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期教育學複習提綱

2023-01-25 01:06:03 字數 5268 閱讀 3759

第一章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1、教育是人類社會獨有的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承傳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社會性是人類教育與動物「教育」的本質區別。

2、學校教育的特點:可控性、專門性、相對穩定性);家庭教育的特點:啟蒙性、隨機型、經驗性;社會教育的特點:物件的全民性、地點的廣泛性、內容的實用性、時間的終身性、形式的開放性。

3、中國的「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書經、易經、禮記、春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西歐的「七藝」——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七技」——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下棋、吟詩);

4、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教育終身化;教育社會化;教育生產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國際化;教育現代化;教育多元化。

5、教育的構成要素:教育者(凡是對受教育者的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的人都是教育者。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

);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動中承擔學習責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是教育實踐活動的物件。);教育中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進行教育活動時所依據的一切事物的總合,具體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組織形式、教育環境等)

第二章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1、教育學是一門專門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

2、孔子強調學思結合,知行結合,學以致用,注重因材施教和啟發誘導,主張有教無類;我國的《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專著,是我國古代教育經驗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書僅1229個字,卻以簡練的語言、生動的比喻、系統的闡發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教育、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等。

3、蘇格拉底的助產術——啟發式;柏拉圖的《理想國》——追求完美;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全面發展;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西方最早教育論著;(英國)培根的《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2023年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提出來);(捷克)誇美紐斯(教育學之父)的《大教學論》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學專著2023年寫;(德)康德:2023年第一次將教育學列入大學課程;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學教育學專著,2023年出版,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的標誌。

4、教育學研究在當代的發展趨勢:學科發展的分化和綜合;理論導向上的衝突與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補。

第三章教育與社會發展

1、教育與政治制度的關係

一、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

(一)政治制約著教育的領導權和教育的享受權;

(二)政治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

(三)政治經濟制度制約著教育制度;

(四)教育相對獨立於政治經濟制度

二、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

(一)培養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二)宣傳思想,形成**;

(三)促進社會政治民主化。

2、教育與生產力的關係

一、生產力對對教育的決定作用

(一)生產力的發展為教育的發展提供基礎性條件(生產力為教育發展提供人力與時間;生產力為教育發展提供財力與物力)

(二)生產力教育發展水平決定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三)生產力發展水平對人才培養規格和教育結構有制約作用

(四)生產力發展水平對教育的內容、教育手段和組織形式的改革有決定作用

二、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一)教育是實現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1、提供勞動者對生產過程要求的理解程度和勞動技能技巧的熟練程度,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2、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機器,注意對工具和機器的保養和維修,減少工具的損壞率

3、提高勞動者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能力,能縮短學習新技術或掌握新工種所需的時間。

4、可以提高勞動者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5、可以提高勞動者加強生產管理的渴望和能力

(二)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現代教育具有傳遞、積累、發展和再生產科技生產力的經濟功能,具有使科學轉化為生產技術中心環節的功能,現代教育又是科學知識再生產和科學轉化為生產技術最有效的形式。

3、文化的五種形態:物質形態文化、制度形態文化、觀念形態文化、活動形態文化、心理行為形態文化

4、學校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其中最具決定作用的是思想觀念尤其是價值觀念。

5、學校文化的特徵: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學校文化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學校文化是一種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縮影(校園文化是人們為了保證學校中教育活動順利進行而創立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

第四章教育與個人的發展

1、個體身心發展:是指作為複雜整體的個體從出生開始到生命結束的全部人生過程中,不斷發生的身心兩方面的積極的變化過程。

2、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1)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和階段性;(2)發展速度的不均衡性;(3)身心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4)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5)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3、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遺傳、成熟、環境、教育、個體主觀能動性。

4、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為個體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物件;(2)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3)人在接受環境影響和作用時,也不是消極、被動的

5、學校教育在個體身心發展中的特殊功能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及各個方面做出社會性規範;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及時價值,而且具有延時價值;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6、教育如何適應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

教育制約青少年兒童發展的方向和程序,教育是發展的不可缺少的條件;教育要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必須考慮到青少年兒童發展的內部矛盾,要從他們身心發展的狀態和水平出發,遵循發展的客觀規律,做到從一切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第五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社會對教育所要造就的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

2、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本內容:

(1)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片面發展

(2)分析了社會化大生產為人的全面發展提出的客觀需求和發展的可能條件

(3)提出和論述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

(4)提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

3、我國社會主義時期的教育目的——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人——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5條規定

