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反思與困惑

2021-03-04 04:15:47 字數 4768 閱讀 4927

說起德育,誰不認為它是重要的呢?都知道是重要的,是「首位」,要放在重要的地位。中共**於2023年8月,頒布了《中共**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

當時的國家教委根據中共**檔案精神,於2023年2月正式頒布了《中學德育大綱》。應該說,學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加強,也取得了成績。但是,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日益發展的國內情況,學生的思想和其家庭情況也在發生著變化,而我們傳統方式的德育工作,已經遠遠不能適用於今天的工作和物件,存在著許多問題、困惑,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思考:

一、學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反思一:當前,為什麼學校德育實效低

時下大家都覺得學校德育實效低。一說起德育就想到量化考核,想到扣分,德育似乎已經成為了扣分的代名詞,從進學校大門開始,扣分一直伴隨著學生:進出校門沒佩戴胸卡會扣分;髮型不合要求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飯菜帶進教室要扣分;不按時就寢要扣分……扣分已經滲透到了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僅讓學生高度緊張,也讓班主任們提心吊膽,生怕**出一點疏忽就被扣分,每週的班級評比就倒數。

總而言之,學生怕,老師累。

我常想,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讓學生怕,讓老師累?這樣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說這樣繁多的「清規戒律」是否合理,單是這樣動輒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

統一髮型引起了「剪髮風波」;手機禁令儼然是形同虛設;亂丟亂扔似乎是屢禁不止。這究竟是為什麼?因為學生並非是發自內心地認可這樣的規矩,更談不上自覺地遵守這些規矩。

所以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破壞規矩,違反校紀班規。這種就正規化的教育,以「禁止」和「扣分」來規範行為,短時期內可能見效,但它絕不會行得遠。《呂氏春秋》上說:

「令苛則不聽,禁多則不行」這話是很辨證的,「禁」、「堵」、「訓」和「扣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更何況這些規定的合理性還值得商榷,因而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導致這種有令難行,或令行不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多地反思這種現狀:為什麼學生有牴觸心理?

是我們要求太苛刻,還是我們的要求遠離了學生的實際?是我們不了解學生,還是學生真的難管?是學生思想變得太快,還是我們的方法太陳舊?

是我們對學生要求得太多,還是學生太過於自我?德育是應該做在問題出現之後,還是應該做在學生需要的時候?

德育到底是什麼?他是關於人的科學。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社會動物,那麼德育就要改變過去那種以事、以任務為本,把學生作為被改造的客體的模式,改變學生一切服從老師、服從學校的局面,就要給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給學生說話和辯解的機會;就要建構把理解、關心、尊重、自主作為活動準則,以人為本的新型的人性化德育模式。

社會生活已經今非昔比,教育環境、教育物件特點的變化,必然要求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變革。如果我們還沿用過去的尺子去衡量和管理新時期的學生,我們的工作怎麼會不累?工作怎麼會有成效呢?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沒有權利埋怨時代前進的步伐太快,沒有理由指責社會的**力太大,而應該使德育工作適應新的形勢,與時俱進,以新的德育理念來指導工作。

反思二:千萬不要輕易地把學生和教師對立起來

我想老師扮演的角色絕不是貓,專門去捉老鼠,而是一位指導者,點化者,是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人。因此,老師決不能擺出盛氣凌人的架勢。碰到老實一點的,可能會被這架勢所嚇壞,較容易解決問題。

碰到脾氣倔一點的,是否能鎮得住就難說了,不要以為真理在握,別人就一定要聽你的,要找到切入點,突破口和共同語言,還需要有乙個讓對方容易接受的語氣和語調才行,要讓他感覺到你是在真心幫助他,而不是在壓制他,從而逐步感化他。首先把自己氣理順,在此基礎上再做工作,才會使他的思想觀點逐步的與老師趨同,從而達到師生觀點的一致,實現師生關係的真正和諧。如果把學生與你對立起來,無異於把學生推到孤立無援的懸崖邊,這時就很容易走向極端,所以學生的厭學、逃學、不學有可能就是我們老師沒有做好其思想工作而導致的。

