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教育在大學生公民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2023-01-26 11:06:05 字數 3142 閱讀 4530

摘要:民族精神是乙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在大學生中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的重要歷史使命。

近年來多元經濟的出現,不僅改變了經濟格局,也改變了民族精神的內涵,引發了當代大學生民族精神的缺失。建立乙個包容時代特徵的當代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體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

關鍵詞: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途徑

中國是東方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和民族傳統文化。按照一般理解,我們所說的民族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在過往的歷史中形成的具有明顯特色的傳統文化。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在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同時,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使現在的大學生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在全球文化以鋪天蓋地的氣勢滾滾而來,威脅著民族文化的延續與生存的同時,與之相關聯的民族精神也出現了許多令人憂慮的問題時,又促使我們必須對民族文化作出新的反思和理性的選擇。因此近年來,全國各個地方開展了力度推進大學生民族文化培訓系列活動,「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再次吸引了各高校的關注。

正處於全球文化與科學技術潮流中的中國教育,又一次面臨著民族精神教育需求的呼喚!把乙個有關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時代主題推到老師和學生面前,所以實施民族精神教育成為新的教育共識,以民族文化教育作為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內容也成為理性的選擇。民族文化的傳承靠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對於民族精神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還是由於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國家意義與教育價值。

因此民族文化教育在大學生公民教育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中國經濟和文化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三十年。由多元經濟產生的多元文化表現為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複雜化,資訊交流的日益迅捷化,社會文化的更新轉型也日益加快,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碰撞交融,新文化層出不窮,文化由單一向多元發展。多元經濟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的出現是對社會群體與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挑戰,更是對這個群體與個體的民族精神的挑戰。

而作為處於思想成熟期的大學生,在多元經濟的衝擊下,滯後的民族精神的教育變得蒼白無力。認識與時俱進的民族精神的內涵,尋找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切入點,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意識、民族文化、民族價值觀,隨著多元經濟的出現,青年人的國家意識、文化認同、人生價值觀都發生了改變,特別是在多元經濟文化的影響下,大學生的文化認同發生的較大的變化,由於應試教育的不良性引導作用,社會、學校對外語教學的重視程度日益超越母語教學,外來影視文化作品占領國內文化市場的半壁江山,西方的生活方式成為時尚,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民族精神的缺失令人擔憂。

當前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後缺失主要表現為:國家意識淡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減退、對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漠視、民族的歸屬意識不強。伴隨著大學生民族精神的缺失,他們的誠信意識、社會責任感、人際交往能力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具體現象表現為考試舞弊、**抄襲、對弱勢群體冷漠、對一切事物持懷疑態度、迷戀網路等等。因此我們必須自身清醒地認識到,民族精神的缺失,是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的致使傷,多元經濟背景下的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是當前高校學生政治思想工作者不可迴避的課題。

概括起來說,在現代化背景下,當前民族文化與民族教育面臨的主要任務在於如何防止現代化的負面效應,並積極從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方面,解決民族成員所造成的心理不適應與精神困惑。我們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又是在現代教育背景之下進行的,現代教育思想的完成可以使我們形成這樣的教育理念:即我們不是要將民族文化全盤地推移給我們的學生,使他們成為民族文化所包涵的基本精神的衍生品,而是要在民族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受到民族精神的薰染,又同時形成自覺的批判精神;既受到民族文化思智上的養育,又不斷開啟現代人的新型思辨;既領略民族文化在藝術表達上的審美優長,又時刻以動態的審美眼光形成新的藝術感悟。

因而,這同樣是乙個生機勃勃的教育過程。

毋庸諱言,當前我國的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體系在多元經濟的衝突下是不完整與健全的,我們這個教育體系不僅缺乏一套科學的理論,還缺乏一支專業的教育隊伍和教育模式。為此,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當代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體育:

(1)建立乙個民族的、人文的、科學的理論體系,而構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教育為重點的與多元經濟相協調、與中華傳統美德相承接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實施體系,是重建這一理論體系的根本。

(2)確立乙個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原則,堅持優良傳統教育與時代精神教育相結合,認知教育與實踐體驗相結合,情感陶冶與促進理性昇華相結合,突出重點與有機滲透相結合,針對性與系統性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引導相結合的原則是當代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原則。

(3)建立乙個可操作的的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程式,確立大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家意識教育,是任何乙個民族的民族精神教育不可動搖的導向。加強教師的民族精神教育,開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營造弘揚民族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

特別是要創設大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社會實踐基地。社會實踐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大學生不再滿足空洞的說教,他們更信服從實踐中得到的經驗和教訓。

讓大學生走入社會,參與公益活動,參與民俗,如端午的賽龍舟,清明的灑掃烈士陵園等活動是對培養他們的民族精神最有力的幫助。

民族文化教育更要著眼未來,從大學生的教育開始,培養多元文化的品質和公民意識,在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積極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合格的新一代國家公民。民族文化對民族精神的教育培養將有著與科學技術教育同樣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當代大學生文化教育中也必將長久保持生命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成為精神動力,推進日後學校的科學與技術教育。

參考文獻

[1]張月梅. 全球化與民族精神的培育[d]. 東北林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2006.

[2]劉曉華. 論民族精神及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d].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2003.

[3]汪繼存. 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d]. 安徽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2006.

[4]陳玉屏. 傳統文化、民族心理素質與民族精神[j].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6).

[5]余嘉強. 論抗震救災精神[j].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4).

[6]王兆鵬. 以民族精神塑造現代人格[j]. 政工研究動態,2008,(19).

[7]弋鳴. 科學與民族精神[j]. 學海,1990,(z1).

[8]鄭弋暉. 網路時代民族精神研究[a]. 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彙編[c],2004.

[9]王忠.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德與民族精神的現實意義[j]. 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4).

09年民族文化教育活動總結

物理與電子資訊學院2009 2010年度 了解抗戰史,激發愛國情 主題活動總結 物理與電子資訊學院歷時25天的 了解抗戰史,激發愛國情 主題教育活動落下了帷幕。這次活動很好地教育和引導了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浴血奮戰的拼搏精神和革命傳統,培養大學生愛好和平,維護民族團結,反對侵略和 的情...

古山小學民族文化教育示範學校建立工作總結

2014年對我們古山小學來說是乙個特殊的 值得記憶的年份 我校通過了廣西教育廳民教關於自治區民族文化教育示範學校建立申報的審批,2014年7月份我校黃校長參加了在河池舉辦的民族文化教育示範學校建立研討會,聆聽了民教處領導與民族教育專家的理論指導,參觀了民族文化教育成效顯著的學校,與富有經驗的兄弟學校...

大學生公民教育與合格公民培養

摘要 高校建立導師制作為引導學生個體發展的有效手段,同時制定真實有效的量化手段,以可操作的形式衡量學生的發展需求,對促進當代大學生公民教育以及合格公民培養具有理論意義,更具有現實意義。關鍵詞 大學生 公民教育 導師制 合格公民 當代大學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主力軍,他們不僅要有發達的智力和淵博的知識,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