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非同步推進教學法實驗報告

2021-05-31 01:18:10 字數 5783 閱讀 3629

一次研討會上,一位教初中的語文老師感慨地說:「現在乙個班級猶如一幢五層樓,每層樓上都有一些學生」。言下之意,是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後,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檔次各異,而傳統的。

iie級授課制。又只注重面對群體,忽視個體,導致差生「吃不了-,優生「吃不飽」,教師「不討好』』。其結果與素質教育「全面抓,抓全面」的宗旨大相徑庭。

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因此施教,既注重群體的共性,又注重個體的差異性,以人為本,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無為縣教研室盛書山老師,在長期的教改實踐中,總結出的「中學語文非同步推進教學法」,是嘗試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98年,我在盛老師的指導下,著手進行「中學語文非同步推進教學法』』的教改實驗。

一實驗指導思想

(一)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指示

小平同志在l 984年發布「三個面向」的指示,是以人為本的。「非同步推進教學法」總的指導思想。呂叔湘把「三個面向」解釋為「第乙個『面向現代化』,簡單點說就是高效率,而要取得高效率,勢必要高速度;第二個『面向世界』,乙個重要內容就是語言文字要有利於中外文化的交流;第三個『面向未來』,就是要更進一步現代化,更進一步國際化,而不是相反。

語文教學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就必須堅決廢除傳統落後的語文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全面開展「聽、說、讀、寫」各層次的訓練;以人為本,著眼於每乙個學生,著眼於每個學生的現實目標和長遠目標,使學生適應未來的挑戰,努力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各具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型有用人才。我們在「非同步推進教學法』』的實驗中,按「三個面對」的指導,著重進行了「全面高效」的研究。

(二)三老的語文教育思想

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是本實驗追求的目標。本實驗中的「四階六步」就是按葉老這個思想來設計的。特別是「四階」中的「引讀感知,啟讀生疑,研讀演練,遷移運用」是熔「聽、說、讀、寫」於一爐,把學生學習語文的四個「認知階段」整合起來,使學生遵循認知規律,非同步推進,提高閱讀效率,豐富寫作技能,而施教過程中的「先死後活」「先扶後放」,最終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能逐步做到「不待老師講,自能讀書;不待老教師,自能作文」。

呂叔湘先生早在20年前就指出:「中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低,問_很多,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解決,可以說是乙個老大難問題。」張志公先生也曾說「多年來,語文教學的效率是不能令人滿意的,這種現象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那麼,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呂叔湘先生指出:「是不是應該研究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用較少的時間取得較好的成績?

」張老也指出:「能用盡可能經濟的語言材料傳遞盡可能多的資訊,達到盡可能高的準確性和可理解性,收到盡可能強的表達效果。」根據呂老和張老的語文教育思想,我們進行了高效低耗的研究,而要達到「高效』』,勢必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那些只著眼於少數尖子生的「鯉魚跳龍門」,不僅「高效」成了一句空話,也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如何「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呢?

一是要看眼於全體學生,讓他們都有所發展,二是要優化教學過程,貼近認知規律,而這兩點,正是「非同步推進教學法」的精魂之所在。「非同步推進教學法」中的「非同步分層」,正是以人為本,著眼於全體學生,分類指導,分層發展,非同步推進;而具體操作過程中的「四階六步」正是貼近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流程。

(三)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的基本原理首先運用控制論的反饋原理,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調控,使教學程更富有科學性,把控制論引進課堂,具體表現為定向控制、定度控制、定量控制、定序控制。通過定向控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多元化的組合式的明確的教學目標,使教學過程系統化、具體化。

錢夢龍說:「對於教師而言,教學目標是把教學過程變成可操縱的『把手』」,就是這個道理。定度控制,就是根據量力性原則,對教學物件作實事求是分析,設定不同層次學生非同步推進的「障礙」,但這種定度要有分寸,要接近「最近發展區」,這並,既講適應,又叫發展,才適合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素質教育的目標;「非同步推進教學法」中的定量控制要放在三個方面:

課對量的控制,課堂教學容量的控制和訓練量的控制。資訊社會,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追求大容量,但應有度,尤其是訓練的量不易把握,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說:「一些學生的智力活動的乙個弱點是活動無規則,不能把訓練內容與時間聯絡起來,猶如轉數失控的車床,忽緊忽慢,大腦處於消極的抑制狀態。

」因此,他提出:「要想發展學生智力,需把單位訓練內容與單位時間聯絡起來。」並且卓有成效.