要多學點心理學,多掌握點問題學生犯錯後的心理,然後根據不同的情況辨證施教。

反思三: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

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把我們的學生教育好,把問題學生轉化過來是乙個長期的過程,千萬不要希望一口吃個胖子,要一步步走,一點點來,要有階段性,每一次談話,做工作有小目標,具體些,可操作性強一些。然後逐步取得乙個個階段性的勝利,最後才會取得戰略性成果。俗話說得好,急火攻心,有時由於心急亂了方寸,一招錯,招招錯,通常發生一系列不良的連鎖反應,造成學生頂嘴,不服從管理等等。

在處理事情時,首先要調查清楚情況是否是屬實的,是經常的還是偶爾為之的,其次再判斷屬於什麼性質而後再做出處理,並思考怎樣做工作有效果,如果出現什麼新情況該怎樣調整策略和措施等,最後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集中精力搞好當前的學習,促進學生各門學科的發展。但是有許多事情並不令人如願,所以,處理事情時乾脆就想一下:今天不能解決的,明天再來,一下子解決不了的,後面再來,千萬不要急,要相信自己能做好工作的,即頭腦要冷靜。

二、學校德育的困惑:

「一手硬,一手軟」,是個老問題,也是乙個根本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其他問題就無從下手進行。主要表現為:

困惑一:德育工作 「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評價機制上重智輕德。表現為在教師的評審職稱、年度考核、評優評模,學生的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幹和團員、先進班級的評選等方面存在「一俊遮百醜」的現象即只要教學成績好、學習好,就可以評選上。

困惑二:管理上出現兩難境地,出台相關的制度缺乏法律上的支撐。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雖下發了一些有關學生管理方面的檔案,但多半是講教師或學生不應該怎麼做,至於應該怎麼做並沒有規定;學生的許多行為確實需要規範,但學校在制定相關規定時又缺乏法律依據,如學生早戀問題、使用手機問題等,我們覺得學校應該管理,但在如何管理及管理到什麼程度,學校感到茫然。

就像學生在校使用手機這一問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是有百害而無一利,而很多家長則認為社會發展了,學生佩帶手機便於和家裡聯絡。有些學生甚至在課堂上、考場上玩手機,面對安靜的教室,突然鈴聲大作,作為老師此時就處於兩難境地:收繳學生的手機吧,有些學生家長認為侵犯了學生的私有財產權;聽之任之吧,與情與理又不太可能!

困惑三:「三位一體」的德育網路難以形成。曾遇到一位學生沉溺於網咖,我對他進行多次教育但他仍不悔改,於是便打**到他家裡,通知其家長到校,以便與家長一起共同教育。

我撥通了該生家的**,接**的是他父親。他對我講了一些客氣話後說了句令我震驚的話:「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交給了你們老師,他上網也好,打架也好,我們怎麼管得住?

連你們老師都沒辦法,我們能有啥辦法?」 聽了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深思。回味著家長講的話,我發現:

家長們覺得把孩子送到學校讀書,一切都得有老師操心,自己不用管了。試問家長:你們真的覺得教育孩子只是老師、學校的事嗎?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共同管理。在乙個外部環境不是十分良好的狀況下,學校是不可能把所有行為習慣不好的孩子都管好的。因為有乙個簡單的事實:

教師教學壓力很大,班級人數又多,不可能在每乙個孩子身上花費巨大的精力。況且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不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對孩子也嬌慣,稍有不如意,就不高興。而家長們總是順著孩子、遷就孩子。

這樣又加重了學校、班主任管理的難度。更有甚者,認為教育管理孩子完全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就夠了,孩子的思想狀況、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統統由老師管,由班主任管。

且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邏輯: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學校就應該把我的孩子管好、教育好。這是他們為自己失職作的辯解。

