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心理學 第九章

2023-01-25 09:27:03 字數 4459 閱讀 9998

第九章學校體育團體

第一節學校體育團體的概述

一、 學校體育團體的概念

所謂團體,是指在共同的規範和目標指引下協同活動的乙個人群結合體。學校體育團體則是指體育教師和學生在共同規範與目標指引下,以特定方式組合起來的協同活動的結合體。例如,體育課的教學班、學校運動代表隊等均屬於學校體育團體。

在學校體育活動中,無論是體育教學還是運動訓練,決不是單個個體的簡單結合,而是乙個整體,需要師生、同學之間協作配合完成,彼此有著共同的目標(或掌握動作技能、或參賽獲勝、或促進身心發展),每人佔據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執行各自的任務與職責,並遵守共同的行為規範,為實現目標而不懈努力。通過共同活動,成員之間彼此吸引,在心理上相互影響,促進心理發展。這種為完成學校體育任務而組成的,並規定其成員行為規範的各成員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團體,是學校體育團體。

二、 學校體育團體的分類及其特徵

(一) 按照團體的結合途徑進行分類

按照團體的結合途徑來分類,學校體育團體可分為正式團體與非正式團體。正式團體是根據成員定編、章程或其他正式檔案規定而建立的,體育教研組、體育學習班級、運動代表隊等,都是明文規定服務於某一目標,並有一定結構方式的正式團體。非正式團體是心理需要上方向一致,即觀點接近,信念一致,需要類似,情感相投,承認個別人的威望的基礎上自然形成的。

這種團體沒有定員編制(在學校中的非正式團體,一般人數是在2~5人之間不等),成員之間的關係沒有正式的條文規定,其組織也無一定的形式和目標,結構比較鬆散。非正式團體有的是暫時的,有的則維持的時間較長。在非正式團體中,情感起著主要的調節作用,因此其內部成員間的相互關係很緊密,各成員對該團體的滿意程度極高,當他們聚合在一起時更具有安全感。

所以,一般地說,在乙個正式團體中有幾個非正式團體能彌補正式團體在滿足成員需要上的不足,起到推動正式團體的活動、增進正式團體的團結和友誼的作用。

在體育活動中的非正式團體是由於學生的興趣相同、愛好接近等原因而自發組織起來從事體育活動的團體。因此,體育教師如果在上體育課時允許學生在一小段時間內自由結合進行鍛鍊,不僅不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反而會有助於學生提高體育成績。只有與正式團體的目標不相一致時,非正式團體才會對正式團體的力量起到渙散、瓦解的作用。

(二)按照團體成員的地位或角色進行分類

按照團體成員的地位或角色來劃分,學校體育團體可分為教師團體與學生團體。體育教師與學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因此,體育教師團體的心理傾向與學生團體的心理傾向,明顯地帶著各自的角色印記。例如,體育教師團體更多地強調嚴格教育與訓練,而學生團體則更多地希望教師加強指導或對他們的理解。

(三)按照團體發展的水平和等級進行分類

按照團體發展水平和等級來劃分,可分為鬆散的團體,合作的團體和集體。鬆散的團體,常常是剛組建的,有相同的目標,但成員之間來往不密切。剛入學的新生編成的班級屬於鬆散的團體。

合作的團體,則有共同的目標,活動的成敗與個人間的關係較為直接。體育活動中凡需要同伴搭配而完成的動作,都必須建立合作的團體。集體是團體發展的最高端段,它是完成具有社會職能任務的一種手段。

通過集體活動,其每個成員不難能認識到完成該任務對個人或集體的意義,而且能認識到完成該任務的社會意義。體育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所教授的班級成為乙個集體,並通過集體教育學生。

集體具有6個特徵:①集體成員具有共同的目標和利益;②集體成員之間能保證密切協作和配合;③集體要滿足各成員的歸屬感和合理需要;④集體成員之間需要有工作、資訊、思想上的交流;⑤集體成員之間要有感情交流。

