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碳纖維行業發展行動計畫

2021-03-03 20:58:47 字數 3942 閱讀 8168

(二)基本原則

堅持科技創新與提公升產業化水平相結合。注重關鍵、核心和前沿技術的研發,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突破產業化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瓶頸制約,不斷提高碳纖維行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產業發展與下游應用相結合。圍繞國家重大工程和重點專案需求,不斷提公升產品質量效能及批次穩定性,積極開拓下游應用市場,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碳纖維與下游產品同步發展。

堅持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結合。重點推動碳纖維高階品種產業化,培育重點骨幹企業,促進軍民兩用技術和資源的交流融合,大力加強企業技術改造,積極推廣清潔生產,全面提公升碳纖維行業整體水平。

堅持市場導向與政策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積極發揮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大專項的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促進碳纖維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行動目標

經過三年努力,初步建立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產業體系,碳纖維的工業應用市場初具規模。聚丙烯腈(pan)原絲、高強型(注1)碳纖維的產品質量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高強型碳纖維單線產能產量達到千噸級並配套原絲產業化製備,高強中模型碳纖維實現產業化,高模型和高強高模型碳纖維突破產業化關鍵技術;擴大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市場,基本滿足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和市場需求;碳纖維智財權建立能力顯著提公升,專利布局明顯加強;碳纖維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到2023年,我國碳纖維技術創新、產業化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達到國際水平。

碳纖維品種規格齊全,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科技工業對各類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產品的需求;初步形成2-3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碳纖維大型企業集團以及若干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產業鏈完善的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產業集聚區。

三、主要行動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組織實施四大行動:

(一)關鍵技術創新行動

突破關鍵共性技術。依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科技計畫,大力支援科研院校、企業技術中心及行業組織等機構,系統研究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全產業鏈的關鍵技術,優化工程實驗和工程化條件,重點支援高效聚合引發劑、大容量聚合、高速紡絲、快速預氧化等共性工藝技術,以及寬口徑碳化、石墨化等裝備的研發。研究纖維預浸料、預成型體、複合材料成型及**再利用技術等。

加強瀝青基、粘膠基、石墨基等碳纖維原料多元化技術研發,突破產業化關鍵技術。

加強研發服務平台建設。依託檢驗檢測機構、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建設國家碳纖維檢測機構及若干第三方公共檢測實驗平台,開展產品質量、效能等測試試驗與檢驗檢測,建立和完善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效能指標共享資料庫,為下游使用者提供服務;積極推動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產業聯盟建設,形成骨幹企業與下游使用者、科研院所聯合開發、專利共享、示範應用、以及技術交流合作的平台。

實施智財權戰略。圍繞碳纖維行業發展制定並實施智財權戰略,形成符合市場競爭需要的戰略性智財權組合。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專利研究機構聯合開展碳纖維智財權布局以及智財權綜合運用與處置,大幅提公升碳纖維生產工藝和複合材料專利的數量和質量。

行業中介組織監測碳纖維市場競爭和專利技術動向,定期發布行業智財權動態風險預警資訊,引導企業和研發機構有針對性地申請或引進智財權。

(二)產業化推進行動

推動高階品種產業化。加快高強型gq4522級(注2)碳纖維產業化建設步伐,掌握碳纖維預浸料製備、複合材料構件設計與製造、產品效能評價等關鍵技術;有效整合單體聚合、纖維成型、氧化碳化、表面處理等關鍵工藝技術,逐步實現高強中模型、高模型、高強高模型等系列品種產業化。

加強企業技術改造。積極推動現有企業完善聚丙烯腈原絲、碳纖維、複合材料及應用全產業鏈生產工藝,提高自動化控制水平;提高聚合釜及其配套裝置、預氧化爐、高低溫碳化爐、高溫石墨化爐、恒張力收絲裝置等大型關鍵裝置自主化製造水平;提高專用紡絲油劑、上漿劑等重要輔料保障能力,提公升產品質量;加快預浸料、織物、高效能樹脂基體材料、複合材料及應用產品的產業化,實現碳纖維高質量低成本及複合材料產品多樣化發展。

積極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加大能滿足國防科技工業發展需求的高階碳纖維產品及其複合材料的研發力度。建立高校、民用科研機構、生產企業與國防科研機構的協作機制,推動科技資源共享,促進技術成果、人才、資訊等要素的交流融合。

結合企業技術改造、國家級軍民結合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和能力提公升工程、軍民兩用技術對接活動、軍民結合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工作,加快提公升碳纖維行業軍民融合水平。

(三)產業轉型公升級行動

抑制低水平重複建設。原則上不鼓勵新建高強型gq3522級碳纖維生產線,新建高強型gq4522級碳纖維產業化生產裝置單套能力應不低於1000噸/年。噸聚丙烯腈原絲產品消耗丙烯腈不高於1.

