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2021-03-04 02:15:08 字數 6272 閱讀 1859

一、 知識網路

2023年《考試大綱》規定:「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大綱規定該考點已由以往的8種常見修辭減為6種,即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

主要考查根據語境判斷修辭方法使用是否得當,並能辨明優劣。能力層級為d。該考點傳達給我們這樣的的資訊,學習修辭方法的目的是指導語言運用,而不是僅僅辨認概念,指認文句中運用了何種修辭方法。

學生應能夠根據語境判斷修辭方法使用是否得當,辨明其優劣。

修辭方法重在考查運用,一般從兩個方面考查:一是常見的修辭方法的辨認和理解;二是根據表達語意的需要,正確靈活的運用修辭方法,能夠理解修辭所表達的內容和表達作用;能夠評價修辭運用的優劣;能夠根據要求運用修辭方法。

綜觀近年來的高考試題,修辭考查著重放在以下題型中考查:a詩歌鑑賞題中,結合詩句內容考查包括修辭方法在內的寫法;b現代文閱讀題中,結合文章內容考查修辭方法所表達的內容及作用;c 語言運用題(第六大題),命題時多與擴充套件語句、選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顧考查。這應該是修辭考點的發展方向。

二、考點探析

㈠熟悉六種修辭方法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點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構成。

⑵構成比喻必須具備的條件:①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兩者缺一不可。

(3) 比喻的種類

①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穫的莊稼堆成垛,像穩穩矗立的小山。」

② 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更多的時候,烏雲四合,層巒疊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例如: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從色彩、光華、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隱約閃爍、清新潔靜等相似點來描繪出荷花的美。)

⒉比擬   ⑴比擬的特點

比擬是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擬的種類

① 擬人。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 擬物。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點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

(2)借代的種類

①特徵代本體。例如:大鬍子凶神惡煞地吼叫著。(用「大鬍子」代劊子手)

②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用「一針一線」代群眾的財物)

③專名代泛稱。例如:三個臭皮匠,合成乙個諸葛亮。(用「諸葛亮」代具有聰明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用「魯迅」代魯迅的作品)

⑤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用「眉」代人的頭)

⑥個別代一般。例如:當皇帝或蔣介石出來的時候,街道上便打掃乾淨,灑上清水;可是他們的大轎或汽車不經過的地方,便永遠沒有見過掃帚和水桶。(用「掃帚」「水桶」代清掃街道的工具)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櫃檯,從腰間伸出手來,滿把是銀的和銅的。(用「銀的」「銅的」代銀幣和銅錢)

⑧地名代本體。例如:延安還是西安?要劃清這種界限。(「延安」與「西安」分別代共產黨與國民黨及兩種不同的思想。)

⒋誇張⑴誇張的特點

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誇。

(2)誇張的種類

①擴大誇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②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誇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⒌對偶   ⑴對偶的特點

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是用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同,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兩句間的關係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

(2)對偶的種類

①依內容分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例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例如: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②依形式分可分為工對、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嚴格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說形式要求稍寬鬆一點。

③依結構分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即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句子對偶。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點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2)排比的種類

①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聲……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二)明確修辭的表達效果

明確八種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是判斷其運用正誤、優劣的前提。六種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如下:

⑴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繁為簡潔。

⑵擬人: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⑶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⑷誇張: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豐富聯想,以創造意境。

⑸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用於詩詞,有**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

⑹排比:敘事透闢,條分縷析;結構緊湊,文意貫通;語氣強勁,抒情強烈。

(三)辨析易混修辭格

1.比擬與比喻的主要區別是:

比擬意在「擬此為彼」,彼此交融,常常體現在動詞上,而擬體始終不出現;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兩個不同的事物,常常體現在名詞和名詞短語上,喻體必不可少。

比擬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徵模寫本體.重點在「擬」;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

2.借喻與借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相同點:

它們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體不出現。

(2)不同點:

①構成借代的基礎是事物的相關性,而構成借喻的基礎是事物的相似性,例如:

a.我們去找那個歪嘴巴算賬。(借代)

b.我們去找那個寄生蟲算賬。(借喻)

②借代的借體和本體之間的關係比較固定,如「紅領巾」只代少先隊員:而借喻的喻體和本體之間的關係是靈活的,如「太陽」可比喻共產黨、新中國、青年等。

③借喻可改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如,我們可以說「共產黨像太陽」,卻不能說「少先隊員像紅領巾」。

(四)注意修辭格的綜合運用

⒈套用——一種辭格裡面包含著別種辭格。例如: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乙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乙個嬰兒。

(排比中套用暗喻)

2.聯用———個語句中接連使用了兩個以上的不同辭格。例如: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科學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後擬人聯用。

3.兼用——乙個語句,從這個角度看用的是某種辭格,從另乙個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種辭格。例如:

我們有些同志喜歡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麼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反對黨八股))比喻、引用兼用。

(五)例題分析

例1、(2023年全國高考試題)對李清照《如夢令》一詞分析不當的一項的是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實際指的是消不盡的傷感和煩悶情緒。

b.「綠肥紅瘦」中,「綠」、「紅」分別代替葉和花,「肥」、「瘦」分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這首詞從一般敘述,轉入到一問一答,然後是設問和慨嘆,層層拓展、深入。

d.作者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

【分析】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a項是關於用詞方面的分析,指出「不消」二字所包含的深層含義,這一理解是正確的。b、c兩項是關於修辭方面的分析。

在b項中,「綠」和「紅」都是以特徵代本體,是借代修辭。 「肥」和「瘦」是分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這一項也是正確的。c項中說是用了「設問」修辭也是正確的,因為在「知否?

