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研究結題報告

2021-03-04 03:11:46 字數 4716 閱讀 6936

——榆次區郭家堡小學

一、問題的提出

1.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它的目的是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2.語文學科自身發展的需要

目前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沒有真正地落實,存在兩種極端:一種是具備「實踐性」,但實踐方式並未超出語文學科的範圍,算不上真正的語文活動課;另一種是語文活動設計脫離了語文學科,孤立地搞綜合實踐活動。如此下去,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話。

3.學校自身特點的需要

我校遠離市區,生源主要是周邊農村和外來打工子女。由於有些語文教師對新課標的解讀不深刻,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認識不全面,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也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教師往往只注重聽、說、讀、寫知識的傳授,而極少關注學生經驗性知識和社會生活知識的傳授。許多鄉土資源和校本課程資源沒有很好地開發和利用,新課程應有的活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釋放。

二、理論基礎

生活世界,生活的教育理論;科學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創新教育相關理論;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論。

三、研究方法

教學實驗法、案例分析法、行動研究法、觀察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四、 研究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對本地自然、社會、人文等特色資源的整體認識和體驗,培養學生的合作、交際、資訊收集與處理、實踐、創新能力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教師有機利用校內外的語文教育內容的**,組織語文實踐活動,創設語文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觀察、感悟和積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3、從語文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研究,充分利用農村特有的鄉土資源,將綜合實踐課落到實處,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積澱豐厚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關於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內容

(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設計與研究

語文活動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基礎課的延續和必要的補充。它不同於語文基礎知識課,是在教育者有計畫,有目的地設定和學生的積極配合參與下,通過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能力和智力,組織協調性的訓練,從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判斷力,以增進同學間的合作意識和創造性的一種活動。如何讓語文活動課融知識性、實踐性、趣味性於一體,發揮活動課的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激發興趣,在「活」中求學。

顧名思義,語文活動課就是圍繞「語文」開展活動的課。既然是活動,首先應在「活」中做文章,以「活」來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興趣又是引導學生入門的最好老師。

愛因斯坦說過:「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麼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做一種禮物來接受。」可見,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學到知識。

2、啟發思維,在「動」中求知。

好奇愛動是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活動」就是要「動」,讓全班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一齊「動」起來。語文活動課就是要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通過動眼,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通過動腦,提高思維素質;通過動口,提高朗讀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動手,提高寫字和習作的本領。

3、拓展空間,在活動中求發展。

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僅靠基礎課對教材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拓展活動空間,在課外為學生提供進行語言實踐的機遇。如開展課外閱讀,查詢資料,手工製作,編寫故事,寫日記,讀書筆記,製作手抄報等活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培養創造才能。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資源開發的研究

1.充分利用課程資源

①立足課堂學習,開發教材資源。

在教學中充分開發教材資源,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結合課文開展「知識競賽」、「**展示」、「詩朗誦」等形式,從而培養學生綜合地提取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②強化語文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利用學校的圖書館、田徑場、家鄉的風土人情等課程資源,在教學中把它們有計畫地、及時地引入語文教學之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讓學生在大校園中感受大語文教育。

2.改進語文課堂教學

為了培養學生自覺讀書的習慣和語文應用的能力,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創造性的新思考,開展「課文新創作」綜合實踐活動。根據課文的內容,小組合作,把故事情節表演出來。使教學充分體現趣味性、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場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

3.走進美麗的大自然

大自然是孩子們的樂園,在大自然中活動、學習,不僅能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積累豐富的表象,使他們獲取知識,開啟智慧型,享受人生。

4.採集撰寫風土人情

作為以農村和打工子女為主的小學,應當讓學生了解和熟悉農業生產,了解農村婚喪嫁娶、逢年過節的風俗習慣,富有特色的土特產品,培養學生熱愛農民、關心農業、熱愛家鄉的思想情感。為此,可以組織學生拍攝體現風土人情的**,撰寫關於風土人情的通訊報道。讓學生通過調查,有條理地說說這些產品的特色、分類或者種植方法、加工方法等,學會向他人推銷這些特產,可以寫解說詞、廣告詞,可以做宣傳畫並在紅領巾廣播站播出。

通過製作這些具有切身體驗的作品,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操作模式的研究

作為一門課程,要便於操作。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我校開發的全新課程,沒有現成的操作模式。雖教無定法,但貧乏,無法可依的教學是不能發揮課程優勢的。

因此,必須構建一套與研究相適應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

1、優化語文活動課的教學結構

(1)改善師生交往,拓寬學習空間。教學過程也是師生交往的過程,改善師生交往,拓寬學習空間是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積極發展。教師首先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形成較為寬鬆的心理環境;其次要挖掘教材中的活動因素,有效組織課堂活動;第三要優化問題的設計,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2)促進主體參與,引導自主活動。唯有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個性才能獲得積極發展。教師首先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其次,要針對差異,採用因材施教和策略,引導學生學會參與的方法;第三,要鼓勵質疑問難,引導學生自主**;第四,要採用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參與精神。

