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中的風險識別與評價控制措施

2023-02-12 09:45:04 字數 4871 閱讀 3789

1 目的

為了識別產品、過程和服務過程中能夠控制以及可施加影響的風險 ( 即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 ) 並確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以對其進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式。

範圍本程式適用於本廠產品、過程和服務中變更過程的風險的識別、評價、更新管理。

職責3.1 質量安全環保科是本程式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風險識別、評價、控制、更新的組織、協調與監督管理。

3.2 黨群工作部負責本廠辦公區域和辦公活動中的風險的識別與更新,以及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實。

3.3 各單位負責本單位風險的識別、評價的具體實施,風險控制和應急措施的制定與實施。

4 工作程式

4.1 風險識別

4.1.1 危害識別組織

質量安全環保科組織各相關單位成立風險識別工作小組,工作小組成員應包括各單位負責人、員工代表與崗位操作人員等。危害識別與評價人員應具備以下條件:

a )熟悉本單位的生產、服務規範和技術;

b )具有風險管理、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的能力;

c )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判斷能力及責任感;

d ) 具有一定的基層工作經驗和現場經驗;

e )具備質量、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相關知識培訓或教育經歷。

4.1.2 風險識別的範圍與內容

風險識別範圍必須覆蓋本廠所有產品、活動、服務、作業現場、裝置設施、人員(包括相關方人員)中能夠控制或使可加影響的因素,包括如下內容:

a )風險識別應考慮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狀態,以及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所造成的危害和環境影響;

b )八個方面:廢氣排放、廢水排放、雜訊、廢棄物、土地汙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對社群和其他相關影響。

c ) 七種型別: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為因素及其它因素。

d ) 考慮活動、產品或服務從開始到廢棄和處置的全過程,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作業場所內的設施。

4.1.3作業活動資訊的收集

對於每項作業活動,在進行危害辨識前要收集作業活動的相關資訊:

a )場站、裝置的設計資訊,裝置、設施之間的安全距離;考慮在評價期限內,已有措施的適用性和效果。

b )生產施工裝置、設施的運**況;

c )物料的物理形態、化學特性、物料要用手移動的距離和高度;

d )生活配套設施和應急設施與裝配;

e )生產過程中使用和產生的高溫、高壓、易燃、易爆、噪音、粉塵、有毒氣體等,以及有害氣體與主風向的關係;

f )員工的不良習慣、心態、健康狀況及其違章操作行為等;

g )自然條件中的氣象及其地質現象,如雷擊、暴雨、洪水、**等;

h ) 機動車在道路行使可能遇到的人員、路況、車況、氣候影響等

i )各項制度的有效性(人為因素違反管理要求)。

4.1.4 風險識別方法的選擇

風險識別以事故預防,控制和減少事故及汙染發生為指導思想,採用現場觀察、調查表、查閱記錄、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安全檢查表( scl )等方法,對涉及到的全部風險進行辨識。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項作業活動分解為幾個步驟,識別每一步驟中的危害及其程度。工作危害分析的步驟:

4.1.4 作業活動的選定與劃分

各單位負責識別本單位的作業活動,根據下列方法或下列方法的結合來識別和劃分作業過程:

a )按地理區域識別與劃分,如:

1 )地理環境,包括施工所在地地質特徵及周圍地區地形地貌、居民社群分布 ( 附圖 )

2 )社會環境,包括風俗人情、社會治安狀況、交通通訊狀況、醫療衛生條件、地方病及傳染病情況等;

3 )自然氣象,氣溫、濕度、風、雨、冰、霧總量及分布規律;

4 )水文和水質,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水渠和地下水;

5 )自然災害,包括氣候、地質災害等;

6 )可依託的搶險資源,包括消防、醫療急救等;

b ) 按平面布局識別與劃分,如:功能分割槽、危害的分布、安全距離等。

c ) 按工藝流程、裝置與裝置識別與劃分

1 )採油系統,包括:油氣、摻水總機關、分離器、計量房間、加熱爐、配水間、庫房、抽油機、採油樹等。

2 )輸油轉油系統,包括:罐區、化驗室、配電室、幫浦房、加熱爐、分離器、除砂器、加藥間、卸油場、發電機、換熱器等。

3 )注水系統, 包括:罐區、加熱爐、配電室、值班室、化驗室、幫浦房等。

4 )汙水系統,包括:罐區、化驗室、配電室、幫浦房、加藥間、沉砂池等。

d) 按生活和應急裝置設施識別與劃分,如:

1 )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和服務,包括:宿舍、食堂、飲用水、食品、娛樂活動等。

2 )消防、應急、急救、勞保、警示、防護、汙染防治設施等。

e) 按作業中的危害物件來識別與劃分

健康危害:毒物、雜訊、振動、輻射、高低溫、粉塵;

3 ) 管理制度:工時制度、女工保護、體力勞動強度、監督管理、許可制度、工作制度;

