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三則

2023-01-30 05:15:02 字數 1321 閱讀 1656

(二)《論語·衛靈公》(四則之1、2則)

目標定向:

1.聆聽聖賢關於做人處事的教誨,做乙個有道德修養的人。

2.用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來教育培養學生 「仁愛孝悌」、「重義輕利」、「謙和禮讓」、「真誠守信」等各方面的美德。

3.結合時代的需要,培養學生道德素質;提高學生道德修養,完善學生個性和人格。

教學方法:

採用自學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討、實踐鍛鍊等生動多樣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入境生趣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由於孔子對現實人生和社會生活有很深刻的認識,《論語》中頗多言簡意賅、富含哲理性和啟發性的語句。它對很多文化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很喜歡《論語》,曾經借用《論語》中「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句話給他的女兒們取名為李敏、李訥希望她們成為少說空話,多做實事的人。

二、朗讀選文,自學生疑

1、子曰:「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通「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三、理解文意,學習釋疑

1、孔子說:可以跟他交談而不跟他交談,這是失去了可以交談的人。不可以跟他交談而跟他交談,這是浪費言詞。明智的人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型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2、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四、師生交流,點難撥疑

「殺身成仁」被近現代以來某些人加以解釋和利用後,似乎已經成了貶義詞。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呢?

其實,我們認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說的這段話,主要談了他的生死觀是以「仁」為最高原則的。生命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十分寶貴的,但還有比生命更可寶貴的,那就是「仁」。「殺身成仁」,就是要人們在生死關頭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自古以來,它激勵著多少仁人志士為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五、共同研討,反思學習

重仁義是儒家的重要思想。這關係到個人的修養以及對生命價值的看法。當生與義矛盾時,孟子也說要「捨生取義」,對「殺身成仁」你是怎樣看的?

六、引導實踐,修養身心

你能做到「不失人嗎」?

從人生經驗中知道,朋友之間這樣,在家庭中親人之間也是這樣,正在對方不如意的時候,去提出問題來談,談了也是白談,這是時機不對。所以,人與人之間,說話真難。學校裡同學之間相處,經常會碰到這種事情。

你能做到不失言嗎?

論語十則小結

教學目標 1 理解 鞏固 掌握本課的重點字詞的解釋及重點句子的翻譯。2 理清文中所學哪些是學習方法 學習態度 修身做人。3 端正學習態度,學習古人的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修養。教學方法 學生合作,講練結合。一,考考自己 孔子是西元前5世紀 國人,我國 時期,孔子名 字 西元前6世紀著名的 家 家 家,...

論語十則默寫

1.論語 中孔子論述學習與思考的辨證關係的句子是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3.論語 中強調學習要有謙虛求實的態度的句子是 4.論語 中告訴我們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鑑別人短處的句子是 5.闡述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應當採取的正確的態度是 6.孔子提倡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

《論語八則》教學案例

諸城市枳溝初中張年娟 在七年級上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教授第五單元時,單元後面的誦讀欣賞是 論語八則 對於剛公升入初中的學生而言,論語八則 對他們意義非凡。因為他們從中不但可以學到文言文的一般常識,而且可以掌握文言重點實虛詞的用法,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從中學到很多生活和學習中的做人的道理。它需要學生在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