由此可見,定量控制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最後,通過定序控制,使進入課堂教學的資訊在程式上進行科學組合,優化學生思維流程,向45分鐘要效率。

「非同步推進教學法」中的「四階六步」及其變式,無一不是系統反饋的過程,通過師生互動,及時蒐集反饋資訊,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調控,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並最終形成質疑、解疑,再質疑,再解疑的非同步推進的過程。

其次,運用資訊理論的有序原理使課堂結構實現開放,走向有序.在「非同步推進教學法」中,我們堅持開放式教學,廣採博納,兼收幷蓄,不斷吸收占今中外精華,同時把課堂資訊傳播渠道化為網路式的資訊系統。使知識的獲得從低階到高階,由感陛到理性,逐層發展,非同步推進,強化學習和記憶的過程,從而走向有序,並最終使學生成為全面加特長的人才。

最後,我們還運用系統化的整體原理,使課堂教學結構發揮更大的作用,使課堂結構整體優化,熔「聽、說、讀、寫」於一爐。此外,我們還實現民主化管理,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學什麼、學多少、怎麼學,既有教師的主張,也有學生建議。充分發揚民主,努力發揮非同步分層小組的優勢,結合班集體的凝聚力,發揮整體優化的最大功效。

二實驗目標

本實驗的根本目標是「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本實驗最重要的形式「小組討論」,重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在共同學習和共同提高中,實現性格互補,人格融合,意在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本實驗最重要的內容是作文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閱讀與寫作,兩手都硬起來,以閱讀促進寫作,以寫作帶動閱讀;本實驗不僅注重眼前目標,而且注重長遠目標,大力提倡「創新是靈魂」,不僅針對學生,也針對老師,尤重學生創新思想的培養,為學生的將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並提供品質保證。

三實驗方法

為了保證實驗的信度和效度,教師首先要把無關變數控制小程度。我的實驗班和對照班,老師相同、學生數相同、學生成績大體相同(我校按學生成績好、中、差搭配分班)、男女例相同、生源均來自農村,除授課的形式外(對照班按傳統教教學),教師對學生的輔導、作業、平時訓練及考試均相同。一樣的教學條件下,我開始了實驗的具體操作:

(1)首先與學生商討「非同步推進教學法」,讓學生了解這種教法,喜歡這種教讓這種教法深入人心。(2)面向全體學生,摸底鋪排,在充解和掌握學生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分為a(低層)(中層).c層(高層)三層,也可發動學生用自我鑑定式來分層,同時,要讓學生展望自己在單位時間裡,通過非同步推進達到的新層次,樹立非同步推進的目標。

(3)教師對分層的學

合理搭配,構成小組內各層次的有機組合,為小組討論作準備。(4)在「指導預習」中,教師告訴學生預習方法,鼓勵學生填寫「質疑卡」。在充分參考不同學生的質疑,即完全了解學情的一半,結合課文的重、難點,設定「非同步推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爭取有的放矢。

「中學非同步推進教學法」的基本模式為「四階六步」。「六步」的操作步驟:(1)指導預習;(2)同步教學;(3)分組討論;(4)非同步訓練;(5)課堂小結;(6)課外練習。

這六步又大概歸為四個階段,即「引讀感知階段(一步);啟讀生疑(二步);研讀演練階段(

三、四、五步);運用遷移階段(六步。這「四階六步」操作體系充分展示了「非同步」的規律性,使學生主體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引讀感知階段」 再次預習課文,著眼點有二:

一是讓學生回顧自己的學情。,做到心中有數課堂教學的有機元件,推動課堂教學程序;「啟讀生疑階段」,教師要想「方」設「法」實現教學目標中思維趨勢、思想情感的控制。當學生的思維不是處於積極狀態時,數師要創設情境,使之興奮,特別要通過教學內容的情感基調來控制學生的情感,把學生匯入課文特定的情境中,通過學生進入情境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感情基調,並與之產生共鳴,從而有效地完成語文教學所肩負的「文」「道」兩方面的任務。

促進學生智力因索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非同步推進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成功地把全班的、分組的、分層的、個別的教學,融會貫通成乙個有機的完整的教學過程。它不僅是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語文的非同步推進,也是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非同步推進,不僅足個體、小組的非同步推進,也是全班的包括老師在內的整體的非同步推進。但本教法並不反傳統,其

本質是為落實素質教育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在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對傳統精華的一次積澱。例如本教法為落實「因材施教」而非同步分層(學生的分層,教學目標、內容的分層),它與以往的分組教學.層次教學有天然的「血緣」關係,而具體「四階六步」又與傳統的閱讀教學的「三分法」與「四分法」密不可分,在教師教學過程中,「併步推進教學法」主張變講堂為學堂,尤重點拔式教學。