4 ) 環境汙染:相關作業生產的廢水、廢氣、廢油、廢渣、雜訊所造成的環境汙染。

f ) 有計畫的工作和臨時性的工作,包括:裝置、電器日常維修、水套爐點火、更換壓力表、吊裝作業、動火作業、進行有限空間作業、加盤根、手持電動工具使用等。

4.1.5 在進行危害識別時,應充分考慮可能發生的後果:

a )人身傷害、死亡(包括割傷、挫傷、擦傷、肢體損傷等);

b )疾病(如頭痛、呼吸困難、中毒、失明、**病、癌症、肢體不能正常動作等);

c )財產損失;

d )工作環境破壞;

e ) 水、空氣、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汙染;

f )資源消耗。

4.1.6 風險識別的步驟

a ) 各隊站按上述要求對各項作業活動每一步驟中能夠控制或可使加影響、已經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填寫各類風險識別表,制定削減措施,填寫本單位的《危害和環境因素清單》報作業區確認,由作業區彙總成本單位《危害和環境因素清單》,再報質量安全環保科進行確認,彙總時應注意合併同類項。

b ) 廠機關各部門和作業區機關辦公活動中的風險由各部門和作業區組織識別,填寫《危害和環境因素清單》報質量安全環保科確認並儲存。

c ) 各部門和單位應鼓勵各級員工參與風險識別活動。

4.2 風險評價的依據與判別準則

4.2.1 質量安全環保科負責收集並建立下列評價依據與判別準則:

a ) 相關法律、法規、標準,體系檔案、以及合同、協議等要求;

b ) 上級主管部門和顧客有關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能源、資源使用等要求;

c ) 危害和環境影響的規模、程度、發生頻率、控制現狀;

d ) 本廠實際狀況(技術、資金、能力)以及各相關方利益。

4.2.2 質量安全環保科在收集上述資料的基礎上,確定危害和影響分級打分表,報管理者代表審批後實施。

4.3 風險評價

用是非判斷法、矩陣法和打分法相結合的辦法來確定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風險,對所有識別出來的風險先用是非判斷法來直接判斷,被判為「非」的危害因素再用矩陣法評價、環境因素再用打分法評價。

4.3.1 是非判斷法——適用於各類風險

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判定依據,滿足其中任何一條則視為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危害因素:

a )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行為;

b )直接可以觀察到可能導致事故的危險且無控制措施(如洩露、火災、**等);

c )曾經發生過事故仍未採取有效控制措施;

分數人員**程度

財產損失

停工時間

對聲譽的影響

死亡終身殘廢

喪失勞動能力

8 萬元

30 天

引起國內公眾的反應;持續不斷的指責,國家級**的大量負面報道。

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職業病慢性病

住院**

3 萬元

10 天

引起整個區域公眾的關注;大量的指責,當地**大量的反面報道;國內**負面報道,當地或地區或國家政策的可能限制措施。

需要去醫院**,但不需住院

1 萬元

1 天一些當地公眾表示關注,受到一些指責;一些**有報道和政治上的重視

皮外傷短時間身體不適

小於 1 萬元

半天公眾對事件有反應,但是沒有表示關注

沒有受傷

無沒有誤時

沒有公眾反應

d )緊急狀態下的危害和環境因素;

e ) 國家重點控制的危險化學品、危險廢棄物的處置;

f ) 在能源消耗方面依據經營要求直接判定其中重大環境因素。

g )相關方有合理的抱怨等。

4.3.2 矩陣法——適用於判為「非」者危害因素的評價分級

按風險矩陣圖法對危害因素進行評價, 風險評價的結果可分為以下三種:可容許的危害因素( r=l*s=1~ 5 );一般危害因素 ( r=l*s=6~14 );重大危害因素( r=l*s=15~ 25 )。

注意: r 值的界限值, l 和 s 定義不是一成不變的,可由質量安全環保科組依據企業情況加以界定,報管理者代表重新審批。

評估危害後果的嚴重性( s )

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l )

分數偏差發生頻率

安全檢查

操作規程

員工勝任程度

意識、技能、經驗)

防範、控制措施

每天發生,經常

從來沒有檢查

沒有操作規程

不勝任(無任何培訓、意訓不夠、缺乏經驗)

無任何防範或控制措施

每月發生

偶爾檢查或大檢查

有,但只是偶爾執行

不夠勝任

防範、控制措施不完善

每季度發生

月檢有操作規程,只是部分執行

一般勝任

有,但沒有完全使用(如個人防護用品)

每年發生

周檢有、但偶爾不執行

勝任,但偶然出差錯

有,偶爾失去作用或出差錯

偶爾或一年以上發生

日檢 有操作規程,而且嚴格執行

高度勝任(培訓充分,經驗豐富,意識強)

有效防範控制措施。

風險評估表

嚴重性可能性

裝置風險評價與控制措施

逐一分析全部裝置,找出所有的直接危險因素和間接危險因素,列出危險危害因素一覽表。根據經驗,表1列出重點危險裝置的危險因素。表1重點危險裝置的危險因素 4 常用風險評價方法在地下礦山機電裝置中的應用 借助其他行業評價方法和理論,本礦裝置風險評價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安全檢查表法。國家一直沒有放鬆對礦山安...

受限空間風險評價控制措施

受限空間作業必須辦理 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後,方可進行作業,具體如下 一 落實各類人員的安全職責 1 作業負責人的職責 對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負全面責任。在受限空間作業環境 作業方案和防護設施及用品達到安全要求後,可安排人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在受限空間及其附近發生異常情況時,應停止作業。...

工程安全風險識別及安全風險應對控制措施

序號施工內容 危害分析 預防措施及處理措施 危化品危害 1 酸鹼灼傷 2 高溫燙傷 1 嚴格辦理交出手續,確保物料安全隔離 2 施工人員勞保用品穿戴整齊。3 酸鹼作業時必須佩戴防護面具或穿防酸服。4 如有灼傷,大量清水沖洗 20分鐘,然後送醫院處理。化學氣體 1 吸入性傷害 1 吸入氣體者立即脫離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