1噸,噸碳纖維產品消耗聚丙烯腈原絲不高於2.1噸。原絲生產裝置應配備單體、溶劑**系統;預氧化爐、碳化爐等碳化生產裝置應配備熱能**綜合利用。

鼓勵現有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穩產達產增產,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提高產業集中度。按照政策引導、市場化運作方式,扶優扶強,積極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碳纖維骨幹生產企業,鼓勵骨幹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的聯合重組,力爭到2023年前5家生產集中度提高至70%以上。鼓勵以大型碳纖維生產企業為龍頭,培育若干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配套齊全的產業集聚區,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

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加強碳纖維生產能耗物耗管理,通過提公升工藝技術控制水平,降低電耗、水耗和原輔料消耗,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行迴圈型生產方式,積極應用清潔生產工藝技術,減少有害氣體排放強度,實現製備過程中的溶劑、熱水**迴圈使用以及廢棄物**利用。

加大對碳纖維複合材料廢棄物的迴圈再利用技術研發及應用,推動碳纖維行業可持續發展。

(四)下游應用拓展行動

保障國家重大工程需求。圍繞航空航天、軍事裝備、重大基礎設施等領域對高階碳纖維產品的效能要求,建立完善上下游一體化協作機制,保障**效能優越、質量穩定的碳纖維產品。完成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民用航空航天領域關鍵結構件的應用驗證,達到適航要求。

加快碳纖維複合材料在跨海大橋、人工島礁等重大基礎設施中的示範應用。

擴大工業領域應用。重點圍繞風力發電、電力輸送、油氣開採、汽車、壓力容器等領域需求,支援應用示範,引導生產企業、研究設計機構與應用單位聯合開發各種形態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零部件及成品,加快培育和擴大工業領域應用市場,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公升級,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

提公升服務民生能力。加大碳纖維在建築補強領域的應用範圍,提高建築安全係數;繼續做大做強碳纖維體育休閒產品,滿足民眾對文化體育生活的需求;積極開拓碳纖維產品在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各有關地區工業和資訊化主管部門要加強與發改、教育、科技、財政、環保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以及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研究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引導規範企業行為。積極推動碳纖維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建設,加強產業鏈各環節間的銜接與融合,推進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

(二)加大政策支援力度。依託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科技重大專項、工業轉型公升級、技術改造等專項以及國家重大工程,支援骨幹企業發展高階品種、提高質量效能,支援上下游企業聯合開展碳纖維以及複合材料應用示範專案;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支援符合條件的優勢企業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所得稅優惠。

(三)加強投融資政策引導。抑制低水平重複建設,規範市場秩序,引導地方、企業和社會資本投資碳纖維優勢企業和高階專案。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設立碳纖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支援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金融產品和融資模式創新,加大信貸支援力度。支援符合條件的碳纖維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

(四)制訂和完善標準。建立適合我國產業發展特點並與國際接軌的碳纖維標準體系。制定和完善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的產品標準、測試方法標準和工程應用設計規範。

加大已有標準的貫徹力度。完善行業主管部門指導,上下游企業和行業組織共同參與的標準制修訂工作機制,及時將自主創新的技術納入標準;積極推動國際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產品標準的制訂。

(五)加強行業管理。建立健全行業執行監測、預警機制,及時發布行業最新態勢。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積極應對國際**中可能出現的傾銷、補貼等不正當競爭,維護產業安全。

加強質量和品牌建設,開展節能環保核查,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促進碳纖維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注1:高強型、高強中模型、高模型和高強高模型的定義均參照國家標準gb/t 26752-2011。

注2:gq3522、gq4522等牌號的定義均參照國家標準gb/t 26752-2011。

再發展行動計畫

16姓名學校 王秋良寧鄉菁華鋪中小 教齡四年級語文 任教學科年級 從教十多年,任教過高中語文多年,任教過初中英語多年,這裡任教小學語文也有5年了。教學的激情沒有以前那麼多,鑽研教材也沒有那麼深刻。只是自己喜歡教書,還算盡職盡責。喜歡孩子。也深得孩子的喜歡,這是教書生涯唯一的欣慰吧。我喜歡讀書。尤其是...

我的再發展行動計畫

4 勤於研究,勇於實踐,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多學別人之長,多讀書,把自己的所學應用於實踐,提高自己教育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使自己的教學既有實用性又與生活密切相關。5 練好過硬的基本功,豐富自己的教育機智,同時注重自己的 修養和教態。吸收他人修養中的元素,使自己的修養更加立體。樹立自己的職業理想,並為自...

我的再發展行動計畫

一 本課題研究的背景 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經指出 簡單地說,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英國教育家洛克也曾說過,一切教育都可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同樣,在我國古代也早就有了 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的說法。由此可見,從一開始就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並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