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與機械》單元教學反思

2023-01-28 21:09:04 字數 2781 閱讀 6994

單元起始課要注重學生的前概念

在《工具與機械》單元的起始課是「使用工具」。對於科學教學中的每一課起始課都在知識上比較簡單,也相對的內容比較零散。但是起始課有它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前概念。

在「使用工具」這節課中,我選擇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的方式來整理自己的前概念。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在科學檔案袋上完成以下的**:

大多數小組都可以寫出30個以上的工具。

小組完成頭腦風暴後,根據每個小組寫的數量作為評選標準,把他們寫個工具任意選擇兩個填寫到黑板老師畫好的**內。填寫完後,讓學生發現這麼多種的工具用處卻不相同,以此總結出工具的重要作用。

最後,教師拿出定有不同釘子的木板,讓學生分析可以用哪些工具把釘子起出來,以此檢驗學生的工具應用能力也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在八個班級上完了這節課後,我進行了乙個遞進性的反思,因為每個班級的教學設計都有所區別,可以說教學活動是在我不斷的改進下開展的。而不斷改進的過程也使教學效果更加突出。

科學要嚴謹

在「槓桿的科學」一課中,我更多的考慮是科學的嚴謹性的問題。所以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再三的思考,盡量不要有什麼漏洞。

在匯入環節,我設計了這樣的模擬情境:我們正在進行滅鼠工作,但是在學校操場上有乙個很重的大石頭的下面有乙個老鼠洞,我們要向洞下面投藥。但是,操場上只有你乙個人,你的手裡還有乙個木棒,你能想到什麼辦法搬起大石頭,完成工作。

然後,我們利用桌子模擬大石頭,同學們各抒己見,模擬操作。最後,利用槓桿原理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以此引入了教學新課內容。

通過匯入,大家普遍認同了槓桿省力的這一作用。這時,教師在模擬實驗(用木棍撬桌子)中動了些小手腳(把支點移到用力點附近),再讓同學去撬這個桌子,結果同學用了很大的力氣也沒有撬起來。以此讓學生發現槓桿費力了,主要原因是因為支點的移動。

然後,在講解完槓桿尺的應用方法後,讓學生分組利用槓桿尺進行更加詳細的認識和嚴謹的實驗。結合科學書第六頁的**進行實驗記錄。

本節課可以說是比較難讓學生理解的課程,不只是槓桿的作用難以記憶,而且實踐的準確性也很重要。所以,教師嚴謹科學的教學態度和給學生留有充足的實驗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走彎路的意義

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著一條條適合學生走的路,大多數的路我們都會注意把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引導,盡量簡潔筆直。但是,我認為教學中也有必要讓學生走一些彎路,經歷一些錯誤,這樣利於他們的記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

所以,《槓桿類工具的研究》一課,我選擇讓學生走彎路經歷錯誤。

因為,經歷了錯誤會讓學生更會增強記憶力。在這一課中,教師向黑板上畫了很多的槓桿類工具,然後讓小組討論找到每個工具的支點、用力點、阻力點,並分析是省力槓桿、費力槓桿還是不省力不費力的槓桿。之後,老師隨機選擇每個小組要完成的工具圖,在老師沒有講解的情況下,學生的正確率只能達到60%。

大多數的小組都寫錯了,在學生經歷錯誤後,教師和學生們再研討,實驗得到正確的答案。雖然這樣耽誤的一些時間,但是,效果很好。學生在自己做錯的圖上聽得很認真,也經歷了錯誤──辯論──正確的過程,可以說是收效不錯的乙個方法。

兩課合為一課講

因為前一段時間學生有活動,所以落了幾節課,一直在想,怎樣把進度趕上的問題。正巧,今天講到《滑輪》一課。根據去年的經驗,定滑輪和動滑輪講完後,到了下一節課講《滑輪組》,學生對於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知識和操作又會出現模糊現象,所以,講《滑輪組》之前要複習很長時間才能有好的效果。

