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兒童語文校本課程編寫及教學實驗報告 定稿

2022-12-03 01:12:02 字數 4982 閱讀 7162

正當涪城特殊教育學校為教材的使用而迷茫的時候,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教育學會和香港保良局餘李幕芬紀念學校聯合進行了「培智教育語文校本課程的編寫與教學實驗」的課題研究。涪城特校有幸參加了此項課題的實驗。該課題的參與和實驗對涪城特殊教育學校培智教育課程建設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對的培涪城特殊教育學校智教育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主要概念的定義及其闡述

語文教育套件的內容圍繞五大範疇,包括聆聽、說話、閱讀、寫作及符號理解編輯而成;並分為五個主要部分,分別是:語言發展階梯、評估工具、課程內容及活動建議。語言能力發展階梯所包含的範疇為:

聆聽、說話、閱讀、寫作及符號理解,並依據語言年齡的發展分成數個「語言發展階段」。每一階段包括不同的語言發展專案,以便指引使用者為學生訂立學習目標。此外,使用者亦能從階梯中清晰地概覽學生在各範疇中整體的語言發展。

以《語言發展階梯》為基礎製成的,提供乙個模式及基準讓使用者為學生的學習基線及學習成果作出評估及評量。透過評估工具的使用,使用者能評估學生在不同範疇的語言能力及發展狀況。包括的範疇為:

聆聽、說話、閱讀、寫作、語言前發展、語用技能、符號理解,以及專注力與遊戲技巧。根據聆聽、說話、閱讀、寫作、符號理解五個範疇,按學生的能力分發展階段編寫。

課程內容包括18個主題共54個課題(如:常用的物品、交通、節日等),編寫配合課題內容的字彙、句式,及示例。而每一主題均分為三個級別(初組一至三年級、中組四至六年級、高組七至九年級),以符合三組的學生的學習需要。

活動建議以聆聽、說話、閱讀、寫作、符號理解、語言前發展共6個範疇而提供指引的活動建議。目的乃為教師及家長提供一些訓練及引導學生學習的活動指引,讓學生經評估後,得到更適切及更有效的知識。當中包括的主要部分為:

示範活動(提供教師教授指定的語句結構技巧,此部分只在聆聽及說話範疇出現)、教學活動(提供有關活動進行的材料和細節,如:內容、材料、例子、方法等,此部分出現於所有範疇)、家長指引活動(指引家長如何分配及協助學童在家中學習在課堂中所學的語句結構,此部分只出現於聆聽及說話的範疇)、課業及練習(提供有關的工作紙樣本,此部分多出現於閱讀及寫作範疇)。

三、研究過程

(一)研究物件

研究物件為涪城特殊教育學校24名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中度智力落後學生,年齡由6歲至18歲,將學生按年齡、智商和能力分成低、中、高三個組。

(二)、研究時間

2023年9月——2023年6月

(三)研究方法

實驗法、行動研究法、問卷調查法

(四)研究步驟

1、組織教師收集、學習有關兒童語言發展規律及教育的理論、實踐文章,參加一些培訓班,同時學習掌握一些實驗研究方法等,並注意提高教師的對語言階梯的重要性的理解及實驗操作能力。

2、制定實施的具體方案,研究測試手段、內容,選擇實驗物件。

3、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實驗前測,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

4、制定實驗目標,選編教材,研究教育活動內容。

5、實驗後測,總結研究成果,撰寫實驗報告。

四、實驗研究目標

(一)建立起新型的、科學的課程概念,跟上時代發展的方向。

(二)掌握語言階梯及訓練的技巧。

(三)總結設計教學活動的步驟和方法。

(四)運用網路資源進行課題的研究和交流。

(五)開發語文實驗教材套。

(六)開發語文教學課堂教學模式。

(七)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能科研、善教學的教師隊伍。

五、實驗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由於本課題具有研究面廣、內容豐富等特點,故採用了多種研究方法,並注重各種方法的綜合使用。其中包括文獻法、觀察法、調查法(問卷、座談、專訪)、比較法、實驗法等,尤其注意運用了教育行動研究的方法。

