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學過程分析

2023-01-29 11:09:03 字數 2830 閱讀 9404

一、匯入新課

上週,詩人杜甫帶我們遊歷了雄偉的泰山和兵荒馬亂的長安城,今天他還會帶我們到乙個叫石壕村的地方,那裡雖沒有什麼名勝古蹟,但是卻發生了一幕人間悲劇。現在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到石壕村看看。

板書課題

二、簡介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從此走向衰落。759年,唐軍在鄴城大敗,數十萬人死傷殆盡,唐軍退守河陽,到處抓人補充兵源。此時,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迫離開洛陽,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回到華州(並配以詩人入蜀前的經歷示意圖)。

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徵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到的都是別家出征時的哭聲。著名的「三吏」、「三別」就是根據這番經歷寫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構思巧妙、情節生動而流傳最廣。

三、準確朗讀詩歌、檢查預習

1、「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2、誦讀。 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提示是古體詩,應注意停頓、節奏、語調)

(1)、學生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2)、聽讀課文錄音。

(3)、選一學生讀,師生點評。

(4)、全班齊讀。

3、檢查預習、感知詩意。

1)給「逾」、「鄴」、「戍」、「嫗」、「咽」等字注音。

2)解釋字詞的意思。(學生搶答) 投:投宿逾:

越過一何:多麼附書至:捎信回來新:

最近戍:防守已:停止猶得:

還能夠絕:沒有了幽咽:形容低微、斷續的哭聲

3)學生質疑字、詞、句的意思。

四、疏通詩意,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發揮聯想和想像,再現詩中的情節。

指名學生口述浮現在腦海中的畫面,其他同學補充,共同豐富畫面、情節。

2.理清情節發展脈絡。

(1)提問: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理清故事情節。

明確:這是一首敘事詩,其主體部分是老婦人的「致詞」。詩的前四句寫「致詞」的由來,也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最後四句是結局和尾聲,暗示老婦已被抓走。

老婦致詞又可分為兩層:5~16句老婦人敘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婦人主動請求從軍。

開端(1-4) 「致詞」的由來

發展(5-16) 老婦苦敘不幸

高潮(17-20)老婦自請應役

尾聲(21-24)作別老翁

(2)提問:詩中有幾個人物形象?他們各有什麼特點?

學生明確:老嫗、石壕吏。老婦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動從軍,有敢於承擔苦難的精神。石壕吏開頭出現,中間便隱入幕後,「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態度蠻橫,兇暴無比

五、 分析鑑賞:

1. 「有吏夜捉人」 為什麼要特地點明差役捉人是在夜裡?

明確: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生,人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們已經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同時,詩人是「暮」投石壕村的,從「暮」到「夜」,已過了幾個小時,這時當然已經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發展,他沒有參與其間,而是隔門聽出來的。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裡生髮出來。

2.「吏呼一何怒,啼一何苦」兩句形成鮮明對比?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呼——啼,怒——苦,形成強烈的對比;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的蠻橫氣勢,為老婦以下的致詞製造悲憤的氣氛。

3.「聽婦前致詞」是誰在聽?

明確:是詩人在聽。

4.老婦的含淚「致詞」,從哪些方面對「安史之亂」給人民遭受的苦難作了側面的揭露?找出有關語句並作分析。

明確:「三男鄴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徵,說明唐軍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見戰爭之慘烈。

「出入無完裙」——寡媳衣不蔽體,可見家境困難,也反映了戰爭破壞之嚴重。

5.老婦自請服役,差役是否大發慈悲放過老婦了呢?請從書中找依據。

明確:從「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中的「獨」字,知道老婦已被捉走。

6.「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詩中未寫泣者是誰,我們能推知是誰嗎?

明確:從「獨與老翁別」中知道老婦已被捉走.老翁已經歸家,那麼那位吞聲飲泣,不敢放聲痛哭的,自然是給孩子餵奶的年輕寡婦了。

7.歸納詩歌的主題。

—夜之間.這個不幸的家庭又遭受一次沉重的打擊。這是多麼悲慘的現實啊!作者敘述這個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

明確:表達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的深切同情。

齊讀並背誦全文。

六、拓展延伸

1、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以老婦、老翁或石壕吏的視角複述故事,填補人物的心理活動。

2、分析討論:有人說:《石壕吏》中老婦的「致詞」全都是吏步步緊逼出來的。你同意這個說法嗎?為什麼?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這首詩寫的是乙個真實的故事,情節其實並不簡單,但詩人只用120個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情節發展的全過程,精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歸功於詩人巧妙獨特的構思。

從詩題上看,主要人物應是差吏,但詩人對他用了暗寫,一出現只用「吏呼一何怒」來點出他的威勢,此後就讓他轉入「幕後」。對老婦則用明寫,把她所說的話寫成一篇「抒情獨白」。仔細品味,就會發現老婦的話句句都是差吏逼出來的。

情節中可能隱去了吏的「怒」「呼」。差吏一進門就問「汝家有男丁否」,老婦答曰「三男鄴城戍……」;再問「尚有他人否」,答曰:「室中更無人……」;最後差吏仍逼著要人不已,老婦只好「請從吏夜歸」。

總之,差吏的「怒」「呼」貫穿在老婦陳情的全過程中,其兇橫殘暴不言而喻。

七 、作業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注意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發揮合理想像來刻畫他們各自的肖像、動作、語言及神態,運用記敘、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

板書設計:

石壕吏吏: 呼怒(咆哮如雷)

戰爭慘烈

婦: 啼苦(悲傷淒苦) 家境困難

自請服役

石壕吏教學反思

抱倫學校 黃淑玲 石壕吏 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是出自我國詩聖杜甫之手的一首著名詩篇,本文內容反映了官吏的橫暴,人民的苦難。本文雖年代久遠,卻情節生動。在課前,我安排班中作文能力較強的學生根據詩文內容,在不違反課文原意的基礎上,進行劇本編寫。在此基礎之上,安排表演能力較強的幾位同學扮演劇中人物...

《石壕吏》教案

課題備課人 石壕吏興義市第八中學王紅芸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 石壕吏 的背景,能準確 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詩 教學目的 歌 把握 石壕吏 的思想內容與作者情感。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課文朗讀 模擬對話 片段來體味 石壕吏 的思想內容及作者的情感,並了解 藏問於答 的巧妙手法 ...

石壕吏導學案

天卉中學八年級神童班語文導學案 公元758年,為平息安 安祿山 史 史思明 之亂,郭子儀 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率兵20萬圍攻安慶緒 安祿山的兒子 所佔的鄴郡 現在河南安陽 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於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唐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生逆轉.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郭子儀等退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