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數學評價方式的探索

2023-01-25 16:12:03 字數 4308 閱讀 2253

評價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乙個重要環節。《新課程標準》對評價問題提出了新的理念與方法,倡導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如何將以上理念落實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呢?下面,我就來談談對低段小學數學評價方式的探索、體會。

一考試仍是數學評價的方法之一

以往的數學教學評價是以考試為核心的,且多重點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和技能的熟練程度。這樣的評價方式單

一、刻板,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應對之進行改進。

(一)改革考試的內容

在考試時,不應只是測試學生現成的知識和技能,而也應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策略。考題的答案不應只是唯一的,而應是多樣的。總之,教師應出一些能檢查學生的綜合能力並能體現學生個性的題目。

在出試題時,我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改變:

1 刪除過多的機械計算題,增加動手操作題;

2 刪除需死記硬背的題目,增加開放題、綜合應用題;

3 刪除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應用題,增加學生感興趣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例如,在學了10以內加減法以後,可在試題裡出這樣的內容:請你在5分鐘內盡可能多地寫出得數是5的算式。

通過學生對這道題的解答,可以清楚地反饋出不同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及不同的解題策略。有的學生能凌亂地寫出一些學過的得數是5的算式;有的學生能把學過的得數是5的算式都寫出來;有的學生能有序地思考並寫出全部學過的得數5的算式……對於第

一、二種學生,教師可以先鼓勵,再引導學生向前邁一步,試著進行有序思考;對第三種學生,教師可以先肯定他們的思考,再引導他們對自己的學習策略進行反思。這樣評價,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鼓勵與提高。

(二)教師要提供」二次評價」的機會

「二次評價」指的是學生考試成績不夠好時,教師允許學生以改正以後的第二次成績作為最終成績。

1 為什麼要進行「二次評價」

低年級學生測試成績不夠好,很多是由於應試經驗不足、心理壓力大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對他們進行「二次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對學生進行「二次評價」等於告訴學生:學習有快慢是允許存在的,一次考試的失敗並不意味著這位學生就被貼上壞的標籤了。

如果從一年級開始就這麼做,對於提高學生,特別是差生的學習自信心是很有幫助的。

2 怎樣進行「二次評價」

對測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在批改試卷時,對學生做錯的地方可以不打叉,而改用打點,在學生訂正好以後再把點改成勾,然後記上改正以後的成績。例如,我班裡的徐豪小朋友,第一次測驗成績只有六十幾分。我沒有把這一成績向全班公布,而是在發卷子前提前讓他訂正。

我發現他主要是由於考試速度不快,來不及聽老師讀題而導致成績不好的。我與他訂正好試卷、分析了原因後在他的試卷上寫上了100分。在公布成績時我以100分作為他的成績,所以大家(包括他自己)都沒有把他當不好的學生看。

在以後的考試中,由於徐豪心理上沒有壓力,考試速度加快,學習成績也不斷得到提高。

二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

建立成長記錄袋能有效地記錄正規考試所測驗不出的內容。它向學生傳遞的資訊是:學習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這將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那麼,低年級數學如何使用成長記錄袋呢?

(一)成長記錄袋裡放什麼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及數學學科的特點,我認為成長記錄袋裡可以放以下東西:

1 放紅花

紅花是低年級兒童非常喜愛的獎品。紅花主要用於獎勵:(1)學習自信(大膽提問、大膽表達);(2)善於合作與傾聽;(3)學習有進步的學生。

這樣就可以部分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感、態度、習慣等的評價。

2 放入學生精彩的學習片段

對課堂上學生的一些精彩的學習片段(包括學生精彩的回答、提問以及體現個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進行記錄並放入成長袋,可以記錄學生學生學習的過程,使教師從細微處及平時的點滴中了解學生,並據此對學生進行評價。例如:

(1)學生的提問

a10為什麼與1、2、3、4、5、6、7、8、9這些數字不同,由兩個數字組成?(這是班裡一位學生在入學第一節數學課上向我提出的問題)

b9這個數字為什麼在6+3=9裡寫在等號的後面,而在9-3=6裡卻寫在減號的前面?(這是在上加減法關係這節課的開始,一位學生提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正是本節課的重難點之一。)

(2)有創意的回答與解答方法

比較三支鉛筆的長短,如下圖:

大部分學生的比較方法是觀察與數格仔:第一支有9格,第二支有8格,第三支有10格,所以第三支最長,第二支最短。但有一位學生卻用數空格子的辦法比較的:

第一支空2格,第二支空3格,第三支空1格,所以第三支最長,第二支最短。對於這位學生與眾不同的思考方法,我也及時進行了記錄與存放。

(3)自由創意

一次,一位學生交給我一些漂亮的圖畫。一幅圖上畫著一根青菜

與二個西紅柿,下面寫著:1+2=32+1=33-1=23-2=12-1=1

另一幅圖上畫著乙個大人和乙個小孩,在兩個人的中間,他畫了乙個大於號。他對我說:「青菜和西紅柿是媽媽買的菜;大人是爸爸,小孩是我自己。

」面對這些充滿童趣又不乏數學思考的作品,我熱情地鼓勵了這位學生,並讓他把這些作品放入成長袋。

實踐表明,對學生精彩的學習片段進行記錄與儲存,對於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及創新精神都是很有好處的。

