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語文素養綜合評價研究

2023-01-24 04:00:02 字數 5122 閱讀 4715

結題報告)

[內容摘要] 圍繞語文課程改革的標準,逐步建構促進學生發展語文素養綜合評價體系,採用自評、他評、師評、家長評,設計「語文素養綜合評價手冊」,全面客觀地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評價。

[關鍵詞] 綜合評價語文素養初中

一、 課題的現實背景與意義

(一)培養「面向世界的人」需要。21世紀已步入知識經濟時代,中國已逐漸融入全球一體化發展的潮流。乙個能與時俱進的人才必須具有全球眼光、良好的科學人文素養、合作創新的能力以及高超的學習本領。

我們的教育要為培養適應領導時代潮流的人才服務,作為評價並促進人才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的教育評價當然也應相機而動。

(二)貫徹「人本主義」思想的需要。教育終極目的是「促進每乙個學生的發展」,教育的個性化已成為乙個公眾的話題。關注個體的智慧型特點,關注個體的發展過程,讓每乙個孩子都能體驗成功和快樂,讓每乙個孩子都成為人格健全的幸福的人,這些充滿人文關懷的理念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共同呼聲。

作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學生的學業評價一定要打破原來一張試卷定終身的做法,關注個體發展的評價改革便應運而生了。

(三)原有的評價方法存在諸多弊端。重結果輕過程,忽視了教育是乙個動態發展過程;重視甄別選拔的功能,輕視發展功能,從根本上違背了基礎教育的目的;重視量化評價,忽視定性評價和學生主體的評價,使得評價的結果帶有很大的侷限性,未能從根本上調動評價主體的主觀能動性。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國外的課程評價理論及發展趨勢。

國外的課程評價理論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測驗和測量時期(19世紀至20世紀30年代),評價者認為評價在本質上是以測驗或測量的方式測定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情況和某項特質。(2)描述時期(20世紀30~50年代),認為評價過程不僅要報告學生的成績,更要發現問題,改進課程教材和教育教學的方案方法。

其中以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的影響最為深廣。(3)判斷時期(20世紀70年代),該時期把評價視為價值判斷過程。許多新的評價理念,如「形成性評價」、「目標游離評價」都是在這一階段產生的。

代表人物是英國的斯騰豪斯。(4)建構時期(70年代~上世紀末),該時期將評價視為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協商」進行的共同的心理建構過程,評價是一種民主協商、主體參與的過程。建構時期的評價是與質性評價方法的運用聯絡在一起的。

如今的評價理念融合了西方各個時期的成果,既有基本目標取向評價,又注重過程評價,同時積極發揮評價主體在評價過程中的作用。

(二)新課標關於評價的理論闡述。

1.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不斷改進師生的教與學,促進學生的發展。

2.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學生的語文學業評價應包括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評價的領域不能僅限於知識和能力,還要從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全面評價。

3.評價的手段應靈活多樣。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評價,注意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起來,以真實地全面地評價學生學業發展情況。

4.評價的主體上,注意將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以及家長的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新課程下的學生語文素養評價是語文課程評價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該課題研究,確立切合實際的學生語文素養評價體系,以增強語文素養評價的針對性,確立相應的語文素養評價總目標和分段評價目標,以保證語文素養全面評價的正確導向,形成乙個比較規範、科學、穩定的語文素養評價的實施整體。「學生成長袋」的完善,也用來真實反映學生在語文素養這一特定發展領域的努力與進步過程,反映學生語文素養培養過程的個性差異。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針對本課題的性質,以下內容必然融於課題研究內容之中:

1.研究學生需達成的語文學習素養。

2.本校學生的語文學情分析。

3.在學習理論、總結經驗、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形成科學的語文評價體系。

4.研究評價體系在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形成中起到的作用。

5.開闢多種途徑提供學生展示語文素養的平台。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及結論

(一)制定語文素養綜合評價的原則

「為了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讓評價能促進學生發展」,應該是評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對學生語文素養綜合評價應遵從以下原則:

1、全面性原則。對學生的評價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幾方面進行,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

2、過程性原則。加強形成性評價。

3、個別差異性原則。評價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達標有先後,允許二次評價。

4、多主體參與原則。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

5、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分析,客觀地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和不足,並提出建議。採用激勵性評價,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

(二)對本校學生的語文學情分析

本課題以八年級學生為主體實驗物件,在平時的測試和期中期末的考試中發現本屆學生的個體差異比較明顯:大多數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與積累」中能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礎意義,但練字和自覺積累詞語欠主動;在「閱讀」方面對課文的學習較積極,能及時預習並利用早讀課讀課文,泛讀較積極,但讓學生精讀文質兼美的課外美文,並及時作批註、摘抄的習慣還沒有養成;在「寫作」方面興趣不濃,拿到文題後絞盡腦汁,寫作的質量就不是很高。

我們在制定評價體系時首先面向全體學生,確定人人通過努力都能達到的基本評價標準;然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發展性要求。

(三)確定學生需達成的語文素養內容

語文學習素養(預期目標):有語文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改變學生語文學習中以單純的接受教師或課本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能逐步做到獨立閱讀和寫作;在對文章的閱讀中,調動自身經驗感受品評其思想感情、審美傾向。接受科學精神的薰陶;在積累語文具體材料的基礎上,與豐富的人生經驗感受結合起來,初步形成關注生命、關懷人生的意識;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直接體會語文樂趣和借助語文工具進行探索的體驗、學會分享和合作;體驗發現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