體育教師不僅要關心班集體的形成,而且要利用集體的力量調整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每乙個成員的行為盡量符合集體的準則,做到目標一致,情感一致。

三、 學校體育團體的心理效應

在學校體育團體中的學生由於受到團體的影響,會產生不同於其獨處時的行為反應。學校體育團體對學生的行為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社會促進作用

所謂社會促進,指的是有別人在場會增強個體的動機性行為,即個體在與其他人一同活動時,即使他們之間互不溝通,但由於有他人在場,無形中會激發自己的活動動機,使活動效率得到提高。美國心理學家特里普利特(的團體效應實驗研究發現,如果看到另乙個人在同乙個場地騎自行車,這個人騎車的速度可提高20%,(每英里的騎車時間可縮短20~30s);而如果是處於競賽的情況下,車速還可提高一些。

其後的許多研究表明:有他人在場,似乎對熟練掌握的簡單動作技能起著促進作用,但對獲得新技能則會起抑制作用。究其原因,扎瓊克(認為,社會促進效應與提高人的內驅力有關。

具體地說,當優勢反應是正確的反應(如果一種掌握得很好的技能,或者掌握的是一種很簡單的技能)時,提高內驅力會促進成績的提高。當優勢反應是不正確的反應(如掌握的是一種複雜的技能,或者這種技能沒有掌握得很好)時,則提高內驅力會使成績下降(圖9—1)。

美國學者博登(則指出,學習者通過他們的認知和期望,主動地確定著在社會情境中扮演的角色,並不只是比較消極的作出反應。學習者是主動地解釋外界情境的資訊,並**著其客觀的反應,以及相應地改變他們的行的。乙個人對社會情境的理解或認知,對於作出最佳的行為反應起著重要的作用。

圖9-1 扎瓊克的社會促進作用模式

(二)社會顧慮傾向

這是指個人在大眾面前由於感到不自在,其行為表現與在一般情境下不盡相同。個體行為不僅受其所屬團體內成員的影響,而且還受團體外各種各樣甚至看不見的大眾的影響,就如上公開課的體育教師會受到不相識的觀摩者的影響而改變心理狀態與行為模式一樣。在體育分班教學中,由於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級劃分,有的學生在未與其他成員熟悉之前,在行為上易出現拘謹,不能顯現其原有的行為模式。

(三) 社會從眾行為

這是指個人在真實的或臆想中的團體壓力下,不由自主地在認知或行為上,傾向於同團體內的多數人趨於一致的現象。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規範,它代表著團體內眾人認可的行為標準。

個人是否易於從眾主要取決於情境因素與個體心理特徵。情境因素,主要是指個人認同的團體性質(凝聚力強弱,該團體中多數人的意見與當前社會意見一致性的程度等)。個性心理特徵,主要是指個體的智力水平、情緒穩定性程度、焦慮水平、自信心高低和獨立性等特徵。

在學校體育活動中,從眾行為既有積極的作用,又具有消極的作用。其積極作用表現為:通過先進的體育團體影響,改變學生個體的運動行為,促進學生的運動行為向著好的方面轉化。

其消極作用表現為:「**一致」的從眾行為容易造成「小團體意識」,忽略個別差異。因此,體育教師在工作中必須注意從眾行為的心理影響,借助**保持教學集體的一致性。

利用團體的積極壓力影響和督促體育學習態度消極的學生,使他們放棄自己原來對體育學習的偏見,使其認知和行為與團體趨於一致。同時,要防止學生的盲目從眾、去個性化行為的出現。

(四)去個性化行為

這是指個體在由數人構成的非正式團體的壓力或一定意識的影響之下,導致自我導向功能的削弱或責任感的消失,出現一些在單個人活動時不會出現的行為。

有去個性化行為的學生往往覺得自己是處於某群學生之中,自己是以整體中一員的身份參與到某團體行為之中,教師或其他同學的注意都指向在整體身上,而不容易覺察出自己的言行,即使造成了不良後果,責任或錯誤人人有份,自己也不會承擔由不良言行所招致的遣責,而責任將由所有參與的同學分擔,即「責任擴散」。這部分學生失去原有的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削弱了對自我行為的約束,他們沉溺於衝動、無理性的和不負責的行為之中,完全依從於該團體所處的集體情緒狀態,從而使之作出平時自己獨自一人不敢也不願做的事情。

