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求數比另數多幾 少幾 人教新課標

2023-01-28 11:30:05 字數 1531 閱讀 3690

《求乙個數比另乙個數多幾(少幾)》教學反思

求乙個數比另乙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是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上學期已經學習了利用實物比較一種圖形比另一種圖形多幾或少幾,借助學生在生活中經常對兩種物體的個數進行比較,面對實物能判斷哪種實物的個數多,哪種實物的個數少,哪種實物比哪種實物多幾或少幾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來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所以教學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承前啟後,做好新舊銜接

教學中我有效的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尋合適的突破口,讓新舊知識之間有效的連線,並能讓學生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公升認識,構成完整的認知體系。在這節課中設計比較的複習環節,目的有三個:

1、是讓學生回顧一一對應進行比較的知識,先讓學生擺一擺男女生同樣多的情況,然後再擺女生比男生多3人的情況,為後面學生進行擺小棒的操作學習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作了很好的鋪墊。

2、是在複習之後,讓學生先從以前的擺一擺比較的方法昇華到用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起到呼應延伸的作用,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聯絡,便於學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

3、用所學的求兩數相差多少的知識進行敘述和比較做引子。由承接前面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到變式為新授的知識鞏固練習,再延伸到學生的學習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將新知舊識串聯在課堂中。

二、動手操作,促進理解

在教學中我盡量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機會,在學生獨立思考和交流討論的基礎上,讓他們自主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操作,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讓學生自主探索,親歷「操作——思考——交流——概括」這一獲取知識的過程,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同時我有效的利用擺小棒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在學生有了觀察、操作的感官認識,以及自己獨立思考的前提下,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具體操作進行必要的抽象與概括,逐步獲得對數學問題的實質認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數學方法。這一課教學重難點是學習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這一環節的設計上,讓學生在擺一擺之後,再指一指多出來的部分,教師特別通過課件展示,用虛線將多出的3個與前面的5個分開,並讓學生也用分一分,說一說,進一步明確多出的部分。說算理固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可以讓孩子在操作中領悟,在操作中體驗,從而加強對算理的理解和敘述。在想一想多出的3個是怎樣求的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自己擺的小棒,一邊指一指,一邊說一說,理解是從8個小棒中去掉同樣多的5個之後,剩下的部分就是四班比三班多的部分,所以用減法計算。

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手腦並用,讓操作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理解算式含義的「階梯」。教師在引導學生逐步由操作到抽象出算式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交流讓學生在比較和思考中發現問題的實質,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鑰匙」。由此得出求乙個數比另乙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實際就是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問題,都用減法計算的道理。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課堂中的提問不夠精煉。有些問題我反覆問而且反覆用同一種表達顯得不夠生動也缺少啟發性。在課堂小結時問學生:

本次課你有什麼收穫?學生的回答答非所問,這證明學生對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掌握的還不夠深刻,我在教學重點的突出上還是不夠明顯。

2、在課堂中我過多的關注於自己的教對學生的學重視得不夠。

3、細節處理不夠細膩。在處理教學重點時,學生交流的過少,在重點突破誰比誰多或少的具體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還不夠深入。

小學一年級數學求數比另數多幾的應用題教案

1 使學生了解求乙個數比另乙個數多幾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徵 數量關係和分析方法,能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 2 通過操作 觀察和討論,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求乙個數比另乙個數多幾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正確選擇演算法 教學難點 理...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數鉛筆 教學反思 南埔中心小學陳月英 1 教材中呈現的是讓學生數100枝鉛筆,在教學中,我嘗試的讓學生去數不同種類的物體。特此課前我將班級分成11個小組,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不同的材料。例如 讓學生去數選票 正 字,有意識地讓學生5個5個地數 讓學生去數 三角形 所用小棒的根數,有意識地讓學生3個3的數...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3 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優生 吃不飽 差生 吃不了 的局面。學習好的學生對於難題點撥一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學習較差的學生說了 三 四遍也消化不了。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乙個頭疼的問題。三 今後努力方向 1 在教學中轉變教師的角色意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