(3)強化活動教學,培育自我意識。個性——活動——發展是個性發展教學的核心理論。我們要在「活動促個性發展」的思想指導下,優化教學過程。

首先要精心設計多樣的活動形式,如操作實驗活動,遊戲表演活動,歌唱繪畫活動,觀察介紹活動,討論爭辯活動,記者招待會等等,其中要特別關注審美活動的設計;其次,適時開展活動,如活動在疑難處,活動在疲倦時,活動在鞏固記憶時,活動在表達運用時等;第三,要引導學生開展正確的評價活動等,從而培育積極的自我意識。

2、突顯以活動為中心,發揮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作用

(1)以「興趣」為動力中心,激發學生自覺與活動。興趣是學生個性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2)以「小組」為組織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活動。

自主參與是讓學生個性得到積極發展的基礎。真正的活動課應該是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所有學生都是活動的積極參加者,而以「小組」為組織中心的活動課正符合參與度大,溝通面廣的特點,因此,以「小組」為組織中心,有利於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活動。

(3)以「自評」為反饋中心,誘導學生自動調控活動。在學生素質發展過程中,生活教育理念下的語文活動課教學的實踐起著重要作用的是自評,自控能力,培養學生的自評,自控能力在活動課程中是本課題的乙個重要環節。

六、課題的實施

(一)實施原則:

1、基礎性原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不能把目標定在培養什麼樣的創造人才上面,而是要發展他們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的智慧型水平。這裡強調的基礎性,一是要完成國家的課程標準和基礎學業,堅持「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目標。

二是積極去發現兒童的潛能和特殊的天賦,進行綜合性教學,為他們的**成才打好基礎。

2、適應性原則:

「教育要適應兒童」這是當前倡導的乙個重要理念。「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研究,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兒童的共性特點,使自己的教育實踐適應兒童的年齡特徵,生理特徵,心理特徵;另一方面要「讀懂」每乙個學生,要觀察,了解,判定他們的個性智慧型優勢,激勵他們的志趣,創設適於他們的學習情境,鼓勵每個孩子創造乙個五彩斑讕的學習生活。

3、開放性原則:

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方面實現開放性教學。從目前看,我們的任課教師要積極對現行的教材內容進行延伸,綜合,重組,提公升,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動手實踐、網路學習、社會調查等問題,有利於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4、綜合性原則:

教育應該促進學生優勢智慧型的發展,但不等於其它職能就不需要發展。我們必須立足於生活世界,生活教育發展的基礎上,堅持多元化情境教學,所以,我們必須摒棄「學科本位」的教育思想,立足於語文學科教學,積極使語文學科教學與其它學科相聯絡,使多學科知識相聯絡,在多元化情境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智慧型,同時促進語文綜合素質的形成。

(二)基本理念:

用生活的教育來教,建設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結構,實踐語文活動課模式教學。

(三)操作方法:

1、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一、二年級:根據學生實際,在活動中學生能複述教師說過的一句話,一段話。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三、四年級:指導學生注意聽廣播、聽故事、聽教師說,然後把聽到的講給別人聽。要求在活動中能夠講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體會。

五、六年級:能聽懂別人說一段話的意思,並把聽到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能夠運用語言、行動和想象來綜合表達自己的情感。

(2)培養學生語言綜合表達的能力

一、二年級:

a、能複述課間活動中看到或聽到別人說的內容。

b、能按一定的觀察順序,說出圖畫、場面、場景的意思,適當加入想象內容。

c、能準確複述老師說過的有關活動內容的幾句話。

三、四年級:

a、在活動中,有目標的指導學生說一些笑話、謎語、小故事、一些見聞等簡單內容,準確抓住主要內容,充分進行想象。

《教學反思有效性的研究》結題報告

一 研究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 中明確提出 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反思性的實踐者。本課題的研究將會讓教師依憑其課堂教學行動,不斷探索解決在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使自己的教學行為努力適應教師 學會教 和學生 學會學 的需要,努力提公升自身教學實踐的理解層次,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教師的每一次反思都意...

小學語文教學中分層提問的有效性的研究結題報告

結題報告 一 內容提要 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多數教師的課堂提問存在一些問題 如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提問隨意,想到什麼提問什麼,有些過於簡單 提問過多,不分主次,不顧學生實際,一次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學生找不到核心問題 師問生答,使學生處在應付狀態等等。有些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沒有經過精心的設計和準備,課...

課題《教學反思有效性研究》結題報告

2011年6月 一 課題的提出的背景 我國傳統教育歷來重視反思,外國著名教育家早就提出反思教育理論。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 吾日三省吾身 三思而後行 等等。他在 中庸 更明確提出要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些都強調教學反思的的重要性。不過,最先將反思引入教學領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