著地,其實只是借助它們確定我的位置。今日我所遇見,只為看到明天那個更好的自己。最美麗的風景 本學期,我們班的孩子創造出自主作業,他們根據自己的心情 能力自己布置作業。他們每天都給作業取了乙個可愛的名字,我思故...

《做最好的自己》讀書報告

其次,李開復老師用 成功同心圓 向我們講述了如何才能獲得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成功的秘訣 成功 價值觀 態度 行為。成功同心圓的中心是價值觀,這是判斷乙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標準。乙個人的價值觀的正確與否,往往影響他個人活動方向的選擇。古人云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擁有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