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

2023-01-31 07:36:06 字數 3092 閱讀 326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先秦歷史散文《左傳》,本篇所記述的是**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若累卵。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盟散約毀,兩支人馬自動撤離的故事 。

2、大綱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燭之武退秦師》是新編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

單元話題是「昨日的戰爭」,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由教到不教」,這是乙個關鍵所在。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了解《左傳》有關知識,解決幾個生字,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c情感與態度目標: 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維護****的愛國主義精神。

4.教學重點:誦讀複述課文,背誦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5、教學難點:燭之武高超的說辭藝術

二、說教法

語文教學應重視整體教學,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據此,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法等。主要採用誦讀的方法,使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同時通過質疑激趣,讓學生在興趣中討論,**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句。

三、說學法

新教學大綱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

因此採用預習法、討論法、**法等

四、教學設計

(一)預習設計

1、並結合書下注釋了解《左傳》。

2、了解本課歷史背景。

3、通讀全文,注意揣摩語意、語氣,了解詞語的意義、用法。

4、分析燭之武這一形象,他是如何說退秦師的?

5、通過本文體會《左傳》語言特點。

(二)教學過程

1.匯入:有人說「口才,電腦,英語,駕駛」是當今青年必須掌握的四門技術,其中口才被排到第一位,由此可見口才在今天同樣非常重要。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乙個人怎樣憑三寸不爛之捨就使強大的軍隊退卻的故事,請看《燭之武退秦師》

2.設計四個大問題串連全文

①燭之武在什麼情況下「退秦師」的?(討論)

由此問題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戰爭的原因:三點。

②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第二段對表現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學生討論)

此段為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③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師的?

燭之武的說辭共125個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可分為五層:(學生討論,理解內容,分出層次)

1)站在秦國立場上,博得秦伯好感,為進一步說服秦伯提供可能。

2)說明亡鄭利晉,保鄭利秦,動搖秦亡鄭信心。

3)進一步利益**,使秦舍弊求利,放棄原有做法。

4)再以歷史上晉對秦的背叛,離間**聯盟。

5)從歷史說到將來,指出晉的貪婪將威脅到秦的發展。

總之,在短短的百餘字內,燭之武站在秦的立場上,替秦分析圍鄭的利弊,層層深入,句句擊中要害,又句句打動秦伯,使秦國最終撤去了包圍,保全了鄭國。整個說辭充分表現出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④秦伯退師後,晉文公表現如何?(提問--討論)

此問引出文章的最後一段,這段對事件結果的交代,也順便表現了晉文公隱忍不發、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在盟友變敵友的情況下,晉文公並沒有感情衝動,而是表現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正是晉文公日後終成霸業的根本原因。

3、討論總結,認識昇華

①文章對「退秦師」的前因後果,只作簡略交代,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請總結燭之武的形象。

燭之武是這篇課文的中心人物,雖然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辯卻早已聞名鄭國。所以,在國難當頭,鄭國君臣一籌莫展的時候,佚之狐推薦了他。他的一番牢騷,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

鄭伯的自責,更重要的是,燭之武深明大義和捍衛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滿,增強了了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之後,他胸有成竹,對**的關係和矛盾瞭如指掌,隻字不提鄭國的利益,似乎處處為秦國著想,因而能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說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左傳》就是這樣通過正面和側面,用精彩的語言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②《左傳》以敘事為主,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在本文中就有所體現。請學生體會(討論,提問)。

「文似看山不喜平」,這篇文章充滿了波瀾,顯得生動活潑。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出使敵營,力挽狂瀾,誰知他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使鄭國的希望又趨於渺茫。

鄭伯的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

4、延伸拓展:某同學中午休息時間在宿舍洗衣服,請勸阻。

5、小結:

本文是一篇記述古人辭令的散文。鄭國被晉、泰兩個大國的軍隊所包圍,國家危在旦夕,燭之武奉命說退秦軍。他善於利用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一番說辭,說服了秦君。

撤出圍鄭的軍隊,並派兵助鄭國防守,致使晉軍不得已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這篇文章,讚揚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臨危受命,不避險阻,隻身去說服秦君,維護了****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鬥爭的複雜性。

6、作業: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那個同學改寫的好,明天請他當導演。

五、板書設計(略)

以下文字僅用於測試排版效果, 請使用時刪除!

冬是清寒的。站在有風的地方,悄然回首,看見來時的路。一路有花的嬌豔,有草的青蔥,有樹的挺拔,有鳥的鳴叫。抬起頭,天空藍的清澈。風起時,有笑顏。

冬,是寂寞的。萬物都歸於沉靜中,孕育著來年的昌盛。隱忍才是最有力的,也因此,寂寞的冬天給人以太多的幻想與渴望。

會去渴望溫暖的一爐壁火,也會想要乙個溫暖的懷抱。圍爐煮雪,相擁著取暖。

習慣了把心情種在寂寞裡過冬,深耕一隴陌上的花開。等待著,下一季的盛景。不會忘記冬的情懷,聖誕節的鐘聲會敲響,冬有自己的輝煌。

靜靜的寫下一首小詩,待到花開時,扦插在那枝頭,為冬吟。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燭之武退秦師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主要學習的是古代記敘散文,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 由教到不教 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這是乙個關鍵...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

二 教法與學法 一 教師教法 葉聖陶說 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由於語言文字上的障礙,文言文的教學很容易陷入詞語解釋 文言翻譯的壕溝,學生常常感到味同嚼蠟,學得昏昏欲睡。為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樹立文言文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 自主 合作 的學習能力,語文教學應重視整體教學...

高中語文說課稿 燭之武退秦師

三 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倡導 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 朗讀法和參照註解勾畫圈點法,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四 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用2個課時,按以下4個環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