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知行合一的考核模式探索

2023-02-04 15:48:04 字數 902 閱讀 9737

作者:肖平容

**:《經濟研究導刊》2023年第30期

摘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將思想道德修養的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行為規範並踐行到實際社會生活中,直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達到知行的高度合一。因此,該門課程必須採用實踐性與操作性較強的考核模式,堅持考核內容的綜合性,考核主體的多元性與考核時間的動態性,有效地引導大學生知行統一地進行自我道德修養,增強該課程的教學實效。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考核;知行合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0-0288-02

一、《修養》課的知與行

知與行是中國哲學中貫穿於認識論的一對重要範疇。「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1]。思想道德教育過程必然伴隨著心理活動過程,即知、情、意、行,《修養》課的「知」,主要指人的思想道德認識與意念,該課程重點講授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理想、道德、人格、情感、意志、法律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要求學生形成一種正確的認識。

知,既關注人的認知,也關注良知,即知道善與惡、榮與恥。行的本意是道路,後引申為行動和踐履。思想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道德行為是衡量道德的最終指標,即道德理論知識的獲得和積累只是為學生的道德實踐提供了理論基礎,但尚未實現道德價值;只有運用已經內化的道德規範來指導道德實踐行為,昇華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價值,才能使道德具有真正的人生意義[2]。

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是一致的,強調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易導致理論與實踐分立,強調學以致用,知行合一[3],身體力行。

二、《修養》課考試知與行的脫節

目前,中國很多高校的《修養》課考核成績堅持以期末捲麵成績為主、平時成績為輔的模式,當然具體操作略有差異。這種考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該課程的完善和發展,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其積極作用是不可否認的。然而,乙個很明顯的弱點是,這種考核模式沒有很好地突現出該課程的實踐性特點[4]。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學過思修第一章後的一些感悟和想法 在自己預習第一章的時候,看到第一章的名字叫 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 心中第一反應就是 這又是思想政治課的慣用套路,又是陳詞濫調毫無新意,和小學的思想品德課一樣,灌輸一些所謂正確的價值觀,讀起來生硬晦澀 離我們現實的學習生活太遙遠了,感覺盡是一些空話套話,對學習的...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 德育教研室 二零一零年九月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課程標準 一 課程性質與任務 一 課程性質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課程是各專業公共基礎課,是教育部規定的高等學校學生必修的課程。其基本內容和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是 綜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從當代大學生面臨和關心的實際問題出發,...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訓練手冊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實踐訓練手冊 系部班級 組名組長 使用說明 本手冊為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實踐教學輔導和評價用書。團隊協作是本課程的主要教學組織形式。開學初,每個班級進行團隊組建,分5 6組,每個小組成員不超過8人,推選小組長1名,本手冊為小組長保管,可以指定某個小組成員記錄。本手冊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