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2023-01-28 15:42:01 字數 4776 閱讀 9449

(2011-05-12 17:48:56)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本班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能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積極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全員參與,熱情高漲。應當說在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本節課比較好地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有以下幾處:

一、密切聯絡實際,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源於生活的需要。因此,本節課前,我讓孩子們去調查、了解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然後在課上討論匯報。學生展示了儲蓄卡、收支記帳本,談到了海拔高度、電梯公升降、進球失球等正負數現象,使我由衷地敬佩,他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觀察這一學習過程,我感到學生在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合作交流中獲得了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負數的**」又讓學生油然而生一種民族自豪感,體驗到了數學的無窮魅力。

二、有效開展探索,嘗試「跳一跳,摘果子」。

由於學生在溫度大小的比較上掌握得很輕鬆,學得興趣盎然,因此,雖然抽象數之間的比較教材沒有出現,我還是根據學生實際,借助劉翔110公尺欄比賽中,雪梨30度、北京-10度、東京-6度、上海10度的城市溫度,所蘊藏的正、負數、進一步來理解生活中的負數。沒想到,通過學習,不僅能「知其所以然」,還由此會比較大小,

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當知識被遺忘時,留下的是能力。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學生朝這個方向邁進、再邁進。雖然開始時學生還有些拘謹,但隨著教學的深入,孩子們越來越投入,開開心心地完成了學習任務,我也很開心。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採用操作和演示,講解和嘗試練習相結合的方法,使新課與練習有機地融為一體,做到講與練,相結合。

1、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利用教材

對於圓柱體側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嚴格遵循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現,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輕鬆地理解掌握圓柱側面面積的計算方法,較好地突破難點。

2、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通過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索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

3、講解與練習相結合

本節課,改變了傳統的先講後練的教學模式,做到講、練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使練習隨著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行了「進一法」的教學,使講、練,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學生學習的知識是有效的、實用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和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體積一課,重點是體積公式的推導。公式匯出後,如何進行計算應用。

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是:

1、學生對推導過程理解有困難,不深入;

2、在計算的過程中,單位名稱用錯,體積單位用面積單位。

3、對於書中所給的立體圖形,認識不到位,不能正確分辨直徑、半徑以及圓柱的高,做題出錯。圓柱的高也可以叫做圓柱的長(個別學生不清楚)

突破難點的方法:

1、為了避免單位名稱的錯誤,可在課前複習中設計單位換算的填空題,辨析題等。例如:1平方公尺=( )平方分公尺=( )平方厘公尺 100平方厘公尺=1立方分公尺。

2、在學生利用學具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時,應放手讓學動手動腦自己解決,但動手之前一定要把任務布置清楚,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圓柱與長方體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從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

3、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突破以往數學學習單

一、被動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發展。小學階段,操作活動是數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讓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者,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圖形的教學中,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注重操作,注重實踐,可以讓教學達到最高效。

就正如**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不再是實驗演示的被動的**者,而是參與操作的主動探索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是新活的數學知識,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是**學習的科學方法,**成功的喜悅以及**失敗的深刻反思,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會逐步變的有思想、會思考、會逐漸發現自身的價值。同時,在操作與實踐的過程中讓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也有參與的興趣,讓他們也能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使他們懂得他們也可以通過玩掌握到數學的知識。

讓每個學生都經歷「猜想估計---設計實驗驗證---發現演算法」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在教師適當的引導下給於學生根據自己的設想自由**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之間的關係,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讓每個學生都經歷一次**學習的過程。同時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該學習方法也是降低了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的難度。

出現了驗證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的方法。湧現出了對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中「1/3」的不同理解,實現了學習策略的多樣化,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雖然學生的學習用具是固定的,但是他們所採用的方式卻是不一樣的。

這也證明了學生是有著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的。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繪製地圖需要比例知識,在生產和生活還經常用到兩種量之間成正比例關係或反比例關係。比例的知識還是進一步學習中學數學物理,化學等知識的基礎。

另外,通過對比例知識的學習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數量關係的認識,使學生初步了解一種量是怎樣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獲得初步的函式觀念,並利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此學好比例這部分內容是很重要的。

一、在學生學過比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

教材分兩段,先教學比例的意義,再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並根據這個基本性質教學解比例。我在教學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先讓學生自學,上了一節預習課,學生做好學習筆記,包括獲得了哪些知識點;根據自己的理解如何去把知識講授、傳達給其他同學,另外,還要記錄好自己有哪些疑問等等。

二、通過乙個例子,就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質。

通過乙個例子,就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還有乙個同學提出了乙個問題: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質時,為什麼要兩內項乘兩外項乘,為什麼不相除,或相加、減呢?通過學生的這些表現,我感受到讓學生去經歷問題產生的過程,教給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科學、研謹地去研究乙個問題這方面還是有欠缺,還需要加強訓練。

針對這一感覺,我及時給學生補充講解道:這一規律的得出,實際上是乙個科學研究的過程,同學們說通過乙個事例就能輕易下結論嗎?學生說不應該這樣,那應該怎麼樣呢?