具有相應的讀寫聽說的技能。

因此本著這一目標,我們又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著「揚長補短」的原則,確定語文評價的具體內容,構建語文評價體系。

(四)構建語文評價體系

我們設計了「語文素養綜合評價手冊」,每人一冊,按「基礎知識及運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活動」五類進行分類評價,分別制定出相應的評價要素。並且以「自評、他評、師評」三者結合,在階段小結後,認為家長也是教學評價的可憑藉因素,所以又設計了家長對學生語文素養評價的體系,全面客觀地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評價。

1、「基礎知識及運用」的評價

「新課標」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重感悟和薰陶。但語文雙基仍是我們語文教學不可動搖的陣地。

語文雙基的評價要素:

(1)書寫工整、準確、美觀,按時上交練字作業。

(2)借助工具書,準確地掌握生字新詞的音形義。

(3)重視課後「認一認,讀一讀」這部分內容的學習。

(4)按時完成「練習冊」中的基礎知識作業。

(5)自覺積累詞語和文學常識。有教深厚的文學知識或文化知識積澱;詞彙庫藏比較豐富,且能在語言實踐中自覺運用。

2、「閱讀」的評價

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高,重在平時閱讀面的擴大及閱讀量的增加。為此,我們注重學生課內閱讀的基礎上,增加「課前三分鐘閱讀」或「演講」,學生按學號每人每天提供一篇佳作,在上課前賞析講評。而且把學生的評價設計成評分表,既有具體的評價內容,又有量化的分數,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提高。

並且每月要求閱讀名著一本,在真實閱讀的基礎上,每人必須按時寫好讀書報告。到課題結束為止,我們已閱讀完《朝花夕拾》、《繁星》或《春水》、《駱駝祥子》、《魯賓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朱自清散文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愛的教育》、《等你在北大》、《文化苦旅》、《名人傳》,並都已完成讀書報告。「閱讀」基本評價要素:

(1)每天早晨用普通話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或課外美文(時間為15~20分鐘)。

(2)用圈點批註的方法自覺做好課文的預習作業,完成相應的課後練習題。

(3)自覺做好閱讀課後的整理總結工作,及時完成課後閱讀能力遷移題。

(4)選擇文質兼美的文章精讀(一星期至少2篇),精讀作業質量較高。能及時進行精讀作業交流。

(5)課外有廣泛閱覽的興趣,泛讀作業資訊量大且有一定的價值(泛讀作業每星期至少2篇)。小組交流時積極主動,能按時上交泛讀作業。

(6)每月閱讀名著一本,在真實閱讀的基礎上參閱相關資料寫好讀書報告。

(7)閱讀時集中精力,專心致志。每分鐘閱讀量不少於。

(8)養成背誦積累古詩文名篇的習慣。學過的詩文能熟練地默寫,日常的語言實踐中能自如地運用。

(9)能恰當地運用各種方法閱讀語文課本中的不同型別的文章。

3、「寫作」的評價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根據新課標及學生實際,「寫作」基本評價要素:

(1)有較濃厚的寫作興趣。

(2)有良好的寫作習慣。平時能自覺積累寫作素材;寫前打好腹稿,有一定的寫作速度;寫完後能自覺地進行修改。

(3)同學互批作文時,態度認真,批語評語中肯有見地。

(4)隨筆和課堂作文的平均成績。

(5)級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的文章篇目。

4、「口語交際」的評價

評價學生初中階段所應具備的基本的聽話能力——口語交際的理解過程,即:能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 「口語交際」基本評價要素:

(1)與同學相處和諧快樂,生活言語文明得體。

(2)課堂交流積極主動,聲音響亮,表意清晰,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3)口語交際活動(如三分鐘演講)中的表現或成績。

5、「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根據新課標及學生實際,「綜合實踐活動」基本評價要素:

(1)參與意識強,準備工作充分。

(2)活動成員之間合作愉快且有成效。

(3)善於發現活動過程中的新問題,且能創造性解決問題。體現出較強的創新能力。

(4)小組綜合實踐成果展示及評價。

。(五)評價手冊的具體操作方法

在形成評價手冊的具體評價內容的基礎上,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質的評定,往往是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教師及同學通過觀察學生對學習專題與學習方法的選定過程,學習成果的展示,對某一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合作交流能力、語文實踐能力及語文創新能力用敘述性語言進行記錄。在評價過程中,鼓勵學生對作品進行描述和體察,強調關注同學的優點和長處。學生本人也要自我反思作出評價,以尋求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當然,也進行量化的分數評定。質性評價特別重視日常的觀察和資料的收集,在此基礎上對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變化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

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引

一 品德表現 一 評價內容 品德表現 評價的主要內容為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側重評價學生在校的日常行為以及參與公益勞動 社群服務 志願服務活動等情況,考量學生在社會責任感 誠實守信 合作友善 自尊自信和人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二 評價方式 1.品德表現 學期評價表 品德表現 學期評價表 學生姓名學籍主號...

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研究

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研究的主要成果是一級評價指標體系量表 二級分項評價指標體系量表 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量表。下表為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量表。表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量表 相關研究成果有高中設計研究性學習及學分認定方案和正式出版的著作及 若干。如正式發表的 有 表現性評價探析 j ...

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性評價

隨著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對中學生語文素質進行科學合理評價的問題也逐漸被提上日程。顯然,傳統評價學生語文素質的測驗方式已在許多方面不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目的以及語文教育特點。首先,現實中單調片面的考試評價方式使得學生 教師 學校 家長以及全社會形成了一種誤解 考高分的學生是好學生 班級平均分高...