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優化課堂教學結束技能的相關心理問題

2023-01-28 21:12:05 字數 4353 閱讀 8701

[摘要]課堂教學結束技能是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課堂教學結束技能優化過程中,教師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學會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狀態,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調整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對學生學習心理規律的認識能力,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關鍵詞]優化課堂教學結束技能心理問題當代認知心理學家把學生對教學結論的認識心領神會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由於課堂教學臨近結束時,學生的注意力處於疲憊狀態,要在課堂結束時實現這一課堂的總體教學目標,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尋找思維的興奮點,用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點燃學生的思想火花。

使學生由注意力的疲憊狀態轉向興奮狀態,激起學生向更高、更新的知識領域探索。要實現這一任務,需要認真思考有關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結束技能的一系列問題。一、教師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束技能的前提課堂教學的難點之一在於,教師面對智商、思維、成績等差異很大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變化多端。

教師的責任在於設法使每一位學生個體都能接受他的思想感情和結束方式,否則課堂教學就意味著失敗。為此,教師必須有紮實的教育理論基礎知識,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有較高的心理素養。只有這樣,教師的課堂結尾才算是成功的,其結尾才能達到藝術的境界。

課堂教學結束,教學任務圓滿完成時,教師往往有一種滿足、欣慰、愉快的心理體驗。這時,教師往往思維敏捷,情緒飽滿,充滿自信和成功感。這有利於教師進一步開放課堂,將有限變為無限,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學會把飽滿的情緒、活躍的思維用富有說服力和充滿感情的語言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使學生在強有力的科學結論和心理共鳴的情感氛圍中享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覺得時間雖盡但意無窮,為後繼學習奠定堅實的認知基礎和情感鋪墊。

如果課堂的教學目的沒有達到,教師要沉得住氣,冷靜而又迅速地分析原因,靈活地調整教學計畫、教學進度、教學目標,務實、耐心地為學生之後的學習重新鋪墊,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激發他們新的學習興趣,尋找新知與舊知間的橋梁,繼續保持學習的激情和注意力。教師的失敗情緒對於迷惘的學生來說,會引起學生的過度焦慮,而過度的焦慮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消失殆盡,使學生產生自卑感,甚至會損傷學生自尊心的核心。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感到教學的失敗、目的沒達到,往往都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焦慮情緒,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

因此,教師一定要學會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以自己的積極情緒感染學生的情緒,在較為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對預定的目標退而求其次,以退為進。一切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教材的難度和學生遇到的實際困難而適當調整教學計畫。此外,教學結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教師是否經常進行有準備的工作。

上課之前,老師應當周密思考結束時所需要的材料,要精心地進行準備,不能匆促而就。一般說來,結尾之前的準備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構思導語。

思考導語的主題,提出問題和中心,考慮闡述的風格以及結構形式。第二階段,制定內容。這是一項多方面的工作,它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具體制定結尾的內容和形式。

第三階段,具體表演。這就是教學效果檢驗,老師在講台上上課,其生動、中肯的語言,配上恰當的動作,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心理,增加學生興趣,活躍學生思維,使課堂教學的結尾進入最佳態勢,實現課堂教學目標。二、。

在教學結束時,有的學生常常不管老師結束時如何生動地教學,也提不起興趣;而有的學生卻相反,即使在很困難的條件下,也會主動地去學習。在教學結束時,要從學生的心理特徵出發,注意學生在教學結束時的心理狀態。學生經過課堂的初始階段和中間階段學習後,心理狀態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學生懂得了所學內容,心理特點的突出表現是心態愉悅、心理滿足;一種是未懂所學的內容,心中仍處於迷惘狀態,其心態惆悵、心理不滿。在教學結束的環節,知識點學懂了的學生,心裡容易產生滿足感,有心領神會的愉悅感,但同時又存在淡化興趣、抑制深入思維的消極心理。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教學結束時教師應通過綜合貫通的方式,將縱向的、橫向的知識點聯結成有機的系統,使學生進一步知道知識是怎樣關聯的。

同時,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將所學知識向更高的層次提公升,向更新的領域拓展,從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既能保持積極的心理,又能防止消極的心理,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目標。對課堂知識點不甚理解,甚至仍處於迷惘狀態的學生,教師也要在結束時考慮如何滿足他們的需要,必要時還可調整教學計畫。

如果僅因教學時間快要結束而倉促結尾,以顯示課堂教學表面上的完整性,那麼,再精心設計的教學結尾也是徒勞的。因為學生不具備相應的認知結構,任何教學都是無意義的。教學結束階段,對於學生來說,仍是學習的重要環節。

如果新的學習任務不能同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存在清楚繼承關係,那麼新獲得的意義就沒有可固定的心理支點,那麼學生會很快遺忘所學知識,陷入迷惘狀態。在有意義的學習中,學生認知結構中必須要有可以用來同化新知識的、起固定作用的原有結構,否則,學習將是機械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定要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以學定教,重新調整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根據教學過程的實際情況生成新的、靈活的、富有實效的教學目標。