學生繼續說:「應多舉幾例子,然後觀察是否都存在這種規律,然後才可以下結論。」又有乙個學生說:

「得出結論之後,還應該繼續舉例驗證。」我肯定了學生的這些說法之後,我又繼續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其實科學家在發現、研究這個規律的時候,是經過了乙個反反覆覆,曲曲折折的過程的,他們有可能也試著去除過,試著去相加,或相減過,反覆試驗,才發現兩內項相乘的積和兩外項相乘的積是存在一定規律的,從而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質。

」接著我又給學生總結:「要研究乙個結論,經過乙個舉例——觀察——得出初步結論——驗證的乙個過程,在研究過程中,一條路走不通,就變換不同角度去考慮問題,這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以後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要學習知識結論,更要學會研究

《成正比例的量》教學反思

成正比例的量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中的乙個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之後的乙個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並初步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象特徵,並能根據圖象解決有關的簡單問題。

根據教材和內容的特點,我選擇了師生互動,以教師的「引」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去理解成正比例的量這一概念。首先,讓學生弄清什麼叫「兩種相關聯」的量,我引導學生從**中去發現時間和路程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在變化中發現: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同時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成正比例的兩種量的變化方向性。

其次,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考慮: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有什麼規律呢?學生看了表之後,發現路程和時間比的比值是一樣的,都是90。

這時,教師也舉了乙個例子,就是450÷9=50,從反面的例子,讓學生理解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都是90,從而突破了正比例關係的第二個難點。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會一定。把學生對成正比例量的意義的理解成一系統。

由於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這一概念,之後,例2的學習還是讓學生對比著例1來自己理解數量和總價的正比例關係。最後,在兩個例題學習的基礎上總結出成正比例量的意義,把這意義從區域性的路程和時間、數量和總價推廣到其他數量之間的關係。

不足之處是在練習方面,學生找不到哪些數量成正比例時應讓學生討論,每個正比例關係都應讓學生互相說一說,這樣或許會懂得更多。

《成反比例的量》教學反思

反比例關係是一種重要的數量關係,它滲透了初步的函式思想。所以本節課體現了以下2點:

1、溫故知新,滲透難點。

本節課《成反比例的量》中重點和難點都是學生理解「成反比例」這個概念,而這個概念的得出要從研究數量關係入手,實質上是對數量之間關係一種新的定義,一種新的內在揭示。對於學生來說,數量關係並不陌生,在以前的應用題學習中是反覆強調過的,本節課的教學並不僅僅停留在數量關係上,而是要從乙個新的數學角度來加以研究,用一種新的數學思想來加以理解,用一種新的數學語言來加以定義。「成反比例的量」與數量關係是有本質聯絡的,都是研究兩種數量之間的關係,而且是兩種數量之間相乘的關係,因此在複習題中我讓學生大量的複習了常見的乘法數量關係,並且聯絡教材複習了教材及練習中涉及到的一些數量關係,滲透了難點。

2、重概念的形成過程,加強思維訓練。

學習數學概念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於實際,去靈活解決實際問題,而實現這個目標歸根結底依賴於對概念的本質理解。成功的概念教學是要在得出概念之前下功夫,要設計多種教學環節,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體驗得出概念的思維過程,先做到對概念本質的理解,再順理成章的引出概念的物質外殼---即用語句表達。

例如我在教學《成反比例的量》時,我通過複習常見的數量關係,從生活事例中引出數量關係,然後給這種數量關係一種新的理解,將這種數量關係重新定義為成反比例關係,給具備這種數量關係的數量重新定義為成反比例的量,沿著這條線索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體驗了概念形成的過程。為幫助學生建構「反比例」的意義,課堂流程重點設計兩大板塊。其一是「選擇材料、主體解讀」的「原型體驗」板塊。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總結

六 2 班數學教學總結 馬子旭 這是小學階段的最後乙個學期,也是個關鍵時期。本學期我能認真執行學校的教育教學任務,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 新理論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 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出如下總結 一 認真備課 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對於 圖形與變換 中的平移和旋轉這兩種現象認識,因為課本上和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例項,學生對此有著大量的感性認識,所以易於掌握。但對於 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學生大都難以駕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特別是在刻畫平移的距離時,大都數學生不是去找兩個對應點之間的距離,而是直觀的就把兩個圖形中的空白當作了...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負數教學反思

負數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 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讀法 寫法。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 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通過教學,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負數 這一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所學的範圍的第一次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