針對學生的三種障礙(知識障礙、思維障礙、心理障礙),抓住教材三點(重點、難點、疑點),從三個方面(知識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實際),通過三條途徑(畫龍點睛,掌握知識要領;舉一反三,實現能力遷移;啟發**,求得教學相長),達到三個目的(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養成習慣),這些點拔教學的理念,正好為「非同步推進教學法」教學內容設定的每一「階」,每一「步」作參照,善莫大焉。張定遠老先生說:「語文教改不能摒棄符合認知規律的傳統」。

此言得之。

具體來看,中學語文「非同步推進教學法」,在實踐過程中,方法如下:

(一)全面全程的分層推進。

(1)「非同步推進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始終面向全體,分類指導,非同步推進。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學生觀,要在思想上確立學生是正在發展的人的觀念。由於學生的遺傳稟性、生活經歷、家庭教育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所以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不可能一致。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沒有兩個「兩滴水那麼相似」的孩子。近年的腦科學研究也提示了這樣事實:我們每個人的大腦至少由八種智力組成。

而這些智力和能力都在大腦中有相應的位置。在每個人的大腦裡表現出來的個體特徵不盡相同,在情感、行為和認知能力上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學生的發展有著型別和層次的差別。

這種差別是先天和後天因素互動影響的結果。打比方來說,這些學生本來就不是站在同—起跑線上,個人的體能與速度也不一樣,讓他們沿著同一軌跡,齊步跑到終點,怎麼可能呢?蘇霍姆林斯基說:

「不了解學生的心靈,不了解學生的特點和他認識周圍世界的特點,關心和教育是一句空話。」教育者要取得滿意的教育效果,必須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正確的教育方法,要能看到每個學生的潛能和可塑性都非常大,不能用靜止、絕進行討論。有時,或是小組討論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或是為了更深層地開發學生的潛能,我還故意挑起矛盾,然後,選兩個觀點相左的小組為單位,展開交鋒,兩個小組,8位辯手,唇槍舌劍,乙個小組敗下陣來,另一小組又可補充應戰,直到大致統一思想為止(允許保留意見)。

這樣的小組,充分調動了個人鑽研的積極性,有力地發揮了集體的凝聚力,集思廣益,把教學過程變成課堂教學、小組學習和個人鑽研有機結合的過程,小組中c層的學生,還擔當小先生的角色,能很好地幫助a、b層的學生;而a、b層的學生,小組討論的內容中,有自己的分層任務,同組成員中,有自己學習的榜樣,追趕的目標;這樣,內在上有動力,外力上有幫助,自然學藝精進,有人認為c層的學生,在這樣的小組討論中,收益不大,我曾為此調查過此類學生,他們普遍反映收穫頗豐,原因有四:其一,a、b層學生並不像老師想的那樣,他們思維能力活得很;其二,在七嘴八舌中,自己常常電光石火般地獲得靈感,得到啟發;其三,本組的學生對自己期望值高,自己擔當小先生時的分析、闡述,加深了自己對內容的深入理解,學生戲稱為「互學相長」;其四,自已作為小組的領軍人物,還要團結本組,與別的小組平等競爭,維護本組的尊嚴和榮譽,因此,壓力挺大,不由得自己不努力,由此看來,這種在個人鑽研基礎上的群體學習,是一科新型的合作學習關係,有利於形成乙個內聚力強的優秀班集體。除了課堂教學之外,試卷分析、知識競賽,我們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使四人小組成為互幫互學的戰鬥集體,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相互協作能力,這不僅達到了現實的教育目標,又著眼於長遠的發展目標。

為了誘發學生的緊迫感,每次我們都規定了小組討論的時間,對討論結果快而準的小組,及時表揚,將小組的成功與每個成員的討論狀態聯絡起來,使小組中a、b、c層的學生都能己在小組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為了加強小組的凝聚力,為了讓同學真正成為「同學」,每次考試,我們還算出小組的平均分,並與各人的得分算出平均數,作為他們考核時的最終分,目的是讓學生真正以小組為家,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非同步推進式的小組討論法,實質上是小組整體推進和小組內動態推進的和諧統一。

中學作文非同步推進教學法初探

作文教學素稱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不論在高考 中考語文試卷中,作文的賦分都超過總分的三分之一。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真正花在作文教學上的時間 精力與之是不相稱的。每每考試或作文競賽優秀作文不多,而平庸和尚未成文的作文卻不少。這與作文教學過程走過場和不到位是不無關係的。這一問...

學習中學語文教學法的感受

其次,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 活 起來。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

問題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 趙秀芝 課程教育研究 2018年第13期 摘要 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是一種較為主要的互動方式以及溝通方式,也是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關鍵手段,能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切實提高。本研究就對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應用問題教學法進行 分析。關鍵詞 問題教學法中學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