教育行動研究法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教師研究和教師校本培訓模式。它強調以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學校教師為研究的主體,針對自己在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中所出現的種種現象、問題,在校外專家教育研究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診斷和分析,找出問題的原因,制定解決問題的具體計畫和方案,並對實施結果進行診斷,分析,制定進一步方案,以解決實際問題和實際應用的研究。實施教育行動研究,不同於專家所進行的基礎理論研究,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六、實驗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成果

圍繞本實驗研究的目標,在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香港有關專家的指導下,在兄弟學校的協作下,經過四年時間探索研究和實踐,本實驗研究取得的成果較為豐富。主要內容可以分為以下七個方面。

(一) 建立起新型的、科學的課程概念

建立起新型的、科學的課程概念是實施中度智力落後學生教育的首要問題,也是中度智力落後學生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新課改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育方式能拓寬教師的視野,也將給教師提供更為廣闊的舞台。教師參與課題研究,首先要在思想上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這不僅僅是在教育理念上要更新,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能自覺地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把「做乙個研究型、專家型教師」深深地植入靈魂深處,並且能夠在研究方式、方法、內容上勇於創新、樂於創新。通過課題研究,教師具備了一些課程意識,形成相應的課程觀念。

這些觀念包括:1、課程制度觀。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統的課程體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課程觀。

2、課程價值觀。是否滿足當前社會的需要來衡量課程的價值,這些是課程設計時必須考慮的,但課程的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增進個人的幸福,也就是說要考慮課程是不是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教育畢竟是一種造就人的事業,人是教育的出發點所以課程的開發必須以人的發展為其邏輯起點。

3、課程型別觀。建國以來基礎教育的課程基本上是單一的國家課程,**課程的試行,意味著課程的形態發生了質的變化,學校中將是國家、地方、校本三種課程並存。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開設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這樣就為學校特色的形成,學生不同興趣、個性和特長的發揮留下了空間。4、課程開發觀。**課程政策把部分課時留給學校自己開發,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校認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確定開設什麼課,這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具體的教學內容有哪些,如何呈現這些內容,教學效果如何評價等等。

教師改變了自己的單一的教授者、課程的消費者的角色,逐漸把自己定位為既是教授者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課程開發者。與此同時,教師的課程知識得到積累,課程開發能力得到提高,即將約束在單個學科中的教師的專業特性擴大到學校教育的主體;教師既是教學的實踐者同時又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強了行動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二) 掌握語言階梯及訓練技巧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思維的**,對乙個孩子來講,及早掌握語言是很重要的。正常兒童語言的發育經過發音、理解和表達三個過程,三方面內容一環緊扣一環。剛出生的新生兒是不會說話的,在正確的教育下4~5歲的幼兒語言已很豐富了,僅僅幾年的功夫,孩子就能把人類幾千年創造的語言財富基本掌握下來,這在兒童的發育過程中是個很大的躍進。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和語言訓練中,教師多數找來一些幼兒讀物或普小低年級課本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常常發現,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費勁,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

通過參加本課題的試驗,經歷了語言收集、調查評估,教師們理解孩子語言習得的過程,從初步理解階段、單字句到能說短句和使用複雜句,是乙個階梯乙個階梯發展過來的,當學生還處在較低階梯時,教師的教學內容超過了學生的能力,那麼就不會取得滿意的效果。因此,確定學生的語言發展階梯是教師選擇正確的教學內容的前提,只有當學生基本通過較低階梯的內容,才能進入更高階梯的內容的學習。這種訓練方法,修改了以往缺乏科學性、針對性的語言學習模式,使教師真正做到科學、系統、全面地訓練學生。

(三) 總結設計教學活動的步驟和方法

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教師在更新課程觀念、新編教材的同時,還結合課堂教學的變化重新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活動設計過程的一般模式由4部分內容組成:前期分析、目標、策略和評價。