三、教師學會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徵進行教學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束技能的條件遵循學生心理的一般特徵,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心領神會,這是所有教師追求的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需要精心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步驟,而學生也要具備相應的心理基礎。在課堂教學結尾時,教師應根據學生主體的要求,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上,恰當地歸納、延伸教學內容,打破學生已有的心理平衡。

幫助學生在追求新的平衡過程中,不斷內化、同化新知,改造原有的認知結構,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同時,教師要學會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徵進行有的放矢地教學,但又不拘泥於其心理特徵。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學結束時,教師的語言表達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徵選用適當的速度、停頓、語調,還要學會用不同的形式收尾。比如,對外向型性格的學生提問時,宜用直敘性語言和開朗親切的語調;對內向型學生提問時,宜用引發性語言和委婉的語調。其次,課堂教學結束時,在遵循學生心理特徵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適度打破心理平衡,破壞學生的滿足心理,造成認識心理的「缺陷」狀態。

根據格式塔心理學理論,我們知道,這會給學生造成一種心理壓強,這種心理壓強一般稱為完形壓強。所謂完形壓強,是指這樣一種情況,當人**乙個不規則、不完滿的形狀時,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張力。這種內在的張力會促使人的大腦緊張地活動,從而填補「缺陷」,努力使之成為完滿的狀態,從而達到內心的平衡。

四、。學生在課堂教學結束階段的學習,從方式上看,基本上還是發現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所謂發現式學習,是指學生在體會本節課所學內容時有所省悟、有所發現,獲得了教材和教師給予的資訊,甚至獲得了超越教師和教材範圍的資訊。

得到了某種經驗,改變了原有的一些心理認知結構,有相應的行為變化。然而,學生的發現過程以及方法需要教師的適時啟發才能獲得,教師負有啟發學生發現問題的職責。所謂接受式學習,是指教師結合自己的體驗,將書中的經驗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其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經驗,學生所學的內容以某種定論或確定的形式通過教師的傳授而獲得。

美國當代認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把接受式學習分為有意義接受學習和無意義接受學習(機械接受學習),有意義學習並不是乙個被動學習過程,而是乙個目前學習內容與原有認知結構相互作用的過程,即新知識被已有認知同化的過程。他認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啟發作用尤其重要。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歸納、總結,運用課堂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知識與能力、思想與情感方面獲得提高與滿足感。

五、教師學會認識學生的心理規律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束技能的關鍵科學認識學生的心理規律和個性心理特徵,這有助於教師運用恰當的課堂教學結束技能。學生聚精會神,點頭微笑,這說明學生注意力集中,他們對教師的結束已經接受,這時老師就要把所講的難點、重點、關鍵點複述和總結清楚。當學生交頭接耳、緊鎖雙眉,這就說明教師的結束語言不為學生接受,這時,教師可根據反饋資訊,及時調控、變換形式,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

如果學生東張西望,思想根本不在課堂上,那就說明教師的結束方法十分乏味,這時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個性心理特徵,變化結束形式,把學生的思想拉回來,創造最佳的學習狀態。記憶心理學關於「近因效應」的研究表明,「近時」的因素是影響保持的重要變數。記憶的「位置系列效應」指出,靠近結束部分的學習內容,在記憶上產生「親近效應」,越是親近學習靠後的內容,記憶越好,越難遺忘。

艾賓浩斯的遺忘理論也告訴我們:「當對知識開始保持時,遺忘也就開始了。記憶的心理規律是『先快後慢』。

」根據這些規律,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應強調必須熟記的重點知識,採用複述、歸納、總結、提煉等方法進行鞏固,達到鞏固知識和引舊探新的目的。同時,布置鞏固性作業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要優化課堂教學結束技能,教師需要把有關學生學習心理的原理和原則運用於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結束技能自身的規律和原則。

認真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徵,根據不同的特徵,採用不同的結束策略,使學生心理得到正常健康的發展,這樣才能把課堂教學的結束變成一種藝術,從而更好地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參考文獻][1]馮紹群.行為心理學[m].

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8.[2]王珠英.

問題行為——小學課堂教學微觀技術叢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原理的實踐應用[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張大均.教學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伍新春.

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優化課堂教學

摘要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怎樣才能成為乙個合格的教師。把心貼近每乙個學生,把授業給每乙個學生,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挑戰自我 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關鍵詞 學習 探索 經驗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怎樣才能成為乙個合格的教師,在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我,是要好好學習和探索的,在這一年裡,經過...

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指導

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指導 心得體會 教師 董浩 為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按照學校的安排部署,我認真學習了 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指導 一書,從中我得到了一些體會和感悟,教師技能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技能。它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教與學的有關知識和經驗,為促進學生的學習,實現目標而採取的教學行為方式。教學技能是表...

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 方阿山 新課程 中旬 2012年第05期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我們應瞄準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深入開展教育科研,把課堂教學帶入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境界。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了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 組織者 指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