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咚鏘》教學反思

2023-01-29 13:48:08 字數 1086 閱讀 2067

歌曲《龍咚鏘》是一首具有中國特色的兒童過年歌曲,節奏、旋律、歌詞多次重複,使歌曲顯得簡單通俗,加上歌聲與鑼鼓聲的交替,使過年的氣氛更加的熱烈、歡快,抒發了小朋友敲鑼打鼓慶新年的歡樂心情。現在的新課程標準極力強調:「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組織教學活動。

我想:只有學生有興趣,他們才會樂於參與學習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了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努力:

如一開始匯入部分欣賞《舟山鑼鼓》,在學生談完感受後,老師再對舟山的傳統節目加以介紹,學生了解了舟山的民間文化,接著在學習三種打擊樂時,我通過孩子們喜歡的「猜謎」遊戲,貼近兒童化的語言等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探索發現奏法,通過由淺入深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了「龍咚鏘」聲音的組成,指導全體學生通過「拍手、拍桌子、打鉛筆盒」等方式掌握了重點。在後面為歌曲伴奏時就顯得輕鬆了。歌曲教學中補充介紹了「過年的來歷」,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我想:這些都是孩子感興趣的,而且像小故事的穿插,除了激趣,對本課內容也是進行了知識的拓展、延伸。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僅僅圍繞「龍咚鏘」展開。但每一環節的教學安排目的又各不同:欣賞《舟山鑼鼓》重在了解舟山的民間文化激發興趣。

而介紹打擊樂又重在認識樂器、掌握奏姿、探索奏法,解決重點。《春節序曲》重在渲染過年的氣氛。《龍咚鏘》又重在實踐,最

第1頁/共2頁

後環節《龍咚鏘》再次出現,首尾呼應。教學語言的設計也緊密的與「鑼鼓」相關。

在學習三種打擊樂時體現得較多。如,在解決重點時,讓學生通過敲鼓、聽鼓聲、模仿鼓聲,及讓學生在鼓上敲出不同的節奏,探索發現「龍咚龍咚」是鼓發出的聲音。「鏘」聲讓學生通過看書找到了答案,這比老師直接告訴他會更有效。

在明白了這一點後,讓其他沒有樂器的學生,通過自己的身體樂器來模仿三種打擊樂,解決了為歌曲伴奏的難點。這次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學時間不夠。原來一課時能完成的,現在需要兩課時。但沒有充分的時間,學生是不可能有深入的感悟和理解。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教學時間的均勻分配。在創編等活動中應抓有特點的例子進行教學,這樣既達到原來的要求,又節省了時間。

二是參與發言的學生面還不夠廣。有些學生可以在下面很好的完成教師的要求,卻不敢上前表演、展示。這需要平時在教學中多抽出一定的時間和過程來改變。

第2頁/共2頁

《變色龍》教學反思

三 教學效果呈現 1 預習到位,人物形象地扮演栩栩如生,人物畫像生動鮮活。分角色朗讀是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最為滿意的乙個環節。首先,學生預習仔細,利用所學的批註法來閱讀課文,對主人公的性格把握比較到位 其次踴躍舉手,進行任務扮演,完全失卻初三學生忸怩的常態,還教育以本真 再次,所扮演的角色,生動鮮活,...

黃永龍教學反思

2 學生動手活動中一定要讓學生觀察到生動形象的數學現象,並形成嚴密的推理過程。1 從現實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和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簡化複雜問題。如數學第四單元 年 月 日 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平年和閏年有大部分同學容易混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自然也願意去了解,以很高的熱情去學習。從而讓學生真正理解有用...

變色龍教學反思等

同學們,在介紹一種小動物的時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你看看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啊?滲透觀察順序 全身頭身軀 在介紹它身體的某乙個部位時,也緊緊扣住了它的特點 身體的顏色 嘴巴的形狀等等 3 是啊!看著這變色龍,真可以用第一部分中的乙個字概括,板書 怪 4 朗讀體會 捕食 1 指名學生朗讀1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