4、我國當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堅持社會主義方向(2)培養全面發展的人(3)培養現代人的品質

5、素質教育的內涵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

第六章教師與學生

1、學生的本質屬性

(1)學生是現實社會的成員之一(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各自的思想感情;具有獨特的個性);

(2)學生是處於人生階段發展最迅速時期的人(具有身心發展的全面性;具有發展的潛在可能性和可塑性;具有獲得**教育關懷的需要);

(3)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物件(學生既是教育的物件,又是教育的主體;學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

2、學生享有人身權(身心健康權、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名譽權和榮譽權)、受教育權

3、教師的概念

接受社會的委託,在學校中以對學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響為其主要職責的專職人員,即是我們所稱的教師。

4、教師角色的特點

(1)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

(2)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3)示範者的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與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

6、教師勞動的特點:

(1)特殊的複雜性;(2)獨特的創造性;(3)鮮明的示範性;(4)顯效的長期性

7、教師職業專業化的條件

(一)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

1、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性知識與技能2、了解所教學科相關的知識 3、了解學科的發展脈絡4、了解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

(二)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

1、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教師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

(1)新的教育觀:教育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充分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讓學生生動活潑的全面發展.

(2)新的學生觀: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能積極主動參與教育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

(3)新的教育活動觀:教育活動具有雙邊共時性、靈活結構性、動態生成性、綜合滲透性

2、良好的素質

(1)科學文化素質

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學科知識;全面的教育科學知識;基本的美學知識

(2)教育能力素質

加工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交往能力;自學與研究(學科研究與教育研究)能力

(3)職業道德素質

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養。

(4)心理素質

積極樂觀的情緒;豁朗開達的心胸;堅忍不拔的毅力

(5)創新素質

創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能力;創新教育人特徵格

3、學校師生關係的主要表現形式

(1)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係(教師教——學生學);(2)師生關係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係(亦師亦友);(3)師生關係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係(教學相長)

4、學校師生關係的特點

(1)民主平等;(2)愛生尊師;(3)教學相長

5、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

(1)樹立新型的師生觀

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思想基礎:教師的權威不再建立在學生被動與無知上,而是建立在學生積極參與以促進其衝鋒發展的能力之上,建立在對學生坦率、開朗的基礎上;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傳遞知識的簡單工具,或是提供利用的資料庫,而是幫助學生在自學的道路上迅速前進的嚮導,教會學生怎樣學習。

(2)建立教師威信

影響教師威信的因素: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技能;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善與同學交往的能力;教師對評價手段的合理運用

(3)善與同學交往

師生交往經歷的基本步驟:接觸——親近——共鳴——信賴

(4)發揚教育民主,傾聽學生意見

對學生一視同仁,善於換位思考、理解學生,滿足學生正當要求。

第七章課程

1、學科課程(以學科邏輯為中心編排的課程,各學科均有特定的內容、一定的時數和學習期限);活動課程(打破學科知識邏輯組織的界限,以兒童的需要、興趣和能力為基礎,以兒童自己組織的一系列活動為中心而實施的課程);綜合課程(通過合併相鄰領域學科的辦法,把若干門教材組織在一門學科中綜合而成的課程)。

高校教育學複習提綱

一.單選題 1.我國古代教育帶有高等教育性質的早在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2 在西方文明古國的博物館和圖書館是古代從事高等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3 西周學校教育的內容是 六藝 禮 樂 射 御 書 數,大學也不例外。4 一些私學已經具有了高等教育的性質與功能,最著名的,齊國的稷下學宮。5 漢武帝採納董仲...

4下複習提綱 2019

第一單元 電 1 電有不同的種類 根據地暖的形成可以把電分為摩擦形成的電 雷電 日常使用的電三大類 根據點的危險程度可以把電分為沒有觸電危險的電和有觸電危險的電兩大類。2 日常使用的電有 交流電和乾電池電 兩種。3 電從電池的一端 正極 流出來,通過燈泡 從燈泡的乙個連線點進入,經過燈絲,再從燈泡的...

2023年四川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複習提綱二十三

德育過程 一 德育過程的含義 德育過程即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借助於德育內容和方法,進行施教傳道和受教修養的統一活動過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認識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協調發展的過程,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範個體化的統一過程。德育過程是由教育者 受教育者 德育內容和方法四個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