知否」這一問句之後緊接著用了「綠肥紅瘦」來作答。d項是對寫作手法的分析,從全詞來看,作者的確是通過對海棠綠肥紅瘦的描寫來抒發她的感傷情緒,而這種感傷又來自她對春光的留戀和惜別。但是,作者在表達這種留戀和惜別的煩悶心情時,是通過委婉含蓄的一問一答(「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以及最後兩句(「知否?

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來輕輕透露的。

【點評】這一道題,將修辭手法與詩歌鑑賞結合在一起,從用詞、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等幾個方面對這首詞進行了分析。今年來這種單獨的選擇題已不多見,已改為主觀表述題,考查難度有所增加,這更要求我們對修辭手法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例2、為下邊短文中的橫線處選擇乙個貼切的比喻

四面是柳枝籬笆,籬笆上爬滿豆角秧,豆角秧裡還夾雜著喇叭藤蘿,像 ,牆裡是一棵又一棵的桃樹、杏樹、山楂樹、花紅果子樹,牆外是一些楊、柳、榆、梨樹,就像給牆鑲上的兩道鐵箍。

a.童年五彩的夢 b.密封的四堵牆

c.二姐出嫁時坐的彩轎 d.繡著紅花的藍布裙

【分析】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弄清題目的明示資訊與隱含資訊,選擇乙個貼切的比喻是本題的明示資訊,四個選項均符合比喻的要求,審讀原句發現語段描述了一所院落的情景,要填觀察的這個比喻的上下文,上文有「四面是……」,下文有「牆裡是……」,「牆外是……」可見要從這個比喻裡找到「四面」與「牆裡」、「牆外」的聯絡,就只有選第二項。

例3、(2023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辭方法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a.樹林是一片綠色的海洋,輕風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貝痛苦的結晶,是海的淚。

c.面對風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楊柳彎腰逢迎,江河寂然無語,高山昂然抗爭。

d.太陽從地平線上露出笑臉,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撿走了草地上的珠璣。

【分析】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點評】本題考查根據語境判斷修辭方法使用是否得當的能力。擬人是把物當作人來寫,必須寫出物所具有的特徵,這個特徵和人是相通的。「楊柳彎腰逢迎」這個擬人句沒有抓住風暴來臨時楊柳的特徵,楊柳本來就是彎腰的;風暴來臨時,江河不可能寂然無語,邏輯上講不通。

故c的表述錯誤。

例4、(2023年高考?遼寧卷)對下列語句中運用的修辭方法及其表達作用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詞不達意的、欠通的語句密密麻麻,作者有點像是騎在「文字」這匹未馴的馬上,馬亂蹦亂跳,把他掀下來了。

——「『文字』這匹未馴的馬」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給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說,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同時也耐人尋味,給人以藝術享受。

b.南面,則是蒼茫無垠的渤海,這萬里長城,從燕山支脈的角山上直衝下來,一頭紮進了渤海岸邊,這個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龍頭,也就是那萬里長城的尖端。

——這句話中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方法,用「直衝下來」「一頭紮進」給靜態的「萬里長城」以動態的描寫。語言表達既生動優美,新奇鮮活,又簡潔明快,直截了當,激發了讀者的藝術聯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這樣油光光,烏亮亮,真叫人看不夠,愛不夠!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諺,這樣的土地,種上車槓能發芽,插下扁擔會結瓜。

——語段中引用的民諺運用了誇張和對偶的修辭方法,既生動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種出好莊稼的特徵,又抒發了作者對黑土地摯愛的情懷,同時還增強了語言的對稱美。

d.不是有無數人在謳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陽、四季常青的松柏、莊嚴屹立的山峰、澎湃翻騰的海洋嗎?不是有好些人在讚美那挺拔的白楊、明亮的燈火、賓士的列車、嶄新的日曆嗎?

——這裡連用兩個反問,並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強調語意、強化語勢的作用,又使語言表達跌宕有致,同時也抒發了強烈的感情。此外,還使語言富有整齊美和節奏感。

【分析】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點評】本題既考查了修辭方法的判斷,也考查了修辭的作用分析。b項比擬修辭的判斷是正確的,但修辭作用的判斷錯誤,混淆了比喻、借代與比擬的作用。該項中的「直截了當」與後文的「激發讀者的藝術聯想」矛盾。

另外「比擬」可分兩種——擬人和擬物,它的表述不具體,原句是把長城當作人去寫,應是「擬人」。

常見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本講教育資訊 一.教學內容 閱讀指導 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二.學習目標 1 了解初中階段的常用的修辭手法。2 了解修辭手法的基本作用。3 品讀修辭句的表達效果,指導學生解答比喻作用的基本方法。三.學習重點與難點 品讀修辭句的表達效果,指導學生解答比喻作用的基本方法。學習過程 一 美文欣賞,讓學生說說 ...

常見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 作用 把.比作.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事物的.特徵,給人留下深刻的影響。2.擬人 作用 將.人格化,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使文章更富有情趣,增強文章感染力。3.排比 作用 使文章句式結構整齊,增強文章語言氣勢,更強烈地表現了.4.對偶 作用 能鮮明地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絡,反映事物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常用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 是用某一具體的 淺顯 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 深奧 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 暗喻 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 甲 本體 如 喻詞 像 似 若 猶 好像 彷彿 乙 喻體 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 甲是 喻詞 成 變成 成為 當作 化作 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