因此,我在課上做了這樣的調整,把《滑輪》和《滑輪組》合為一課來講。

課的匯入我從有趣的拔河遊戲開始,學生對於拔河的結果產生了很大的疑惑,不知道為什麼兩個大個子男生會被乙個小個子女生打敗,教師暫不解密,告訴學生在這四十分鐘裡他們會找到答案。

然後,講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知識和實驗操作方法。之後,給學生以下的實驗用具:兩個滑輪、一根繩子、乙個鉤碼。

完成的任務:做乙個即省力又向下用力的滑輪組合。這時,學生**實驗的氛圍很濃,覺得很有趣也很有挑戰性。

接下來,教師又設計了幾個這樣的**要求。《滑輪組》的概念和組合等科學知識就在學生自主**的情況下迎刃而解了,這時學生的自己設計實驗,整理資料,研究分析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所以,這樣的「兩課合為一課講」,效率大於數量。

發現讓學生在課中「發現」,是課程學習的捷徑。

所以,在講《輪軸》一課時,我採取了這樣的教學方法。選出幾種學生易於觀察到和熟悉的物品:鑰匙、水龍頭、螺絲刀、方向盤。

然後讓學生發現這些物品都有哪些共同處,學生說的很多:可以轉、有軸、上面轉後形成乙個大圓等。之後,總結出:

輪、軸的科學概念,並根據學生的發現來講解這些都是簡單機械輪軸類工具。

看似很簡單的提問,但是,這裡教師把學生的前概念放在了第一位,把學生對於「發現」的好奇心放在了第一位。這時學生不再需要教師的過多講解和情境創設,整個的科學內容,就在他們的不斷發現中完成了。

對比實驗

對比實驗是科學學習的乙個重要方式,也是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有效方法

在我們的教學中經常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來解決科學問題認識科學規律。大多數課例,我採取讓學生先設計出對比實驗的條件,然後再進行實驗。但是,我發現存在著以下的問題,學生的參與面很窄,很多學生不會跟著進行思考。

今天,在講《斜面》一課時,我採取了「倒置」的方法。我給學生以下的實驗工具:鉤碼、測力計、和桌面,讓學生按著要求結合書上的實驗記錄表進行實驗。

在實驗完後,讓學生匯報自己小組的資料,老師歸納到黑板上,之後學生發現,每組的資料不一樣。學生繼而自主的分析這裡的定量為:鉤碼的重量、測力計和桌面的材質不變,那麼,問題一定出在變數上:

每個組桌面的傾斜度。在本課通過先實驗後總結的方法,使學生的思考參與面達到了95%以上。

在教學中,對比實驗的方法選擇應該是選擇最適合學生和課型的,不應千篇一律的科學研究過程: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實驗操作—匯報交流。有時我們可以選擇顛倒程式,刪減程式、增加程式的方法,以此達到教學效果最大化。

第一單元《工具與機械》課堂知識的總結

一 1 使用工具 一 基礎知識。1 在生活生產中,人們做事情常常用工具來幫忙。2 用螺絲刀可以比較方便的把螺絲釘從木頭中取出,用羊角錘可以比較方便的把鐵釘從木頭中取出。3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學道理。4 有一些很費力 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 方便地完成了。...

小學科學六上工具與機械單元練習題

一 填空題。1 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許多任務具來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如開啟啤酒瓶可以用 利用的機械原理是 2 槓桿都有三個點 槓桿是上用力的點叫克服阻力的點叫起支撐作用的點叫 3 要將一顆鐵釘從木頭裡拔出來,我們一般選用要將一顆螺絲釘從木頭裡旋出來,我們一般選用 4 用筷子夾菜應用了 的原理 汽車上的...

《開啟蓋子的工具》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材分析 在學生的生活中,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件事情的經歷有很多,如用剪刀剪紙 用螺絲刀擰螺絲釘 用鑷子夾東西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 於日常經驗的積累,學生可能並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開啟油漆桶和開啟一瓶飲料這兩個不同的活動是教材精心選擇的,只包含槓桿這一種機械原理。教材讓學生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