首先教師進行前期分析。內容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內容分析三部分。

學習需要分析就是通過測評等方法,找出學習者的現狀和期望之間的差距,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形成教學設計專案的總目標,為教學設計的其他步驟打好基礎。教學內容分析就是在確定好總的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借助於歸類分析法、**分析法、層級分析法、資訊加工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學習者要實現總的教學目標,需要掌握那些知識、技能或形成什麼態度。通過對學習內容的分析,可以確定學習者所需學習的內容的範圍和深度,並能確定內容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為以後教學順序的安排奠定好基礎。

學習者特徵分析就是要了解學習者的一般特徵、學習風格,分析學習者學習教學內容之前所具有得初始能力,並確定教學活動的起點依據。學習風格分析主要側重於了解學習者之間的一些個體差異,要了解學習者各自不同的學習方式;了解他們對學習環境條件的不同需求;了解他們在認知方式方面的差異;了解他們的焦慮水平等某些個性意識傾向性差異;了解他們的生理型別的差異等。

其次設計目標。包括兩個方面:確認可以操作的學習目標和編寫評價學習目標的材料。

目標設計與學習內容分析兩項工作是相輔相成的,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又離不開具體的學習內容。要使總的要求落實到整個教學活動體系的各個部分中去,就必須對實際的教學活動水平做出具體的規定,按照學習結果的分類和學習的資訊加工層次設計可以操作、可以實現的教學目標。在學習分析目標上,即把對學習者的要求轉化為一系列的學習目標,並設計對應的評價方式方法。

評價手段(成長檔案袋、調查問卷、測試題等),同時也為教學策略的制定和教學評價的開展提供依據。

第三設計教育策略。教育策略設計主要是解決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的問題,也是教學設計重點研究的內容。教師根據確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物件以及當地的條件等,合理地選擇相應的理論、經驗模式(或程式)、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相應的**。

第四設計評價活動。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活動滲透在教學設計過程之中,貫穿於教學設計的各基本環節。

(四) 運用網路資源進行課題研究和交流

運用現代教育**,確實有利於豐富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能力。現代教育**可以形象、直觀地作用於學生的感官,易於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可以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提供想象的基礎,為創造性想象創造良好的條件。

從2023年上半年開始,我校在已有計算機設施裝置的基礎上,逐年增加投入,先後添置了近40臺電腦,將兩個計算機教室、辦公室重新進行了改造,計算機進入了部分教室,為教師備課、編寫教材、教學和資料收集、交流提供了方便。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支援、幫助,課件對知識的呈現方式進行了改革,營造了生動、有趣、互動的學習環境,整個學習過程呈現開放式、動態式。在開展多**輔助教學研究過程中,教室進一步提高現代技術的應用水平,提高整合知識的水平。

如在實用知識方面,我們強調在突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的同時,十分重視語文學科綜合性,不拘泥於文字教材,除立足於文字外,十分重視學習資源的拓展與延伸。

校本課程兒童畫教學總結

4 學生繪畫作品進行展覽。總之,通過特色活動,使學生掌握一些兒童畫繪畫的相關知識,和一些繪畫的基本技法,同時通過一系列活動了解 認識了兒童畫,培養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受到美的感染與薰陶,提公升審美 觀察等綜合能力。美術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總結 經緯中學美術趙三平 本校美術課程校本化開發從醞釀到現在已有兩...

初中語文校本課程教學計畫

一 教材簡析 我校的校本課程是以適合學生閱讀為本,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開發本地區資源,以此作為校本課程教材。以 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書香溢滿校園 為主題,校長為課題組長,由教師代表 家長代表 學生組成 七年級以 書香幽徑 為主題,包括經典古詩文 名著選讀 經過乙個學期的實踐以及隨著學...

六年級校本課程及國學教學計畫朱冬梅

六年級地方學校課程教學計畫 廣陵區頭橋小學朱冬梅 一 教學內容 針對六年級學生的特點,根據學校校本課程和國學經典精讀,本期教學內容主要是 千字文 和 論語 和古詩詞。通過誦讀,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對國學的理解和應用。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誦讀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