當學生感到自己與其他學生的情緒、行為一致的數量越多,自我特徵的知覺越小時,越容易出現去個體化的行為;當個性特徵相近的學生緊聚在一起時,容易引發情感上的「共鳴」,並導致行為上的「共振」,由此使某些學生的過激言行不能受到約束,而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

四、 學校體育團體的凝聚力

(一)體育團體凝聚力的定義

學校體育團體的凝聚力,是指體育教師和學生之間彼此吸引、共同追求某一目標或分擔團體目標的動力過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吸引力越強,個體目標與團體目標越一致,該團體的凝聚力越高。

凝聚力是體育團體存在、增強團體功能、實現團體目標的重要條件。凝聚力高的團體的主要特徵有:①成員之間具有高度的相互吸引力;②對團體的有關問題總是採取共同的態度;③團體組織得好,能理解和接受成員的需要,相互關心且協調。

(二) 體育團體凝聚力的維度及其測定

許多體育社會心理學者的研究表明,凝聚力可分為任務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兩個維度。

任務凝聚力,反映的是團體內的成員為達到特定的任務而一起工作的程度。它是與完成團體的目標(如力爭得分或防止對方得分)和指向運動的客體相聯絡的,對團體活動和成功的共同關心有助於團體凝聚力的發展。

社交凝聚力,反映的是團體成員之間彼此喜歡和彼此愉快地交往的程度,它涉及到友誼、親和以及社會性支援等人際關係。團體成員之間的友誼程度及成員對本團體的認同感,對於團體凝聚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社交凝聚力有助於體育教學團體或運動隊成為乙個和諧、協調的團體,並與團體活動的有效性有關。

現有的測量體育團體凝聚力的量表大多是從任務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兩個維度進行測量和評定的。運動凝聚力問卷——scq(sport cohesiveness questionnaire),是由馬騰斯和彼德森(martens & peterson,1971)編制而成的乙個專門用來評定體育團體凝聚力的測量工具。它可測定體育團體中的3種子凝聚力:

①人際吸引力或友誼;②團體中各成員與團體的關係;③團體本身的任務凝聚力。scq共有7個問題,前5個問題測量的是個人或團體的吸引力,基本上是人際吸引或社交凝聚力的測定,後兩個問題涉及到團體的任務和團體的一致性程度,所測定的是任務凝聚力(表9—1)。

教育心理學第九章知識要點

第九章問題解決與創造性 重點章節 1 問題 問題解決 功能固著 創造性 發散思維等基本概念 2 創造性的基本特徵 3 問題解決的過程 4 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5 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的有效措施 6 培養創造性的有效措施 第一節問題解決概述 一 問題與問題解決 一 問題 1 含義 給定資訊和要達到的...

遼寧省教育心理學第九章小結

14.應對指個體在面臨壓力時為減輕其負面影響而做出的認知和行為的努力過程,它包括任何消除或減弱應激源的努力,無論是健康還是不健康的 有意識或潛意識的 現實傾向的或非現實傾向的。而應對方式是指個體在面對挫折和壓力時所採用的認知和行為方式,又可稱為應對策略或應對機制。15.應對具有如下特徵 情境性 過程...

體育心理學複習

2 研究內容都涉及從事身體練習活動中人的心理現象 3 研究方法基本相同。三者研究的不同點 1 研究的具體物件不同 2 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同 3 研究的側重點不同。體育心理學對應學校體育,運動心理學對應競技體育,鍛鍊心理學對應群眾體育。體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 觀察法 2 實驗法 3 調查法 4 測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