3 放入記錄學生數學活動過程的**

對於一些特別有意義的數學活動,教師可以進行拍照記錄學生的活動過程。這樣能讓學生感到興致盎然。

(二)使用成長記錄袋的效果

在建立成長記錄袋以後,班裡小朋友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都提高了。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不善於發言與提問的學生都變了樣。例如李明强小朋友原來在數學課上很少發言,數學成績也不夠理想。

在一次數學課做看圖列式計算的練習時,其他小朋友都只看到圖上有4輛車停在車站,5輛車開走了,列出4+5=99-4=55+4=99-5=4這樣的算式,而李明强列出的算式是1+8=9 。 理由是:9輛車裡面有一輛是黑色的,其它8輛都是白色的。

他的這一與眾不同的見解贏得了同學的稱讚,並被放入了記錄袋。從此以後,李明强小朋友學習數學充滿了熱情與自信,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公升了!

(三)使用成長記錄袋應注意的問題

1 教師應引導學生定期回顧作品

引導學生定期回顧作品,可以使學生定期回顧自己學習數學的進步歷程,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對作品的回顧實際上也能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回憶與整合。

2 選擇放入成長記錄袋的作品時,要尊重學生的選擇

要練說,先練膽。說話膽小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障礙。不少幼兒當眾說話時顯得膽怯:

有的結巴重複,面紅耳赤;有的聲音極低,自講自聽;有的低頭不語,扯衣服,扭身子。總之,說話時外部表現不自然。我抓住練膽這個關鍵,面向全體,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兒建立和諧的語言交流關係。每當和幼兒講話時,我總是笑臉相迎,聲音親切,動作親暱,消除幼兒畏懼心理,讓他能主動的、無拘無束地和我交談。二是注重培養幼兒敢於當眾說話的習慣。

或在課堂教學中,改變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取消了先舉手後發言的約束,多採取自由討論和談話的形式,給每個幼兒較多的當眾說話的機會,培養幼兒愛說話敢說話的興趣,對一些說話有困難的幼兒,我總是認真地耐心地聽,熱情地幫助和鼓勵他把話說完、說好,增強其說話的勇氣和把話說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確的說話要求,在說話訓練中不斷提高,我要求每個幼兒在說話時要儀態大方,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學會用眼神。對說得好的幼兒,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揚,並要其他幼兒模仿。

長期堅持,不斷訓練,幼兒說話膽量也在不斷提高。由於低年級學生的自主性還不夠,在選擇放入成長記錄袋的作品時,教師可以幫助選擇,但也要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自主選擇作品,提高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為滿腹經綸的文人。為什麼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2023年就尖銳地提出:

「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差,中學語文畢業生語文水平低,……十幾年上課總時數是9160課時,語文是2749課時,恰好是30%,十年的時間,二千七百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尋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無物。特別是寫議**,初中水平以上的學生都知道議**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也通曉議**的基本結構: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真正動起筆來就犯難了。知道「是這樣」,就是講不出「為什麼」。根本原因還是無「公尺」下「鍋」。

於是便翻開作文集錦之類的書大段抄起來,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參考作文書就很難寫出像樣的文章。所以,詞彙貧乏、內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學生作文的通病。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單在布局謀篇等寫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須認識到「死記硬背」的重要性,讓學生積累足夠的「公尺」。

總之,教學的評價關係到學生學習的方向,以上只是我在實踐中對評價的一些粗淺認識,相信經過不斷努力,數學的評價方式一定會得到不斷的完善與提高。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提問方式探析

摘要 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教學中的提問對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應對教學中的有效提問方式進行 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提出了幾點建議。關鍵詞 小學數學提問方式有效性 教育改革不斷深入...

小學低年級數學反思總結

收穫與經驗 1.自本學期開學以來,更加細緻的研讀 學習如何培養學生的十大學習能力,並將此方面的能力培養滲透到自己的日常教學中。2.對於導學案的設計與使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明白導學案的關鍵重在 導 3.對導學案的使用也比較順暢,學生可以結合導學案提前進行自學,上課的效率提高了。4.通過各位領導老師的...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感想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感想 鐵路小學黨亞莉 教了兩年的低段數學,時間雖短,感慨良多。回憶讀書時對數學的印象,除了做題就還是做題。記得那時自己就在心中默默發誓 長大我要是當數學老師,就決不布置這麼多作業,讓學生們天天玩。兒時的想法雖然多少有些幼稚,但細想想,教師每天讓小小的孩童們握著鉛筆,埋頭練習 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