我們從事教育的人都知道:管好學生,僅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家長們為什麼就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困惑四:教育絕非萬能,怎樣 「懲罰」學生才起到作用。許多教育家都說愛學生是教育的靈魂。

所以我們大多數班主任總是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或弟妹,當他們犯錯誤時總是耐心引導教育。許多學生都能領會老師的一番苦心,可有些學生無論你怎樣同他推心置腹地談,即使他當面點頭答應,但事後總是忘得無影無蹤,屢教不改,每次好不了三天兩早上。而每個人的耐心總是有限度的,當嚴厲批評和耐心教導都不起作用時,怎樣適時適度地「懲罰」學生才有效果,讓我們教育工作者感到很是茫然不知所措!

困惑五:是拯救還是放棄?對於上文中所說的這類學生,我常常頭疼。

有的朋友就給我「傳經送寶」:家長都不管的你還管什麼?對於那些你苦口婆心教育卻屢教不改的學生,不如對他們不聞不問;對於那些整天不讀書的孩子還不如讓他們自己在社會上去接受教育。

我理解這些人的一片好心,他們是怕我煩惱,怕我受傷。但是,當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知道了答案。因為我是一名教師,一名學校管理者。

我知道每乙個孩子都是乙個家庭的希望,如果我們對他們不管不問,讓他們到社會上去接受教育,那就太晚了。那還要教師幹什麼?那還要教育幹什麼?

家長把這些孩子交給學校就是對學校的信任。我們有責任把他們教育好、教育**。可是在現實面前我覺得在許多問題上我們教師尤其班主任是痛苦而無耐的,在現實面前我們的理論、我們的思想,甚至我們的行動顯得多麼不合時宜,有時真的想到底要不要堅持?

德育工作真的有很多困惑,我的上述觀點非常的膚淺,希望有經驗的同行們幫我釋疑。

三、學校德育工作的思考和建議:

1、樹立全新的學生觀。

傳統的觀念,將學校看成是培養人的地方。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嗎?這是片面的,因為它誇大了學校的功能,高估了老師的「施與」作用,沒有看到老師、學生、學校是平等、對等的關係,因而不符合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

這樣就需要變「培養」物件為「服務」物件。同時學生交費,也是支撐學校生存發展的基礎之一。我們如能從這個角度思考,也許能減少一些內心浮躁和不滿,也許能對學生有更多的理解、關愛和責任感。

2、創新教育方法,努力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

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現在的問題學生似乎越來越多,通常表現為厭學、抽菸、早戀、滋事、心理不正常等。傳統的處理方法:

批評教育— 聯絡家長 — 紀律處分 — 一開了之。這種方法有一定的效果,有時是不可缺少的,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此必須創新教育方法,基本的要求是不放棄任何乙個學生,要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努力把學生的缺點當做學生的特點去看待,去利用。

做到對學生感情溫暖,人格尊重,目標開導,學業激勵;多做高水平的家訪和加血交流活動;必要時進行師生結對,實施德育導師制度。

對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幾點思索

摘要 以德立校,育人為本,是我們國家長期不懈地追求。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程序中,德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首要部分,也是完成學校教書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從四個角度就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提出思索 第一,要堅持科學的德育發展觀,以人為本,提倡師生的廣泛參與性 第二,科學實施,注重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第三,科學...

學校德育工作

關照學生的現實生活 學校德育的合理選擇 道德就是一門關照生活的學問。學校道德教育的物件是學生,它應以關照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使命。然而,現實學校德育在執行中卻遺忘了生活著的學生以及學生的現實生活,這使學校道德教育出現了嚴重的危機。針對此,人們呼籲 道德教育回歸生活世界 因此,從理論上 道德教育疏離學生現...

當前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對策

當前中職學校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素質參差不齊與總體素質較低,是當前學校學生狀況的基本特徵。具體看,當前學校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 行為偏差明顯。不少在校學生在組織紀律性 文明禮貌 社會公德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缺陷。主要表現在經常隨意遲到 曠課,不講究衛生,粗言穢語,破壞公物,行為不端等。事實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